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文地理#第四單元】第三課 地域差異顯著1、秦嶺—淮河分南北【基礎鞏固】選擇題:1-5 D C B B D 6-7 A A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氣候 氣候類型名稱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一月平均氣溫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 多于800毫米河流(數量、水量、是否結冰) 數量少,水量小,冬季結冰 數量多,水量大,冬季不結冰農業 農作物種類 小麥、玉米等為主 水稻為主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生活 飲食習慣 喜歡吃面食 喜歡吃米飯民居特色 墻壁厚實,窗戶嚴密,室內一般有取暖設備 注重通風、防雨,屋頂坡度交通工具 陸路交通為主 較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陸路交通和水運均有再如:秦嶺—淮河以北1月平均氣溫低于0°C,室內一般有取暖設備,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高于0°C,室內一般沒有取暖設備,農作物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河流數量少,水量小,以旱地為主;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河流數量多,水量大,以水田為主,房屋注重通風、防雨,屋頂坡度較大。(言之有理即可)【拓展提升】1. A 2. B 3.(1)① ③ (2)④ 位于地勢第一級、第二級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3)低 海拔高,氣溫低 (4)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又受層層山嶺的阻擋(合理即可)(5) 二 ; 黃土 ; 水土流失 ; 植樹種草(植樹造林)等 (6) 秦嶺 是南方與北方、暖溫帶與亞熱帶、濕潤與半濕潤、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林等的界線。2、交流與互補【基礎鞏固】1-4 B B B C 5.(1)京津冀協同發展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 粵港澳大灣區(2)京廣線(京九線) 京滬線(3) 高速鐵路作為適應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高科技產品,是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著稱的先進的交通工具。 縮短地區之間的時空距離,促進沿線人員和物資的流動,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拓展提升】1. D 2. B 3. (1) 中部核心功能 南部功能拓展 西北部生態涵養 (2) 跨區域調水(或南水北調) (3)大氣污染 (4)發展區域交通,加強區域聯系,發揮區域優勢,加強區域環境整治等。綜合探究四 走進臺灣【基礎鞏固】1. A 2. B 3. D 4. D 5. B 6. D 7. B 8. C 9. C 10.(1)略 (2)福州 臺北 高雄 (3)日月潭【拓展提升】1. C 2. C 3.(1)臺灣 玉 太平 (2)B (3)D (4)臺灣島處于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連接地帶。臺灣海峽是太平洋各國和地區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臺灣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