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備考---天氣與氣候1.常用天氣符號與天氣圖【知識點的認識】常用天氣符號與天氣圖【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常用天氣符號與天氣圖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識圖題形式出題.例:(2020 泰安)下面是泰安市6月初四天的天氣狀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寫出6月4日的天氣狀況 晴轉小雨,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0℃,微風 .(2)家住泰城的小明約小亮于星期二下午2點到山東科技大學操場上打籃球,小亮的媽媽認為該天氣此時不適宜打球,并打電話告訴小明不能應約,這是為什么? 午后2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最高氣溫達33℃,此時不宜打球 .分析:正確分析出天氣預報情況,還要依據對天氣符號的認識我們判斷不同的天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并對對應關系是否正確作出判斷,依據以上知識解答此題.解答:(1)6月1日的天氣狀況:晴轉多云,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20℃;6月2日的天氣狀況:晴,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0℃,微風;6月3日的天氣狀況:晴轉多云,最高氣溫31℃,最低氣溫20℃,微風;6月4日的天氣狀況:晴轉小雨,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0℃,微風;(2)一天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6月2日下午2點氣溫33℃不適合出去打球.故答案為:(1)晴轉小雨,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0℃,微風;(2)午后2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刻,最高氣溫達33℃,此時不宜打球.點評:本題考查天氣符號的辨別,我們只有認識各種天氣符號,才能看懂天氣預報,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服務.【解題思路點拔】關鍵是熟記常用天氣符號與天氣圖.認識各種天氣符號,才能看懂天氣預報,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服務.2.衛星云圖與天氣預報【知識點的認識】由氣象衛星自上而下觀測到的地球上的云層覆蓋和地表面特征的圖象.各種不同尺度天氣系統的云區和各種不同的地表特征,在這種圖象上都有其特定的色調、范圍大小和分布形式.利用衛星云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確定它們的位置,估計其強度和發展趨勢,為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提供依據.在海洋、沙漠、高原等大片缺少氣象觀測臺站的地區,衛星云圖所提供的資料,彌補了常規探測資料的不足,這對提高預報準確率起了重要作用.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使用現代科學技術對未來某一地點地球大氣層的狀態進行預測,發布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強度、風力的大小、空氣的能見度等.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現在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數據(氣溫、濕度、風向和風速、氣壓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對大氣過程的認識(氣象學)來確定未來空氣變化.由于大氣過程的混亂以及現在科學并沒有最終透徹地了解大氣過程,因此天氣預報總是有一定誤差的.【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衛星云圖與天氣預報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題型較簡單,注意識圖.例1:(2021 齊齊哈爾)在衛星云圖上,白色表示( )A.陸地 B.海洋 C.云區 D.高原分析: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發布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最高和最低)、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強度、風力的大小、空氣的能見度等等.解答:在衛星云圖上,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內容.在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區,黃色表示沙塵暴.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看衛星云圖的能力.只有了解衛星云圖上各種顏色的含義,才能看懂衛星云圖.例2:某日,小華同學收聽到關于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多云轉陰,氣溫2℃~6℃,降水概率20%.第二天( )A.下雨的可能性不大 B.下雨的可能性大C.不可能下雨 D.絕對有雨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今天這個城市下雨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多少.解答:降水概率預報一般情況是:晴,概率0%為不可能出現降水,晴轉陰概率10%﹣20%之間降水的可能性很小,多云、零星降水或局部有降水,概率在30%﹣50%之間時有機會出現降水,降水概率在60%﹣70%之間降水的可能性比較大,大于等于80%時,降水的可能性很大,概率100%則肯定會出現降水.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是降水概率的概念.【解題思路點拔】解題關鍵是熟記衛星云圖與天氣預報的概念及其特點.3.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知識點的認識】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一是時間,二是范圍.天氣一般指短時間內的氣象變化,而氣候是指長時間的氣象特征.天氣一般是小范圍內天氣變化,而氣候則是大的范圍.【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例1:(2021 濱州)下列描述天氣的語句是( )A.終年高溫多雨 B.春暖花開 C.今天最高氣溫32℃D.冬冷夏熱分析:天氣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況,特點是多變;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解答:今天最高氣溫32℃表示的是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雨雪等狀況,屬于天氣;終年高溫多雨、春暖花開、冬冷夏熱是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屬于氣候.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解答的關鍵是要找出二者的區別,得出答案.例2:(2021 黑龍江)在下列現象的描述中,表示氣候的是( )A.多云轉晴 B.四季如春 C.暴風驟雨 D.風和日麗分析:天氣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況,特點是多變;氣候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解答:多云轉晴、暴風驟雨、風和日麗表示的都是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雨雪等狀況,屬于天氣;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屬于氣候.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天氣與氣候的區別,解答的關鍵是要找出二者的區別,得出答案.【解題思路點拔】關鍵認真理解天氣和氣候在本質上的區別.天氣指短時間內小范圍的氣象變化;氣候指長時間內大范圍的氣象特征.4.年降水量的分布狀況【知識點的認識】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基本有三條,即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年降水量分布狀況的認識,基礎知識,多結合降水分布圖以選擇、解答形式出題.例: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回答問題.(1)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在 赤道 (緯線)附近地區.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是 南極 洲.(2)A地與B地都在 北回歸線 (緯線)附近,A地年平均降水量是 多的 ,B地是 少的 .(3)C、D、E分別處于亞歐大陸的 東 部、 中 部和 西 部,其中降水較少的是 D 地.(4)請你分析一下,降雨量受那些因素影響: 海陸因素、緯度因素等 .(兩點即可)分析:降水是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總稱,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2、回歸線附近,大陸內部和西岸降水少,東岸降水多.3、中緯度,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4、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解答:(1)從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看出,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2)從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看出,A、B兩地都被北回歸線穿過,而A地位于北回歸線的穿過大陸的東岸,降水多,B地位于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內部和西岸,降水少.(3)從圖中看出,C地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D地位于亞歐大陸的中部,E地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受海陸因素影響,C地和E地降水量多,D地深居內陸,降水較少.(4)影響降水量的因素有海陸因素、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等.故答案為:(1)赤道;南極;(2)北回歸線;多的;少的;(3)東;中;西;D;(4)海陸因素、緯度因素等.點評:觀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據圖回答即可.【解題思路點拔】關鍵是熟記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三條基本規律.讀懂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5.降水量柱狀圖及其應用【知識點的認識】降水量柱狀圖是直觀刻畫一個地方氣候降水分配狀況的統計圖.它一般是先充分擁有氣候統計資料.再根據其數據利用坐標圖進行繪制.其步驟是先繪制好橫坐標刻畫出月份,再繪制出縱坐標,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統計數據分月繪制出柱狀圖.從直觀地降水量柱狀圖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較少季節,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勻等信息.【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降水量柱狀圖及其應用的認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解答形式出題.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多在 800 毫米以上,而西北內陸地區則在 200 毫米以下.(2)我國降水分布的總趨勢是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圖A、B、C、D分別為哈爾濱、北京、武漢和廣州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看出,我國降水集中在 夏 季,南方雨季較 長 (長或短),降水較 多 (多或少).分析:我國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我國降水分布特點為: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時間分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解答:(1)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而西北內陸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2)我國降水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3)從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可以看出,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的雨季較長,降水也較多.故答案為:(1)800;200;(2)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3)夏;長;多.點評:此題考查的是降水柱狀圖的應用.【解題思路點拔】熟記掌握降水量柱狀圖及其應用.觀察降水量柱狀圖時,可以先看橫坐標軸,它表示月份,再看左側縱坐標軸表示降水量,最后根據各月長方形柱狀的數值估出各月降水量.6.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概況【知識點的認識】世界氣候成因的影響因素有:緯度、海陸位置、氣壓帶、風帶和氣團、洋流、地形五類。氣候類型沒有特定的緯度區域限制。全球氣候可大致劃分為11個類型,如圖。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等地區,其特點為常年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小,各月平均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較均勻。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南北兩側,這里年平均氣溫高,但氣溫年較差略大于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間,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離赤道越遠,干季越長,因而降水量也越少。3.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系,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區遠多于此數。4.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其特點為年平均氣溫高,年溫差較大,日溫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許多地區只有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降水變率很大,常常連續數年不下雨。5.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大陸東岸的亞熱帶地區,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于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6.地中海式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的亞熱帶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故名。這類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炎熱或暖熱,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稱為亞熱帶夏干氣候。7.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溫帶地區,其特點為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在0℃以上),夏季不熱(7月平均溫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達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8.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地區,朝鮮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其特點為夏季溫暖,冬季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溫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減少。9.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由于全年在大陸氣團控制下,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陸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氣候;而大陸北部,則由于緯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蒸發不旺,降水雖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10.極地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在大陸邊緣地區,冬季長而寒,但夏季最熱月平均溫可達10℃,苔蘚、地衣是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稱為苔原氣候;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等地的絕大部分地區,終年在冰雪覆蓋下,最熱月平均溫也不超過0℃,因此被稱為冰原氣候。11.高山氣候可能出現在任何緯度,其特點是氣溫和降水都有垂直變化,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高度則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概況的認識,難度不大,常考知識點,多以選擇、識圖解答形式出題,有一定的綜合性。例:(2022 南通)如圖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甲地的氣候類型是 熱帶雨林 氣候,該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赤道 (緯線)附近。乙地區氣候的顯著特征是 全年炎熱干旱 。(2)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的 西 (東、西)岸,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的 東 (東、西)岸,季風氣候分布最廣的大洲是 亞洲 。(3)赤道地區終年高溫,極地地區終年寒冷,形成這種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是 緯度位置 。分析: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的“五帶”來稱呼氣候,如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解答:(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等地。甲地是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圖中乙地﹣﹣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2)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地區的大陸西岸。由于這些地方常年受到來自海洋的西風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于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地區。亞洲地處世界最大大陸的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特別顯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3)受緯度因素的影響,世界氣溫隨緯度的升高而降低,造成赤道地區終年高溫,極地地區終年寒冷。故答案為:(1)熱帶雨林;赤道;全年炎熱干旱;(2)西;東;亞洲;(3)緯度位置。點評:考查世界氣候的分布,要理解記憶。【解題思路點拔】解題關鍵是對世界氣候分布圖的正確判讀及其應用。熟記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范圍及其特征。結合世界氣候分布圖來理解記憶。7.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知識點的認識】人類活動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重要成員之一,也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人類出現于地球后的數萬年發展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是被動地適應居住環境和相應的氣候條件.在此期間,人類并未對環境和氣候產生足夠大的影響,氣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變化著.但在世界工業革命后的200年間,地球上人口劇增,科學技術發展和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對氣候的影響越來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氣的自然狀態受到破壞.人類活動給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不僅直接影響到氣候的冷暖與干濕,而且對生態環境、經濟貿易仍至國際政治關系產生廣泛的影響,同時環境與經濟的改變反過來又會影響到氣候變化.可以說當前的全球氣候變化是迄今人類遇到的一個最復雜的地球系統科學問題之一.世界氣象組織主持制定的世界氣候影響計劃提出了氣候對人類影響的十個研究方向:1.人類的健康和工作能力;2.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區;3.各類農業;4.水資源開發和管理;5.林業資源;6.漁業和海洋資源;7.能源的生產和消費;8.工商業活動;9.交通和運輸;10.各種公共服務.其中,由于氣侯變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農業和糧食的供給、環境污染、生態系統變化、淡水資源以及人類健康等方面的影響問題最受關注.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增強,是目前最為重要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氣候與人類活動關系的理解認識,難度不大,多以選擇、解答形式出題,有一定的綜合性.例:(2010 江西)2009年12月7日﹣﹣18日,世界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會議旨在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結合漫畫“地球出汗了”,回答問題:(1)該圖反映的氣候問題是什么? 地球變暖 .(2)請列舉解決該氣候問題的途徑.(至少兩項) 少用煤發電多用風力發電、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廣泛應用新能源技術 .分析: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是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解答:漫畫反應的現象,指全球的氣侯變暖,又稱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環境,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相處,生活才能更加美好.解決的措施有:少用煤發電多用風力發電,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廣泛應用新能源技術,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等.故答案為:(1)地球變暖;(2)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廣泛應用新能源技術.點評:全球變暖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突出,是全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它必然注定會是中考熱點之一.【解題思路點拔】熟記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點的認識】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大氣環流、海陸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帶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帶性因素.1、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樣,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幾個月受不到陽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陽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陽光熱的多少就不一樣,氣溫的高低也相差懸殊.一般是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各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氣溫不同的主要原因.2、大氣環流是形成各種氣候類型和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大氣環流對氣候的影響十分顯著,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氣流強烈,水汽易于凝結,降水豐富;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盛行,水汽不易凝結,雨水稀少;在信風帶氣流從緯度較高的地區流向低緯度地區,水汽不易凝結,一般少雨.但在大陸東岸,信風從海上吹來,降水機會較多;在大陸西岸,信風從內陸吹來,降水就少.在西風帶控制的地區,大陸西岸風從海上吹來,水汽充沛,降水豐富,越向內陸水汽越少,降水減少;大陸東岸,西風從內陸吹來,降水較少.一般說來,上升氣流和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氣流,氣溫由高變低,水汽容易凝結,降水機會較多;下沉氣流和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氣流,氣溫由低變高,水汽不易凝結,降水機會就少.因此,在不同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氣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變化有顯著的差異.加之風帶和氣壓帶隨季節的移動,從而形成各種不同的氣候類型.3、海陸分布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的地帶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陸地的物理性質不同,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海洋增溫慢,陸地增溫快;陽光減弱以后,海洋降溫慢而陸地降溫快.海洋與陸地表面空氣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說來,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區,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較小,降水比較豐富,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多形成海洋性氣候.因此,在相同的緯度,處于同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之下的地區,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形成的氣候特征也不同.4、地形的起伏能破壞氣候分布的地帶性.地形是一個非地帶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對氣候有不同的影響.在同一緯度地帶,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圍內,是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熱帶地區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先后出現從赤道到極地的氣候變化.另外,高大的山脈可以阻擋氣流的運行,山脈的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氣溫與降水有明顯的差異.5、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的氣候也有一定的影響.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熱能,對流經的沿海地區,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洋流,水溫低于周圍海面,對所流經的沿海地區有降溫減濕作用.【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認識,難度不大,一般選擇、填空、解答形式出題,會有一定的綜合性.例:(2022 平房區模擬)將下列現象與相應的主導因素連接起來: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因素和人類活動等.解答:受地形因素影響,在山區,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受緯度因素影響,世界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因此極地地區氣溫低,全年嚴寒;受海陸因素影響,夏季同緯度的沿海地區氣溫低,因此夏季人們喜歡到海邊避暑;受海陸因素影響,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故答案為: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影響氣候的因素,本知識點是初中地理的重點內容.【解題思路點拔】本知識點是初中地理的重點內容.需理解熟記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9.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