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安陽實驗中學八校聯考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安陽實驗中學八校聯考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安陽實驗中學八校聯考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2九上·溫州期中)古代印度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中實際上起源于印度的是(  )
A.最早的太陽歷 B.阿拉伯數字
C.《漢謨拉比法典》 D.楔形文字
【答案】B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A項最早的太陽歷起源于古埃及,不符合題意;
B項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于印度,符合題意;
CD兩項是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古印度的文明成果。
2.(2022九上·溫州期中)居住在古代希臘雅典城邦的外邦人“名義上是市民,卻有著奴隸的嘴,是沒有自由的”,即使是已在雅典世代居住的“移民”家庭也不例外。這說明雅典城邦(  )
A.城邦公民沒有人身自由 B.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則
C.外邦人可參與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這些主席團由各地抽簽產生,主席團主席也經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但是,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故題干材料說明古代雅典民主具有局限性。
ABC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2022九上·溫州期中)有學者評價古羅馬的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對平民來說,不僅在書面上給予他們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們反對貴族法官在刑事判決方面濫用職權。”這一歷史事件是(  )
A.頒布《十二銅表法》 B.創立“陶片放逐法”
C.編纂《漢謨拉比法典》 D.召開五百人議事會
【答案】A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頒布的背景在于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它使貴族再也不能隨意的曲解法律,題干“在書面上給予他們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們反對貴族法官在刑事判決方面濫用職權”這一歷史事件是頒布《十二銅表法》。
A項頒布《十二銅表法》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二銅表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解題的關鍵是“在書面上給予他們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們反對貴族法官在刑事判決方面濫用職權”。
4.(2022九上·溫州期中)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被譽為西方哲學奠基大、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
A.提出宇宙萬物由原子組成
B.對雅典簡單多數的民主制度提出異議
C.創立了邏輯學等新學科
D.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這位哲學家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他提出“知識即美德”。他還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A項提出宇宙萬物由原子組成的是德謨克里特,不符合題意;
B項對雅典簡單多數的民主制度提出異議和哲學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學科的是亞里士多德,不符合題意;
D項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能證明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格拉底的觀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蘇格拉底的觀點。
5.(2022九上·溫州期中)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下列能印證“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的是(  )
①《荷馬史詩》 ②《十二銅表法》 ③帕特農神廟 ④儒略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荷馬史詩》和雅典帕特農神廟屬于古希臘的成就,《十二銅表法》和儒略歷屬于古羅馬的成就。
C項①③能印證“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希臘成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2022九上·溫州期中)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史》中描述,美第奇時代(1328一1464)意大利的心靈從天堂轉向地上;為學術瘋狂的人們研究的題材是人,是人潛在的力量和身體的美。該作者描述的現象體現的是(  )
A.天賦人權 B.人文主義 C.反對專制 D.民主科學
【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4世紀前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越來越發現人的價值和作用,他們提出人文主義思想,反對以神為中心,要求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人文主義是該作者描述的現象體現的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7.(2022九上·溫州期中)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這說明文藝復興促進了(  )
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B.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C.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
【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這說明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A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前,不符合題意;
B項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與文藝復興沒有直接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C項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D項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只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表面現象,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2022九上·溫州期中)“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滿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反映新航路開辟的(  )
A.內容 B.條件 C.過程 D.影響
【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關鍵信息“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滿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可知,西歐具備了開辟新航路的一系列條件。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條件是材料反映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條件、過程和影響。
9.(2022九上·溫州期中)據統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約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這反映了新航路開辟(  )
A.給美洲非洲等地帶來深重災難
B.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C.促進了人口與物種的交流
D.有助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出現
【答案】A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據統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約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 反映了新航路開辟給美洲非洲等地帶來深重災難。
A項給美洲非洲等地帶來深重災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角貿易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0.(2022九上·溫州期中)在閱讀某航海家的航海書信時,看到如下描述,據此推斷,這位航海家是(  )
……艦隊到達了印度。在那里,我發現了許多人口稠密的島國。文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就獲得了他們的財產……當我抵達(古巴)時,我沿著海岸線向西行,發現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國的)一個省份。
A.迪亞士 B.麥哲倫 C.哥倫布 D.達·伽馬
【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由“印度”“古巴”結合所學,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認為自己到達了印度,所以當地居民稱為印地安人。可知,這位航海家是哥倫布。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哥倫布是題干描述的航海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二、非選擇題
11.(2022九上·溫州期中)比較法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用此法了解古代文明。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 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里產生了最初的文明。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統治兩河流域。國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下有各類官員管理政務和軍事。原來的城市大多失去獨立地位,成為必須服從國王命令、向宮廷納貢的地方行政單位。
——《中外歷史綱要(下)》
材料二:古代希臘文明示意圖
(1)根據材料一,歸納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特點。
(2)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模式不適合古代希臘。請根據左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對古代文明產生的認識。
【答案】(1)臨近大河(大河文明);逐漸形成統一國家;實行君主專制統治。
(2)古代希臘位于地中海地區,地理環境呈現環海、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多島嶼、多山的特點。
這不便于各地間的聯系,出現了眾多相對獨立的小國寡民的城邦,不利于形成統一國家。這適合發展航海業和對外貿易,形成外向的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
(3)古代文明的產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臨近大河;材料一中的“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里產生了最初的文明。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統治兩河流域”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逐漸形成統一國家;材料一中的“國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下有各類官員管理政務和軍事。原來的城市大多失去獨立地位,成為必須服從國王命令、向宮廷納貢的地方行政單位”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實行君主專制統治。
(2)古代希臘地理環境呈現環海、多山、多島嶼的特點,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區間的聯系,影響了希臘的統一;而另一方面,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古代文明的產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故答案為:(1)臨近大河(大河文明);逐漸形成統一國家;實行君主專制統治。
(2)古代希臘位于地中海地區,地理環境呈現環海、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多島嶼、多山的特點。這不便于各地間的聯系,出現了眾多相對獨立的小國寡民的城邦,不利于形成統一國家。這適合發展航海業和對外貿易,形成外向的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
(3)古代文明的產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特點,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等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代世界文明的相關史實。
12.(2022九上·溫州期中)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九年級某班同學開展了一次項目化學習,請你一起參與,完成下面的任務。
[收集資料1]
材料一:在遙遠的古代西方, 曾借助對外征戰,建立過下圖中的AB兩大帝國,成為開疆拓土的輝煌注腳。
[收集資料2]
材料二:在十五、十六世紀之交,以葡萄牙和西班牙為前鋒的西歐各國探尋繞過地中海通往東方的航線,意外地發現了“世界”。
材料三:雖然A帝國是短暫……在這期間,中東(主要包括西亞大部分地區)也希臘化了……成千上萬的希臘商人、行政官員、教師、專門職業者和雇傭兵……從格自的城邦移居那里。從而,為新的希臘化文明一一一個實際上各方面都與其前身古典文明不同的混合創造物——奠定了基礎。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地中海世界里的頻繁交往,使人們逐漸熟悉了其他地區的文化和宗教傳統,大量涌入的移民會繼續遵守自己所繼承的傳統,并把這種傳統融入B帝國的文化熔爐中,成為影響歐洲發展的重要因素。
——齊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五: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1)粗心的資料收集者忘記了圖示AB帝國的名稱,請根據材料-分別寫出它們的名稱。仔細觀察AB帝國示意圖,它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共同接觸了哪些古代文明。
(2)收集資料的同學找到了圖③④兩張世界地圖,歐洲人眼中的世界變遼闊了。圖④中的C航線有何顯著特點。這與哪一歷史事件息息相關。
(3)[問題研究1]比較圖①②③④中的人類的活動區域,你發現人類活動呈現了怎樣的趨勢。
(4)[問題研究2]人類活動區域的突破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此次項目化學習需要對此觀點進行論證,請根據上述材料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答案】(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
古代埃及 古代兩河流域 古代希臘。
(2)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完成環球航行。(寫出環球航行即可得2分)
探尋新航路(或:新航路的開辟)。
(3)活動范圍從局限于歐亞非三大洲到世界范圍,區域聯系不斷加強,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交往不斷拓展。
(4)示例:
觀點:人類活動區域的突破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促進了帝國內人口的遷移,向中東地區傳播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羅馬帝國的統治,促進了地中海世界里人們的交往,加強了東西方文化和傳統的交融,對歐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與亞洲等區域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加強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了解與互鑒,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可見,人類活動區域的不斷突破,傳播和學習文化,加強人口與經濟往來,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新航路開辟;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根據圖①中的“馬其頓”“亞歷山大”等信息可知,圖示A指亞歷山大帝國。根據圖②中的“2世紀全盛時期”地中海成了內湖等信息可知,圖示B指羅馬帝國。公元前 4 世紀,亞歷山大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仔細觀察AB帝國示意圖,它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共同接觸了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希臘。
(2)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這與新航路的開辟息息相關。
(3)比較圖①②③④中的人類的活動區域,可以發現人類活動范圍從局限于歐亞非三大洲到世界范圍,區域聯系不斷加強,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交往不斷拓展。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
故答案為:(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希臘。
(2)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完成環球航行。(寫出環球航行即可得2分)探尋新航路(或:新航路的開辟)。
(3)活動范圍從局限于歐亞非三大洲到世界范圍,區域聯系不斷加強,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交往不斷拓展。
(4)示例:觀點:人類活動區域的突破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促進了帝國內人口的遷移,向中東地區傳播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羅馬帝國的統治,促進了地中海世界里人們的交往,加強了東西方文化和傳統的交融,對歐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與亞洲等區域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加強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了解與互鑒,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可見,人類活動區域的不斷突破,傳播和學習文化,加強人口與經濟往來,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閱讀分析與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注意識別圖片相關的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安陽實驗中學八校聯考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2022九上·溫州期中)古代印度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中實際上起源于印度的是(  )
A.最早的太陽歷 B.阿拉伯數字
C.《漢謨拉比法典》 D.楔形文字
2.(2022九上·溫州期中)居住在古代希臘雅典城邦的外邦人“名義上是市民,卻有著奴隸的嘴,是沒有自由的”,即使是已在雅典世代居住的“移民”家庭也不例外。這說明雅典城邦(  )
A.城邦公民沒有人身自由 B.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則
C.外邦人可參與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3.(2022九上·溫州期中)有學者評價古羅馬的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對平民來說,不僅在書面上給予他們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們反對貴族法官在刑事判決方面濫用職權。”這一歷史事件是(  )
A.頒布《十二銅表法》 B.創立“陶片放逐法”
C.編纂《漢謨拉比法典》 D.召開五百人議事會
4.(2022九上·溫州期中)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被譽為西方哲學奠基大、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
A.提出宇宙萬物由原子組成
B.對雅典簡單多數的民主制度提出異議
C.創立了邏輯學等新學科
D.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
5.(2022九上·溫州期中)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下列能印證“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的是(  )
①《荷馬史詩》 ②《十二銅表法》 ③帕特農神廟 ④儒略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22九上·溫州期中)威爾·杜蘭在《世界文明史》中描述,美第奇時代(1328一1464)意大利的心靈從天堂轉向地上;為學術瘋狂的人們研究的題材是人,是人潛在的力量和身體的美。該作者描述的現象體現的是(  )
A.天賦人權 B.人文主義 C.反對專制 D.民主科學
7.(2022九上·溫州期中)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這說明文藝復興促進了(  )
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B.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C.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
8.(2022九上·溫州期中)“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滿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反映新航路開辟的(  )
A.內容 B.條件 C.過程 D.影響
9.(2022九上·溫州期中)據統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約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這反映了新航路開辟(  )
A.給美洲非洲等地帶來深重災難
B.加速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C.促進了人口與物種的交流
D.有助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出現
10.(2022九上·溫州期中)在閱讀某航海家的航海書信時,看到如下描述,據此推斷,這位航海家是(  )
……艦隊到達了印度。在那里,我發現了許多人口稠密的島國。文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就獲得了他們的財產……當我抵達(古巴)時,我沿著海岸線向西行,發現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國的)一個省份。
A.迪亞士 B.麥哲倫 C.哥倫布 D.達·伽馬
二、非選擇題
11.(2022九上·溫州期中)比較法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用此法了解古代文明。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 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里產生了最初的文明。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統治兩河流域。國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下有各類官員管理政務和軍事。原來的城市大多失去獨立地位,成為必須服從國王命令、向宮廷納貢的地方行政單位。
——《中外歷史綱要(下)》
材料二:古代希臘文明示意圖
(1)根據材料一,歸納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特點。
(2)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模式不適合古代希臘。請根據左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對古代文明產生的認識。
12.(2022九上·溫州期中)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突破自身生活的區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九年級某班同學開展了一次項目化學習,請你一起參與,完成下面的任務。
[收集資料1]
材料一:在遙遠的古代西方, 曾借助對外征戰,建立過下圖中的AB兩大帝國,成為開疆拓土的輝煌注腳。
[收集資料2]
材料二:在十五、十六世紀之交,以葡萄牙和西班牙為前鋒的西歐各國探尋繞過地中海通往東方的航線,意外地發現了“世界”。
材料三:雖然A帝國是短暫……在這期間,中東(主要包括西亞大部分地區)也希臘化了……成千上萬的希臘商人、行政官員、教師、專門職業者和雇傭兵……從格自的城邦移居那里。從而,為新的希臘化文明一一一個實際上各方面都與其前身古典文明不同的混合創造物——奠定了基礎。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地中海世界里的頻繁交往,使人們逐漸熟悉了其他地區的文化和宗教傳統,大量涌入的移民會繼續遵守自己所繼承的傳統,并把這種傳統融入B帝國的文化熔爐中,成為影響歐洲發展的重要因素。
——齊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五: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1)粗心的資料收集者忘記了圖示AB帝國的名稱,請根據材料-分別寫出它們的名稱。仔細觀察AB帝國示意圖,它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共同接觸了哪些古代文明。
(2)收集資料的同學找到了圖③④兩張世界地圖,歐洲人眼中的世界變遼闊了。圖④中的C航線有何顯著特點。這與哪一歷史事件息息相關。
(3)[問題研究1]比較圖①②③④中的人類的活動區域,你發現人類活動呈現了怎樣的趨勢。
(4)[問題研究2]人類活動區域的突破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此次項目化學習需要對此觀點進行論證,請根據上述材料加以論證。(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A項最早的太陽歷起源于古埃及,不符合題意;
B項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于印度,符合題意;
CD兩項是兩河流域文明成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古印度的文明成果。
2.【答案】D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這些主席團由各地抽簽產生,主席團主席也經抽簽產生。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為了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伯里克利還建立了津貼制度。但是,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故題干材料說明古代雅典民主具有局限性。
ABC三項與題干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A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頒布的背景在于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它使貴族再也不能隨意的曲解法律,題干“在書面上給予他們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們反對貴族法官在刑事判決方面濫用職權”這一歷史事件是頒布《十二銅表法》。
A項頒布《十二銅表法》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二銅表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十二銅表法》的相關史實,解題的關鍵是“在書面上給予他們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們反對貴族法官在刑事判決方面濫用職權”。
4.【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這位哲學家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他提出“知識即美德”。他還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A項提出宇宙萬物由原子組成的是德謨克里特,不符合題意;
B項對雅典簡單多數的民主制度提出異議和哲學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學科的是亞里士多德,不符合題意;
D項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能證明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格拉底的觀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蘇格拉底的觀點。
5.【答案】C
【知識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荷馬史詩》和雅典帕特農神廟屬于古希臘的成就,《十二銅表法》和儒略歷屬于古羅馬的成就。
C項①③能印證“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希臘成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6.【答案】B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4世紀前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越來越發現人的價值和作用,他們提出人文主義思想,反對以神為中心,要求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掀起了文藝復興運動。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人文主義是該作者描述的現象體現的思想,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7.【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這說明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A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前,不符合題意;
B項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與文藝復興沒有直接的關系,不符合題意;
C項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D項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只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表面現象,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答案】B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關鍵信息“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滿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可知,西歐具備了開辟新航路的一系列條件。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條件是材料反映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條件、過程和影響。
9.【答案】A
【知識點】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
【解析】【分析】題干中的“據統計,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約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 反映了新航路開辟給美洲非洲等地帶來深重災難。
A項給美洲非洲等地帶來深重災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角貿易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0.【答案】C
【知識點】新航路開辟
【解析】【分析】由“印度”“古巴”結合所學,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認為自己到達了印度,所以當地居民稱為印地安人。可知,這位航海家是哥倫布。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哥倫布是題干描述的航海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美洲古巴、海地等地。
11.【答案】(1)臨近大河(大河文明);逐漸形成統一國家;實行君主專制統治。
(2)古代希臘位于地中海地區,地理環境呈現環海、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多島嶼、多山的特點。
這不便于各地間的聯系,出現了眾多相對獨立的小國寡民的城邦,不利于形成統一國家。這適合發展航海業和對外貿易,形成外向的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
(3)古代文明的產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古代西亞國家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臨近大河;材料一中的“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里產生了最初的文明。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統治兩河流域”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逐漸形成統一國家;材料一中的“國王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下有各類官員管理政務和軍事。原來的城市大多失去獨立地位,成為必須服從國王命令、向宮廷納貢的地方行政單位”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實行君主專制統治。
(2)古代希臘地理環境呈現環海、多山、多島嶼的特點,平原面積很小,耕地十分有限。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區間的聯系,影響了希臘的統一;而另一方面,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古代文明的產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故答案為:(1)臨近大河(大河文明);逐漸形成統一國家;實行君主專制統治。
(2)古代希臘位于地中海地區,地理環境呈現環海、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多島嶼、多山的特點。這不便于各地間的聯系,出現了眾多相對獨立的小國寡民的城邦,不利于形成統一國家。這適合發展航海業和對外貿易,形成外向的海洋文明,而非大河文明。
(3)古代文明的產生和地理環境的關系密切;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古代文明的多樣性。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特點,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等知識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古代世界文明的相關史實。
12.【答案】(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
古代埃及 古代兩河流域 古代希臘。
(2)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完成環球航行。(寫出環球航行即可得2分)
探尋新航路(或:新航路的開辟)。
(3)活動范圍從局限于歐亞非三大洲到世界范圍,區域聯系不斷加強,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交往不斷拓展。
(4)示例:
觀點:人類活動區域的突破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促進了帝國內人口的遷移,向中東地區傳播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羅馬帝國的統治,促進了地中海世界里人們的交往,加強了東西方文化和傳統的交融,對歐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與亞洲等區域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加強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了解與互鑒,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可見,人類活動區域的不斷突破,傳播和學習文化,加強人口與經濟往來,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知識點】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新航路開辟;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1)根據圖①中的“馬其頓”“亞歷山大”等信息可知,圖示A指亞歷山大帝國。根據圖②中的“2世紀全盛時期”地中海成了內湖等信息可知,圖示B指羅馬帝國。公元前 4 世紀,亞歷山大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仔細觀察AB帝國示意圖,它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共同接觸了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希臘。
(2)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這與新航路的開辟息息相關。
(3)比較圖①②③④中的人類的活動區域,可以發現人類活動范圍從局限于歐亞非三大洲到世界范圍,區域聯系不斷加強,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交往不斷拓展。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
故答案為:(1)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希臘。
(2)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完成環球航行。(寫出環球航行即可得2分)探尋新航路(或:新航路的開辟)。
(3)活動范圍從局限于歐亞非三大洲到世界范圍,區域聯系不斷加強,從分散走向整體,人類交往不斷拓展。
(4)示例:觀點:人類活動區域的突破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促進了帝國內人口的遷移,向中東地區傳播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羅馬帝國的統治,促進了地中海世界里人們的交往,加強了東西方文化和傳統的交融,對歐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與亞洲等區域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加強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了解與互鑒,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可見,人類活動區域的不斷突破,傳播和學習文化,加強人口與經濟往來,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閱讀分析與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注意識別圖片相關的史實。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松原市| 尚义县| 邮箱| 体育| 连江县| 赤峰市| 嫩江县| 张掖市| 淮北市| 沙雅县| 汕尾市| 贵德县| 高雄市| 琼中| 南开区| 米泉市| 天峻县| 沙坪坝区| 高邑县| 高州市| 乌海市| 大竹县| 福州市| 屏东县| 延庆县| 乌拉特后旗| 辽源市| 朝阳区| 乾安县| 大港区| 晋州市| 武功县| 卢龙县| 泾阳县| 开阳县| 浪卡子县| 紫金县| 东山县| 北辰区|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