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吳興期末)“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國”等關鍵詞共同探究的主題是( )A.亞歐早期文明 B.政教合一的體制C.奴隸制的形成 D.中世紀封建進程(2020八上·吳興期末)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蒼穹的腳步從未停止。據此回答問題。2.【浪漫飛天】長沙馬王堆古墓(西漢初年)中出土了一幅包含“嫦娥奔月”的帛畫(圖1),據此可知,在當時( )A.絲帛是主要的書寫材料B.帛畫最早記錄了嫦娥奔月的神話C.繪畫創作崇尚風骨精神D.人們宇宙觀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3.【實干逐夢】14世紀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爆炸產生的推力將人載到空中去(圖2),被稱之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這里的“固體燃料”( )A.發明于宋金元時期 B.詳細記載于《齊民要術》C.經阿拉伯傳入歐洲 D.推動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4.(2020八上·吳興期末)作為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頒布后,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貴族的記憶力”,這意在說明( )A.《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 B.羅馬共和制度確立的背景C.《十二銅表法》的進步性 D.羅馬帝國元首制的局限性5.(2020八上·吳興期末)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正值重陽節,他發現女真人在當天舉行祭天儀式,還邀請使臣們登高、賞菊。從中可知,此時的女真人( )A.拋棄游牧生活方式 B.重視本民族的節日C.推動澶淵之盟簽訂 D.積極吸收中原文化6.(2020八上·吳興期末)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的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此處“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不包括( )①“兼愛”“非攻” ②“法與時移” ③“貧賤不能移” ④“仁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0八上·吳興期末)《漢書 蓋寬饒傳》記載:寬饒被擢為司隸,偵查揭發無所回避,公卿貴戚及來到長安的各國諸侯,皆恐懼莫敢犯禁,京師為清。這段記載中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或機構有( )①司隸校尉 ②刺史制度 ③郡國制 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0八上·吳興期末)比較法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比較12世紀的巴黎和杭州,兩座城市都是( )①國家政治中心 ②商業活動繁榮 ③市民有自治權 ④坊市界限分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0八上·吳興期末)地理環境深刻影響著人類歷史進程。下列搭配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選項 地理環境 歷史進程① 尼羅河河水的定期漲落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② 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③ 魏晉江南酷熱氣候緩解 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④ 11世紀-13世紀寒冷期 蒙古政權大規模擴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0.(2020八上·吳興期末)寫好歷史“劇”:在歷史書寫中加深歷史認知,提升歷史素養。(1)下列主題中,與該歷史劇最為契合的是( )A.鞏固統一 B.民族團結 C.文明交往 D.開疆拓土(2)“送別”一幕是否符合歷史事實?請從資料A、B中選擇相應的史料進行佐證。(3)對于同一時期的描述,資料B、C之間是否存在矛盾?請結合材料及相關史實加以說明。11.(2020八上·吳興期末)厘清楚“制”變:任何一項制度創立,必然有其外在需要和內在用意。材料一:伯里克利認為人們在政治機會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執政期間,將政治生活向全體公民開放......。——翟月玲中國古代這項制度是由門第特殊階級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是一種直接的民權,一種由社會直接參加政府之權。——錢 穆材料二: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以一個否定另一個,螺旋式的發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確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統,那么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吞并就是對夏商西周體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對諸侯紛爭的否定,并確立新的體制,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正—反—合階段。……而唐、宋、元又構成了第三個正—反—合階段。——李治安(1)材料一中的兩個“開放”分別依托于哪一制度?(2)依據材料二,你是如何理解“第一個正—反—合階段”中的“合”?(3)如何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中國古代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所學,為“第三個正—反—合階段”搭建史實證據鏈。12.(2020八上·吳興期末)做好“水”文章:中華文明從大河走來,數千年里,中華民族與大河相守相望。【地以水興】【水以證地】(1)據所學知識判斷,上圖應為 (填“春秋”或“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圖。“注1”描述的是圖中的工程 (填數字),“注2”中揚州的興盛得益于 工程(填名稱),該工程的重要河段 (填名稱)就是在圖中工程 (填數字)的基礎上進一步疏通、擴建而成。(2)根據鏈接1,推測《水經》創作于哪一時期?(3)依據鏈接2、3,試從政治角度分析《水經注》“南方諸水多紕繆”的客觀限制和“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的主觀愿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題以 “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國” 等為依托,考查中世紀各文明的封建進程。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綜上,答案為D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答案】2.A3.C【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根據材料中包含的 “嫦娥奔月”的帛畫可知,該內容是畫在絲帛上的。A.可考證的最早的紙是西漢時期出現的,在紙之前人們主要把信息記錄在絲帛、竹木簡上。故A正確;B.無法體現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B錯誤;C.無法體現繪畫創作崇尚風骨精神。故C錯誤;D.無法體現人們宇宙觀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故D項錯誤。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3.根據材料包含的“14世紀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爆炸產生的推力將人載到空中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火藥,火藥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故正確答案為C項。4.【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故正確答案為C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答案】D【知識點】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女真族建立金朝后,在重陽節舉行”登高“、”賞菊“等活動,這反映出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故正確答案為D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 “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 是仁政。故①②③為非孟子思想。故正確答案為A項。【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回顧孟子思想的內容。7.【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寬饒被擢為司隸,偵查揭發無所回避,公卿貴戚及來到長安的各國諸侯,皆恐懼莫敢犯禁,京師為清。“可知,漢朝實行的是郡國制,而且司隸校尉是一個職務名稱。故正確答案為B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A【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分析】12世紀東方處于宋代。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前代,在重要河流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誠實。城市中的商鋪不斷增加,街道以及住宅之間到處可以開設店鋪。由此可以推斷②正確;④錯誤。故可以排除CD項。市民有自治權在中國古代是錯誤的。故正確答案為A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尼羅河水定期漲落,使世界上發明了最早的太陽歷。故①項正確;鐵農具與牛耕技術出現,不屬于地理環境,故②項錯誤;魏晉南北朝經濟重心開始南移,而不是完成。故③項錯誤; 11世紀-13世紀寒冷期 導致蒙古政權大規模擴張。故④項正確。綜上,正確答案為B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0.【答案】(1)C(2)“送別”一幕不符合歷史事實。選擇資料B,資料B中政府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嚴候逮捕),都說明了玄奘是違反了國家的法律規定,私自出境的。不可能出現皇帝為他送行的一幕。(3)不矛盾,“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是因為唐朝初期,西北邊疆地區受到突厥的侵擾(邊疆地區有戰事);一些少數民族的食品如胡餅,成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長安有專門經營胡食的店鋪,民間還流行互相饋贈胡餅的習俗)或唐人愛穿少數民族的服飾,連婦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裝為時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馬球的游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可以證明初唐的中國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鮮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開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國家優秀的東西。”【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材料中出現了”天竺“,故可以知道是對外交流方面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C項。(2)根據材料可知, 政府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嚴候逮捕) ,說明玄奘是私自出境, 不可能出現皇帝為他送行的一幕。(3)本題考查唐朝對外交流的相關內容。根據所學可知并不矛盾, “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是因為唐朝初期,西北邊疆地區受到突厥的侵擾(邊疆地區有戰事);一些少數民族的食品如胡餅,成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長安有專門經營胡食的店鋪,民間還流行互相饋贈胡餅的習俗)或唐人愛穿少數民族的服飾,連婦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裝為時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馬球的游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可以證明初唐的中國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鮮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開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國家優秀的東西。”【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1.【答案】(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舉制度;(2)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秦朝統一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全國統一推行郡縣制)。(3)唐(正):在地方設立節度使(武將掌握地方政治);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并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②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唐朝時把持一方的節度使成為毫無實權的虛銜,;③北宋政府還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認為人們在政治機會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執政期間,將政治生活向全體公民開放”的 “開放”依托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材料一中“中國古代這項制度是由門第特殊階級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是一種直接的民權,一種由社會直接參加政府之權” 的 “開放”依托于科舉制度。(2)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以一個否定另一個,螺旋式的發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確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統,那么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吞并就是對夏商西周體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對諸侯紛爭的否定,并確立新的體制,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正—反—合階段”,聯系所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秦朝通過在中央實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從而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權制度。(3)根據材料二“……而唐、宋、元又構成了第三個正—反—合階段”,聯系所學,唐朝后期節度使權力擴大,形成藩鎮割據。宋太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選拔文官擔任地方官吏。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設立行省制度。故答案為:(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舉制度。(2)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秦朝統一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全國統一推行郡縣制)。(3)唐(正):在地方設立節度使(武將掌握地方政治);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并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②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唐朝時把持一方的節度使成為毫無實權的虛銜;③北宋政府還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考查我國的政治制度,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趨勢及特征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特征及影響因素,學生要有較強的整合所學知識綜合理解材料的能力。12.【答案】(1)戰國;①;隋朝大運河;邗溝;④(2)三國時期(3)北魏的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狀態,這一政治局勢客觀上限制了他無法到更南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寄托了他希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的主觀愿望。【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的“趙”“韓”“楚”等信息可知應為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圖。注1中“此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描述的是都江堰,位于四川,即圖中的①。注2中的“揚州,在唐代便‘當南北大沖’而‘百貨所集’” 得益于隋朝大運河。隋朝時期,隋煬帝全線開鑿大運河,以揚州作為中心城市之一,在邗溝(即圖中工程④)的基礎上擴修并貫通至都城洛陽。(2)根據鏈接1“《四庫全書》 對《水經》的成書年代考證如下:文中稱廣漢(地名)為廣魏(地名),則決非漢時;晉寧(地名,280 年設立)仍曰魏寧(地名),則未及晉代”中的“廣魏”“魏寧”等信息可推測《水經》創作于三國時期。(3)根據鏈接2“絕妙古今,北方諸水,毫發不失,而江、淮、漢之間便多紕繆(即錯誤),酈北人,南方諸水,非其目及也。”可知,北魏的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狀態,這一政治局勢客觀上限制了他無法到更南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根據鏈接3“酈道元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寫作此書,傾注了他的豐富感情和美好愿景于此書之中”可知,“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的主觀愿望是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寄托了他希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的主觀愿望。故答案為:(1)戰國;①;隋朝大運河;邗溝;④。(2)三國時期。(3)北魏的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狀態,這一政治局勢客觀上限制了他無法到更南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寄托了他希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的主觀愿望。【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都江堰,隋朝大運河,酈道元《水經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0八上·吳興期末)“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國”等關鍵詞共同探究的主題是( )A.亞歐早期文明 B.政教合一的體制C.奴隸制的形成 D.中世紀封建進程【答案】D【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大化改新【解析】【分析】本題以 “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大化改新”“查理曼帝國” 等為依托,考查中世紀各文明的封建進程。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綜上,答案為D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020八上·吳興期末)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蒼穹的腳步從未停止。據此回答問題。2.【浪漫飛天】長沙馬王堆古墓(西漢初年)中出土了一幅包含“嫦娥奔月”的帛畫(圖1),據此可知,在當時( )A.絲帛是主要的書寫材料B.帛畫最早記錄了嫦娥奔月的神話C.繪畫創作崇尚風骨精神D.人們宇宙觀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3.【實干逐夢】14世紀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爆炸產生的推力將人載到空中去(圖2),被稱之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這里的“固體燃料”( )A.發明于宋金元時期 B.詳細記載于《齊民要術》C.經阿拉伯傳入歐洲 D.推動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答案】2.A3.C【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解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根據材料中包含的 “嫦娥奔月”的帛畫可知,該內容是畫在絲帛上的。A.可考證的最早的紙是西漢時期出現的,在紙之前人們主要把信息記錄在絲帛、竹木簡上。故A正確;B.無法體現最早記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B錯誤;C.無法體現繪畫創作崇尚風骨精神。故C錯誤;D.無法體現人們宇宙觀受到道教的深刻影響。故D項錯誤。綜上,BCD項錯誤,正確答案為A項。3.根據材料包含的“14世紀末,明朝陶成道曾命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企圖利用固體燃料爆炸產生的推力將人載到空中去“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火藥,火藥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故正確答案為C項。4.(2020八上·吳興期末)作為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頒布后,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貴族的記憶力”,這意在說明( )A.《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 B.羅馬共和制度確立的背景C.《十二銅表法》的進步性 D.羅馬帝國元首制的局限性【答案】C【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解析】【分析】公元前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羅馬制定了《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故正確答案為C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2020八上·吳興期末) 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正值重陽節,他發現女真人在當天舉行祭天儀式,還邀請使臣們登高、賞菊。從中可知,此時的女真人( )A.拋棄游牧生活方式 B.重視本民族的節日C.推動澶淵之盟簽訂 D.積極吸收中原文化【答案】D【知識點】南宋與金的和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女真族建立金朝后,在重陽節舉行”登高“、”賞菊“等活動,這反映出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故正確答案為D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2020八上·吳興期末)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的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此處“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不包括( )①“兼愛”“非攻” ②“法與時移” ③“貧賤不能移” ④“仁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 “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 是仁政。故①②③為非孟子思想。故正確答案為A項。【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回顧孟子思想的內容。7.(2020八上·吳興期末)《漢書 蓋寬饒傳》記載:寬饒被擢為司隸,偵查揭發無所回避,公卿貴戚及來到長安的各國諸侯,皆恐懼莫敢犯禁,京師為清。這段記載中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或機構有( )①司隸校尉 ②刺史制度 ③郡國制 ④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寬饒被擢為司隸,偵查揭發無所回避,公卿貴戚及來到長安的各國諸侯,皆恐懼莫敢犯禁,京師為清。“可知,漢朝實行的是郡國制,而且司隸校尉是一個職務名稱。故正確答案為B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0八上·吳興期末)比較法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比較12世紀的巴黎和杭州,兩座城市都是( )①國家政治中心 ②商業活動繁榮 ③市民有自治權 ④坊市界限分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解析】【分析】12世紀東方處于宋代。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前代,在重要河流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誠實。城市中的商鋪不斷增加,街道以及住宅之間到處可以開設店鋪。由此可以推斷②正確;④錯誤。故可以排除CD項。市民有自治權在中國古代是錯誤的。故正確答案為A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0八上·吳興期末)地理環境深刻影響著人類歷史進程。下列搭配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選項 地理環境 歷史進程① 尼羅河河水的定期漲落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② 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 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③ 魏晉江南酷熱氣候緩解 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④ 11世紀-13世紀寒冷期 蒙古政權大規模擴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尼羅河水定期漲落,使世界上發明了最早的太陽歷。故①項正確;鐵農具與牛耕技術出現,不屬于地理環境,故②項錯誤;魏晉南北朝經濟重心開始南移,而不是完成。故③項錯誤; 11世紀-13世紀寒冷期 導致蒙古政權大規模擴張。故④項正確。綜上,正確答案為B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非選擇題10.(2020八上·吳興期末)寫好歷史“劇”:在歷史書寫中加深歷史認知,提升歷史素養。(1)下列主題中,與該歷史劇最為契合的是( )A.鞏固統一 B.民族團結 C.文明交往 D.開疆拓土(2)“送別”一幕是否符合歷史事實?請從資料A、B中選擇相應的史料進行佐證。(3)對于同一時期的描述,資料B、C之間是否存在矛盾?請結合材料及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C(2)“送別”一幕不符合歷史事實。選擇資料B,資料B中政府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嚴候逮捕),都說明了玄奘是違反了國家的法律規定,私自出境的。不可能出現皇帝為他送行的一幕。(3)不矛盾,“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是因為唐朝初期,西北邊疆地區受到突厥的侵擾(邊疆地區有戰事);一些少數民族的食品如胡餅,成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長安有專門經營胡食的店鋪,民間還流行互相饋贈胡餅的習俗)或唐人愛穿少數民族的服飾,連婦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裝為時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馬球的游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可以證明初唐的中國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鮮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開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國家優秀的東西。”【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解析】【分析】(1)材料中出現了”天竺“,故可以知道是對外交流方面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C項。(2)根據材料可知, 政府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嚴候逮捕) ,說明玄奘是私自出境, 不可能出現皇帝為他送行的一幕。(3)本題考查唐朝對外交流的相關內容。根據所學可知并不矛盾, “疆場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是因為唐朝初期,西北邊疆地區受到突厥的侵擾(邊疆地區有戰事);一些少數民族的食品如胡餅,成為唐朝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京城長安有專門經營胡食的店鋪,民間還流行互相饋贈胡餅的習俗)或唐人愛穿少數民族的服飾,連婦女也常穿胡服,并以穿戎裝為時尚或(唐代流行的打馬球的游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可以證明初唐的中國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鮮事物”“非常愿意向世界敞開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國家優秀的東西。”【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1.(2020八上·吳興期末)厘清楚“制”變:任何一項制度創立,必然有其外在需要和內在用意。材料一:伯里克利認為人們在政治機會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執政期間,將政治生活向全體公民開放......。——翟月玲中國古代這項制度是由門第特殊階級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是一種直接的民權,一種由社會直接參加政府之權。——錢 穆材料二: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以一個否定另一個,螺旋式的發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確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統,那么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吞并就是對夏商西周體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對諸侯紛爭的否定,并確立新的體制,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正—反—合階段。……而唐、宋、元又構成了第三個正—反—合階段。——李治安(1)材料一中的兩個“開放”分別依托于哪一制度?(2)依據材料二,你是如何理解“第一個正—反—合階段”中的“合”?(3)如何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中國古代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所學,為“第三個正—反—合階段”搭建史實證據鏈。【答案】(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舉制度;(2)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秦朝統一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全國統一推行郡縣制)。(3)唐(正):在地方設立節度使(武將掌握地方政治);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并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②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唐朝時把持一方的節度使成為毫無實權的虛銜,;③北宋政府還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認為人們在政治機會和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在他執政期間,將政治生活向全體公民開放”的 “開放”依托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材料一中“中國古代這項制度是由門第特殊階級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是一種直接的民權,一種由社會直接參加政府之權” 的 “開放”依托于科舉制度。(2)根據材料二中的“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以一個否定另一個,螺旋式的發展模式。如夏商西周確立了分封制下的大一統,那么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吞并就是對夏商西周體制的否定,而后又是對諸侯紛爭的否定,并確立新的體制,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正—反—合階段”,聯系所學,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秦朝通過在中央實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從而建立起一整套的中央集權制度。(3)根據材料二“……而唐、宋、元又構成了第三個正—反—合階段”,聯系所學,唐朝后期節度使權力擴大,形成藩鎮割據。宋太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選拔文官擔任地方官吏。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設立行省制度。故答案為:(1)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科舉制度。(2)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秦朝統一全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全國統一推行郡縣制)。(3)唐(正):在地方設立節度使(武將掌握地方政治);宋(反):①解除石守信等統軍大將的兵權,并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②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唐朝時把持一方的節度使成為毫無實權的虛銜;③北宋政府還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元(合):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考查我國的政治制度,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趨勢及特征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特征及影響因素,學生要有較強的整合所學知識綜合理解材料的能力。12.(2020八上·吳興期末)做好“水”文章:中華文明從大河走來,數千年里,中華民族與大河相守相望。【地以水興】【水以證地】(1)據所學知識判斷,上圖應為 (填“春秋”或“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圖。“注1”描述的是圖中的工程 (填數字),“注2”中揚州的興盛得益于 工程(填名稱),該工程的重要河段 (填名稱)就是在圖中工程 (填數字)的基礎上進一步疏通、擴建而成。(2)根據鏈接1,推測《水經》創作于哪一時期?(3)依據鏈接2、3,試從政治角度分析《水經注》“南方諸水多紕繆”的客觀限制和“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的主觀愿望。【答案】(1)戰國;①;隋朝大運河;邗溝;④(2)三國時期(3)北魏的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狀態,這一政治局勢客觀上限制了他無法到更南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寄托了他希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的主觀愿望。【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隋的興亡【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的“趙”“韓”“楚”等信息可知應為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分布圖。注1中“此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描述的是都江堰,位于四川,即圖中的①。注2中的“揚州,在唐代便‘當南北大沖’而‘百貨所集’” 得益于隋朝大運河。隋朝時期,隋煬帝全線開鑿大運河,以揚州作為中心城市之一,在邗溝(即圖中工程④)的基礎上擴修并貫通至都城洛陽。(2)根據鏈接1“《四庫全書》 對《水經》的成書年代考證如下:文中稱廣漢(地名)為廣魏(地名),則決非漢時;晉寧(地名,280 年設立)仍曰魏寧(地名),則未及晉代”中的“廣魏”“魏寧”等信息可推測《水經》創作于三國時期。(3)根據鏈接2“絕妙古今,北方諸水,毫發不失,而江、淮、漢之間便多紕繆(即錯誤),酈北人,南方諸水,非其目及也。”可知,北魏的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狀態,這一政治局勢客觀上限制了他無法到更南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根據鏈接3“酈道元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寫作此書,傾注了他的豐富感情和美好愿景于此書之中”可知,“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的主觀愿望是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寄托了他希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的主觀愿望。故答案為:(1)戰國;①;隋朝大運河;邗溝;④。(2)三國時期。(3)北魏的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中國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狀態,這一政治局勢客觀上限制了他無法到更南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西漢版圖為基礎寄托了他希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的主觀愿望。【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都江堰,隋朝大運河,酈道元《水經注》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