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我們的傳統節日湘科版 三年級教學目標0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習俗等相關知識;02通過交流、討論、操作等實踐活動,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培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認識到傳統節日的重要性。03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之情,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新知導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的情趣、豐厚的底蘊。你知道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 這些傳統節日都是哪一天呢?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新知講解要了解傳統節日,我們可以請教家長和老師,也可以去圖書室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有關傳統節日的內容可多呢!大家來議一議,哪些問題我們可以進行研究 傳統節日的由來。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傳統節日有哪些紀念意義?活動準備新知講解傳統節日是怎樣過的?傳統節日的詩詞有哪些?我們還可以研究哪些?新知講解春節 貼春聯、守歲、放鞭炮、吃年夜飯、壓歲錢、元宵節 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等清明節 掃墓、蕩秋千、射柳、踏青中秋節 吃月餅、賞月、燃燈節日名稱 節日習俗說一說自己熟悉的傳統節日貼福字等新知講解活動實施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特別豐富,如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國家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它還與湖南省的汨羅江有關聯。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什么會選在這一天呢?我們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端午節的起源。把自己查閱到的主要內容及時地記錄下來。新知講解據說屈原自投汩羅江后,人們哀悼他,怕他的尸體給魚龍吃掉,每當這天都用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到漢朝建武年間,傳所投之物實蛟龍所竊,于是劃龍船趕走蛟龍,再用樹葉包粽子并以五色絲帶縛綁,這為蛟龍所憚懼,投入水中方能見效。因此,端午節人們劃龍船、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此傳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包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成為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習俗。查閱資料,了解端午節的起源和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起源新知講解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查閱資料,了解端午節的起源和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新知講解走訪調查周邊的居民是怎樣過端午午節的。吃粽子 賽龍舟 懸艾葉菖蒲新知講解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節習俗記錄下來,最好能夠把這些習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產生這些習俗的原因:賽龍舟的目的意義全國各地都大同小異,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吳川亦不例外,但吳川人扒龍船還有趕“鬼”驅邪的意思。吳川江河湖海眾多,以前水利設施落后,經常有水災水患,古人以為有“水鬼”河怪作祟,因而五月初五想通過扒龍船來趕走“水鬼”,驅邪消災,以求得平安。新知講解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節習俗記錄下來,最好能夠把這些習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吃粽子產生這些習俗的原因: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新知講解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節習俗記錄下來,最好能夠把這些習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畫額產生這些習俗的原因:端午節時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涂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云:“端午,飲雄黃酒,用涂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新知講解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節習俗記錄下來,最好能夠把這些習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戴香包產生這些習俗的原因: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新知講解把自己了解到的端午節習俗記錄下來,最好能夠把這些習俗形成的原因整理出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喝雄黃酒產生這些習俗的原因:端午時節后,氣候開始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各種疫病容易感染。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剛好可以用作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大人們把雄黃酒倒入酒中飲用。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的臉、耳朵和鼻子以及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希望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后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新知講解做中學粽子是我們過端午節的必備食品,粽子不僅有特別的紀念意義,它本身也清香美味, 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們一起來學習親手包粽子吧。新知講解小錦囊端午節時,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制作和品嘗粽子, 不僅增強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孝老愛親的美德,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新知講解準備好經過浸泡的糯米、清洗過的粽葉和棉線等。按下面的步驟學會包一個最常見的四角粽。取出兩片粽葉對角放,先置于手中;再把粽葉折成漏斗的形狀,準備放米。放入調好的糯米,放八分滿就夠;用大拇指把粽葉尾壓下去,按住。新知講解準備好經過浸泡的糯米、清洗過的粽葉和棉線等。按下面的步驟學會包一個最常見的四角粽。再這樣壓下去,用大拇指按住,保證糯米都被裹在粽葉里;將長出來的粽葉部分向旁邊折過去,折出一個角。把剛剛折出的這個角按住,一定要按住。新知講解 最后系上繩子,系緊,一定要系緊,不然煮的時候會散開。新知講解交流評價介紹自己研究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名稱:春節我的研究情況視頻:年的傳說新知講解大家的評價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我對春節的飲食特別感興趣,每年除夕我最期待的就是團年飯了。舞獅,舞龍最熱鬧了!過年時我們都要貼春聯、“福”字 、窗花 。新知講解活動拓展走近端午節,我們體驗到了傳統節日的魅力,我們還想研究:南方和北方春節習俗有什么不同?節假日青少年的最佳度假方式有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稱謂禮儀"。新知講解北方的年夜飯,一般都是有很多的大魚大肉,以及海鮮一類的食物,滿桌子的菜一般就是深色紅色系,綠色很少。南方人的桌子上面就是反過來的,沒有什么肉,大部分都是綠色的,都是素菜為主了,吃的相對來說特別的清淡了。南方與北方年夜飯的不同?新知講解還有就是在餃子上面了,北方一定會吃蝦仁類型的海鮮餃子或者肉的餃子,然后在里面包上錢或者是糖塊,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寓意,讓吃到這個餃子的人,接下來的日子里面,也可以好運連連,可以有發財的好寓意。但是南方一般不吃餃子,都是吃餛飩的,因為餛飩的樣子像一個大元寶,也是預示著下面的日子可以紅紅火火,招財廣進,是一個很好的寓意所在了。新知講解信息園地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節日名稱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節日時間農歷正月初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4月5日前后農歷五月初五農歷七月初七農歷八月十五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2月22日前后農歷臘月最后一天的夜晚課堂練習在傳統節日來臨的時候,寫給自己的親人、老師、朋友一條祝福語,用微信發給他們,表達美好的祝福。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傳統節日,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當自覺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爭當愛國好少年!板書設計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怎樣過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包粽子的方法作業布置搜集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等,和同學們分享、交流。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春節的來歷.mp4 湘科版 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第4課《 我們的傳統節日》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