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2八上·海曙期中)“19世紀中葉,西方的影響雖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權威,但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是來源于農民的造反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內部階層的分離傾向。”材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 )A.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B.彰顯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人侵的勇氣C.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決心D.推動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提出了鮮明的綱領,堅持斗爭14年,席卷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在華勢力,嚴重動搖了清朝的統治,“19世紀中葉,西方的影響雖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權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是來源于農民的造反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內部階層的分離傾向。”材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A項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2022八上·海曙期中)“舞動的北京”是和平、友誼、進步的象征。某電視臺準備制作歷史紀錄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應該出現的畫面是( )A.圓明園已成殘垣斷壁 B.清政府在籌備大量賠款C.駐扎有外國軍隊 D.東交民巷居住許多北京居民【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因此,東交民巷居住許多北京居民是不可能的。ABC三項都可能出現,不符合題意;D項東交民巷居住許多北京居民不應該出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是學生掌握的重點。3.(2022八上·海曙期中)1895年的公車上書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相比較,其共同之處有 ( )①都是愛國救亡運動 ②都因簽訂不平等條約而發生③都由知識分子領導 ④都表現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①都是愛國救亡運動,②都因簽訂不平等條約而發生,③都由知識分子領導。五四運動表現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而公車上書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B項①②③是1895年的公車上書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結合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即可作答。注意識記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4.(2022八上·海曙期中)下列條約內容中能揭示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的是( )A.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B.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C.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D.賠款白銀4.5億兩【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使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A項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導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沖擊,不符合題意;B項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損害中國的國防安全,不符合題意;C項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能揭示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符合題意;D項賠款白銀4.5億兩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都不能體現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近代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內容。5.(2022八上·海曙期中)寫實的民謠能夠勾勒出一幅幅塵封的歷史畫面,常常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義和團民謠“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據此不能得出的認識是義和團運動( )A.盲目排外 B.斗爭矛頭是帝國主義C.主張推翻清朝統治 D.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從材料中獲得的信息不準確的是:義和團運動是中國民族矛盾加劇的結果、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義和團運動對清政府認識不清。故不能得出的認識是義和團運動的是主張推翻清朝統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主張推翻清朝統治是不能得出的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義和團運動的背景、經過和結果。6.(2022八上·海曙期中)從1840年到1900年的四次大規模侵華戰爭,無一不是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強國力強盛 B.封建制度的腐朽C.地主階級投降賣國 D.閉關鎖國的政策【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敗無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ACD三項都不是大規模侵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大規模侵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7.(2022八上·海曙期中)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中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A.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B.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C.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辛亥革命D.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給出的觀點是“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即先思想文化再政治制度最后才是先進工業文明,按這個順序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應該走的道路是新文化運動(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政治制度)——洋務運動(工業文明);因為中國是反其道而行的,所以近代化探索非常艱難曲折。A項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符合題意;B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根據材料觀點答題。8.(2022八上·海曙期中)下圖是部編版《中國歷史》第一單元的目錄,根據內容判斷其單元主題應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民族危機的加劇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鴉片戰爭后,階級矛盾尖銳,爆發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國運動,因此其單元主題應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D三項和題干目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應是其單元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程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程。9.(2022八上·海曙期中)下列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①成立中國同盟會 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③武昌起義 ④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成立中國同盟會是在1905年;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是在1912年元旦;③武昌起義是在1911年10月10日;④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在1912年3月。按先后順序排列的是①③②④。A項①③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武昌起義、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時間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中國同盟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武昌起義、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史實。10.(2022八上·海曙期中)習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之所以這樣評價孫中山,是因為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國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終結B.開啟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C.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實現了民族獨立【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之所以這樣評價孫中山,是因為他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ABD三項宣告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終結、開啟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確立了民族民主制度,實現了民族獨立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11.(2022八上·海曙期中)如圖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內容節選,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 )A.奮斗目標 B.中心工作 C.組織機構 D.最低綱領【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選舉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所以中國共產黨第個黨綱內容節選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A項奮斗目標和題干材料內容相符,符合題意;BC兩項均是一大內容,但題干無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最低綱領與中共二大相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12.(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的是( )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戰爭的勝利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B項①②④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2八上·海曙期中)行為判斷題(判斷下列說法正確還是錯誤,并說明理由)(1)1915年,李大釗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民主”“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答案】(1)錯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錯誤,“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錯誤,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答案為:(1)錯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錯誤,“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錯誤,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準確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4.(2022八上·海曙期中)屈辱、抗爭在中國近代交織,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請你回答:【屈辱的歷史】材料一: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4.5億,是個意味深長的數字,也許經過核算,也許根本就是對國人的侮辱,合計當時大清國每人罰一兩,老太后的一時糊涂,板子卻打在大清國每個子民的屁股上。——《歷史的轉彎處:晚清帝國回憶錄》(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爭”指哪一歷史事件 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 (2)材料二中“4.5億”這個數字來源于哪一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中哪一內容最能說明當時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3)【抗爭的民眾】面對列強侵略,飽受欺凌的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饒的英勇抗爭,展示出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勇于抗爭的精神。請寫出兩例中國人民抗爭的史實,并歸納人民抗爭的歷史作用。(4)【沉重的反思】反思近代中國反帝反侵略斗爭的屢戰屢敗,試著談一下感悟。【答案】(1)鴉片戰爭;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3)史實: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中,關天培戰死虎門;陳化成防守吳淞炮臺力竭犧牲;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國運動中,李秀成抗擊洋槍隊;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黃海海戰,指揮致遠艦撞擊日艦,以身殉國;左寶貴在平壤戰役中奮勇抗擊日軍;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等。歷史作用: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粉碎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4)落后就要挨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國家的強大是和平的保障,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抗擊外來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具有不畏強敵、勇于抗爭、甘于奉獻的愛國精神;伴隨著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也不斷加強。【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這場戰爭……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的“這場戰爭”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等。“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表明清廷的主權已經盡喪,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極力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3)1839年6月,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在《鴉片戰爭》中,關天培在虎門、陳化成在吳淞率眾抵抗英軍;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在《太平天國》中,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等。這些反抗斗爭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粉碎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3)史實: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中,關天培戰死虎門;陳化成防守吳淞炮臺力竭犧牲;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國運動中,李秀成抗擊洋槍隊;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黃海海戰,指揮致遠艦撞擊日艦,以身殉國;左寶貴在平壤戰役中奮勇抗擊日軍;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等。歷史作用: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粉碎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4)落后就要挨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國家的強大是和平的保障,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抗擊外來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具有不畏強敵、勇于抗爭、甘于奉獻的愛國精神;伴隨著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也不斷加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辛丑條約》、中國人民抗爭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中國人民抗爭的相關知識。15.(2022八上·海曙期中)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尋中華崛起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江南制造總局炮廠 圖b 漢陽鋼鐵廠材料二:“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美國旗昌行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并。”材料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梁啟超(1)圖a、b分別是洋務派創辦的哪一類型的近代工業?此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概括輪船招商局在經濟方面起到的作用。并寫出這場運動的地位。(3)結合材料三,梁啟超認為變法的關鍵是什么?拉開這場變法的序幕是什么?(4)梁啟超等人的政治主張,代表了哪一階級的要求?這場運動對我國有何影響?【答案】(1)圖a:軍事工業;圖b:民用工業;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2)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地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或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3)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 關鍵改變政治制度;公車上書(4)資產階級;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圖a“江南制造總局炮廠”是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圖b“漢陽鋼鐵廠”是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2)輪船招商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3)根據材料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可知,梁啟超認為變法的關鍵是變官制,即改變政治制度。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等人的政治主張,代表了資產階級的要求。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運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故答案為:(1)圖a:軍事工業;圖b:民用工業;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2)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地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或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3)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關鍵改變政治制度;公車上書。(4)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和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6.(2022八上·海曙期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某校開展“學黨史 知黨恩”主題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名人故居】 同學們來到了浙江義烏的陳望道故居,從那里了解到: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這是20世紀20年代在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同年,他還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并任《新青年》雜志編輯。【感悟歷史】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了無盡的黑暗;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紅色旅游】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1)結合材料,說說陳望道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貢獻?(2)“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指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歷史事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3)請用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將右圖所示紀念地確定為紅色旅游景點的理由。【答案】(1)翻譯《共產黨宣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闡述理由時應主要介紹發生在該地的歷史事件的概括并說明其意義。)【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可知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根據材料“同年,他還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并任《新青年》雜志編輯”可知,陳望道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標志著辛亥革命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圖片為中共一大會址,聯系所學,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翻譯《共產黨宣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闡述理由時應主要介紹發生在該地的歷史事件的概括并說明其意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2八上·海曙期中)“19世紀中葉,西方的影響雖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權威,但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是來源于農民的造反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內部階層的分離傾向。”材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 )A.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B.彰顯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人侵的勇氣C.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決心D.推動了中國向西方學習2.(2022八上·海曙期中)“舞動的北京”是和平、友誼、進步的象征。某電視臺準備制作歷史紀錄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應該出現的畫面是( )A.圓明園已成殘垣斷壁 B.清政府在籌備大量賠款C.駐扎有外國軍隊 D.東交民巷居住許多北京居民3.(2022八上·海曙期中)1895年的公車上書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相比較,其共同之處有 ( )①都是愛國救亡運動 ②都因簽訂不平等條約而發生③都由知識分子領導 ④都表現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2八上·海曙期中)下列條約內容中能揭示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的是( )A.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B.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C.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D.賠款白銀4.5億兩5.(2022八上·海曙期中)寫實的民謠能夠勾勒出一幅幅塵封的歷史畫面,常常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義和團民謠“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據此不能得出的認識是義和團運動( )A.盲目排外 B.斗爭矛頭是帝國主義C.主張推翻清朝統治 D.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6.(2022八上·海曙期中)從1840年到1900年的四次大規模侵華戰爭,無一不是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強國力強盛 B.封建制度的腐朽C.地主階級投降賣國 D.閉關鎖國的政策7.(2022八上·海曙期中)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中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A.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B.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C.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辛亥革命D.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8.(2022八上·海曙期中)下圖是部編版《中國歷史》第一單元的目錄,根據內容判斷其單元主題應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民族危機的加劇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9.(2022八上·海曙期中)下列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是( )①成立中國同盟會 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③武昌起義 ④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10.(2022八上·海曙期中)習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之所以這樣評價孫中山,是因為他領導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國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終結B.開啟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C.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實現了民族獨立11.(2022八上·海曙期中)如圖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內容節選,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 )A.奮斗目標 B.中心工作 C.組織機構 D.最低綱領12.(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的是( )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13.(2022八上·海曙期中)行為判斷題(判斷下列說法正確還是錯誤,并說明理由)(1)1915年,李大釗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民主”“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14.(2022八上·海曙期中)屈辱、抗爭在中國近代交織,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請你回答:【屈辱的歷史】材料一: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4.5億,是個意味深長的數字,也許經過核算,也許根本就是對國人的侮辱,合計當時大清國每人罰一兩,老太后的一時糊涂,板子卻打在大清國每個子民的屁股上。——《歷史的轉彎處:晚清帝國回憶錄》(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爭”指哪一歷史事件 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 (2)材料二中“4.5億”這個數字來源于哪一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中哪一內容最能說明當時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3)【抗爭的民眾】面對列強侵略,飽受欺凌的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饒的英勇抗爭,展示出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勇于抗爭的精神。請寫出兩例中國人民抗爭的史實,并歸納人民抗爭的歷史作用。(4)【沉重的反思】反思近代中國反帝反侵略斗爭的屢戰屢敗,試著談一下感悟。15.(2022八上·海曙期中)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尋中華崛起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江南制造總局炮廠 圖b 漢陽鋼鐵廠材料二:“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美國旗昌行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并。”材料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梁啟超(1)圖a、b分別是洋務派創辦的哪一類型的近代工業?此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概括輪船招商局在經濟方面起到的作用。并寫出這場運動的地位。(3)結合材料三,梁啟超認為變法的關鍵是什么?拉開這場變法的序幕是什么?(4)梁啟超等人的政治主張,代表了哪一階級的要求?這場運動對我國有何影響?16.(2022八上·海曙期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某校開展“學黨史 知黨恩”主題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名人故居】 同學們來到了浙江義烏的陳望道故居,從那里了解到: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這是20世紀20年代在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同年,他還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并任《新青年》雜志編輯。【感悟歷史】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了無盡的黑暗;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紅色旅游】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1)結合材料,說說陳望道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貢獻?(2)“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指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歷史事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3)請用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將右圖所示紀念地確定為紅色旅游景點的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提出了鮮明的綱領,堅持斗爭14年,席卷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在華勢力,嚴重動搖了清朝的統治,“19世紀中葉,西方的影響雖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權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權威危機是來源于農民的造反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與內部階層的分離傾向。”材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A項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因此,東交民巷居住許多北京居民是不可能的。ABC三項都可能出現,不符合題意;D項東交民巷居住許多北京居民不應該出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是學生掌握的重點。3.【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①都是愛國救亡運動,②都因簽訂不平等條約而發生,③都由知識分子領導。五四運動表現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而公車上書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B項①②③是1895年的公車上書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結合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即可作答。注意識記公車上書和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4.【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使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A項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導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沖擊,不符合題意;B項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損害中國的國防安全,不符合題意;C項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能揭示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符合題意;D項賠款白銀4.5億兩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都不能體現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近代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內容。5.【答案】C【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依據“拆鐵路,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從材料中獲得的信息不準確的是:義和團運動是中國民族矛盾加劇的結果、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義和團運動對清政府認識不清。故不能得出的認識是義和團運動的是主張推翻清朝統治。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主張推翻清朝統治是不能得出的認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義和團運動的背景、經過和結果。6.【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敗無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ACD三項都不是大規模侵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大規模侵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7.【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給出的觀點是“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即先思想文化再政治制度最后才是先進工業文明,按這個順序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應該走的道路是新文化運動(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政治制度)——洋務運動(工業文明);因為中國是反其道而行的,所以近代化探索非常艱難曲折。A項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符合題意;BC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及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根據材料觀點答題。8.【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鴉片戰爭后,階級矛盾尖銳,爆發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國運動,因此其單元主題應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D三項和題干目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應是其單元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程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程。9.【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①成立中國同盟會是在1905年;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是在1912年元旦;③武昌起義是在1911年10月10日;④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在1912年3月。按先后順序排列的是①③②④。A項①③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武昌起義、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時間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中國同盟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武昌起義、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材料可知,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之所以這樣評價孫中山,是因為他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ABD三項宣告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終結、開啟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確立了民族民主制度,實現了民族獨立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11.【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選舉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所以中國共產黨第個黨綱內容節選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A項奮斗目標和題干材料內容相符,符合題意;BC兩項均是一大內容,但題干無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最低綱領與中共二大相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要求運用所學解讀圖文信息。12.【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戰爭的勝利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B項①②④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3.【答案】(1)錯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錯誤,“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錯誤,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故答案為:(1)錯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2)錯誤,“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3)錯誤,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準確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4.【答案】(1)鴉片戰爭;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3)史實: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中,關天培戰死虎門;陳化成防守吳淞炮臺力竭犧牲;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國運動中,李秀成抗擊洋槍隊;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黃海海戰,指揮致遠艦撞擊日艦,以身殉國;左寶貴在平壤戰役中奮勇抗擊日軍;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等。歷史作用: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粉碎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4)落后就要挨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國家的強大是和平的保障,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抗擊外來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具有不畏強敵、勇于抗爭、甘于奉獻的愛國精神;伴隨著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也不斷加強。【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這場戰爭……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的“這場戰爭”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等。“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表明清廷的主權已經盡喪,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極力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3)1839年6月,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在《鴉片戰爭》中,關天培在虎門、陳化成在吳淞率眾抵抗英軍;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在《太平天國》中,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等。這些反抗斗爭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粉碎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3)史實: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中,關天培戰死虎門;陳化成防守吳淞炮臺力竭犧牲;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國運動中,李秀成抗擊洋槍隊;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黃海海戰,指揮致遠艦撞擊日艦,以身殉國;左寶貴在平壤戰役中奮勇抗擊日軍;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等。歷史作用: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列強,粉碎列強滅亡中國的企圖。(4)落后就要挨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國家的強大是和平的保障,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抗擊外來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具有不畏強敵、勇于抗爭、甘于奉獻的愛國精神;伴隨著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也不斷加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辛丑條約》、中國人民抗爭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中國人民抗爭的相關知識。15.【答案】(1)圖a:軍事工業;圖b:民用工業;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2)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地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或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3)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 關鍵改變政治制度;公車上書(4)資產階級;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圖a“江南制造總局炮廠”是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圖b“漢陽鋼鐵廠”是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2)輪船招商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3)根據材料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可知,梁啟超認為變法的關鍵是變官制,即改變政治制度。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康有為等人的政治主張,代表了資產階級的要求。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運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故答案為:(1)圖a:軍事工業;圖b:民用工業;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2)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地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或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3)而一切要成,在變官制,關鍵改變政治制度;公車上書。(4)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知識的識記能力和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6.【答案】(1)翻譯《共產黨宣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闡述理由時應主要介紹發生在該地的歷史事件的概括并說明其意義。)【知識點】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可知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根據材料“同年,他還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并任《新青年》雜志編輯”可知,陳望道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標志著辛亥革命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圖片為中共一大會址,聯系所學,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翻譯《共產黨宣言》,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準備。參與了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3)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闡述理由時應主要介紹發生在該地的歷史事件的概括并說明其意義。)【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