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 南方地區 練習-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一、單項選擇題1.珠江三角洲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有利條件( )①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 ②很多地方是僑鄉③緊鄰港澳和東南亞,便于引進資金和技術④礦產資源豐富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2.“竹林溪水影成趣,碧綠茶園連成片;層層梯田環山繞, 金秋時節板栗香”,這是小麗對外婆家自然環境的描述,據此可推斷外婆家地形是(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3.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這得益于優越的自然條件,主要包括①熱量充裕 ②日照充足 ③降水豐沛 ④都江堰工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說起棕子,會想到端午。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活動。下列屬于嘉興流行這一習俗活動的自然條件是( )A.水能豐富 B.水產多樣 C.河湖眾多 D.航運發達5.關于上海城市的主要職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②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③飛機制造業基地和出口基地 ④亞洲東部地區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9月份以來福建和黑龍江新增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下列關于兩地描述正確的是( )A.都是溫帶季風氣候 B.都位于第三階梯C.都屬于南部地區 D.都屬于北方地區7.四川盆地是眾多野生動物的家園,下列珍稀野生動物中,生活在四川盆地的有( )①大熊貓 ②華南虎 ③金絲猴 ④雪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軸線,下列關于長江流域的描述正確的是A.長江橫貫東西,連接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B.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對農業生產影響大C.長江流經我國三級階梯,江闊水深,全線皆可通航D.長江流經四川盆地,寧夏平原、太湖流域等稻米產區9.隨著治水工作的持續深入, 目前嘉興國控斷面水質 由十年前的劣五類提升到現在的三類水平。嘉興實施的千島湖引水工程,已將千島湖的優質水源輸送至嘉興。材料表明( )①嘉興氣候干旱導致水資源短缺②嘉興市的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③區域調配有利于解決資源問題④節約是緩解資源短缺的治本之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四川省是我國茶葉生產大省之一,可以看春晚喝新茶,而同緯度的浙江省一般要到清明節前后才有新茶,導致兩省茶葉上市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土壤 D.水源2021年7月,某地舉行了“紅色印記·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創意剪紙大賽。烏鎮的小明同學以反映家鄉特色的剪紙作品參加了本次比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小明同學的剪紙作品應是A.甲 B.乙 C.丙 D.丁12.形成小明家鄉這種景觀特征的自然條件是A.溝壑縱橫、降水集中 B.地勢低平、降水豐沛C.地形封閉、排水不暢 D.山河相間、降水均勻13.傳統民居與當地降水量的多少是有關聯的, 下面房屋特征能反映降水影響的是( )A.北方房屋墻體較厚 B.東北地區的房屋多有雙層窗戶C.南方屋頂坡度較大 D.南方房屋高大寬敞, 注重通風透氣14.傣族人聚居在云南南部,喜歡穿短衣長裙。這是為了適應當地A.濕熱的氣候 B.炎熱的氣候 C.崎嶇的地表 D.干旱的環境15.讀下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地氣候高寒,牧帶營養價值高 B.乙地流行變臉、安塞腰鼓等巴蜀文化C.丙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 D.該緯線依次經過西北地區、南方地區16.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A.年徑流量大 B.水力資源豐富 C.航運價值高 D.流域內多礦產17.傣族主要分布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地區。傣族婦女傳統服飾為頭戴大斗笠,上著各色緊身短上衣,下穿彩色統裙,長及腳面。如下圖,這反映了當地( )A.降水稀少 B.寒冷干燥 C.高溫多雨 D.光熱不足二、非選擇題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相關鏈接: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一般年平均溫度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于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材料二:安吉人在發展經濟道路上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依靠竹子做出了3000多個品種的產業鏈;依托當地自然環境,開發農家樂特色旅游項目;建設新農村,成為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好生態讓安吉的竹質量更好,茶滋味更甘,綠色發展帶動了安吉新的經濟增長。(1)聯系材料一,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安吉成為“中國第一竹鄉”的原因。(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談談安吉縣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對其他區域發展的啟示。(3)綜合上述兩則材料,說說我們可以從哪兩方面來認識區域。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四川盆地又稱為巴蜀盆地、信封盆地或紫(紅)色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它由連接的山脈環繞而成,位于中國腹地和大西部東緣中段,囊括四川中東部和重慶大部,總面積約26萬平方千米。盆地中的主要城市有成都、重慶、南充和綿陽等,其文化為巴蜀文化。材料二 四川盆地農業較發達,是中國著名的農業區。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面積達14萬平方千米。(1)根據上述材料判斷,四川盆地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2)四川盆地是我國著名的農業區,說說這一地區種植量較多的一些農作物。(3)說說四川盆地能成為我國著名的農業區的自然原因。(4)從文化方面列舉四川盆地的地區特色。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B3.C4.C5.B6.B7.B8.B9.C10.A11.D 12.B13.C14.A15.A16.C17.C18.(1)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熱量水分條件充足;地形:以丘陵為主,適合竹子生長。(2)自然環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人文環境),依靠自然條件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3)區域的自然條件;區域的人文特色19.(1)C(2)水稻、油菜籽。(3)地處亞熱帶,因四周山脈環繞,大大減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氣的入侵程度,也使得夏季熱量不易擴散,具有冬暖、春早、夏熱的特點;氣候溫暖、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土壤肥沃。(4)巴蜀文化、川劇、川菜等。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