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案例一:同病施同藥,效果卻不同東漢大醫學家張仲景,有一次給兩個做小買賣的人看病。他們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頭痛、發燒、咳嗽、鼻子不通氣。張仲景給他們每人開了一帖麻黃藥。第二天早上,一個病人吃了藥,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而另一個人雖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卻反而加重了。這是為什么呢?張仲景仔細進行了分析研究,原來兩個人盡管病因、癥狀都差不多,但一個人看病時沒有汗,另一個人正在出汗。沒有汗的病人吃過藥發了汗就好了;原來有汗的病人再吃發汗藥,汗就出得太多了。于是,他另換了一個藥方,這個人吃藥后病也很快好了。思考:張仲景第一次臨床實踐不大成功的例子說明什么?案例二: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95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期間,為外國記者舉行了一場電影招待會,放映中國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份長達十幾頁的說明書。周總理批評這位工作人員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周總理只要工作人員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你欣賞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果然,那天外國記者都來了,放映前翻譯只作了3分鐘的說明,觀眾便看得如癡如醉,外國朋友高度贊揚這部中國戲劇片。思考:從電影招待會的成功舉辦得到了什么啟示?案例三:隨機應變的“煙灰缸”浙江省一廠家曾生產了一種質地和造型均不錯的煙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國、加拿大、西班牙。過了一段時間,產品漸漸受到冷落,原來這些國家寓所里普遍安裝了電扇,電扇一開,煙灰就飛起來,很不衛生。他們馬上試制了一種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煙灰缸,果然又受到歡迎,但好景不長,銷量再次下降,原來情況又發生了變化,有些國家的居民室內安裝了空調,主婦們嫌口小的煙灰缸不好清洗,為此廠家又設計出一種口大而底深的新樣式,再度占領了市場。思考:煙灰缸重新占領市場說明了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