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版本 《中外歷史綱要》上,授課題目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教學立意 青年興則國家興教學立意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要全面貫穿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又在一次提及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拔逅倪\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內容,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更能理解總五四運動書記所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課程標準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教學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次課程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感受性學習,通過老師呈現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歷史。這一模式地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標為導向,把所講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成有序地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史料、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綜合自己已有地知識、觀點、態度、情感得出最后的結論,增強思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得到情感熏陶和價值觀的升華。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位于第七單元“20世紀下半葉世界的新變化”第一課,上承第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下啟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本課一共3個子目,分別是“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在時間呈現遞進關系,從內容上看是青年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發展的推動作用。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中流砥柱作用;認識到五四青年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二)學習情況分析本次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優點:知識儲備:初中階段對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等史實已經有了基本認識;思維能力:初步具有獨立思考意識和一定的探究能力;不足:知識儲備:知識碎片化,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認識;思維能力:理性與宏觀思維缺乏;歷史核心素養:史料分析和史料實證能力不足;對策: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生動直觀的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學目標歷史解釋: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史料實證:運用“以史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解讀分析史料,培養學生“史從證出,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唯物史觀:通過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基本史實,認識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發展的曲折歷程,感悟中國近代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的擔當精神;家國情懷: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人生理想。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及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教學難點: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革命綱領的主要區別及如何進入了新民族主義革命。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教學資源:圖片材料、歷史地圖、文字材料、報紙材料教學方法:講授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板書設計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導入 [教師行為]展示一手史料《時代周刊》的發刊詞以及相對應的文字資料[教師講述]一戰結束后,美國總統威爾遜曾提出了十四點原則,在國內有人稱威爾遜為世界第一大好人,我們主張公理反對強權。收回山東等權益是作為一個戰勝國應有的權力,這是公理。[教師提問]結合課本及實際,我們收回山東等權益實現了嗎,公理戰勝強權了嗎。 學生根據初中所學結合本課內容,思考公理與強權的關系,公理并沒有戰勝強權,作為戰勝國被列強強行將山東等權益交于日本,明白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索, 通過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的發刊詞,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入狀態,激發學生興趣,導入五四運動。一、五四運動:情懷與勇氣的交融 一、我展示羅家倫的人物照片和生卒年月,讓學生計算,羅家倫參加五四運動的年齡,隨后我在出示羅家倫的事跡,讓學生對羅家倫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二、我在出示《每周評論》1919.5.11日的一手史料,“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上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難持公理。務望全國農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下兩個信條道:(一)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二)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 ——《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老師提問]:結合羅家倫在面對名族危難時的所作所為,探討五四運動中青年人是如何踐行擔當精神的。 [老師講述]:北京大學等十幾所高校集結天安門,舉行游行示威,高喊“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但是遭到北洋軍閥的鎮壓。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積極思考,通過閱讀教材,從史料中感悟青年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羅家倫人物的講解以及在五四運動的行為,強化學生五四運動的口號,從此培養學生投身祖國建設的家國情懷。我展示龔錦濤《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建構》相關材料和《天津益世報》《新聞報》《民國日報》相關史料,帶領學生從一手史料中分析得出正確的歷史解釋。一聞商界罷市, 各工人亦有罷工之議。 ——《新聞報》1919.6.9沿途聽者甚眾, 內有一苦力, 亦宣言誓死不買日貨?!? ——《天津益世報》1919.5.24這幾天來的工人, 因為見了學界商界的救國行動, 自己想自己也是中國人, 不應該沒有一種表示,這種思想原是我們所佩服欽仰的。 ——《民國日報》1919.6.11[老師提問]:除了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中扮演著重要作用,思考工人階級他們辜負了學生嗎[老師講述]:北京大批學生被捕的消息傳到上海,上海出現了大規模的罷工和商人罷市的局面,這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學生從給定的四則史料中得出正確的歷史解釋,明白為挽救民族危機,中國各階級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通過四則材料,以問題探究發散學生的歷史思維,對歷史的發展有整體的把握。聯系時空,從而讓學生知道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老師展示]五四運動兩階段的表格。[老師提問]學生根據教材及所學填空。 學生根據所學,并結合課本,填寫此表格,強化知識點。 借助表格梳理知識點,便于學生明白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同時便于學生記憶。一、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情懷與勇氣的交融 我展示羅家倫、陳獨秀、李大釗之間的關系示意圖,以及北大的校訓。[老師講述]都說人以內聚,物以群分,那么羅家倫的思想也是受到他的老師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北大的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正是五四精神的所在,陳獨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五四運動中與工人階級相結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學生緊跟老師的講解,梳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 借助梳理羅家倫、陳獨秀、李大釗之間人物關系,并展示北大校訓,讓學生明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工人的覺醒,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走上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道路。我展示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下的相關史料,但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子,德奧匈諸國的社會革命相繼而起,也都是奉“馬克思主義”為正宗。 ——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老師講述]:李大釗在青年雜志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強調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有風靡世界的趨勢,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隨后,李大釗在北京創辦了第一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學生明白,李大釗創辦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創辦,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青年在思想上得到洗禮。 借助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的兩篇馬克思主義觀以及圖片史料,引出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我展示《星期評論》上維金斯前來介紹俄國革命和建設情況的相關史料。[老師講述]:維金斯的到來,讓我們能夠學習俄國的一些經驗,這為我們建立中國共產黨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隨后,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將馬克思經典思想翻譯成中文。 學生聽我講述,明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的兩大途徑,以及共產主義對我們建黨的幫助。 借助《星期評論》上相關史料,引出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和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組織準備。我展示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示意圖。[老師講述]:早期共產黨的組織主要集中在廣州、長沙、武漢、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學生通過地圖,初步了解早期共產黨組織的地理位置。 通過對早期共產黨組織地圖的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培養學生時空觀念。二、目標與現實的平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我展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三位成員的當時年齡,以及開會時期的油畫。[老師提問] 100多年前,正是這13位懷揣著“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理想,創造了中共歷史上第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這個大事件是指什么? 學生在13位平均年齡二十多歲的人中,感悟青年的重要性,以及開天辟地的事件是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成立黨員年齡的相關講解,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引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培養學生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我展示王盡美的相關生平:原名王瑞俊,1920年3月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外埠會員。921年春,與鄧恩銘發起創建濟南共產主義小組。7月,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后任中共山東區支部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主任。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二大。1924年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以及王盡美改名的故事:為實現盡善盡美的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信心和決心, 他改名叫王盡美,從此,獻身于為勞苦大眾求解放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老師提問] 王瑞俊改名為王盡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學生通過人物生平基本了解王盡美的相關事件,以及通過他的改名故事,明白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的信心與決心,投身于為勞苦大眾解放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 通過對王盡美的名字和人物生平的介紹,增強歷史的趣味性,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為共產事業奮斗終身。我整合黨的一大基本知識,通過書本的形式,讓學生填空 學生通過填空,進一步強化對知識點的把握與理解。 通過將“中共一大”內容以書本的形式展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展示中共一大與中共二大的革命綱領:(一)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二)直至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三)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 ——中共“一大”綱領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利益在這個聯合陣線里的奮斗目標是:(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三)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綱領[老師提問] 從中共一大與中共二大革命綱領的比較,你們覺得中共共產黨有了那些變化?[老師講述]: 說明中國共產黨對近代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有了明確的認識。 學生通過對比一大與二大的革命綱領,結合課本,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對近代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有了明確的認識,從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現實目標。 通過對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內容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都是以反帝反封建為目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培養學生同心向黨。我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老師提問] 請同學們概況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學生通過閱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重要講話內容,概括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既改變了中國,又改變了世界,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通過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周年的講話,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開天辟地的大事。[老師講述]我通過講述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新在領導力量、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展示近代中國以來為挽救民族危機所做出的努力的表格,讓學生明白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學生聽我講解,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根據表格回顧近代中國為挽救民族危機所作出的努力,卻只有中國共產黨成功了。 通過對天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比,讓學生明白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培養其民族自豪感。我展示《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相關史料:中國共產黨誕生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不是偶然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老師講述]通過對史料的解讀,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必要性。 學生通過對天平天國、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知識回歸,通過教師的講述,初步梳理論從史出的歷史觀點。 借助《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的必然結果。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三、未來與前途的保障:國民革命 我通過時間軸展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事跡:我出示中國共產黨相關史料:從1922年1月開始,到1923年2月,中國共產覺領導的工人遠動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續時間達13個月之久。在此期間,爆發的罷工斗爭達100多次,參加罷工的工人達30萬以上。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 1923年》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吳佩孚調動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 在這次慘案中,前后犧牲者五十二人,受傷者三百余人,被捕入獄者四十余人,被開除流亡者一千余人。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老師講述]我通過對兩則史料的分析,中國共產黨自從誕生以來維護人民利益組織罷工活動,但遭到北洋軍閥的鎮壓。[老師提問]那么,路在何方? 學生通過實踐軸的方式,基本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初期的一些活動。通過史料,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誕生初期,力量還很薄弱,走向國共合作是歷史的必然。 用時間軸和史料,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并提高學生分析的能力。梳理學生的邏輯關系,方便知識點記憶。從而走向國共合作。我通過展示共產黨三大主要議程和國名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相關內容,講述共產黨和國民黨存在著相同的目標,走向了合作的道路。 學生通過對共產黨三大主要議程和國民黨一大對比,明白國共合作是歷史所趨。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與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與國名黨有著共同利益,從而走向了國共合作,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我展示黃埔軍校的對聯實物圖片以及文字資料。以及葉挺以及毛澤東對葉挺的評價。 學生通過我的講解,領悟國民革命時期共產黨人英雄無畏的氣概。 通過黃埔軍校的對聯和毛澤東對葉挺的評價,讓學生明白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展示五卅運動宣傳圖以及五卅運動的相關資料,講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大革命高潮的序幕,讓學生明白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學生聽我講解宣傳圖,以及五卅運動的相關史料,學習史料實證的能力,樹立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通過對五卅運動的宣傳畫,并結合史料解讀,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解讀。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展示國民革命示意圖和國民革命歌,講訴國民革命取得的重要成就。 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學生從不同史料中感悟到國民革命是歷史的必然,以及了解國民革命取得的成就。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通過對北伐運動的宣傳畫、國民革命哥以及北伐地圖深入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理解北伐的意義,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解讀。我展示4·12反革命政變圖,以及第一位共產黨犧牲者汪壽華以及國民黨對周恩來的通緝令以及毛澤東對國民黨的評價。 學生通過我講訴的相關史料,分析失敗的原因:沒有爭取革命的領導權。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第一位犧牲者汪壽華和周恩來在北伐時期的遭遇,讓學生明白北伐時期,共產黨為什么遭到挫折,揭示國名黨的惡行,以及為創立人民軍隊、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我通過播放建黨一百周年,青年對黨的莊嚴宣告強國有我的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形成對黨的正確認識,做到同心向黨,奔赴遠方;祖國的未來,請黨放心。 回望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周年,點名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課魂,以達到情感升華。教學反思亮點:以“青年興則國家線,青年強則國家強”為主線,引導學生體會中國近代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的擔當精神,通過五四運動、中共成立及國民革命三個歷史節點再現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時空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合作探究。反思:教學環境的優化、選用史料的精煉等方面仍有許多不足。教學問題的設置要明確,創設符合高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的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應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