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教案學情分析知識分析:通過高一前面所學的抗日戰爭、遼沈戰役等戰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戰爭知識基礎,為這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能力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已經具備了一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形成了通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有利于本節課的活動探究。心理分析:本階段學生內心希望生動活潑的教學環節,因此本科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豐富、體驗感頗足,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掌握淮海戰役的歷史背景和內容,了解淮海戰役的戰略,深刻理解淮海戰役的歷史意義。通過分組討論和歸納淮海戰役勝利的因素,提升歷史問題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適應新時代學生培養要求。領悟人民群眾在淮海戰役中的作用,進而深刻理解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路線方針及相關政策、目標。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領略淮海戰役期間中國共產黨、人民解放軍、人民群眾的淮海戰役精神,培育學生永不懈怠、勇于戰勝困難、果敢決斷等優良品質。教學重難點重點:淮海戰役的過程以及黨、軍隊、人民的作用難點:淮海戰役的意義和黨和人民的關系教學方法(教學與學習)情景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探究法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授課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好,在上課之前呢,請大家回想一下,在今年的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宣告了一場什么“戰爭”的全面勝利?這場戰爭,又表明我黨和人民之間怎樣的關系呢? 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同時結合時事,增強學生對于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認知,對培育唯物史觀具有一定作用。學生回答教師:非常好,正是脫貧攻堅戰。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心系人民之舉措,是我們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實踐。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也是人民與黨最真摯情誼的見證。 通過課前引入,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埋下“黨和人民群眾”的伏筆。教師:請大家先觀看這么一段視頻(倍速),并結合我們目前所學習的部分,思考:該視頻講的是什么事件?它發生的地點又在哪? 運用視覺映像,創造情景,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觀看視頻)該視頻講的是淮海戰役,發生在淮海。講授新課 教師:沒錯,正是淮海戰役。發生在淮海,誒,這里注意下,我們說平津戰役在平津,遼沈戰役在遼沈。但是如果我們說淮海戰役在淮海,好像就講小了。那么真正的范圍是什么呢?請看下圖。(切換PPT) 通過戰役地點定位,增強學生的歷史空間感和歷史地理素養,從而更好的理解戰役的意義。教師:這里的淮海,是一個更大的地理概念。東起江蘇的海州(連云港),西至河南商丘,北到山東的臨城(棗莊一帶),南達淮河。它是一個以徐州為中心的大范圍戰場。這一帶,可以說是中原中的中原。在那個時候,國共雙方,誰勝了,誰就能主導天下。 運用地圖,增強學生體驗感,并強化淮海戰役的重要性,。教師:那同學們知道淮海戰役打響前的敵我形勢嗎? 引導學生思考淮海戰役前的歷史背景,提升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學生:……教師:答對了一部分,確實是在遼沈戰役結束之后。這里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切換態勢圖) 在國內形勢大好的背景下。再具體而言,中野方面,進占鄭州、開封,從側翼威脅著徐州剿總區,同時南方直面黃維兵團;華野方面,攻克濟南,南下暢通無阻。(切換PPT) 教師補充知識。教師:淮海戰役的開始,其實是一個必然性下的偶然性。咱們先來看我黨關于淮海戰役的計劃。(切換PPT) 這里解釋一下,粟裕將軍一開始提出的淮海戰役主要針對的是黃百韜兵團,而當中野攻克鄭州開封后,黨中央發現兩片戰場連在了一起,在多次討論后,結合中原事態的變化,決定擴大戰役為中野、華野兩大野戰軍的配合作戰。小淮海演化為大淮海。 教師補充計劃變化知識,增強學生對于黨政策、計劃變化的理解,領略黨的科學運籌、果敢決斷。教師:(切換PPT)淮海戰役一觸即發,先來看雙方的指揮官。來看看我軍的五人天團都是誰呢,哪位同學自告奮勇? 通過圖像史料,引導學生建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關聯。學生回答教師:非常好,都答對了。再看國軍這方,該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是劉峙、杜聿明。教師:指揮官到位,準備開始戰斗了。大家先來看一下戰前態勢簡圖。然后前后桌討論一下,假如你們是指揮官,通過該圖簡述一下你們認為的淮海戰役是怎么打的么? 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讀圖猜測戰爭進程,既提高了其學習的注意力,又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實踐能力和自主能力,同時引起下面真實的戰爭進程講解。講授新課 學生回答教師:這位同學的讀圖能力很不錯,而且也會使用兩只軍隊的夾擊包圍,大家鼓掌! 鼓勵學生,增長自信心。同時通過鼓掌,調動班級情緒。教師:淮海戰役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共分為三個階段。主要采用的是“中間突破,分段圍殲”的戰術。第一階段是推進,我們的華野殲滅黃百韜兵團;第二階段是包圍,中野,他們在西線殲滅黃維兵團,華野又殲滅混亂的大部分兵團,這時國軍已經基本沒有奇跡了;第三階段便是對杜聿明集團進行合圍,并最終全殲其部隊,俘虜杜聿明。 教師補充知識,通過圖像的講解,讓學生對戰役進程有更為直觀的理解。教師:可見,此次戰役是兩只野戰軍在黨中央的統一調度下以摧枯拉朽之勢獲勝的。但是,淮海戰役的勝利真的像字面上的順暢嗎?咱們先來看一幅圖 再次強調黨的統一調度,并提出反問,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切換《國共兵力對比圖》)戰役打響之前,敵我雙方是80萬對60萬,同時敵軍裝備優良,優勢在誰 優勢在敵。再看《三大戰役我軍傷亡圖》。 凸顯淮海戰役的艱難教師:毛主席形象地稱之為“夾生飯”,而這夾生飯又為什么能被解放軍一口一口吃下去的呢?小組討論,三分鐘時間。(切換PPT) 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增強歷史解釋的能力和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學生回答教師:大家鼓掌,這個小組回答的很好!還有補充的嗎? 給予其他小組機會,讓課堂變成大家的課堂。學生回答教師:鼓掌!看來同學們分析能力都比較強。我軍勝利的因素很快就被總結出來了。我在此也系統歸納了一些(切換PPT)大家記下來。 鼓勵學生,增長自信心;教師補充知識,引導學生養成筆記習慣。教師:(切換PPT)陳毅元帥曾經說過:“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那么人民群眾是怎樣推的?請看下面。教師:(切換PPT)這些照片都是淮海戰役中浩浩蕩蕩的人民群眾在運送戰略物資。據統計,此次戰役共出動了民工543萬人。所以也就有了600萬打80萬,優勢在我的說法。正是這空前的民工支前,才保證了戰役勝利的根本。教師:那我想問一問大家,為什么這么多民工愿意支前? 用豐富而詳實的圖片史料以及舉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民戰爭的偉大;提出問題,繼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回答教師:是的,就像這位同學說的,因為我們黨、我們人民解放軍是為了人民最真切的利益而奮斗的。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又是單純的,他們知道誰對他們好,為了保衛革命果實,也知道自己該幫助誰。 讓學生體會我黨和人民之間的密切關系。講授新課教師:由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淮海戰役最終由我軍獲勝而告終。它創下了四個“最”,即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戰爭樣式最復雜,政治影響最大。前三個倒好理解,那第四個最,又怎么理解呢? 繼續提出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更直觀、深刻地理解淮海戰役的意義。學生回答教師:這位學生回答的很好。(切換PPT)淮海戰役在中國革命史具有極高的地位和作用。它使得國民黨長江以北的精銳基本被消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加劇了美國和國民黨內部對蔣介石政權的不滿,從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同時也推動了我軍戰役理論的新發展。 教師補充知識教師:如今我們學習淮海戰役這一歷史事件,除了領略先輩們創業的艱難,還應當從他們身上學習寶貴的精神。大家都說說,淮海戰役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說出一個,課后我就給他一顆糖,以此累計。 讓學生剖析革命精神,既是提升學生理解歷史能力的要求,也是歷史服務于現實的要求。學生回答教師:非常好,都記住各自的數量,課后我會來發糖。同時也要記住這些寶貴的精神!(切換PPT)這是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它不僅僅是一座巍峨聳立的歷史豐碑,它更見證了人民義無反顧的歷史抉擇,將士向死而生的英勇決絕,人民軍隊勠力同心的赤膽忠誠,黨領導人果敢決斷的科學運籌。這也告訴我們,在新時代,我們需要堅決維護黨的權威和領導,提高自身科學理論水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而在我們學生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沒錯,正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將歷史回到實際,突出歷史學的功用,也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要求。教師:這是幾道的習題,大家簡單看一下。 通過習題,讓學生簡單地回顧一下課程內容,檢驗學習知識的效果課堂結尾 教師:那最后,有沒有哪位同學來回顧一下本此課程圍繞淮海戰役都大致講了哪些內容?我會給一個更大的糖。 引導學生參與本節內容的重溫、梳理。通過歸納總結,能夠使得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同時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回答教師:很好(切換PPT)看來是很認真的聽課了,想必其他同學也和他一樣。 本次課程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希望淮海戰役的精神能夠指導你們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教學反思由于時間關系,無法擴展解放軍在戰斗中具體戰略、戰術的運用,因此對于理解我軍具體作戰和戰術理論提升新高度的意義缺乏深度。五大核心素養無法深入貫通其中,尤其是在史料實證方面。由于戰役的相關知識過多,致使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陳述不少事實,雖然是起到一種引導性作用,但對于學生是否能夠吸收仍有一定的疑問。秉持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發掘歷史內容,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與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充沛的情感,從而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體會,受到有效的教育。這一點仍然值得更大的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