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中國的地勢和地形1.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知識點的認識】1、我國地形的特征: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2、我國各類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30%;山地33%;高原26%;盆地10%;平原12%.【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的認識,難度不大,需熟練掌握.例:中國的地形主要特征是 地形復雜多樣 、 山區面積廣大 分布.分析:我國是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2/3,多集中在西部地區.解答: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地形復雜多樣,其中,丘陵占總面積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合稱為山區,那么我國山區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3.故答案為: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點評:該題主要考查中國地形特點,結合地圖觀察山區所占比例和分布解答.【解題思路點拔】熟記中國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概況.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知識點的認識】主要山脈①東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中列:昆侖山﹣﹣秦嶺南列:南嶺②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東列:臺灣山脈③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中列:祁連山南列:巴顏喀拉山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區⑤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境。⑥中國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例:讀“中國略圖”,完成下列問題。(1)填出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① 天 山,② 祁連 山,③ 秦嶺 山,④ 內蒙古自治區 (省區),⑤ 四川 盆地,⑥ 西藏 自治區。(2)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俄羅斯 (國家),B 韓國 (國家),C 渤 海。分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多千米,從北到南,瀕臨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都是太平洋的邊緣部分,臺灣島東海岸直接面臨太平洋,渤海和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我國的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多千米,接壤的國家有14個,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解答:讀圖分析可知:(1)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為:山脈①是天山,②是祁連山,③是秦嶺;④是內蒙古自治區;⑤是四川盆地;⑥是西藏自治區;(2)依據位置:A是俄羅斯,B是韓國,C渤海。故答案為:(1)天山;祁連;秦嶺;內蒙古自治區;四川;西藏;(2)俄羅斯;韓國;渤。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鄰國、臨海、省區位置及主要山脈,屬于基礎題,讀圖解答即可。【解題思路點拔】熟記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即可。可結合我國山脈圖來理解記憶。3.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知識點的認識】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命題的方向】例: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是 西 高 東 低,呈 三 級階梯分布。分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解答:我國地勢的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故答案為:西;東;階梯。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地勢的特點,屬于基礎題。【解題思路點拔】熟記我國的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4.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知識點的認識】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②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例: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響?分析:地勢是指地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國地勢的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這對氣候、河流及交通均有重要影響。解答:(1)我國地勢特征對氣候的影響:有利于東南季風向陸地推進,并在東部季風區形成較多降水;(2)對河流的影響:水向低處流,總體大都向東流,注入太平洋。另外,在階梯交界處,由于落差大,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3)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東西交通障礙。故答案為:對氣候的影響: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對河流的影響:造成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在階梯和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有利于發電;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東西交通障礙。點評:該題考查我國地勢特點及影響,需要明確地勢和地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解題思路點拔】熟記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經濟、水能的影響。注意區分地勢與地形。5.各類地形對經濟和生活的主要影響【知識點的認識】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我國,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3.為了合理地開發利用山區資源,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可以在山區發展旅游業、林業(種果樹)、采礦業、畜牧業,發展藥材種植,開發小水電等.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地勢東西差異較大.氣候以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光照強烈,熱量充足,降水較多,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而地形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縱橫交錯,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人均耕地少.(1)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平原地區;(2)我國的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3)我國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各類地形對經濟和生活的主要影響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例:農業發展要因地制宜,一般情況下平原適合發展 種植業 ,山地適合發展 林業 .分析: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解答: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適合發展種植業;山地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為:種植業,林業.點評:結合當地的實際,明確農業的發展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解題思路點拔】關鍵是熟記各類地形對經濟和生活的主要影響.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因地制宜的布局發展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