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與山為鄰 練習 浙江省人教版七年級人文地理上冊 歷史與社會一、單項選擇題1.讀下圖,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①一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盆地B.②一內蒙古高原一我國最平坦的高原C.③一四川盆地一我國緯度位置最高的盆地D.④一華北平原一我國最大的平原2.安第斯山脈山體表面自然景觀自下而上垂直變化的原因是( )①海拔高度不同 ②水熱狀況不同 ③緯度位置不同 ④距離海洋遠近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羊駝毛出口是哪個國家外匯的主要收入( )A.智利 B.澳大利亞 C.秘魯 D.瑞士4.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是( )A.落基山脈 B.安第斯山脈 C.喜馬拉雅山脈 D.大分水嶺5.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是( )①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勞 ②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③帶動當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④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山區的生態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 D.①②③④6.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生產生活特色是①山谷平地種植玉米和小麥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高海拔處放牧馬養羊和牛④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生產和生活特色正確的是( )①山谷平地處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小麥等②駱馬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④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和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下列關于黃土高原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B.黃土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賀蘭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C.黃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大巴山以北,陰山以南D.黃土高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賀蘭山以東,大巴山以北,陰山以南10.世界上最長的山脈,被稱為“南美洲脊梁”的是A.落基山脈 B.安第斯山脈 C.喜馬拉雅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11.下列區域與特色描述,對應正確的有( )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獨特的山區環境造就了印第安人超凡的農業智慧。下列生產活動能體現其智慧的有①在海拔較低的山坡,開辟梯田種植玉米等②隨著干濕季節變化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③在山區的高海拔處,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④采用現代的農業機械,重視畜牧業的科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讀下方秘魯地理簡圖,完成下面各題。13.秘魯位于A.非洲 B.北美洲 C.歐洲 D.南美洲14.圖中河流甲注入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5.秘魯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是A.南多北少 B.東北多西南少C.西多東少 D.西北多東南少16.印第安人在該山區高海拔處放牧的畜種主要以△為主。A.牛和羊 B.美利奴羊 C.牦牛 D.羊駝和駱馬17.被印第安人稱為“糧食之母”的藜麥原產于秘魯等國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產地最有可能在圖中的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18.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主要農作物是( )①水稻 ②玉米 ③馬鈴薯 ④大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9.阿爾卑斯山成為旅游熱區的自然原因有(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為主 ②有冰川和積雪,景觀奇特③冬季滑雪條件好,溫泉資源豐富 ④完善的基礎設施,交通條件優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安第斯山區和阿爾卑斯山區的人們與山為鄰,利用不同的自然條件,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據此回答下面問題。20.安第斯山區與阿爾卑斯山區都是山區,但發展的支柱產業卻不同,這體現了( )A.人定勝天的觀念 B.優勢互補的原則C.因地制宜的原則 D.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1.阿爾卑斯山區成為風景名勝的自然原因有( )①政府的支持②夏季景色優美,氣候涼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條件好④良好的設施和交通條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22.2019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中尼雙方在農業、基礎設施、水電建設等多方面達成合作。資料一:自然環境篇(1)讀材料一中圖9、圖10,描述尼泊爾的地理位置。(2)根據圖10,分析尼泊爾水利資源豐富的原因。資料二:人文環境篇農業:農業是尼泊爾的經濟命脈。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是尼泊爾的主要產糧區,素有 “尼泊爾的糧倉”之稱,其中稻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 旅游業:旅游業是尼泊爾的支柱產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9%。但是交通基礎 設施落后,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災害,使尼泊爾的旅游業發展面臨挑戰。(3)結合資料一,評析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水稻種植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4)根據資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為尼泊爾旅游業發展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并說明 理由。23.____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____之國,瑞士人被稱為“大山之子”。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A3.C4.B5.D6.C7.A8.A9.A10.B11.A12.B13.D 14.B 15.B 16.D 17.A18.C19.A20.C 21.C22.(1)尼泊爾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印度共和國北部,與不丹王國相望,屬于內陸山地國家,全境海拔較高,也屬于高原國家。(2)尼泊爾屬于亞熱帶、熱帶雨林氣候,每年有半年多的雨季,降水量特別充沛。又加上此國為山地國家,河流遍布,而且山地落差普遍很大,因此河水流量以及流速特別大。因此水力資源豐富。(3)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部迎風破,降水豐富 緯度適中,熱量充足 海拔高,云層稀薄,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吸收并存儲營養(4)尼泊爾發展旅游業需要發展交通運輸業。尼泊爾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要想發展旅游業首先要有好的交通條件。23. 阿爾卑斯山脈 山地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