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邏輯與思維 知識點總結背誦★1.思維的特征(1)間接性。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2)概括性。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3)能動性。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2.思維的基本形態及各自含義、特征、相互關系(1)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思維的基本形態。(2)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3)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1.對狹義邏輯學、廣義邏輯學及形式邏輯的理解(自己看課本即可)★★2.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2)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錯誤叫作“自相矛盾”。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3)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進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識別與把握“A”和“非A”這種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典型題目]甲說: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則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則就是假的。因而同一律要求人們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乙說:客觀事物及人的思想認識是變化發展的,同一律違背了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在思維活動中起阻礙作用。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1.科學思維的含義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2.科學思維的特征(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2)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3.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第二單元《邏輯思維與規則》知識梳理★一、明確內涵的方法——定義1.定義(最基本、最常用的):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構成結構:被定義項 、定義聯項 、定義項(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會判斷)方法:種差+屬概念★★2.下一個正確定義的要求:(1)首先,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2)其次,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則。① 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② 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③ 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說明被定義項不是什么,而沒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違反這一邏輯規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④ 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只是對被定義項作了生動形象說明,并沒有準確揭示本質屬性。★二、明確外延的方法——劃分(1)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2)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則: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三、性質判斷的換質位推理、三段論推理1.換質推理必須遵循的規則: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為否定判斷,把否定判斷變為肯定判斷。③找出前提性質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2.換位推理必須遵循的規則: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前提判斷是肯定的,換位后還是肯定的。前提判斷是否定的,換位后仍是否定的。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3.三段論推理的一般性規則:(1)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在前提和結論中,大項、小項和中項必須分別出現兩次。如果出現四個不同的項,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這種邏輯錯誤叫作“四概念”的錯誤。(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3)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結論不能擴大使用前提所給的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4)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四、正確運用聯言判斷(及推理):1.聯言判斷的含義: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2.聯言判斷的結構:組成聯言判斷的支判斷叫作聯言支。一個聯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聯言判斷的聯結項有時可以省略。★3.聯言判斷的真假判斷: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都(同時)存在的判斷。因此,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4.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的方法:分解式和合成式五、正確運用選言判斷:(1)相容選言判斷:①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可以同時并存。②在日常語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來表達相容選言判斷。(2)不相容選言判斷:①選言支所斷定的情況只能有一種存在,不能有兩種和兩種以上情況并存。②在日常語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來表達不相容選言判斷。4.選言判斷的真假判斷 :(1)相容選言的判斷: 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選言判斷就是假的。(2)不相容選言的判斷: ①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且只有一個是真的。②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就是假的。六、正確運用假言判斷(條件判斷)——假言判斷推理的方法:(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的判斷。——有之必然常用聯結項:“若……則……”“如果……那么……”“只要……就……”等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①肯定前件式: 如果肯定了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后件。②否定后件式: 如果否定了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前件。(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反映事物之間必要條件關系的判斷。——無之必不然用聯結項:“只有……才……” “必須……才……”“不……就不……”“沒有……就沒有……”等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后件。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前件。充要條件假言推理:有前件必有后件、無前件必無后件七、歸納推理——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形式1.類型:(1)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2)不完全歸納推理: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2.歸納推理的方法(1)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可靠度)(★★★)①考察和列舉的對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為考察的對象越多,遺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②考察的范圍越廣,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為考察范圍越廣,遺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③盡可能分析出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的因果關系:求同法——“異中求同” 求異法——“同中求異” 共變法——“除不變求量變”求同求異并用法 剩余法八、類比推理1. 人們用已經認識的某個或某類事物去推斷尚未認識的另一個或一類事物。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提高類比推理可靠程度:(★★★)(1)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前提中確認對象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意味著它們所屬的類別可能越相近,結論的可靠性越高。(2)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前提中確認的屬性與結論屬性相一致)。如果類比的根據中出現了與推論相排斥的屬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屬性再多,推理也必須放棄。《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知識梳理一、全面認識辯證思維及其特征1.所謂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2.整體性辯證思維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3.動態性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我們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來。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辯證思維的對立統一關系: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二、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1.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①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②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③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2.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1)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2)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我們要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三、認識質量互變規律1.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2.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2)辯證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3.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要求: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2)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①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②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③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4.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質量互變規律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5.堅持適度原則 (★★★)(1)防止過猶不及: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尺寸”,不犯極端化錯誤。(2)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3)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質變:四、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簡單肯定或否定的關系:對立統一關系2.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就會陷于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3.堅持辯證的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觀具有肯定與否定的雙重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于肯定階段來說,否定階段是較后也是較高的環節。它包含著肯定,同時又具有比肯定更為豐富的內容,更能體現事物發展的辯證法。(2)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絕不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肯定與保留,而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五、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1.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1)思維抽象的環節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2)思維抽象的局限性: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3.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1)思維具體的含義: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上升環節①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②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4.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第四單元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知識梳理一、創新思維1.創新思維的特征:(1)思路具有多向性:從思維方向上看,創新思維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2)步驟具有跨越性:創新思維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邏輯推導與分析,但它往往表現為對推理步驟的省略或跨越。(3)結果具有獨特性:人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沒有現成的答案,許多問題不是用常規方法就能解決的。這就要求人們用獨特而巧妙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創新思維還有系統整體性、動態靈活性等特點。2.創新思維的“新”,主要“新”在哪些方面?(1)思路新,突破陳規看問題,另辟蹊徑想問題。(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規方法,敢用新手段,試用新工具,因為方法得當而事半功倍。(3)結果新,凡是創新思維的成果,總有其新穎獨到之處。二、聯想思維聯想思維的特點①跨越的聯結性。就是把性質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認識聯結起來,建立新的關聯,產生新的觀念。其聯結方式具有非連續的跨越性。遷移是聯想思維的“聯結”方式。②非邏輯制約的暢想性。思維在聯想時之所以會發生跨越性的聯結,將看似不相關的對象“荒唐”地聯系起來,是思維發揮了非邏輯制約的暢想功能。聯想思維的“暢想”,包含著構想、想象甚至是幻想。想象是聯想思維的“暢想”方式。三、發散思維1.思維發散的技法(1)檢核表法:主要是通過對所設想問題的幾個方面進行詳細檢查,從看似“毫無問題”的事物中找到思維創新的突破口,以求產生創新的思路。(2)信息交合法:是利用已有的或引進的事物信息,通過列舉的方法,將不同信息有目的地進行組合,以產生新的思路。(3)頭腦風暴法:是一種集思廣益的群體思維發散技法。它以會議的形式開展,要求有人主持會議,會議有討論的主題。在會議進入自由暢想階段,不宜過早地評判他人的設想,以利于其他設想能夠順利地產生。這種會議的原則是“延遲評判”“以量求質”。2.正確看待發散思維①發散思維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發現新問題,而且能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眾多新設想。②思維發散技法有助于人們進行思維發散,但僅僅依靠幾種思維發散技法,難以產生理想的結果。在思維發散過程中,還需要其他思維因素的積極參與。③思維發散的效果,與人們的知識和經驗的多少、實踐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關。四、聚合思維區別 發散思維 聚合思維含義不同 根據已知的事物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的思維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信息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邏輯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思維方向不同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擴散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特征不同 發散思維的過程具有流暢性,思路具有變通性,結果具有獨特性 思維聚合的過程具有嚴謹性,思路具有歸一性,結論具有可論證性技法不同 主要有檢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列舉法、頭腦風暴法等 思維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功能綜合方法、歸納推理方法和演繹推理方法五、逆向思維1.逆向思維的方法(1)結構反轉: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2)狀態反轉: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3)功能反轉: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4)因果反轉: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2.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運用(1)逆向思維應當合“理”: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是客觀對象的內在矛盾在人們思維中的反映。如果不顧客觀規律,盲目地“反向”,不僅難以實現創新思維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2)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維的“正”,才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逆向思維的“逆”,即對已有的常規認識,作反向思考。(3)正逆互補,攜手共進:有意識地將兩個或多個對立面聯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補充,可以打破單方面性質的限制,避免思維的僵化,有可能發現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產生創新性的成果。(4)創新思維是有方向的,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六、超前思維1.超前思維的特征(1)探索性:超前思維是對認識中落后的、過時的、喪失優勢的東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進步的、先進的、有價值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構想事物發展的可能的趨勢。(2)預測性:超前思維正是利用思維的創造性,超越了事物發展的具體時間和空間,以及事物發展的具體環節,在頭腦中推想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況。(3)不確定性:提高超前思維預測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需要人們立足實踐活動,充分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創造有利的條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們預測的方向發展。2.超前思維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和注重調查研究。3.超前思維的意義(1)思維領域意義:超前思維有助于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也有助于人們趨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2)現實領域意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