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喜迎二十大 金秋頌師恩01PART節日由來click here to enter text descriptions such as content introduction, data statistics, event analysis, summary and overview related to this subtitle or graph.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節日由來為教師節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適,政協委員方明征求過謝冰心、葉圣陶等民進老前輩的意見。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葉圣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最終1984年12月的“關于建立‘教師節’的報告”中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因為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節日由來中國第一套“教師節”郵票,即發行于1947年8月27日,這套郵票共4枚,圖案內容為孔子像、孔子講學的杏壇、孔子墓、孔府中大成殿 。1986年9月10日,原郵電部發行一套“教師節”紀念郵票,全套1枚,面額8分。張磊設計。影寫版。齒孔11度,背面刷膠。郵局全張枚數56。北京郵票廠印刷。票幅規格40毫米乘27毫米。發行量5990.69萬枚。圖案由黑板、講臺和獻給老師的鮮花組成。票名、銘記和面值等文字設計在黑板的左上角,采用黃色與白色。小故事:程門立雪北宋時期,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于著名學者程顥(hao)門下。程顥死后,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一天,楊時和游?。▃uo)一起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于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子貢是孔子的學生,聰穎好學。一次,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人前貶低孔子抬高子貢,子貢非常氣憤。他當即以房子為喻,說老師的圍墻高十數丈,屋內富麗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過只有肩高的圍墻,一眼就可望盡。他還把老師孔子比作太陽和月亮,說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貢悲痛萬分,在孔子墓旁結廬而居,一直守墓6年。小故事:子貢以太陽、月亮喻孔子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故鄉——韶山,他邀請自己讀私塾時的老師毛禹珠一起吃飯。席間,毛澤東為老師敬酒,使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則說:“尊老敬賢,應該應該。”徐特立先生是我國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37年,當徐老60壽辰之際,毛澤東特意寫賀信祝壽。他在信的開頭寫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彼€號召全黨向徐老學習。小故事:毛主席尊師重教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老師花大量時間精心批閱的作業?在老師精心準備課堂上,我們應該怎么學?我們應該怎樣尊重老師的勞動呢?尊師,并非需要做什么大事,你只要從小事做起:作業工整,讓老師賞心悅目,這就是是尊師;見面微笑著問聲好,讓老師疲倦頓消,這就是尊師;課堂安靜,積極回答,讓老師開心上課,這就是尊師;積極參加校內外比賽,努力奮斗,爭取佳績,這就是尊師;孝敬長輩,關愛幼小,愛做好事,這就是尊師;保持教室整潔,一塵不染,讓老師走進教室心滿意足,這即是尊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誓死抵抗不良書籍影像,這也是尊師。……學生方面,有自發通過原創參與、將祝福寫在板報、賀卡、繪畫上;有將合影照及活動感言曬至個人空間、微博上,來表達對教師的真摯祝福及衷心問候。教師節的慶祝黑發積霜是您的自豪,桃李芬芳是您的驕傲。孜孜不倦,誨人不厭。您用粉筆書寫無盡的未來,給與我們光明的希望。趁此節日,同學們給老師說聲:您辛苦了。濃情九月勿忘恩師祝我們的老師身體健康,幸福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稏|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泵糠赀@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段骱斡[志余·熙朝樂事》云:“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br/>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中秋節的來歷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有“秋暮夕月”的記載,即祭拜月神。往后每當中秋月亮升起,在庭院里設下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絕對不能少,而且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許多地方還逐漸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習俗。 我國城鄉百姓都有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聯系在一起,象征家人團圓。 月餅最初是家庭制作的,到了近代,有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也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同時,人們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祈盼豐收、幸福,月餅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用以聯絡感情。中秋節的習俗賞月吃月餅月下獨酌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中秋節詩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