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水頭學區兩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 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是中國近代某一革命組織的革命綱領,下列關于該“革命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B.誕生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C.在孫中山領導下成立 D.其機關刊物是《時務報》2.(2021九上·平陽期中)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有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A.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蔣介石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3.(2021九上·平陽期中)“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就集中8個兵團及其他直屬部隊,總兵力80萬人,我軍出動兵員60萬,在豫皖蘇邊區展開空前規模的戰略決戰”。這位老兵日記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臺兒莊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4.(2021九上·平陽期中)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確的是( ?。?br/>①中共一大的召開 ②黃埔軍校的創辦 ③一二 九運動爆發 ④甘肅會寧會師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5.(2020九上·嘉興期末)南京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縮影,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下列不是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有( )A.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B.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C.一 二八事變 D.中國民國臨時政府成立6.(2021九上·平陽期中)標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事件是( ?。?br/>A.黃埔軍校的建立 B.南昌起義C.辛亥革命 D.三灣改編7.(2021九上·平陽期中)下列不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是( ?。?br/>A.改北平為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B.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C.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D.接受《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8.(2020九上·嘉興期末)統計圖表能幫助我們分析歷史。從下表中,我們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有( ?。?br/>一戰、二戰情況比較表 參戰國(個) 卷入人口(億) 參戰人員(億) 傷亡人員(億) 直接經濟損 失(億美元)一戰 30多 15 0.7 0.3 1805二戰 60多 20 1.1 0.9 40000①中國直接參與了兩次戰爭并贏得了民族解放 ②兩次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③兩次戰爭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④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9.(2021九上·平陽期中)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br/>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B.革命中心地區從江西井岡山轉移到陜西延安C.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10.(2021九上·平陽期中)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解放,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歷史事件是( ?。?br/>A.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祖國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D.1999年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二、非選擇題11.(2021九上·平陽期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喚醒·覺悟】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彩遣缓嫌诂F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常……全認為他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覺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探索·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兩個派系。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法,他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總人口的 90 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的一部分?!?br/>——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歷史·選擇】材料三: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四: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轉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實現中國第一次歷史性轉變的決定性因素。——顧鈺民《三次歷史性轉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材料五: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毛澤東《論新階段》(1)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覺悟”的歷史事件并寫出影響。(2)依據材料二,概括兩派的分歧,并用史實證明誰的觀點是正確的。(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綜合五則材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嚴密,表述成文。)12.(2021九上·平陽期中)歷史漫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強烈的諷刺性和幽默性。它生動活潑、寓意深遠,是一種特別的表述歷史信息的方式。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圖①說明:"牙醫”希特勒,對著座位上僅剩下的一個病人(英國)喊道:下一個!墻上的帽子上寫著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法國……最后一頂帽子是英國。(1)圖1中“患者”英國和法國之所以淪為畫中的下場,與其在外交上對法西斯國家推行的什么政策有關?將該政策推向頂峰的事件是什么?(2)列舉圖2中"煙斗”代表的國家在二戰中的主要戰役一例,并說明其影響。(3)你如何理解圖2"雪茄+長煙嘴+煙斗=V”的寓意?并請列舉二則史例說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在孫中山領導下成立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國同盟會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同盟會的相關史實。2.【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民國八年換算成公元紀年是1919年,1919年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A項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有可能看到,符合題意;B項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發生在1926年,不符合題意;C項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發生在1924年,不符合題意;D項蔣介石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發生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看到的消息為切入點,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學生掌握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3.【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徐州”“ 戰略決戰”等信息,結合所學,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在碾莊、雙堆集和陳官莊殲滅了大量敵軍?;春鹨鄣膭倮?,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點。題干關鍵信息“1949年1月6日,解放軍向杜聿明部發起總攻”“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ABD三項和題干日記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淮海戰役是題干老兵日記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淮海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淮海戰役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①中共一大的召開在上海;②黃埔軍校的創辦在廣州;③一二.九運動爆發在北京;④甘肅會寧會師發生在甘肅會寧;所以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①②④③。B項①②④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黃埔軍校,一二.九運動,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基礎史實。5.【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32年1月28日,日軍開始進犯上海,史稱 “一 二八”事變爆發。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率部3個師奮起抵抗,開始淞滬抗戰。ABD三項都發生在南京,不符合題意;C項一 二八事變發生在上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發生在南京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發生在南京的事件的相關史實。6.【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南昌起義標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昌起義的意義及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7.【答案】A【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會議,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采用公元紀年。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緬懷。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A項改北平為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不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相關史實。8.【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由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浩劫,②兩次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說法正確;從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可以得出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 ④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說法正確;聯系所學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贏得了民族解放,①中國直接參與了兩次戰爭并贏得了民族解放說法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總體來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性質的掠奪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總體來說,是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戰勝法西斯侵略,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的正義戰爭,所以③兩次戰爭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不符合史實。D項②④是通過分析題干表格得出的結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表格信息,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瑞金出發,進行戰略轉移。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占領遵義后,1935年,召開了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會寧,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ACD三項與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中心地區從江西井岡山轉移到陜西延安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10.【答案】B【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解放,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藏和平解放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11.【答案】(1)新文化運動(或者五四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2)分歧: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問題。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走的是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特色道路。(3)示例: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先后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開始向國人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時,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中國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到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2)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二中的“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表明的觀點是:陳獨秀認為工人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材料二中的 “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表明的觀點是:認為農民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率領隊伍向井岡山進軍,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3)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要求具備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概括綜合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論證嚴密,表述成文即可。如: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或者五四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2)分歧: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問題。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走的是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特色道路。(3)示例: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五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2.【答案】(1)綏靖政策,簽訂《慕尼黑協定》(2)例1:莫斯科保衛戰,使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例2: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的重要轉折點。(3)美英蘇三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國聯合反法西斯),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到來。史例1:1942年,美英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史例2:1944年,盟軍成功進行諾曼底登陸,德國東西陷入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史例3:三國召開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加強三國軍事政治合作,促進了勝利的到來。【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患者”英國和法國之所以淪為漫西中的下場.與其在外交上對法西斯國家推行姑息縱容、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有關。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這個事件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2)雅爾塔會議的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因此“煙斗”代表斯大林。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包圍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3)由漫畫可知,“煙斗”代表斯大林、“雪茄”代表丘吉爾、“長煙嘴”代表羅斯福,所以“雪茄+長煙嘴+煙斗”寓意為丘吉爾、羅斯福與斯大林或英美蘇三國結成反法西斯聯盟;或英美蘇三國聯合反法西斯。"V"是勝利的意義,“V"的寓意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2年1月1日,中、美、蘇、英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后,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國家在軍事上相互配合,共同打擊法西斯,典型事例有:諾曼底登陸戰,開辟第二戰場,盟軍夾擊法西斯德國等。故答案為:(1)綏靖政策,簽訂《慕尼黑協定》。(2)例1:莫斯科保衛戰,使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例2: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的重要轉折點。(3)美英蘇三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國聯合反法西斯),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到來。史例1:1942年,美英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史例2:1944年,盟軍成功進行諾曼底登陸,德國東西陷入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史例3:三國召開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加強三國軍事政治合作,促進了勝利的到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漫畫的解讀,這類題目也較常見,注意把漫畫信息和所學知識相結合。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水頭學區兩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 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是中國近代某一革命組織的革命綱領,下列關于該“革命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 )A.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B.誕生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C.在孫中山領導下成立 D.其機關刊物是《時務報》【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 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在孫中山領導下成立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國同盟會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同盟會的相關史實。2.(2021九上·平陽期中)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有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br/>A.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蔣介石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民國八年換算成公元紀年是1919年,1919年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罷免曹當霖等賣國賊職務。A項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有可能看到,符合題意;B項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發生在1926年,不符合題意;C項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發生在1924年,不符合題意;D項蔣介石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發生在1927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可看到的消息為切入點,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學生掌握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3.(2021九上·平陽期中)“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就集中8個兵團及其他直屬部隊,總兵力80萬人,我軍出動兵員60萬,在豫皖蘇邊區展開空前規模的戰略決戰”。這位老兵日記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br/>A.臺兒莊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徐州”“ 戰略決戰”等信息,結合所學,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在碾莊、雙堆集和陳官莊殲滅了大量敵軍?;春鹨鄣膭倮夥帕碎L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點。題干關鍵信息“1949年1月6日,解放軍向杜聿明部發起總攻”“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ABD三項和題干日記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淮海戰役是題干老兵日記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淮海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淮海戰役的相關史實。4.(2021九上·平陽期中)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確的是( )①中共一大的召開 ②黃埔軍校的創辦 ③一二 九運動爆發 ④甘肅會寧會師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紅軍長征;華北事變【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①中共一大的召開在上海;②黃埔軍校的創辦在廣州;③一二.九運動爆發在北京;④甘肅會寧會師發生在甘肅會寧;所以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①②④③。B項①②④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黃埔軍校,一二.九運動,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基礎史實。5.(2020九上·嘉興期末)南京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縮影,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下列不是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有( )A.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B.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C.一 二八事變 D.中國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答案】C【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932年1月28日,日軍開始進犯上海,史稱 “一 二八”事變爆發。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率部3個師奮起抵抗,開始淞滬抗戰。ABD三項都發生在南京,不符合題意;C項一 二八事變發生在上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發生在南京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發生在南京的事件的相關史實。6.(2021九上·平陽期中)標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事件是( ?。?br/>A.黃埔軍校的建立 B.南昌起義C.辛亥革命 D.三灣改編【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南昌起義標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昌起義的意義及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7.(2021九上·平陽期中)下列不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是( )A.改北平為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B.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C.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D.接受《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答案】A【知識點】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會議,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采用公元紀年。會議還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緬懷。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A項改北平為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不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都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相關史實。8.(2020九上·嘉興期末)統計圖表能幫助我們分析歷史。從下表中,我們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有( ?。?br/>一戰、二戰情況比較表 參戰國(個) 卷入人口(億) 參戰人員(億) 傷亡人員(億) 直接經濟損 失(億美元)一戰 30多 15 0.7 0.3 1805二戰 60多 20 1.1 0.9 40000①中國直接參與了兩次戰爭并贏得了民族解放 ②兩次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③兩次戰爭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④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由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浩劫,②兩次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說法正確;從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可以得出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 ④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說法正確;聯系所學可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贏得了民族解放,①中國直接參與了兩次戰爭并贏得了民族解放說法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總體來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性質的掠奪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總體來說,是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戰勝法西斯侵略,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的正義戰爭,所以③兩次戰爭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不符合史實。D項②④是通過分析題干表格得出的結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表格信息,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1九上·平陽期中)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B.革命中心地區從江西井岡山轉移到陜西延安C.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瑞金出發,進行戰略轉移。沿途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兵力損失過半。占領遵義后,1935年,召開了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會寧,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ACD三項與史實相符,不符合題意;B項革命中心地區從江西井岡山轉移到陜西延安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10.(2021九上·平陽期中)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解放,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歷史事件是( ?。?br/>A.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祖國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D.1999年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答案】B【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解析】【分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解放,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西藏和平解放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西藏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11.(2021九上·平陽期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喚醒·覺悟】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彩遣缓嫌诂F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J為他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覺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年1月20日)【探索·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兩個派系。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法,他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總人口的 90 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的一部分?!?br/>——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歷史·選擇】材料三: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四: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轉變?!R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實現中國第一次歷史性轉變的決定性因素。——顧鈺民《三次歷史性轉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材料五: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毛澤東《論新階段》(1)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覺悟”的歷史事件并寫出影響。(2)依據材料二,概括兩派的分歧,并用史實證明誰的觀點是正確的。(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綜合五則材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嚴密,表述成文。)【答案】(1)新文化運動(或者五四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2)分歧: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問題。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走的是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特色道路。(3)示例: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先后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開始向國人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時,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中國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到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促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2)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二中的“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表明的觀點是:陳獨秀認為工人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材料二中的 “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表明的觀點是:認為農民在革命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率領隊伍向井岡山進軍,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3)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要求具備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概括綜合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論證嚴密,表述成文即可。如: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或者五四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2)分歧: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問題。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走的是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特色道路。(3)示例: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五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2.(2021九上·平陽期中)歷史漫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強烈的諷刺性和幽默性。它生動活潑、寓意深遠,是一種特別的表述歷史信息的方式。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圖①說明:"牙醫”希特勒,對著座位上僅剩下的一個病人(英國)喊道:下一個!墻上的帽子上寫著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法國……最后一頂帽子是英國。(1)圖1中“患者”英國和法國之所以淪為畫中的下場,與其在外交上對法西斯國家推行的什么政策有關?將該政策推向頂峰的事件是什么?(2)列舉圖2中"煙斗”代表的國家在二戰中的主要戰役一例,并說明其影響。(3)你如何理解圖2"雪茄+長煙嘴+煙斗=V”的寓意?并請列舉二則史例說明。【答案】(1)綏靖政策,簽訂《慕尼黑協定》(2)例1:莫斯科保衛戰,使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例2: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的重要轉折點。(3)美英蘇三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國聯合反法西斯),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到來。史例1:1942年,美英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史例2:1944年,盟軍成功進行諾曼底登陸,德國東西陷入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史例3:三國召開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加強三國軍事政治合作,促進了勝利的到來。【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患者”英國和法國之所以淪為漫西中的下場.與其在外交上對法西斯國家推行姑息縱容、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有關。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這個事件將綏靖政策推向頂峰。(2)雅爾塔會議的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因此“煙斗”代表斯大林。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包圍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3)由漫畫可知,“煙斗”代表斯大林、“雪茄”代表丘吉爾、“長煙嘴”代表羅斯福,所以“雪茄+長煙嘴+煙斗”寓意為丘吉爾、羅斯福與斯大林或英美蘇三國結成反法西斯聯盟;或英美蘇三國聯合反法西斯。"V"是勝利的意義,“V"的寓意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2年1月1日,中、美、蘇、英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后,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國家在軍事上相互配合,共同打擊法西斯,典型事例有:諾曼底登陸戰,開辟第二戰場,盟軍夾擊法西斯德國等。故答案為:(1)綏靖政策,簽訂《慕尼黑協定》。(2)例1:莫斯科保衛戰,使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例2: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的重要轉折點。(3)美英蘇三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國聯合反法西斯),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到來。史例1:1942年,美英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史例2:1944年,盟軍成功進行諾曼底登陸,德國東西陷入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史例3:三國召開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加強三國軍事政治合作,促進了勝利的到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漫畫的解讀,這類題目也較常見,注意把漫畫信息和所學知識相結合。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水頭學區兩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水頭學區兩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聯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