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教材分析第一、二單元講述了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深化的史實,以及兩次近代化探索及結果。認識到不推翻清政府,中華民族難有振興之日。本單元的主題便是圍繞“革命”二字,第三單元的標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本課為第三單元的第一課,講述的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本課在本學期歷史教學中,甚至是整個中國近代史上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教材分為兩個子目: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第一子目包括兩個部分:1.孫中山早期思想的轉變:從醫人到醫國,從改革到走向革命。2.走上革命道路的孫中山進行的一系列民主革命活動:組建革命團體,策劃反清起義。第二子目也包括兩個部分:1.隨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一系列革命著作和革命團體紛紛涌現。2.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孫中山逐漸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為集中革命力量,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成立。教材的編排,比較突出的是孫中山的思想演變和革命活動,以及革命勢力的發展歷程。學情分析1.八年級學生經過近代史第一、二單元的學習,已經對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不斷深化的史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是近代中國面臨亡國滅種危機的重要原因。其次,學生也大致掌握了中國近代兩次近代化探索及結果。知道不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中華民族難有振興之日。2.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歷史思維歷史分析的能力,同時,他們依然保持著對歷史旺盛的好奇心,這是帶領學生進行近代史探索很重要的前提。歷史學習到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極端黑暗下的中國,該何去何從呢?教學目標① 理解20世紀隨著中華民族危機的不斷深化,革命成為唯一的選擇。② 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通過孫中山等人的革命事跡,體會革命黨人的斗爭精神。③ 理解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革命運動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1.結合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深化的歷史背景,理解為什么要革命?通過學習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同盟會的成立及三民主義。2. 通過閱讀和分析材料,概括同盟會的政治綱領。3. 感受孫中山百折不撓追尋救國之路的探索精神、大無畏的革命勇氣和堅持民主共和的堅定立場。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為什么要革命?在講述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行動和革命力量不斷壯大時,必須放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中去分析。才能讓學生理解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劇,清政府腐朽、反動的面目一覽無余, 革命逐漸成為大勢所趨,也成為了唯一的選擇!2.為什么是孫中山?孫中山的主張和行動是常常走在人民的前面的,是革命的先行者。在講述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活動時,可以通過對比(改良派),來突出一個“先”字。教學難點同盟會的成立及三民主義重點講述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板書設計教學過程課堂導入利用孫中山和鐘南山這兩個不同時代的偉大人物作為導入,讓學生初步感悟時代和偉大人物之間的關系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作為導入,體會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150年前,孫中山先生出生之時,中國正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野蠻侵略和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統治。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中華民族從未屈服,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可歌可泣的抗爭。孫中山先生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習近平:繼承孫中山精神 振興中華展示長沙的中山亭照片,并告訴學生長沙除了有中山亭,還有中山路。除了長沙之外,全國還有許多城市都有類似于這樣的公園、紀念廣場等等,從而凸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地位。展示長沙地標黃興南路步行街、黃興故居照片。黃興在中國近代史上與孫中山并稱為孫黃,讓學生初步感受湖南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新課講授:1.為什么要革命?根據導學案上材料提示,概括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國運,并將之畫在時間軸上。進而讓學生理解當時的中國人民通過一次次血的教訓,認清了清政府已經變成帝國主義的忠實走狗。不打倒它,中華民族不可能有振興之日。這就是為什么要革命將中國近代化的幾次救國方案比喻成治療方案,將洋務運動比喻成“自我療傷”,維新運動比喻成“溫火慢治”,均以失敗而告終,從而引出下一位醫生將開出更激進的治療方案,即革命派的“猛火重治”。具體做法: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借用孫中山先生醫學博士的身份,將近代中國比喻成病人,簡單回顧近代歷史幾次大事件(生病的過程):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并回顧幾次近代化(治療)方案:“自我療傷”、“溫火慢治”均以失敗而告終。讓學生理解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劇,清政府腐朽、反動的面目一覽無余, 革命逐漸成為大勢所趨,也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從而引出孫博士開出的藥方:“猛火重治”。具體做法是: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學生閱讀材料,并進行概括從1884——1904年的歷史大事件。追問學生:通過總結這20年來的歷史大事件,你是什么心情?如果你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你會打算怎么做?讓學生總結前兩次近代化的相關內容2.為什么是孫中山?列舉孫中山成長過程的重要節點,將之放到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國運下進行分析。從而凸顯時代和偉大人物之間的關系。用時間軸梳理孫中山先生的成長歷程,并與此同時對比同一歷史節點清政府和康、梁采取的行動。從而凸顯孫中山先生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先行者的地位。同時也通過列舉革命派和?;逝烧搼鸬南嚓P內容,理解孫中山先生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張。用時間軸來梳理孫中山的成長歷程,強調孫中山先生的前兩次重要轉變。挖掘孫中山先生成長歷程中的小故事,讓孫中山這個人物鮮活、飽滿起來。同時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孫中山思想歷程的理解。比如:孫中山出生窮苦,所以他深知底層人民的艱難,故而將改善民生當做他的奮斗目標;孫中山長期、系統的西式教育背景,16年的海外流亡,在各國進行政治考查的經歷,都是他能制定精密、具體的救國方案的重要基礎。講述孫中山的“先”,包括兩個方面:革命思想的“先”、革命行動的“先”。a.革命思想的“先”:通過對比孫中山和康、梁在同一歷史節點作出的不同選擇,來突出他思想的“先”。b.革命行動的“先”:列舉孫中山及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前十次起義的失敗。3.革命力量的發展1.革命志士、革命著作的不斷涌現2.革命團體的不斷涌現。重點介紹華興會和光復會教師過渡:《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一系列革命書刊和革命團體不斷涌現。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必須互相聯合、共同斗爭,革命同盟會成立。列舉宣傳民主革命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革命團體等。4.同盟會的成立列出有關同盟會須掌握的重點信息,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找出答案。對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進行專門闡釋、重點突破。講述同盟會成立的概況,可通過設計表格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完成。講述同盟會的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難點)講述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關系,解決幾個問題:韃虜指的是誰?為什么反對清朝統治者是民族主義?三民主義有什么局限性?讓學生概括論戰的焦點是什么?從革命派與?;逝傻恼搼鹬袣w納同盟會的政治綱領。5.革命勢力發展的結果引出革命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引出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為下一課做鋪墊。刪掉,改成將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國運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動放在一個時間軸上,探討時代和偉大人物之間的關系:時代呼喚偉大人物,偉大人物造就時代。6.感悟革命精神講述陳天華、章炳麟、鄒容的故事,讓學生感悟革命志士不謂犧牲,投身革命的精神。刪掉。改成以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內容摘要為總結: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7.總結升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以疫情來作為落實家國情懷,此次疫情,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減少流動就是為抗疫出力了。然而還有那么多戰士、醫生、護士奮不顧身,逆流而上,扶危渡厄,砥礪前行。還有那么一個人被稱為國之脊梁,國士無雙。給同學們提出靈魂拷問:下一個命運抉擇的十字路口,你想成為哪一種人呢?2049年,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終究要落在我們同學的身上。將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國運和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歸納、展示在同一個時間軸上讓學生思考、感悟時代和偉大人物的關系:時代呼喚偉大人物,偉大人物造就時代。用2049年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來升華,我們的同學剛好四十出頭,歷史的重任終將落在同學們的身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也要有歷史的責任與擔當!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