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一高考備考教學思考及備考策略廣大附中譚麗華、秀全中學張瓊秀 、禺山中學劉慧芳、鐵一黃濤、從化中學黃挺、荔城中學陳丙生、4中羅詩瑤、5中李智華整理:黃 濤一、必修1常考點在近3年全國理綜及廣東卷分布及占分比例(本資料主要由譚麗華老師提供)生物必修一近三年廣東卷考點分布及占分比例年度考點考查的能力題號分值總分2011年主要細胞器的結構識記1438細胞的功能理解52光合作用的過程理解2612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探究能力2916細胞的分化識記和理解2642012年細胞的結構及功能理解能力1440酶的特性和糖、蛋白質鑒定理解能力34細胞的增殖及細胞結構實驗與探究能力246光合作用獲取信息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2610酶實驗與探究能力29162013年組成細胞的分子(糖類)識記能力1437細胞的結構及功能識記和理解246植物色素的提取、細菌培養、細胞增殖、酶的特性實驗與探究能力63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理解26(1) (2)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實驗分析、數據處理和理解能力2916生物必修一近三年全國新課標及大綱卷考點分布及占分比例年度全國卷考點考察的能力題號分值總分2011年大綱卷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細胞的通透性(紅細胞)理解1644能量的供應和利用、酶相關知識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26無機鹽與光合作用結合“Mg的作用”理解能力36物質的輸入和輸出(跨膜運輸的實例)(洋蔥表皮細胞、水)理解46有關“顏色反應”的實驗內容識記66能量的供應和利用,純“光合作用”問題理解299細胞器的分工、細胞分化識記、理解305新課標卷細胞分化理解能力1639物質的跨膜運輸理解和獲取信息的能力2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及實驗設計理解能力36獲取信息、圖表分析的能力3311酶的相關知識和實驗設計實驗探究能力31102012年大綱卷細胞的癌變理解能力2617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種子的萌發”(較難)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曲線)2911新課標卷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和識記262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曲線)3111酶的相關實驗理解能力3382013年大綱卷組成細胞的分子(脂肪的檢測、元素)理解、識記291117礦質離子的吸收理解能力36新課標卷組成細胞的分子(核酸)識記1634光合作用(葉綠素)識記26細胞呼吸(微生物的呼吸類型)理解、識記36酶的特性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662910通過以上表格的分析,以及對近三年其他省、市高考試卷的分析,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頻考點有以下這些:1、組成細胞的元素與化合物(無機鹽和有機物考查較多)2、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幾種化學試劑的使用及顏色變化要特別掌握)3、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特別是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4、物質的跨膜運輸(常考水和礦質離子)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5、酶的本質與特性及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常考)6、細胞呼吸的過程,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及應用7、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8、光合作用的過程,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應用9、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關系(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常考) 以上考點無論在廣東卷還是全國卷都經常考到,細胞的生命歷程中,細胞的分裂、分化(細胞的全能性、干細胞)、癌變等相關內容則在廣東卷常考,全國理綜卷少考。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的第2題專門考了癌變的相關知識。二、必修一的主干知識及教學策略(資料提供:張瓊秀 、劉慧芳、黃濤)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物質(元素和化合物)【主干知識及要求】要求:1. 簡述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2. 概述糖類的種類和作用3. 舉例說出脂質的種類和作用4. 說出水和無機鹽在細胞中的作用5、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實驗)6、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教學策略與建議:1、準確記憶和書寫:這部分內容從高考來看,雖然簡單,但幾乎年年都有題涉及,但考查的內容不是很難,所以要讓學生能夠準確記憶和書寫的知識。2、 關于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橫向聯系復習,如與細胞的分化、基因的表達、DNA的結構、DNA的半保留復制等聯系;進行比較復習,如蛋白質的功能與核酸的功能比較,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與核酸的多樣性原因比較等。3、 將所有的組成物質放在細胞這個結構上分析,從組成細胞結構與完成細胞功能兩方面進行,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4、物質與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密不可分,要挖掘教材中與生活聯系的點。5、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整理,培養類比比較的習慣和能力6、這兩個實驗考查的很多,且可操作性強,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第三章 細胞的結構(含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主干知識及要求】要求:1、 辨別、區分不同種類的細胞: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2、 學會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實驗)3、說出細胞膜各種組分,舉例說明細胞膜的功能及細胞膜的功能特性。4、準確描述生物膜的概念,知道生物膜流動性的原因并列舉體現生物膜流動性的實例。5、列舉并理解生物膜系統的功能6、描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的內容7、準備記憶和書寫各結構名稱,準確判斷圖形結構名稱(如細胞器高爾基體、葉綠體、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等),描述重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細胞內各種細胞器之間的聯系。8、觀察葉綠體、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實驗)9、細胞核各部分的功能教學策略與建議: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形資源復習。運用圖文結合、對比辨析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看圖,判斷圖形結構,并且能在教材的模式圖的基礎上,識別其它地方的變式圖。2、 注意橫向聯系,理解細胞的各結構在細胞代謝、細胞生命歷程、生命活動調節等多種生理過程中的作用。3、注意歸納積累,將零碎的知識進行整合,比較出各結構部分的功能。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旁欄資源:這部分除了介紹各種細胞結構的功能外,與生活的聯系非常豐富。而應用也是高考的命題熱點。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多關注這些內容,讓所學的知識活起來,如溶酶體——硅肺;磷脂球——包裹藥物;細胞膜成分變化——癌癥初檢······5、時刻充分體現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最大特點:復習各部分結構,都用功能來幫助理解。如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嵴等增大膜面積的方式,都利于增大化學反應的面積、提高反應速率。細胞膜的糖蛋白信息傳遞功能、磷脂雙分子層與蛋白質流動性有利于控制物質進出等。 第四章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主干知識及要求】要求:1、 闡明細胞滲透作用的原理2、觀察并描述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現象3、分析和運用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原理4、 比較不同的物質運輸方式和意義。5、列舉常見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教學策略及建議:1、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明確實驗原理和材料的選擇原則。2、充分利用教材的圖形資源,讓學生學會觀察圖,得出物質進出的方式。3、注意橫向聯系,細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出,因此要與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相聯系,要與細胞呼吸等生理過程相聯系。4、注意與生產生活相聯系。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在實踐中有許多應用,應將書本上這一方面的知識,以及生活中常見的這一方面的知識積累起來。5、充分利用課本的實例分析說明各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主干知識及要求】要求:1. 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能具體分析酶的化學本質、作用實質、作用條件以及影響因素,理解相應的曲線圖。2. 體驗科學方法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3. 解釋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以及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4. 說明細胞呼吸的方式、過程和實質,探討細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5. 說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以及科學家對光合作用原理的認識過程,概述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了解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凈(真)光合速率在生產方面的運用。教學策略: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對ATP、酶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非選擇題主要考查與酶有關的實驗設計以及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考點,其試題常考常新,考題數量多、分值高、區分度大,《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各類能力均可設置考查。較常見的題型是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性問題以實驗或簡答得形式考查。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本章節的重點知識在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所有內容的考查都建立在對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過程識記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對這兩個過程的每個階段,具體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都應該很熟悉才能夠應用。能夠默寫課本中兩個過程的基本圖解是基本要求。根據圖解可以分析元素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反應中的物質變化過程。2.重難點的突破關于酶與代謝部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1)準確記憶酶的產生、功能、特性、化學本質和種類等知識。(2)通過列表的方式比較酶、激素、維生素、神經遞質和抗體。(3)理順各種因素對酶催化效率的影響,分析清楚對應的曲線圖。(4)探究或驗證與酶催化特性想關的實驗設計原理、過程及結果預測與分析。ATP部分可聯系生物體內的各種能源物質,結合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代謝,掌握細胞內產生ATP的結構及相應的生理活動。關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復習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通過構建概念圖和列表格的方式全面系統復習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從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角度進行分析,把握這兩個反應過程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變化。(2)通過曲線圖和列表格的方式重點分析影響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農業生產在這些因素方面的應用。(3)強化高考熱點題型的訓練,提升解題能力。高考熱點題型有:①實驗設計類題型、②曲線圖題型、③表格類題型等。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注重選擇一些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題目進行訓練分析,掌握解題方法、技巧,培養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設計的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4)這部分知識有許多與工農業生產實際相聯系的切入點,可以進行大型綜合試題的命制,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這部分內容涉及較多的生物學實驗,這為新高考的命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此,我們在復習時,能夠把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識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能在新背景、新材料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生態農業”、“三色農業”、“溫室效應”等科技發展的熱點問題,都可以以光合作用等知識為切入點進行考查,故對該部分內容應給予足夠的重視。3. 加強學科內知識的綜合以學科內知識綜合為主線,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學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在光合作用中不同階段對酶的要求以及對能量的要求,ATP和ADP的相互轉換都要與基本過程結合考慮。這兩個學習內容更重視的是兩者的結合。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體現了細胞中有機物的合成與分解,在能量的儲存與釋放上也是息息相關。這就更加要求要加強學科內知識的綜合。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主干知識及要求】要求:1. 說出細胞周期的概念。2. 能夠通過圖解的形式概述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3.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比較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及特點,概述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變化規律,比較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點,闡明有絲分裂的特征和意義。4. 說明細胞分化的概念、意義和特點。5. 細胞全能性的含義,動物細胞核全能性的應用,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應用,干細胞的應用價值6.簡述細胞衰老的特征,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衰老與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7. 癌細胞的概念、特征、根本原因,以及癌癥的預防與治療。教學策略及建議:近年生物高考試題形式變,立意新穎,但在細胞分化、癌變、衰老、凋亡這些考點主要在選擇題中考查,即使填空題考也是個別特點和原理,難度不高,而對于有絲分裂的考查多與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綜合考查。1.緊扣線索、理清主干,注重知識間比較①以細胞的生命歷程為線索系統總結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凋亡、細胞癌變相關知識。②以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數目、形態及排列為中心,比較復習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及圖像識別。③高中階段重點要求掌握的細胞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兩種分裂方式都要求要對具體的分裂過程2.巧用方法、逐一突破 ①框架法——構建框架,以一個受精卵的生命歷程為例散發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凋亡、細胞癌變等知識點②圖解法——通過學生繪圖歸納和教師配圖小結,使學生牢記細胞周期圖解和各時期細胞分裂圖像,染色體、DNA等的行為變化和數量變化規律。3.關注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高考中越來越重視生物學知識中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內容,如衰老的特征、癌變的原因與治療措施等。對于癌癥的治療,可以從已經實現的治療手段到可以嘗試的領域引導學生橫向聯系和歸納,如利用端粒酶活性、激活癌細胞的凋亡基因、單克隆抗體攜帶抗癌藥物等等。因此在教學中多關注當前社會的一些熱點知識與生物學知識的聯系,可以以新情境題型指導學生進行答題的訓練,培養學生從題干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三、必修1第1——6章跨章節及模塊聯系及命題的思考(資料提供:黃挺、陳丙生)(一)必修1第1-6章跨章節的聯系章節聯系第一章第一節 走近細胞受精作用場所及早期胚胎發育病毒生活、繁殖方式,以及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第二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藍藻及綠藻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系第二章第一節 元素與化合物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與生物體中元素種類、含量的關系細菌、動物細胞培養及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基成分第二節 蛋白質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蛋白質與酶的關系蛋白質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蛋白質的提取與分離蛋白質工程第三節 核酸DNA與RNA在合成蛋白質過程中的作用DNA與基因DNA結構與復制作用于DNA的酶的種類及作用部位基因工程DNA的粗提取與鑒定第四節 糖類與脂質葡萄糖與呼吸作用與糖類合成有關的細胞結構和生理過程血糖平衡的調節第五節 細胞中的無機物滲透作用水分在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人體水平衡的調節第三章第一節 細胞膜 細胞分化及癌變細胞膜成分的改變細胞膜功能與動物激素調節關系第二節 細胞器蛋白質合成、分泌過程中細胞器的協同作用第三節 細胞核細胞核與細胞分裂、蛋白質合成的關系第四章第一節 跨膜運輸的實例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動物細胞融合、植物體細胞雜交原理?第三節 跨膜運輸的方式第五章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細胞的能量“通貨”──ATP;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2、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細胞呼吸;光合作用3、ATP的主要來源——細胞的呼吸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神經體液和免疫調節4、能量之源——光與光和作用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細胞呼吸第六章1、細胞的增殖減數分裂,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遺傳與變異、進化2、細胞的分化胚胎干細胞、胚胎工程的應用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4、細胞的癌變細胞膜功能與動物激素調節關系、遺傳與變異 (二)關于必修一模塊跨章節和模塊的命題思考1、近年關于組成細胞物質及細胞結構命題的思路組成細胞的物質基礎命題遵循“元素——化合物——結構與功能”這樣的思路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結構又離不開化合物和元素的組成,以這種命題方式能較靈活而綜合地考查學生對掌握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近年各地的模擬題和高考題,對必修1中第1—4章內容的考查往往是以形態結構圖的形式呈現,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分裂分化、遺傳、調節、免疫等內容。由于考查內容的限制,形態結構圖通常沒有采用完整的示意圖、結構模式圖,而是用經過改造、綜合結構圖來呈現某一獨特生理過程的結構圖。例如: 【例1】[2013廣州調研]人類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十分復雜,下圖是Ⅰ型、Ⅱ型兩種糖尿病部分發病機理示意圖,請回答: 1)圖中①表示的物質是 。②表示的結構是 。正常情況下,當血糖濃度升高時,結構②活動加強,據圖分析,影響②發揮作用的主要物質和結構有ATP、 。 (2)如果圖中靶細胞是肝細胞,當血糖濃度降低時,作用于肝臟細胞的激素主要是 。(3)研究發現某抗原的結構酷似胰島B細胞膜的某結構,則因該抗原刺激機體后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攻擊胰島B細胞而導致的糖尿病屬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從免疫學角度分析該疾病屬于 病。在臨床中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4)在用15N標記的氨基酸研究①物質合成和分泌的過程時,發現依次出現放射性的細胞器是 。【例1】答案(16分,每空2分)(1)胰島素 葡萄糖載體 胰島素(的濃度)、胰島素受體(的數目)(2)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 (3)Ⅰ型 自身免疫 Ⅱ型(4)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 【例2】.(16分)研究證實ATP既是“能量通貨”,也可作為神經細胞間信息傳遞中的一種信號分子,其作為信號分子的作用機理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1)神經細胞中的ATP主要來自 , (生理過程).其結構簡式是 。研究發現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下24小時有 40kgATP發生轉化,而細胞內ADP、ATP的濃度僅為2—10mmol/L,為滿足能量需要,人 體解決這一矛盾的合理途徑是 。(2)由圖可知,細胞間隙中的ATP在有關酶的 作用下,磷酸基團逐個脫離下來,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3)據圖分析, ATP在神經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不但可以保障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還具有 作用。實驗組編號X物質的濃度(ng mL-1)細胞內ATP的濃度(nmol mL-1)細胞死亡的百分率(%)A0801B2703C45010D82025E16570F32195(4)為了研究x物質對動物細胞的影響,某研究小組用不同濃度的x物質將細胞處理24小時,然后測量各組細胞內ATP的濃度和細胞死亡的百分率,經過多次實驗后,所得數據如右表所示:① 該實驗的因變量 。② 實驗數據表明,該實驗的因變量之間有何聯系? 。③ 若用混有濃度為2mg·mL-1的X物質的飼料飼喂大鼠,其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例2】答案(16分,每空2分)(1)細胞呼吸 A-P~P~P ATP與 ADP相互迅速轉化 (2)腺苷【例3】[2012深圳一模] 醫學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療由細菌所引起的疾病。圖中①~⑤分別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細菌的作用情況,a~c表示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1)①表示 ;④表示 。(2)細菌在正常狀態下,c過程中遺傳信息的傳遞也會有損失,其原因是 。(3)人類濫用抗生素往往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其實質是 。(4)在基因工程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常用到圖中的R,原因是 。 (5)將N個細菌的F用32P標記后,放在31P的培養液中連續分裂m次,含31P標記的細菌有 個。【例3】答案(1)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 (2分) 抑制細菌DNA的轉錄(2分) (2)mRNA上有些堿基序列不能編碼氨基酸,如終止密碼(3分) 或者RNA需要加工 (3)定向選擇,菌群中抗藥基因頻率增加(2分) (4) R的DNA分子(較小、裸露)獨立于擬核之外;有限制酶的切點;有標記基因;在受體細胞能復制(自我復制或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DNA上,進行同步復制);(共4分,上述4點答對任何兩點,都給滿分) (5)2mN(共3分)【例4】.(16分)蘆薈具有一種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間氣孔開放,吸收CO2轉化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白天氣孔關閉,液泡中的蘋果酸分解釋放CO2參與光合作用,如圖一、圖二。芥蘭的CO2利用過程如圖三,請據圖回答問題:(1)蘆薈夜晚不能合成C6H12O6,原因是缺少暗反應必需的 。白天蘆薈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的CO2的來源有 和 。(2)在上午10:00點時,突然降低環境中CO2的濃度,短時間內蘆薈和芥蘭細胞中C3含量的變化分別是 、 。 (3)蘆薈氣孔開、閉的特點是對炎熱干旱環境的適應,白天氣孔關閉有利于 ,從進化角度看,這種特點的形成是 的結果。(4)在實驗室中對芥蘭進行研究,如果光照強度不變,需要進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例4】答案 (1)ATP和[H] 蘋果酸分解 細胞呼吸 (2)基本不變 下降(3)減少水分散失(保留體內水分) 自然選擇 (4)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或適當提高溫度) 2、將必修1中的相關的實驗內容結合其他知識結合考查,如:2013年廣東高考第6題.以下為某興趣小組獲得的實驗結果及其分析,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教材實驗考察: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必修一)、剛果紅染色法(選修一)、細胞分裂(必修一)、酶的特性(必修一)1.下列有關洋蔥做實驗材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可利用洋蔥的綠葉做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B. 常利用洋蔥的根尖成熟區細胞觀察細胞質流動C. 常利用洋蔥的根尖分生區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D. 常利用洋蔥的鱗片葉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及復原現象答案:B2.下列對實驗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B.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結果表明,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C.調查人群中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應選擇有遺傳病史的家系進行調查統計D.鑒定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檢組織樣液中答案:B3.下列實驗中所用試劑正確的是(雙選)A.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使用醋酸洋紅溶液使染色體著色B.提取葉綠體色素,使用蒸餾水提取色素C.尿糖檢測,使用尿糖試紙 D.觀察線粒體,選用甲基綠染液染色 答案:A C4. 一些實驗必須先制作臨時裝片,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下面的實驗過程錯誤的是(雙選)A.脂肪鑒定:切取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制片→觀察B.有絲分裂觀察:解離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觀察C.質壁分離觀察:撕取鱗片葉表皮→制片→觀察→滴加蔗糖溶液→觀察D.細胞質流動觀察:取黑藻小葉→制片→觀察 答案:A B5、 (2008年廣州四校聯考)一些實驗必須先制作玻片標本,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下面的實驗過程錯誤的是A.脂肪鑒定:切取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觀察B.有絲分裂觀察:解離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觀察C.質壁分離觀察:撕取鱗片葉表皮→制片→觀察→滴加蔗糖溶液→觀察D.細胞質流動觀察:取黑藻小葉→制片→觀察答案:B命題策略和教學思路:通過對教材實驗中試劑的選擇、試劑的作用、實驗材料的選取、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等方式,將教材實驗進行整合、歸類來命題,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實驗思路更具體,減輕學生對教材實驗的學習和記憶的負擔。 3、必修1中細胞呼吸作用、ATP以與生態系統的原理等相關的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進行考查,如:2013年廣東高考第26題: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富含有機質和無機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環芳烴(PAHs)等有機污染物含量通常較高,施入土壤會帶來二次污染。生物質炭是由作物廢棄秸稈等炭化而成。將污泥、含7%生物質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時間后用于盆栽實驗,研究它們對黑麥草生長及PAHs遷移的影響,結果見下表。 (1)生物質炭孔隙結構發達,能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使根系細胞 加強, 合成增加,從而促進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質炭污泥 ,從而促進黑麥草生長;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麥草的PAHs含量 ,但生物質炭的輸入 ,從而降低PAHs污染的風險。由此可見,生物質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劑,促進污泥的推廣應用。污泥的應用符合生態工程的 原理。 (1)標準答案:有氧呼吸(2分);ATP(2分)補充答案:呼吸(作用、速率)(2分); 唯一答案 盡管給分,但此答案并不合理。 (2)標準答案:使黑麥草葉綠素含量提高,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4分);增加(2分);降低了土壤PAHs含量和黑麥草對PAHs的吸收和積累(4分); 物質循環再生(2分) 補充答案:使黑麥草葉綠素含量提高(2分) ,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1分) ,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合成)∕干重增加(2分);上升∕升高∕提高∕增大 (2分);降低土壤PAHs含量(1分),降低黑麥草PAHs含量(1分),降低PAHs含量(1分)4、必修1模塊內的知識進行綜合命題如2012年廣東高考第1題1.有關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膜載體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運輸不需要載體蛋白C.線粒體外膜與內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變形蟲和草履蟲的細胞膜基本組成成分不同【答案】C 例2:下圖是兩種高等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內填圖中標號) (1)圖中的結構至少有1處錯誤的是[ ] ;圖中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共同形成 ;(2)核糖體是合成 的場所,圖中結構 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3)圖中3的結構名稱是 ,它是細胞進行 呼吸的主要場所,是 的主要來源。結構11的名稱是 ,是植物進行 作用的場所。通過對綠葉中的色素提取和分離發現綠葉中有4種色素,它們分別是 ,其中 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4)細胞衰老時圖中結構1發生的變化時是 。(5)大腸桿菌是原核細胞,因為它沒有成形的 。答案: (1)[13] 中心體 原生質層 核糖體 (2)蛋白質 15 線粒體 有氧 ATP (3)葉綠體 光合作用 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胡蘿卜素(4)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使物質的運輸功能降低。 (5)細胞核例3、 (2010年重慶理綜高考卷 單選題3)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壁形成B.在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間期能觀察到紡錘體和中心體C.分泌蛋白質合成后在內質網和細胞質基質中加工D.質粒和線粒體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細胞結構答案:A(三). 教學及解題策略1、解題時要建立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結構破壞→功能異常,或者功能異常→結構破壞;結構的異常往往會由于某些成分的攝入或代謝改變而引起。對結構圖進行信息提取時要充分而仔細,從顯微結構到亞顯微結構;從局部到整體(全面);從有形到無形(隱藏);從靜態到動態(過程、趨勢)等方方面面進行全面分析,心中有數。分析時從新情境聯系已有知識,從已有的到將要產生(消失)的,從植物到動物再微生物都要進行充分的聯想,把握題目考查方向,準確回答。2、通過對必修一教材實驗中試劑的選擇、試劑的作用、實驗材料的選取、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等方式,將教材實驗進行整合、歸類來命題,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實驗思路更具體,減輕學生對教材實驗的學習和記憶的負擔。 3、必修1的教學內容中有73幅圖,課后練習和資料分析中有40多幅圖,無論哪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都離不開圖示和圖例,所以,如何利用好這些圖為我們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服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命題或試卷講評課中,只要能回歸到課本中,就要充分利用并發揮好教材中的圖示和圖例的作用,這樣處理不但可以鍛煉學生對的圖觀察和分析的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圖文并茂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既減輕了學生對文字記憶的壓力,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看書習慣和審題習慣。 四、必修1易錯點歸納、剖析(資料提供:李智華、羅詩瑤)【易錯點1】 沒有區分題目中生物所屬類別或結構層次,造成過程或場所的誤判【錯因分析】對于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細胞與生物等對象區分不到位。混淆原核細胞與植物細胞細胞壁成分,沒有確定細胞是否具有染色體,認為基因一定在染色體上,造成是否遵循遺傳規律的誤判。類別原核細胞真核細胞注意易錯類型乳酸菌 醋酸菌 藍藻 顫藻發菜 念珠藻酵母菌 衣藻 團藻黑藻 傘藻 綠藻需要提供圖給學生看,讓其直觀理解細胞壁細菌主要成分是糖類和蛋白質(肽聚糖)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1.細胞壁成分鑒定結果的不同2.細胞壁成分分解后產物的不同3.合成細胞壁成分的場所的不同細胞質除核糖體外,無其他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等多種復雜的細胞器特例: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器,連核糖體也沒有代謝類型同化作用多數為異養型,少數為自養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異化作用多數為厭氧型,少數為需氧型。光合作用部位不是葉綠體而是在光合片層上有氧呼吸主要場所不是線粒體而是細胞膜同化作用有異養型,自養型;異化作用有的是厭氧型,有的為需氧型。光合作用的部位是葉綠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呼吸作用場所的判定光合作用場所的判定特例的識記: 大腸桿菌-兼性厭氧-異養型 醋酸桿菌-需氧型-異養型 硝化細菌-需氧-自養型 酵母菌-兼性厭氧-異養型遺傳方面染色體無(DNA與蛋白質未結合)細菌有質粒二分裂,沒有紡錘絲和染色體的出現有(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選材真核細胞不一定進行有絲分裂DNA分布擬核(控制主要性狀),質粒(控制抗藥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狀, 基因工程中的運載體)細胞核(染色體)線粒體、葉綠體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有DNA和RNA兩者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基因表達轉錄產生的mRNA不需要加工;轉錄和翻譯通常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在轉錄未完成之前翻譯便開始進行)轉錄產生的mRNA需要加工,轉錄在細胞核中進行,翻譯在核糖體中進行(階段性、區域性)轉錄的過程轉錄的場所遵循遺傳規律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細胞核基因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細胞質基因遵循母系遺傳只有在染色體上的基因才遵循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遺傳規律常錯選項分析1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不進行有氧呼吸原核生物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有氧呼吸2真核生物只進行有絲分裂青娃屬于真核生物,其紅細胞進行無絲分裂3細胞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細胞的遺傳物質就是DNA4真核生物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只有在染色體上的基因才遵循5細胞學說認為一切生物都由細胞分裂而來病毒屬于生物,但病毒不是由細胞分裂而來6細胞壁的形成一定與高爾基體有關原核生物無高爾基體,其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無關【典型例題】 1.有關人體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正確的是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產物 B.葡萄糖只能作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還原氫只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 D.無氧呼吸兩個階段也能釋放能量【解釋】關注題目中的對象時人體,人體無氧呼吸不產生二氧化碳。無氧呼吸第二階段不產生能量,[H]不積累。下列關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核生物細胞不含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細胞只進行有絲分裂,原核生物細胞只進行無絲分裂?? C.真核生物細胞具有細胞膜系統(生物膜系統),有利于細胞代謝有序進行?? D.?真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部分原核生物以RNA為遺傳物質?解析:需氧型原核生物雖然不含線粒體,其有氧呼吸在細胞質進行;真核生物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無絲分裂,原核生物細胞進行二分裂;凡是細胞生物(包含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易錯點2】 DNA與RNA結構,功能,分布,觀察的比較【錯因分析】1.核苷酸與核酸區分不清,沒有明確核苷酸→核酸,脫氧核苷酸→DNA,核糖核苷酸→RNA這三條主線。2. 容易將核苷酸、DNA、RNA和ATP中“A”的含義混淆。(1)核苷酸分子中的A是腺嘌呤。(2)DNA和RNA中的A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3)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3. 堿基種類與核苷酸種類的關系同時含有DNA和RNA的生物所有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只有DNA或RNA的生物——病毒核苷酸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組成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者脫氧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A,T,C,G)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A,U,C,G)細胞生物中的種類4種脫氧核苷酸+4種核糖核苷酸=8種44DNA病毒中(噬菌體)440RNA病毒中(HIV)4044. 不同生物細胞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同一生物細胞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轉錄形成的mRNA不同)。上述兩種情況下細胞多樣性的直接原因均是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5. 對特異性的物質理解不透: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及種類具有物種特異性,因而可以從分子水平上,通過分析不同物種的核酸和蛋白質來區分或判斷不同物種間的親緣關系,也可用于刑事案件的偵破或親子鑒定,但生物體內的水、無機鹽、糖類、脂質、氨基酸等則不具有物種特異性。常錯選項分析1DNA只分布于細胞核中,RNA只分布于細胞質中DNA、RNA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都有分布2通過甲基綠與DNA,吡咯紅與RNA結合,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認為DNA只與甲基綠結合,RNA只與吡咯紅結合3間期在細胞核中進行DNA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合成在核糖體中,不在細胞核內4生物的遺傳信息儲存在DNA或RNA中對的,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在RNA中5R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是RNA底物是DNA6mRNA合成的同時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在真核生物中這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場所中,mRNA合成在細胞核中,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在細胞質中7細胞核內的RNA能傳遞和表達遺傳信息細胞核內的RNA不能表達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在核糖體中進行【典型例題】1.(2012海南卷)關于大腸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A.四環素能抑制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 B.經誘變育種可獲得人胰島素高產菌株C.細胞中只含有A、T、C、G四種堿基 D.T2噬菌體感染菌體,不會導致菌體裂解【解析】四環素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繁殖,A正確;要想獲得能產生人胰島素的高產菌株,只有通過基因工程來實現,B不正確;大腸桿菌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含有A、G、C、T、U五種堿基,C不正確;T2噬菌體感染菌體后,在菌體內大量增殖,則會使菌體裂解,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D不正確。2.下列關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能在人體血漿中增殖 B.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細胞中 C.核酸中含5種含氮堿基 D. 蛋白質由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解析】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細胞中,A錯。其核酸只有一種,含有4種堿基,C錯。其本身不是細胞結構無核糖體,D錯。3. 由DNA分子蘊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A.脫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脫氧核糖、堿基、磷酸 D.核糖、堿基、磷酸【答案】 D【解析】 本題中的關鍵詞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產物為基本單位,而“完全水解”是將基本單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一個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和RNA的不同點之一是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為脫氧核糖,而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為核糖。4. 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單體相互結合形成的多聚體。圖中甲、乙、丙為細胞內重要的三種多聚體,a和b為其單體。請結合此圖,判斷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人體細胞內,a共有4種B.ATP是由a連接兩個高能磷酸鍵形成的C.b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D.在某人的神經細胞和肝細胞中,甲一般相同,乙、丙一般不相同【答案】 D【解析】 T2噬菌體為DNA病毒,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甲流病毒為RNA病毒,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質。由此可知,甲為DNA,乙為RNA,丙為蛋白質,相應的a為核苷酸,b為氨基酸。人體細胞內a共有8種;ATP為三磷酸腺苷,斷裂兩個高能磷酸鍵后為一磷酸腺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a是核苷酸,包括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蛋白質或多肽因為有肽鍵,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而氨基酸不能發生紫色反應。【易錯點3】構成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水等物質的元素,分子(單體),結構,功能【錯因分析】1.認為只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在同一個碳上的才叫氨基酸,模糊了氨基酸的定義。實質上同時含有一個或多個氨基和羧基的有機酸都屬于氨基酸,種類較多。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中至少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非只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和羧基。2. 對糖類功能的理解不全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糖類是生物體的主要能源物質:a.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70%);b.淀粉和糖原分別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而纖維素為結構物質,非儲能物質。②糖類是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結構成分a.五碳糖是構成核酸的主要成分;b.纖維素和果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c.細菌的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組成。③糖類是細胞通訊、識別作用的基礎,也是細胞膜的成分,如在細胞膜上糖類常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構成糖蛋白。3.不理解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的原因:相對于糖類、蛋白質,脂肪中C、H的比例高,而O比例小,故在氧化分解時,單位質量的脂肪較糖類、蛋白質消耗的氧氣多,產生的水多,產生的能量也多。4.物質的空間結構與功能的割裂,例如認為蛋白質功能的缺失與空間結構無關。5.混淆構成細胞物質的來源,去路及其形成的場所,經常忽略物質與物質之間會轉化,造成回答不全面失分或錯選。 形成過程--場所消耗過程水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核糖體單糖聚合成多糖--高爾基體脫氧核苷酸聚合成DNA--細胞核 線粒體 葉綠體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肽鏈水解形成氨基酸多糖水解成單糖DNA水解成脫氧核苷酸光合作用光反應-類囊體膜蛋白質氨基酸→肽鏈→蛋白質--核糖體蛋白質→氨基酸→其他有機物DNA脫氧核苷酸→DNA--細胞核 線粒體 葉綠體DNA→脫氧核苷酸→其他有機物糖糖原水解食物吸收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糖→丙酮酸→其他有機物糖→糖原 糖→脂肪【典型例題】1.(2013江蘇)16.下列關于生物體與水分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A.貯藏中的種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狀態B.水從根系向地上部分的運輸與細胞壁無關C.適應高滲環境的動物可排出體內多余的鹽D.缺水時,動物體的正反饋調節能促使機體減少水的散失【答案】C2.(2013海南)關于生物體內有機化合物所含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葉綠素含有鎂元素 B.血紅蛋白含有鐵元素 C.脫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島素含有碳元素【解析】脫氧核糖屬于糖類,不含p3.(2013上海)2.圖1表示細胞中一種常見的水解反應。 下列化合物能發生此種反應的有 ①多肽 ②淀粉 ③纖維素 ④脂肪A.①②⑨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 4.如圖表示人體細胞內的幾種重要化合物A、B、C的化學組成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A和B是染色體的主要成分B.過程1、2、4都有水的產生C.密碼子存在于B和C中D.過程3、4進行的場所和所利用的酶不同【答案】 C【解析】 從兩個方面判斷圖解中的分子種類:一是分子本身的元素組成;二是分子間的內在聯系。小分子a的組成元素是C、H、O、N,由此可以初步判斷其為氨基酸,小分子b的組成元素是C、H、O、N、P,由此可以初步判斷其為核苷酸。再根據A、B、C三種大分子物質的相互關系圖解,聯想到轉錄和翻譯過程,B→C→A為基因表達過程,C為mRNA,這樣就可以判斷A是蛋白質,B是DNA。由a合成A以及由b合成B的過程中有水的產生;C→A是翻譯過程,涉及氨基酸的脫水縮合,也有水的產生。B→C是轉錄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C→A是翻譯過程,在核糖體上進行,轉錄和翻譯所利用的酶不同。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叫做一個密碼子,所以C項錯誤。5. 下列關于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B.蔗糖和麥芽糖水解的產物都是葡萄糖C.脂肪和纖維素都是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D.蛋白質肽鏈的盤曲和折疊被解開時,其特定功能并未發生改變【答案】 A【解析】 蔗糖的水解產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故B錯誤;纖維素是構成細胞壁的重要成分,不能被氧化供能,故C錯誤;組成蛋白質的肽鏈結構改變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將發生改變,其功能會發生改變,故D錯誤。6. 某科研人員對玉米組織、小白鼠組織、T2噬菌體(一種病毒,含有蛋白質和另外一種物質)、乳酸菌等樣品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忘記了貼標簽,請你幫他判斷:(1)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質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含有染色體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含有水、DNA、RNA、蛋白質和細胞壁等成分或結構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5)含有水、DNA、RNA、纖維素和蛋白質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物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兩種成分。【答案】 (1)小白鼠 (2)玉米 小白鼠 (3)乳酸菌 玉米(4)T2噬菌體 乳酸菌 原核 (5)玉米 (6)蛋白質 核酸【解析】 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但只有動物細胞中才含有糖原,因為糖原是動物細胞內的能源物質,故具有“(1)”特征的生物一定是小白鼠。真核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時出現染色體,故具有“(2)”特征的生物是玉米和小白鼠。細菌和植物具有細胞壁,故具有“(3)”特征的生物是乳酸菌和玉米。“(4)”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是病毒,即T2噬菌體;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即乳酸菌。植物細胞壁中含有纖維素,故具有“(5)”特征的生物是玉米。“(6)”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題干中提到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兩種成分。【易錯點4】細胞各結構的成分,結構,功能【錯因分析】1.混淆細胞膜,各類細胞器膜,核膜中的成分,結構。2.沒有將各類細胞器的功能聯系起來考慮問題。元素成分結構功能高爾基體C,H,O,N,P,(S)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單層膜蛋白質包裝分類加工場所,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形成有關內質網C,H,O,N,P,(S)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單層膜脂質合成場所肽鏈進行糖基化,盤旋折疊,形成空間結構的場所核糖體C,H,O,N,P,(S)蛋白質和RNA無膜結構氨基酸脫水縮合場所中心體C,H,O,N,(S)蛋白質無膜結構低等植物和動物含有,與紡錘絲的形成有關常錯項目分析1選擇透過性的基礎是膜上的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具有特異性磷脂無特異性2細胞膜由蛋白質,磷脂和糖類組成,主要成分為脂質主要成分為脂質蛋白質,脂質中的成分主要為磷脂3癌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粘附性降低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4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的膜參與了蛋白質的合成與運輸核糖體無膜結構5溶酶體合成的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細胞器水解酶在核糖體中合成6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功能不一樣有一樣的功能7核糖體的形成離不開核仁原核細胞無核糖體8溶酶體分解的產物都要排到細胞外小分子物質可被細胞重新利用9線粒體將葡萄糖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的分解在細胞質基質中10線粒體和葉綠體產生的ATP水解時,能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葉綠體產生的ATP只為暗反應提供能量11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以及表達的場所表達的場所在核糖體中12根尖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同時不可能發生核基因的復制√13根尖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同時不可能發生DNA復制有些在細胞質中的DNA可能在復制14間期時,細胞核內發生DNA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的合成的場所在核糖體中15與基因的表達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都能發生A-T,C-G之間的堿基互補配對核糖體中不能發生A-T配對16核糖體是唯一一種所有生物都具備的細胞器病毒沒有17膜的表面積越大,越有利于細胞和環境的物質交換物質交換效率與相對表面積有關,不單與膜的表面積相關18核膜,細胞膜,細胞器膜組成了生物膜構成生物膜系統,不能將生物膜等同于生物膜系統。生物膜可以是由細胞組成的眼角膜等【典型例題】以下生理過程發生在那些細胞結構中,請用上圖對應【答案】 2. 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在結構上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結合下面關于溶酶體(一類含多種水解酶、具有單層膜的囊狀細胞器)發生過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b是剛形成的溶酶體,它起源于細胞器a;e是由膜包裹著衰老細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來源于細胞器c。由圖示可判斷:a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2)f表示b與e正在融合,這種融合過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________特點。(3)細胞器a、b、c、d膜結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等。(4)細胞器膜、________和________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可以模擬生物膜的________功能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答案】 (1)高爾基體 內質網 線粒體 (2)流動性 (3)蛋白質和磷脂 (4)細胞膜 核膜 選擇透過【解析】 (1)根據各種細胞的形態結構特征可以看出,a為高爾基體、c為內質網、d為線粒體。(2)兩種膜的相互融合說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3)所有生物膜都是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其上鑲嵌和貫穿著蛋白質,故主要成分為磷脂和蛋白質。(4)各種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生物膜的選擇透過功能在生產實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易錯點5】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錯因分析】1.將載體,受體,糖蛋白,離子通道等同起來:區別如下載體受體成分蛋白質蛋白質(通常是糖蛋白)功能運輸膜內外的物質,協助物質進出細胞接受,識別信息分子舉例離子載體(離子通過主動運輸跨膜-消耗能量)離子通道(離子通過協助擴散跨膜-不消耗能量)葡萄糖載體突觸后膜上受體接受神經遞質卵細胞膜上受體與精子膜上信息分子的結合--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細胞內,各類膜結構與信息分子的識別2.認為主動運輸一定是物質逆著濃度梯度的運輸。辨析:主動運輸可以是順著濃度梯度的運輸,但一定消耗能量。消耗能量不一定是主動運輸,可以是胞吞胞吐。3.混淆滲透平衡與溶液濃度的內涵:發生滲透平衡只意味著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移動達平衡狀態,既不可看作沒有水分子移動也不可看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溶液濃度指物質的量濃度而非質量濃度。4.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的比較:區別:①半透膜是無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質能否通過取決于分子的大小。②選擇透過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載體蛋白的存在決定了其對不同物質吸收的選擇性。細胞死亡或膜載體蛋白失活后,其選擇透過性喪失。共性:都允許水分子自由通過,而不允許生物大分子物質通過。5.原生質層與原生質體的比較:①原生質層在成熟的植物細胞內相當于半透膜的結構,由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組成,不包括細胞核和液泡內的細胞液。此結構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中。②原生質體是去除了植物細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細胞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典型例題】1.下圖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離子通道是一種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橫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請仔細觀察圖示回答有關問題。(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物膜”這一事實。這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2)某咸水魚體內內能積累大量的鹽,鹽分過高時就要及時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經研究該種魚體內多余鹽分是經③途徑排出被轉運的物質的,那么其跨膜運輸的方式是 。(3)對蟾蜍的離體心臟施加某種毒素后Ca2+吸收明顯減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響,最可能的原因是該毒素抑制了心肌細胞膜上轉運Ca2+的[ ] 的活動。(4)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于植物體內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探究。①實驗步驟: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 。C.一段時間后測定 。②實驗結論:A.若 ;B.若 。【答案】(1)[甲]磷脂分子 (2)協助擴散(或被動運輸) (3)[乙]載體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兩組植株根系對Ca2+、K+的吸收速率②A. 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被動運輸B.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 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解析】(1)“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 物膜”這一事實證明細胞膜組成成分中有脂質分子,結合圖示分析該物質應為[甲]磷脂分子。(2)②途徑是一個離子通道,鯊魚體內多余鹽分可通過這種通道蛋白的協助由高濃度的細胞膜內一側運輸到低濃度細胞膜外的一側,因此其跨膜運輸的方式應為協助擴散(或被動運輸)。(3)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相比,前者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需消牦能量。本實驗可通過控制供能的多少來確定檉柳吸收無機鹽的方式。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無機鹽的吸收不需消耗能量,應為被動運輸;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則說明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需要消耗能量,應為主動運輸。2.(2012四川T30Ⅱ,13分)研究表明,癌細胞和正常分化細胞在有氧條件下產生的ATP總量沒有明顯差異,但癌細胞從內環境中攝取并用于細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細胞的若干倍。下圖是癌細胞在有氧條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謝過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1)圖中A代表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進入癌細胞后,在代謝過程中可通過???????????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過形成五碳塘進而合成??????????????作為DNA復制的原料。?(2)在有氧條件下,癌細胞呼吸作用的方式為???????????????????????????。與正常的細胞相比①—④過程在癌細胞中明顯增強的有????????????(填編號),代謝途徑發生這種變化的意義在于能夠??????????????????????????????????????????????????????????????????,從而有利于癌細胞的增殖。?(3)細胞在致癌因子的影響下,???????????????基因的結構發生改變而被激活,進而?調控??????????????的合成來改變代謝途徑,若要研制藥物來已知癌癥患者細胞中的異常代謝途徑,圖中的過程????????????????????(填編號)不宜選為作用位點。?答案:(1)載體蛋白???氨基轉換???脫氧核苷酸???(2)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①②③????產生大量的中間產物,為合成DNA和蛋白質等重要物質提供原料???(3)原癌???酶???①④?解析:葡萄糖進行細胞主要是主動運輸,圖示中葡萄糖在A的作用下進入細胞,所以A可能是載體蛋白。葡萄糖在細胞內可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過形成五碳糖進而形成脫氧核苷酸。癌細胞在有氧條件下可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①②③產生的中間產物可為癌細胞的分裂提供原料,所以①②③可促進癌細胞的增殖。癌細胞的產生是由于原癌基因被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癌細胞代謝旺盛是由于調控酶的合成的途徑發生改變,使其活性增強,導致癌細胞的異常代謝。過程①葡萄糖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和過程④丙酮酸在線粒體內的氧化分解,在生物體細胞內都能進行,所以不能選用①和④作為控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位點。?【易錯點6】酶的本質、作用和特性【易錯分析】酶的本質、作用以及特性沒區分清楚。項目內容解讀化學本質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合成原料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產生部位活細胞(1)由活細胞產生(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除外) (2)合成場所:核糖體或細胞核(3)作用場所:細胞內、細胞外或體外生理功能催化作用反應前后其本身的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作用機理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專一性每種酶只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溫和性(1)強酸、強堿和高溫能使酶永久失活,其原因是能破壞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引起蛋白質變性(2)低溫僅是降低酶的活性,由低溫恢復至適宜溫度時,酶活性可以恢復【典型例題】1.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人體中酶的活性受溫度、pH的影響,并只能在人體的內環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經過核糖體的合成、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等幾個階段C.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和葉綠體基質中D.酶均是由腺細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專一性【答案】 C【解析】 酶的活性受溫度、pH的影響,消化酶在消化道內起催化作用,消化道不屬于內環境;有的酶是RNA,不在核糖體上合成;活細胞能合成酶(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除外),用于自身代謝需要,因此A、B、D所述錯誤。光合作用光反應的酶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暗反應的酶分布在葉綠體基質中,C正確。【易錯點7】ATP與ADP之間的相互轉化【易錯分析】對ATP合成、分解等知識理解不到位,ATP與ADP之間轉化的特點不清楚。ATP合成ATP分解反應式ADP+P+能量→ATPATP→ADP+P+能量反應實質合成反應水解反應所需的酶合成酶水解酶能量的來源來自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和太陽能來自高能磷酸鍵內的化學能細胞的部位細胞質基質、葉綠體、線粒體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處相關過程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用于新物質的合成、物質運輸等一系列生命活動特點ATP和ADP的相互轉化是時刻不停地發生并處于動態平衡之中的。ATP在細胞內含量并不多,但可迅速轉化物質,循環利用。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細胞中絕大多數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細胞內的吸能反應一般與ATP 的水解反應相聯系。 細胞內的放能反應一般與ATP 的合成相聯系。【典型例題】2.下列有關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人長時間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每摩爾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與安靜時相等②若細胞內Na+濃度偏高,為維持Na+濃度的穩定,細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時,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細胞產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饑餓時,細胞中ATP與ADP的含量難以達到動態平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Na+進出細胞一般為主動運輸,消耗能量;在體溫調節中,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是協同作用,都可以通過促進新陳代謝而達到增加產熱的作用。【易錯點8】三種類型細胞呼吸的比較【易錯分析】混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尤其對兩者的不同點區分不清晰。 類型比較有氧呼吸無氧呼吸Ⅰ(產物為酒精)無氧呼吸Ⅱ(產物為乳酸)發生范圍絕大多數動物和植物、全部好氧微生物多數厭氧及兼性厭氧微生物(如酵母菌)、暫時缺氧狀態下的植物細胞乳酸菌、處于暫時缺氧狀態下的動物細胞、人體細胞及馬鈴薯塊莖、玉米胚、甜菜塊根等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細胞質基質耗O2狀態消耗O2不消耗O2釋放能量情況大量少量是否產生H2O產生H2O不產生H2O相同點①第一階段均相同,即: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②實質相同:均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各項生命活動供能(1)有H2O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發酵。(2)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應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3)無氧呼吸只釋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4)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后爛根的原因是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是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典型例題】3.(雙選)下圖為生物體內的部分物質代謝示意圖。對此圖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在人體內,①②過程所需的酶不同B.在人體細胞的細胞質基質中含有③⑥過程所需的酶C.在酵母菌體內,當④過程加強時,⑥過程也會加強D.在生物細胞內發生的④過程還需要H2O作為反應物【答案】 AD【解析】人體內不同的化學反應需要的酶不同;人體無氧呼吸不能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也可以進行無氧呼吸,當有氧呼吸加強時,無氧呼吸減弱;丙酮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H]需要水參加反應。【易錯點9】通過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斷細胞呼吸類型【易錯分析】不會運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化學反應式判斷細胞呼吸類型。在以C6H12O6為呼吸底物的情況下,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是判斷細胞呼吸類型的重要依據,總結如下:1.無CO2釋放時,細胞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此種情況下,容器內氣體體積不發生變化,如馬鈴薯塊莖的無氧呼吸。2.不消耗O2,但產生CO2,細胞只進行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此種情況下容器內氣體體積增大,如酵母菌的無氧呼吸。3.當CO2釋放量等于O2消耗量時,細胞只進行有氧呼吸,此種情況下,容器內氣體體積不變化,但若將CO2吸收,可引起氣體體積減小。4.當CO2釋放量大于O2消耗量時,細胞同時進行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如酵母菌在不同O2濃度下的細胞呼吸,此種情況下,判斷哪種呼吸方式占優勢,可分析如下:(1)若=,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2)若>,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占優勢。(3)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占優勢。【典型例題】4. 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為4份,分別置于甲、乙、丙、丁四種條件下培養,測得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條件下,細胞呼吸的產物除CO2外,還有乳酸B.乙條件下,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丙條件下,細胞呼吸產生的ATP最少D.丁條件下,產物中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答案】 D【解析】據O2與CO2的比例【易錯點10】捕獲光能的色素和葉綠體的結構【易錯分析】對葉綠體結構以及捕獲光能的色素有關知識了解不清晰。葉綠體(1)結構示意圖(2)結構【典型例題】5.下列有關葉綠體及光合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破壞葉綠體外膜后,O2不能產生B.植物生長過程中,葉綠體內各種色素的比例保持不變C.與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時間縮短D.離體的葉綠體基質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應【答案】 D【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在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進行,因此破壞葉綠體外膜,不影響O2的產生;離體的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暗反應有關的酶,獲得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應,故D正確;植物生長過程中,葉綠體中色素的比例會隨植物生長期、光照、溫度等的變化而變化;與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溫度降低和光照減弱。【易錯點11】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易錯分析】混淆光合作用的兩個階段,尤其對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不清。項目光反應暗反應條件需要光、色素和酶等不需要光和色素,但需要多種酶、ATP和[H]場所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葉綠體的基質中物質轉化水的光解:H2O→[H]+O2 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還原:C3+[H](CH2O)+C5能量轉化光能→電能→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聯系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和Pi【典型例題】6.番茄幼苗在缺鎂的培養液中培養一段時間后,與對照組相比, 其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應強度升高,暗反應強度降低 B.光反應強度降低,暗反應強度降低C.光反應強度不變,暗反應強度降低 D.光反應強度降低,暗反應強度不變【答案】 B【解析】 鎂是構成葉綠素的重要成分,缺鎂植物不能合成葉綠素。葉綠素含量降低使幼苗吸收光能的能力減弱,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強度降低,故A、C項錯誤;因為暗反應需要光反應提供[H]和ATP,故光反應強度降低后,為暗反應提供的[H]和ATP減少,暗反應的強度也降低,故B項正確,D項錯誤。【易錯點12】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關計算【易錯分析】不能準確找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內在聯系,利用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相關計算。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一定進行著呼吸作用,但在進行呼吸作用時不一定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存在時才能進行,而呼吸作用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因此在計算時不能忽略無光照時呼吸作用也存在。1. 凈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1)凈光合速率:常用一定時間內O2釋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機物積累量表示。(2)真正光合速率:常用一定時間內O2產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機物產生量表示。2.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關系3.植物的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同時進行時,存在如下關系:(1)光合作用實際產氧量(葉綠體產氧量)=實測植物氧氣釋放量+細胞呼吸耗氧量。(2)光合作用實際CO2消耗量(葉綠體消耗CO2量)=實測植物CO2消耗量+細胞呼吸CO2釋放量。【典型例題】7.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光照相同時間,35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 ℃時相等B.光照相同時間,在20 ℃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C.溫度高于25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D.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量相等【答案】 A【解析】該圖縱坐標分別表示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植物積累的有機物量)和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即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應該是兩條曲線的數值之和。35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為(3.5+3)mg/h,30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為(3.5+3)mg/h,故光照相同時間,35 ℃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 ℃時相等;制造有機物最多的應該不是25 ℃而是30~35 ℃,積累量最多的才是25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量相等的點應該是光照下植物不吸收二氧化碳的點,而不是圖中二者曲線的交點。【易錯點13】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對生命有意義,細胞癌變、壞死對生命沒意義【易錯分析】不能正確認識細胞凋亡和細胞衰老對生命的意義。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在分化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沒發生改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體細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細胞中,只不過在癌細胞中兩種基因已發生突變。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并不總是同步的,在幼年個體中有衰老的細胞,老年個體中有新產生的細胞,但細胞總體衰老會導致個體的衰老。細胞衰老和凋亡對機體的正常發育都是有利的,細胞壞死對機體有害。細胞凋亡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但不屬于細胞分化過程。【典型例題】8.如圖為人體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⑥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雙選) ( )(1)由①細胞分裂產生③④細胞的方式有三種 (2)⑤與⑥細胞的基因型相同,mRNA的種類不同 (3)⑤和⑥細胞內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為DNA→RNA→蛋白質 (4)細胞的衰老與死亡就會引起人體的衰老與死亡 (5)細胞死亡受基因控制,細胞癌變不受基因控制 (6)⑤⑥的分化程度比①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7)細胞壞死,膜通透性降低;細胞癌變,膜黏著性增強 (8)細胞癌變,細胞周期延長;細胞凋亡,細胞周期變短A.只有一項正確 B.只有兩項正確 C.只有三項正確 D.只有四項正確【答案】 B【解析】 該圖所示人體細胞的分裂方式為有絲分裂;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分化產生的細胞基因型相同,但表達的基因不同,產生的mRNA的種類不同,分化過程的遺傳信息流動方向是DNA→RNA→蛋白質,因此(2)(3)正確;細胞的衰老與死亡與人體的衰老與死亡一般是不同步的;細胞衰老、死亡、分化等現象都是基因程序性表達的結果,發生癌變的細胞惡性增殖,細胞周期變短,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減少,黏著性降低。【易錯點14】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圖像的判斷【易錯分析】不能抓住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各時期典型圖示的特點進行分析判斷。一般來講,鑒別某一細胞圖像屬于哪種細胞分裂,最關鍵的是看染色體的行為。(1)前期圖像比較 ①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體若無同源染色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該細胞名稱為次級性母細胞或極體,如圖A1。②若有同源染色體,再看染色體的分布與行為特點a.若染色體散亂分布,則為有絲分裂,該細胞名稱為體細胞,如圖A2;b.若染色體有特殊行為,如聯會和四分體(圖A3)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該細胞名稱為初級性母細胞。(2)中期圖像比較 ①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體若無同源染色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該細胞的名稱為次級性母細胞或極體,如圖B1。②若有同源染色體,再看染色體的分布與行為特點a.若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則為有絲分裂,該細胞為體細胞,如圖B2。b.若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兩則,即四分體排列在細胞中央,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該細胞為初級性母細胞,如圖B3。(3)后期圖像比較(一般只看一極)①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體若有同源染色體,則為有絲分裂,該細胞的名稱為體細胞。如圖C1。②若無同源染色體,則再看是否有染色單體a.若有染色單體,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該細胞的名稱為初級性母細胞(若細胞質均等分裂則為初級精母細胞,如圖C2;若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則為初級卵母細胞,如圖C3)。b.若無染色單體,則為減數第二次分裂,該細胞的名稱為次級性母細胞(若細胞質均等分裂則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極體,如圖C4;若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則為次級卵母細胞,如圖C5)。后期圖像只看一極的原因:在有絲分裂后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形成兩條一模一樣的染色體,容易被誤判為同源染色體,因而一般只看一極。【典型例題】9. 如圖為某種動物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示意圖,可能屬于卵細胞形成過程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答案】 C【解析】 ①圖染色單體分開,向兩極移動,每極有同源染色體,表示有絲分裂后期。②圖同源染色體分開,每條染色體中仍含有兩條染色單體,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為②圖中細胞質均等分裂,因此表示精子的形成過程。③圖只有兩條染色體,是①圖細胞染色體數目的一半,因此③圖表示次級精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④圖染色單體分開,每極中無同源染色體,而且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因此,④圖表示卵細胞形成過程中的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必修一教學策略】(馮潔蓮老師)1.加強考綱研讀和試題分析,把握高考命題方向需要充分關注新課程標準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等理念在高考試題中的滲透,通過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并了解本省高考模式,關注本模塊高考命題的特點和動向。2.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加強理解記憶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知識作為載體,特別是一輪復習,一定要夯實基礎知識,在注重對主干知識復習的同時,兼顧知識的覆蓋面,注重教材中“與生活的聯系、在生產中的應用”等內容,充分利用并發揮好教材中的圖示和圖例的作用,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對所學知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選做習題時,忌偏題、怪題和超綱題。3.加強學科內知識的綜合以學科內知識綜合為主線,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學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理解性記憶和回顧。 4.注重對教材實驗的復習一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經典實驗,作適度的拓展;二要掌握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在實驗分析和實驗設計中的運用;三要學會選擇實驗材料和用具。掌握實驗方法和步驟,學會控制實驗條件和使用實驗儀器,懂得怎樣收集實驗數據,預測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做到會觀察、會分析、會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并且用學科術語進行準確的描述。課件35張PPT。必修一教學思考及備考策略廣附 譚麗華、秀全中學張瓊秀 、禺山中學劉慧芳、鐵一黃濤、從化中學黃挺、荔城中學陳丙生、4中羅詩瑤、5中李智華整理匯報:黃 濤一、必修一近3年全國理綜及廣東卷考點分布及占分比例(譚麗華) 二、本書的主干知識和教學策略 (張瓊芳、劉慧芳、黃濤) 三、本書跨章節、跨模塊的教學命題策略的探討(黃挺、陳丙生) 四、本書學生常錯點歸納和分析 (李智華、羅詩瑤) 生物必修一近三年廣東卷考點分布及占分比例 一、必修1常考點分布:(綜合各地高考題看分布及占分比例)1、組成細胞的元素與化合物(無機鹽和有機物考查較多)2、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幾種化學試劑的使用及顏色變化要特別掌握)3、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特別是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4、物質的跨膜運輸(常考水和礦質離子)與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5、酶的本質與特性及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常考)6、細胞呼吸的過程,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及應用7、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8、光合作用的過程,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應用9、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關系(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常考) 以上考點無論在廣東卷還是全國卷都經常考到,細胞的生命歷程中,細胞的分裂、分化(細胞的全能性、干細胞)、癌變等相關內容則在廣東卷常考,全國理綜卷少考。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的第2題專門考了癌變的相關知識。 高頻考點:二、主干知識和教學策略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物質(元素和化合物)復習建議:1、準確記憶和書寫:這部分內容從高考來看,雖然簡單,但幾乎年年都有題涉及,但考查的內容不是很難,所以要讓學生能夠準確記憶和書寫的知識。2、 關于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橫向聯系復習,如與細胞的分化、基因的表達、DNA的結構、DNA的半保留復制等聯系;進行比較復習,如蛋白質的功能與核酸的功能比較,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與核酸的多樣性原因比較等。3、 將所有的組成物質放在細胞這個結構上分析,從組成細胞結構與完成細胞功能兩方面進行,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4、物質與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密不可分,要挖掘教材中與生活聯系的點。5、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整理,培養類比比較的習慣和能力6、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這兩個實驗考查的很多,且可操作性強,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形資源復習。運用圖文結合、對比辨析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看圖,判斷圖形結構,并且能在教材的模式圖的基礎上,識別其它地方的變式圖。2、 注意橫向聯系,理解細胞的各結構在細胞代謝、細胞生命歷程、生命活動調節等多種生理過程中的作用。3、注意歸納積累,將零碎的知識進行整合,比較出各結構部分的功能。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旁欄資源:這部分除了介紹各種細胞結構的功能外,與生活的聯系非常豐富。而應用也是高考的命題熱點。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多關注這些內容,讓所學的知識活起來,如溶酶體——硅肺;磷脂球——包裹藥物;細胞膜成分變化——癌癥初檢······5、時刻充分體現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最大特點:復習各部分結構,都用功能來幫助理解。如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嵴等增大膜面積的方式,都利于增大化學反應的面積、提高反應速率。細胞膜的糖蛋白信息傳遞功能、磷脂雙分子層與蛋白質流動性有利于控制物質進出等。第三章 細胞的結構(含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第四章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第四章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策略及建議:1、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明確實驗原理和材料的選擇原則。2、充分利用教材的圖形資源,讓學生學會觀察圖,得出物質進出的方式。3、注意橫向聯系,細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出,因此要與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相聯系,要與細胞呼吸等生理過程相聯系。4、注意與生產生活相聯系。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在實踐中有許多應用,應將書本上這一方面的知識,以及生活中常見的這一方面的知識積累起來。 5、充分利用課本的實例分析說明各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教學策略: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對ATP、酶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非選擇題主要考查與酶有關的實驗設計以及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考點,其試題常考常新,考題數量多、分值高、區分度大,《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各類能力均可設置考查。較常見的題型是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性問題以實驗或簡答得形式考查。1、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本章節的重點知識在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所有內容的考查都建立在對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過程識記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對這兩個過程的每個階段,具體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都應該很熟悉才能夠應用。能夠默寫課本中兩個過程的基本圖解是基本要求。根據圖解可以分析元素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反應中的物質變化過程。2.重難點的突破關于酶與代謝部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1)準確記憶酶的產生、功能、特性、化學本質和種類等知識。(2)通過列表的方式比較酶、激素、維生素、神經遞質和抗體。(3)理順各種因素對酶催化效率的影響,分析清楚對應的曲線圖。(4)探究或驗證與酶催化特性想關的實驗設計原理、過程及結果預測與分析。ATP部分可聯系生物體內的各種能源物質,結合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代謝,掌握細胞內產生ATP的結構及相應的生理活動。關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復習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通過構建概念圖和列表格的方式全面系統復習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從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角度進行分析,把握這兩個反應過程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變化。(2)通過曲線圖和列表格的方式重點分析影響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農業生產在這些因素方面的應用。(3)強化高考熱點題型的訓練,提升解題能力。高考熱點題型有:①實驗設計類題型、②曲線圖題型、③表格類題型等。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注重選擇一些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題目進行訓練分析,掌握解題方法、技巧,培養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設計的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4)這部分知識有許多與工農業生產實際相聯系的切入點,可以進行大型綜合試題的命制,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這部分內容涉及較多的生物學實驗,這為新高考的命題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此,我們在復習時,能夠把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識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能在新背景、新材料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生態農業”、“三色農業”、“溫室效應”等科技發展的熱點問題,都可以以光合作用等知識為切入點進行考查,故對該部分內容應給予足夠的重視。3. 加強學科內知識的綜合 以學科內知識綜合為主線,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學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在光合作用中不同階段對酶的要求以及對能量的要求,ATP和ADP的相互轉換都要與基本過程結合考慮。這兩個學習內容更重視的是兩者的結合。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體現了細胞中有機物的合成與分解,在能量的儲存與釋放上也是息息相關。這就更加要求要加強學科內知識的綜合。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教學策略及建議: 近年生物高考試題形式變,立意新穎,但在細胞分化、癌變、衰老、凋亡這些考點主要在選擇題中考查,即使填空題考也是個別特點和原理,難度不高,而對于有絲分裂的考查多與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綜合考查。1.緊扣線索、理清主干,注重知識間比較①以細胞的生命歷程為線索系統總結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凋亡、細胞癌變相關知識。②以細胞分裂中染色體數目、形態及排列為中心,比較復習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及圖像識別。③高中階段重點要求掌握的細胞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兩種分裂方式都要求要對具體的分裂過程教學策略及建議:2.巧用方法、逐一突破 ①框架法——構建框架,以一個受精卵的生命歷程為例散發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凋亡、細胞癌變等知識點②圖解法——通過學生繪圖歸納和教師配圖小結,使學生牢記細胞周期圖解和各時期細胞分裂圖像,染色體、DNA等的行為變化和數量變化規律。3.關注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高考中越來越重視生物學知識中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內容,如衰老的特征、癌變的原因與治療措施等。對于癌癥的治療,可以從已經實現的治療手段到可以嘗試的領域引導學生橫向聯系和歸納,如利用端粒酶活性、激活癌細胞的凋亡基因、單克隆抗體攜帶抗癌藥物等等。因此在教學中多關注當前社會的一些熱點知識與生物學知識的聯系,可以以新情境題型指導學生進行答題的訓練,培養學生從題干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三、必修1第1——6章跨章節及模塊聯系及命題的思考 (一)必修1第1-6章跨章節的聯系(資料提供:黃挺、陳丙生 ) 三、必修1第1——6章跨章節及模塊聯系及命題的思考 (一)必修1第1-6章跨章節的聯系三、必修1第1——6章跨章節及模塊聯系及命題的思考 (一)必修1第1-6章跨章節的聯系(二)關于必修一模塊跨章節和模塊的命題思考1、近年關于組成細胞物質及細胞結構命題的思路組成細胞的物質基礎命題遵循“元素——化合物——結構與功能”這樣的思路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結構又離不開化合物和元素的組成,以這種命題方式能較靈活而綜合地考查學生對掌握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近年各地的模擬題和高考題,對必修1中第1—4章內容的考查往往是以形態結構圖的形式呈現,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分裂分化、遺傳、調節、免疫等內容。由于考查內容的限制,形態結構圖通常沒有采用完整的示意圖、結構模式圖,而是用經過改造、綜合結構圖來呈現某一獨特生理過程的結構圖。 【例1】[2013廣州調研]人類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十分復雜,下圖是Ⅰ型、Ⅱ型兩種糖尿病部分發病機理示意圖,請回答:1)圖中①表示的物質是 。②表示的結構是 。正常情況下,當血糖濃度升高時,結構②活動加強,據圖分析,影響②發揮作用的主要物質和結構有ATP、 。 (2)如果圖中靶細胞是肝細胞,當血糖濃度降低時,作用于肝臟細胞的激素主要是 。(3)研究發現某抗原的結構酷似胰島B細胞膜的某結構,則因該抗原刺激機體后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攻擊胰島B細胞而導致的糖尿病屬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從免疫學角度分析該疾病屬于 病。在臨床中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4)在用15N標記的氨基酸研究①物質合成和分泌的過程時,發現依次出現放射性的細胞器是 。 2、將必修1中的相關的實驗內容結合其他知識結合考查,如: 2013年廣東高考第6題.以下為某興趣小組獲得的實驗結果及其分析,正確的是( ) 考點:教材實驗考察:葉綠體色素提取和分離(必修一)、剛果紅染色法(選修一)、細胞分裂(必修一)、酶的特性(必修一)命題策略和教學思路:通過對教材實驗中試劑的選擇、試劑的作用、實驗材料的選取、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等方式,將教材實驗進行整合、歸類來命題,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實驗思路更具體,減輕學生對教材實驗的學習和記憶的負擔。 26.(16分)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富含有機質和無機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環芳烴(PAHs)等有機污染物含量通常較高,施入土壤會帶來二次污染。生物質炭是由作物廢棄秸稈等炭化而成。將污泥、含7% 生物質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時間后用于盆栽實驗,研究它們對黑麥草生長及PAHs遷移的影響,結果見下表。3、必修1中細胞呼吸作用、ATP以及與生態系統的原理等相關的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進行考查,如:2013年廣東高考 (1)生物質炭孔隙結構發達,能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使根系細胞 加強, 合成增加,從而促進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質炭污泥 ,從而促進黑麥草生長;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麥草的PAHs含量 ,但生物質炭的輸入 ,從而降低PAHs污染的風險。由此可見,生物質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劑,促進污泥的推廣應用。污泥的應用符合生態工程的 原理。 4、必修1模塊內的知識進行綜合命題 如2012年廣東高考第1題1.有關生物膜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膜載體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運輸不需要載體蛋白C.線粒體外膜與內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變形蟲和草履蟲的細胞膜基本組成成分不同【答案】C (三). 教學及解題策略1、解題時要建立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結構破壞→功能異常,或者功能異常→結構破壞;結構的異常往往會由于某些成分的攝入或代謝改變而引起。對結構圖進行信息提取時要充分而仔細,從顯微結構到亞顯微結構;從局部到整體(全面);從有形到無形(隱藏);從靜態到動態(過程、趨勢)等方方面面進行全面分析,心中有數。分析時從新情境聯系已有知識,從已有的到將要產生(消失)的,從植物到動物再微生物都要進行充分的聯想,把握題目考查方向,準確回答。2、通過對必修一教材實驗中試劑的選擇、試劑的作用、實驗材料的選取、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等方式,將教材實驗進行整合、歸類來命題,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實驗思路更具體,減輕學生對教材實驗的學習和記憶的負擔。 3、必修1的教學內容中有73幅圖,課后練習和資料分析中有40多幅圖,無論哪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都離不開圖示和圖例,所以,如何利用好這些圖為我們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服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命題或試卷講評課中,只要能回歸到課本中,就要充分利用并發揮好教材中的圖示和圖例的作用,鍛煉學生對圖的觀察和分析的能力、鍛煉學生圖文并茂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既減輕了學生對文字記憶的壓力,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看書習慣和審題習慣。 四、必修1易錯點歸納、剖析(資料提供:李智華、羅詩瑤) 【易錯點1】 沒有區分題目中生物所屬類別或結構層次,造成過程或場所的誤判 【易錯點2】 DNA與RNA結構,功能,分布,觀察的比較 【易錯點3】構成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水等物質的元素,分子(單體),結構,功能 【易錯點4】細胞各結構的成分,結構,功能 【易錯點5】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易錯點6】酶的本質、作用和特性 【易錯點7】ATP與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易錯點8】三種類型細胞呼吸的比較 【易錯點9】通過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斷細胞呼吸類型 【易錯點10】捕獲光能的色素和葉綠體的結構 【易錯點11】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 【易錯點12】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關計算 【易錯點13】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對生命有意義,細胞癌變、壞死對生命沒意義 【易錯點14】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圖像的判斷 【必修一教學策略】(馮潔蓮老師)1.加強考綱研讀和試題分析,把握高考命題方向 需要充分關注新課程標準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等理念在高考試題中的滲透,通過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并了解本省高考模式,關注本模塊高考命題的特點和動向。2.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加強理解記憶 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知識作為載體,特別是一輪復習,一定要夯實基礎知識,在注重對主干知識復習的同時,兼顧知識的覆蓋面,注重教材中“與生活的聯系、在生產中的應用”等內容,充分利用并發揮好教材中的圖示和圖例的作用,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對所學知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選做習題時,忌偏題、怪題和超綱題。3.加強學科內知識的綜合 以學科內知識綜合為主線,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從多角度、多層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學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理解性記憶和回顧。 4.注重對教材實驗的復習 一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經典實驗,作適度的拓展;二要掌握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在實驗分析和實驗設計中的運用;三要學會選擇實驗材料和用具。掌握實驗方法和步驟,學會控制實驗條件和使用實驗儀器,懂得怎樣收集實驗數據,預測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做到會觀察、會分析、會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并且用學科術語進行準確的描述。謝謝!請批評指正!【錯因分析】1.核苷酸與核酸區分不清,沒有明確核苷酸→核酸,脫氧核苷酸→DNA,核糖核苷酸→RNA這三條主線。2. 容易將核苷酸、DNA、RNA和ATP中“A”的含義混淆。(1)核苷酸分子中的A是腺嘌呤。(2)DNA和RNA中的A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3)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3. 堿基種類與核苷酸種類的關系 4. 不同生物細胞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同一生物細胞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轉錄形成的mRNA不同)。上述兩種情況下細胞多樣性的直接原因均是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1備考研究(2013.09).doc 必修一教學思考及備考策略.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