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品茶之清香,趣識茶之文化——認識中國茶文化1、活動主題分析中國茶文化是一種與識茶、飲茶有關(guān)的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據(jù)說中國人在神農(nóng)時代就發(fā)現(xiàn)并利用茶,中國茶的歷史至少有四千七百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漢族還有以茶代禮的風俗,可見,茶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八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茶,大多數(shù)學生也喝過茶,但只是因消磨時間或口渴而喝茶,不會認真地品味茶的味道,也并不了解茶的發(fā)源、種類、功效、產(chǎn)地及鑒別方法等知識,所以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茶文化是至關(guān)重要的。二、設(shè)計思路本次課程的設(shè)計思路是以認識中國茶文化為核心,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fā),以對茶具的認識為開端,讓學生了解我國茶具的奇妙之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中國茶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動手體驗中體會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然后,學生利用網(wǎng)絡(luò)、詢問家長等途徑搜集中國茶葉的知識,并制成卡片,通過小組討論、個人競賽、觀看視頻等方式在班級內(nèi)交流搜集的信息,教師及時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之后,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中獲取可通過“一觀形,二看色,三聞香,四品味”的方法辨別茶葉,讓學生在親自辨別茶葉的過程中鞏固相關(guān)的茶葉知識。最后,教師指出泡茶的步驟和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動手沖泡茶葉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分享。使學生在品茶的過程中感悟人生,悟得人生的道理,在與家人分享茶葉中,感受親情,宣傳中國的茶文化。三、活動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通過資料搜集,了解中國茶的歷史、種類等知識,2.通過趣味游戲,初步認識中國茶的文化。(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感官分辨茶葉,鞏固中國茶的知識。2.在體驗沖泡茶葉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觀察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2.體會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四、適用年級八年級五、活動準備(一)課前搜集學生搜集有關(guān)茶的起源的知識,以及自己所帶茶葉的名稱、種類、產(chǎn)地、鑒別方法和功效等知識。(二)準備器具1、學生每人自帶一種茶葉,約50克,在卡片上注明茶葉的名稱、種類、產(chǎn)地及鑒別方法等相關(guān)內(nèi)容。2、每兩人一組,每組準備一套茶具。六、活動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1.觀神奇的魔術(shù),賞茶具的機關(guān)同學們,這是一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茶具,今天,老師要使用這套茶具為大家表演一個神奇的魔術(shù)。(教師拿起茶壺,露出茶壺有兩個孔洞的底部)同學們,請觀察這個茶壺,如果我將這茶壺裝滿水,可能會什么情況?生齊答:會漏水。師(將茶杯放到茶具上,倒?jié)M水):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你們看,水流出來了嗎?生(一臉驚奇):沒有!師(將茶杯的方向進行微調(diào),水快速地流出來了):魔術(shù)的本質(zhì)在于機關(guān)與技巧,而這個魔術(shù)的機關(guān)在于這個茶杯放置的方向,只要對準方向,水就不會流出。反之,水則流出。從這套茶具中體會到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2.親身體驗,悟茶具的精髓(1)請兩名學生在講臺上親身體驗茶具的奧秘,走進茶的世界。(2)請學生介紹自己所帶茶具的外形、使用方法等。(二)探尋茶史,展示茶識1.追根溯源——茶的起源(1)學生講述搜集有關(guān)于茶的起源的知識。(2)教師進行資料補充。(3)學生觀看介紹茶葉的歷史、采摘過程的視頻。補充資料:中國各個朝代都生產(chǎn)了精巧的茶具,而茶具是伴隨著茶葉出現(xiàn)的。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樹和栽培茶樹,使用茶葉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陸羽最先在他的《茶經(jīng)》中探討茶的起源,他認為據(jù)《神農(nóng)食經(jīng)》“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及“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小結(jié):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茶葉在我國十幾個省市均有種植,我國的茶葉種類較多。因茶的種類不同,所以其外形、顏色和功效等也不盡相同。2.小組比拼——爭作“茶葉推廣小能手”(1)學生四人一組,每位學生將自己所帶的茶葉名稱、種類、產(chǎn)地、鑒別方法和功效等內(nèi)容介紹給組內(nèi)成員,并分享自己在旅游時了解到對茶葉的所見所聞。(2)每組學生分別推選出一名組長、記錄員,負責記錄以下表格。八年級一班 組記錄表組長: 記錄員:組員 茶葉名稱 種類 鑒別方法 功效 推薦語(3)每組推選一名學生,在講臺上分享有關(guān)茶的知識和所見所聞。(4)學生為自己喜歡的茶葉寫推廣語。(5)班內(nèi)民主評選出一名學生獲得“茶葉推廣小能手”的稱號。“茶葉推廣小能手”的要求與標準:(1)口吃清楚,態(tài)度認真,自然大方。(2)邏輯性強,條理清楚,內(nèi)容充實。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茶的茶葉名稱、種類、外形、功效、茶湯顏色等相關(guān)知識。(三)感官辨茶,品茗茶香1.學以致用——觀、聞、品來辨茶(1)教師講解茶葉種類區(qū)分的方法。一看茶葉外形。茶葉有散茶、有壓制成型的茶,成型的茶葉多為白茶和黑茶,如果茶葉為散茶。我們可以根據(jù)干茶色澤與形狀來判別。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紅茶多為紅褐色。二觀察茶湯的顏色。紅茶多為紅色,綠茶多為黃綠色,黃茶多為黃色,白茶多為淡黃色。三聞茶香。綠茶多為栗香、清香,而紅茶多為甜香、紅薯香,蜜香。白茶的鮮爽味是其最大的特征。四品茶湯。綠茶滋味大多鮮爽,黑茶大多醇厚,白茶大多以鮮味為主。小結(jié):我們在生活中區(qū)分茶葉的方法是一觀形,二看色,三聞香,四品味。(2)教師拿出提前沖泡五分鐘的紅茶湯、綠茶湯、黃茶湯和白茶湯以及相對應的原茶葉,讓學生進行辨別。小結(jié):在觀察茶湯時,要注意使用茶葉沖泡的次數(shù),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茶湯的顏色也會發(fā)生改變。我們在沖泡茶葉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步驟。2.動手沖泡——細品茶味(1)教師示范沖泡茶葉的正確步驟和方法。(2)教師在學生觀看時講解注意事項。注意事項:一要控制水的溫度。二要注意沖泡時間和次數(shù)。(3)學生用自帶的茶葉和茶具進行沖泡。(4)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步驟。3.講解茶禮——交流茶香(1)教師利用活動中的拓展資料,講解品茶的禮儀。(2)學生自由品茶,交流茶香。小結(jié):沖茶、泡茶需控溫,時間、次數(shù)記心間。品茶講究四禮節(jié),鞠躬禮分站、坐、跪。伸掌禮需主客用,四指并攏虎口開。扣指手彎以致謝,鳳凰點頭手回旋。壺嘴請勿對他人,斟茶七分情三分。(四)茶悟人生,苦中品甘同學們,茶在沖泡中不過浮、沉兩種姿態(tài);飲茶人不過拿起、放下兩種姿勢。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能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品一壺好茶就像感悟人生,苦中有香,香里帶甜,苦去甜來。(五)品鑒好茶,滋養(yǎng)親情(作業(yè))請同學們在家中為自己的父母沖泡一壺好茶,在品茶中暢談中國的茶文化。(六)板書INCLUDEPICTURE \d "https://img1./it/u=192733100,3841116071&fm=26&fmt=auto" \* MERGEFORMATINET(7)教師評價教師利用測評問卷,了解學生對本次活動知識的掌握情況。單項選擇:1、我國古籍中,最早見有“茶”字的記載始于( ) 。A.《詩經(jīng)》B.《茶經(jīng)》C.《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D.《史記》2、基本茶類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 )和黑茶六類。A.花茶B.黃茶C.青茶D.春茶3、烏龍茶又稱青茶,屬半發(fā)酵茶。主產(chǎn)于福建、廣東和( )。A.廣西B.江西C.臺灣D.海南4、中國士大夫、文人畫家,以茶會友,以茶論文,以茶抒懷遣興,茶與墨早已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茶墨俱香”的典故與下列哪位文人有關(guān)?( )A.唐寅B.趙孟頫C.文征明D.蘇軾5、茶葉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所以飲茶有很好的明目作用特別是( )。A. 紅茶 B.花茶 C.黑茶 D.綠茶6、飲茶可以延年益壽,解渴提神,下列選項中哪些不屬于飲茶的益處。( )A.防蛀牙B.抗原子輻射C.治壞血病D.治療頸椎病答案:1.A 2.B 3.C 4.D 5.D 6.D附活動中拓展資料:一、中國茶的種類、外形、制法等知識(一)綠茶1.制法:②③④⑤它是不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即將鮮葉經(jīng)過捧晾后直接放到100~200℃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2.代表茶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3.外形:好的綠茶外觀色澤鮮綠、有光澤,聞有濃味茶香;4.茶湯:色澤碧綠,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葉底鮮綠明亮。(二)紅茶1.制法:它是一種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2.代表茶葉:有小種紅茶(如正山小種)、工夫紅茶(如祁紅、滇紅)、紅碎茶(如碎紅)。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是我國的特產(chǎn)。3.外形:紅茶鳥黑油潤4.茶湯:具有“紅湯紅葉、甜香甘醇”的品質(zhì)特征。(三)烏龍茶1.制法: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fā)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制作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2.代表茶葉:品種有閩南烏龍(如鐵觀音、黃金桂、色種)、閩北烏龍(如武夷巖茶、大紅袍)、廣東烏龍(如鳳凰水仙)和臺灣烏龍。3.功效:烏龍茶具有溶解脂肪的減肥效果,可以活化自律神經(jīng),減輕壓力,提高能量代謝。(四)黑茶1.制法:在已經(jīng)制好的綠茶上澆上水,再經(jīng)過發(fā)酵制成的。2.代表茶葉:云南的普洱茶。3.外形:黑茶是種長得黑乎乎、硬邦邦的茶葉,葉底呈黑褐色。4.茶湯:泡出的湯色呈橙紅明亮色,陳茶色澤如琥珀一般。(五)黃茶1.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3天。2.代表茶葉:蒙頂黃芽、君山銀針茶。3.外形:鮮葉為單芽或一芽一葉。4.茶湯:呈現(xiàn)橙黃色或淡黃色。(六)白茶1.制法:基本上就是靠日曬制成的。2.代表茶葉:白毫銀針3.外形: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二、品茶的禮儀(一)鞠躬禮 鞠躬禮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jù)行禮的對象分成“真禮”(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與"草禮'(用于說話前后)。“行禮”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草禮”僅手指第二指節(jié)以上著地即可。(二)伸掌禮 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jié),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都可采用。兩人面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并坐時,右側(cè)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cè)方伸左掌行禮。伸掌姿勢為: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nèi)凹,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三)叩指禮 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guān)節(jié)。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四)寓意禮 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最常見的有:第一,鳳凰三點頭。用手提壺把,高沖低斟反復三次,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以示歡迎。第二,雙手回旋。在進行回轉(zhuǎn)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第三,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第四,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辨茶泡茶品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