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七上·定海期末)舟岱大橋正式通車啦。元旦那天,子軒一家開車從岑港出發沿圖3所示路線到漁山石化基地,判斷他們行進的大致方向是( )A.西北——北——西北 B.東北——西北——西C.北——東北——西北 D.西北——東北——西【答案】D【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 子軒一家開車從岑港出發沿圖3所示路線到漁山石化基地 ,他們行進的方向是西北--東北--西。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2.(2021七上·定海期末)圖中4幅等高線地形圖,最有可能與地形景觀圖相對應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地形景觀圖看,該地是一座山,且一邊坡度較陡,一邊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A海拔高度不符合,B是山谷,C符合,D是鞍部。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2021七上·定海期末)超市里有產自各地的商品:“西湖藕粉-杭州”、“魯花花生油-山東”、“椰子汁-海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區域之間要加強聯系,實現優勢互補,B.區域之間的聯系,能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C.區域之間的聯系,使不同區域資源保持一致D.各地區自然條件不同,有相同的優勢產品【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由于各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有所不同。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各區域之間就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如新疆盛產葡萄,山東盛產花生,浙江盛產茶葉。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4.(2021七上·定海期末)下圖是第一張世界視像圖又名戴馬克松地圖,它在一個平面上向人類展示了無明顯變形的各個大陸。據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洲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B.乙洲有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分布C.丙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 D.丁洲的氣候類形復雜多樣【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大洲是亞洲,它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乙大洲是北美洲,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在南美洲。丙大洲是南美洲,但黑色人種的故鄉是非洲。丁大洲的南極洲,氣候類型單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跨南北半球,形狀略呈S形,位于非洲以西的大洋是大西洋;完全在南半球,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他們之間有的相連,有的海峽分割,亞洲與非洲之間原來是以陸地相連,后來開鑿了人工運河蘇伊士運河;北冰洋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大陸之間,完全在北半球。5.(2021七上·定海期末)子軒上網查詢到某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 )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韓國【答案】A【知識點】美國華盛頓【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美國,其他國家不符合。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美國主要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美國的領土由本土和兩個海外州組成,本土位于北溫帶,阿拉斯加州北部位于五帶中的北寒帶,夏威夷州位于熱帶;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領土第四大國家,位于西半球,絕大部分是位于北溫帶,缺少熱帶;是世界上工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6.(2021七上·定海期末)子軒參觀原始居民遺址博物館時看到了圖6展覽品。據此判斷這里的原始居民( )①會制作陶器,飼養家畜②原始建筑業和手工業已經產生③已不再進行狩獵和采集④從事農業,過逐水草而居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判斷,當時這里生活的人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們制造陶器,飼養家畜,從事農業,定居生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①②符合題意。從圖片材料中不能看出當時人們不再進行狩獵和采集,故③錯誤;④從事農業,過逐水草而居生活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7.(2021七上·定海期末)漢武帝為籌措對匈奴作戰的經費,向地方富商借貸,但有些富商大賈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擔心朝廷不能獲勝而不肯借貸。對此,漢武帝( )A.頒布推恩令 B.統一度量衡C.實施鹽鐵官營專賣 D.命張騫通西域【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方面,將地方的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也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財力支持。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實施鹽鐵官營專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的相關史實。8.(2021七上·定海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的原因是( )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③國家統一④江南地區社會秩序比較安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解析】【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是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不包括國家統一,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大多數時間處于分裂狀態。D項①②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包括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9.(2021七上·定海期末)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南陽的張仲景祠,指出: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張仲景的主要成就是( )A.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B.總結望、聞、問、切診斷疾病方法C.編寫藥物學巨典《本草綱目》D.著《傷寒雜病論》,提出“治未病”理論【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張仲景是東漢時期河南杰出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他在書中提出“治未病”理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A項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的華佗,不符合題意;B項總結望、聞、問、切診斷疾病方法的是扁鵲,不符合題意;C項編寫藥物學巨典《本草綱目》的是李時珍,不符合題意;D項著《傷寒雜病論》,提出“治未病”理論是張仲景的主要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仲景的主要成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重點掌握張仲景的醫學成就。10.(2021七上·定海期末)在我國新疆地區,考古發掘了許多來自古代中原的絲織品。下列選項最有可能與之有關的是( )A.秦的統一 B.絲綢之路開通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答案】B【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故新疆地區使用中原絲織品,最早可能是漢朝絲綢之路開辟。ACD三項和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絲綢之路開通最有可能與之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新疆地區使用中原絲織品,最早可能是漢朝。二、非選擇題11.(2021七上·定海期末)讀圖、析表是學習地理的必備能力。讀圖7和表2,回答問題。圖7 A、B兩地所在的區域圖1月均溫 7月均溫 1月降水量 7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A地 26℃ 32℃ 10mm 615mm 1689mmB地 -2℃ 25℃ 3mm 82mm 356mm表2 A、B兩地氣溫降水資料(1)乙地位于 (填緯度帶), (填熱量帶)。(2)寫出甲地的經緯度。(3)依據圖7和表2,分別判斷A、B兩地的氣候類型,并說明理由。【答案】(1)中緯度;北溫帶(2)(60 °N,150°W)(3)A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因為A地位北回歸線下面為熱帶,A地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兩季。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因為A地維度為60°,為溫帶,冬冷夏熱,全年降水少,所以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知識點】經緯網;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乙地的緯度在北緯30度--60度之間,乙地位于中緯度。根據五帶劃分的界線可知,乙地位于北溫帶(2)、根據給出的經緯度可知,甲地的地理坐標是(60 °N,150°W)(3)、依據圖7和表2,A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因為A地位北回歸線下面為熱帶,A地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兩季。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因為該地緯度為60°,為溫帶,冬冷夏熱,全年降水少,所以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12.(2021七上·定海期末)春秋戰國是一個割據征戰的時期,也是我國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經濟篇】材料一:圖8為春秋戰國時期出土的文物。【思想篇】材料二: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繁榮的鼎盛時代。諸子學說的不少命題成為后代學說的萌芽形態,后來的學者大都從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論形式,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工作。——候外廬《中國思想史鋼》【政治篇】材料三:春秋時期,王室衰弱,一些實力較為強大的諸侯趁機割據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邊的中小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業。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無力維護“學在官府”的體制,私人講學興起。戰國時期,諸侯紛紛稱王,兼并戰爭愈演愈烈。各國統治者紛紛招攬人才,一些大貴族還以養士競爭高下。一一摘編自楊共樂《從歷史中走來的世界(中國篇)》(1)簡述圖8反映當時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新氣象及其帶來的影響。(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學派是如何體現人文關懷思想的?(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與材料二之間的內在(聯系)【答案】(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出現,為當時農業生產提供便利和發展。(2)道家實行“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法家實行“依法治國”,墨家實行“兼愛”、“非攻”,儒家實行“有教無類”、“以德治國”。(3)材料二與材料三春秋與戰國時期王室衰弱,諸侯稱霸,寫出了春秋戰國時一個割據征戰時期,也是我國第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百家爭鳴。【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材料一圖中所示的鐵農具和牛耕,反映當時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新現象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導致了社會上地主和農民,這兩個新興階級的出現。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使用范圍擴大;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2)根據所學可知,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法則,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莊子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體現了人文關懷。孔子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民本”思想體現了人文關懷。墨家在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況下,主張“兼愛非攻”,在選拔人才方面提出“尚賢”,這些思想體現了人文關懷。等。(3)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社會急劇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故答案為:(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出現,為當時農業生產提供便利和發展。(2)道家實行“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法家實行“依法治國”,墨家實行“兼愛”、“非攻”,儒家實行“有教無類”、“以德治國”。(3)材料二與材料三春秋與戰國時期王室衰弱,諸侯稱霸,寫出了春秋戰國時一個割據征戰時期,也是我國第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百家爭鳴。【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3.(2021七上·定海期末)運用科學的史學理論和方法來認識和解釋歷史的能力是歷史學科的關鍵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讀圖學史】秦朝形勢圖 西漢形勢圖圖9 圖10【簡述歷史】【評析歷史】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引自《資治通鑒》(1)對比圖9秦朝形勢圖與圖10西漢形勢圖,歸納兩者的異同點。(2)根據圖11簡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3)材料中“魏主下詔”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說說它的歷史作用。【答案】(1)異:秦朝定都咸陽,西漢定都長安且西漢建立了西域都護,證明西域正是歸屬中央政權。同:秦朝和西漢都是南到南海,東到東海,北至長城一帶,西到隴西。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2)公元200年袁軍與曹軍發生了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最終曹軍大勝,為以后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和曹軍發生了一次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為三國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到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國,公元229年孫權建立武功,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實力。【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對比秦朝與西漢形勢圖,依據圖片信息可以歸納出秦朝與西漢的相同點是:國家都處于統一狀態;周邊少數民族都有匈奴。秦朝與西漢的不同點是:西漢疆域比秦朝更遼闊;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地區,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2)依據圖1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曹操以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208年的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后,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建漢,定都成都。229年,孫權建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3)根據材料“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他改革的重大意義:促進了民族融合,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故答案為:(1)異:秦朝定都咸陽,西漢定都長安且西漢建立了西域都護,證明西域正是歸屬中央政權。同:秦朝和西漢都是南到南海,東到東海,北至長城一帶,西到隴西。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2)公元200年袁軍與曹軍發生了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最終曹軍大勝,為以后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和曹軍發生了一次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為三國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到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國,公元229年孫權建立武功,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實力。【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形勢圖與西漢形勢圖的異同點,三國鼎立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理解并識記秦漢的歷史,三國鼎立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識。1 / 1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七上·定海期末)舟岱大橋正式通車啦。元旦那天,子軒一家開車從岑港出發沿圖3所示路線到漁山石化基地,判斷他們行進的大致方向是( )A.西北——北——西北 B.東北——西北——西C.北——東北——西北 D.西北——東北——西2.(2021七上·定海期末)圖中4幅等高線地形圖,最有可能與地形景觀圖相對應的是( )A. B.C. D.3.(2021七上·定海期末)超市里有產自各地的商品:“西湖藕粉-杭州”、“魯花花生油-山東”、“椰子汁-海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區域之間要加強聯系,實現優勢互補,B.區域之間的聯系,能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C.區域之間的聯系,使不同區域資源保持一致D.各地區自然條件不同,有相同的優勢產品4.(2021七上·定海期末)下圖是第一張世界視像圖又名戴馬克松地圖,它在一個平面上向人類展示了無明顯變形的各個大陸。據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洲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B.乙洲有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分布C.丙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 D.丁洲的氣候類形復雜多樣5.(2021七上·定海期末)子軒上網查詢到某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 )A.美國 B.英國 C.中國 D.韓國6.(2021七上·定海期末)子軒參觀原始居民遺址博物館時看到了圖6展覽品。據此判斷這里的原始居民( )①會制作陶器,飼養家畜②原始建筑業和手工業已經產生③已不再進行狩獵和采集④從事農業,過逐水草而居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21七上·定海期末)漢武帝為籌措對匈奴作戰的經費,向地方富商借貸,但有些富商大賈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擔心朝廷不能獲勝而不肯借貸。對此,漢武帝( )A.頒布推恩令 B.統一度量衡C.實施鹽鐵官營專賣 D.命張騫通西域8.(2021七上·定海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的原因是( )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③國家統一④江南地區社會秩序比較安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2021七上·定海期末)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南陽的張仲景祠,指出: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張仲景的主要成就是( )A.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B.總結望、聞、問、切診斷疾病方法C.編寫藥物學巨典《本草綱目》D.著《傷寒雜病論》,提出“治未病”理論10.(2021七上·定海期末)在我國新疆地區,考古發掘了許多來自古代中原的絲織品。下列選項最有可能與之有關的是( )A.秦的統一 B.絲綢之路開通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二、非選擇題11.(2021七上·定海期末)讀圖、析表是學習地理的必備能力。讀圖7和表2,回答問題。圖7 A、B兩地所在的區域圖1月均溫 7月均溫 1月降水量 7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A地 26℃ 32℃ 10mm 615mm 1689mmB地 -2℃ 25℃ 3mm 82mm 356mm表2 A、B兩地氣溫降水資料(1)乙地位于 (填緯度帶), (填熱量帶)。(2)寫出甲地的經緯度。(3)依據圖7和表2,分別判斷A、B兩地的氣候類型,并說明理由。12.(2021七上·定海期末)春秋戰國是一個割據征戰的時期,也是我國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經濟篇】材料一:圖8為春秋戰國時期出土的文物。【思想篇】材料二: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繁榮的鼎盛時代。諸子學說的不少命題成為后代學說的萌芽形態,后來的學者大都從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論形式,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工作。——候外廬《中國思想史鋼》【政治篇】材料三:春秋時期,王室衰弱,一些實力較為強大的諸侯趁機割據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邊的中小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業。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無力維護“學在官府”的體制,私人講學興起。戰國時期,諸侯紛紛稱王,兼并戰爭愈演愈烈。各國統治者紛紛招攬人才,一些大貴族還以養士競爭高下。一一摘編自楊共樂《從歷史中走來的世界(中國篇)》(1)簡述圖8反映當時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新氣象及其帶來的影響。(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學派是如何體現人文關懷思想的?(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與材料二之間的內在(聯系)13.(2021七上·定海期末)運用科學的史學理論和方法來認識和解釋歷史的能力是歷史學科的關鍵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讀圖學史】秦朝形勢圖 西漢形勢圖圖9 圖10【簡述歷史】【評析歷史】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引自《資治通鑒》(1)對比圖9秦朝形勢圖與圖10西漢形勢圖,歸納兩者的異同點。(2)根據圖11簡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3)材料中“魏主下詔”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說說它的歷史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方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 子軒一家開車從岑港出發沿圖3所示路線到漁山石化基地 ,他們行進的方向是西北--東北--西。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2.【答案】C【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地形景觀圖看,該地是一座山,且一邊坡度較陡,一邊坡度較緩。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A海拔高度不符合,B是山谷,C符合,D是鞍部。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由于各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有所不同。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各區域之間就會發生聯系,實現優勢互補。如新疆盛產葡萄,山東盛產花生,浙江盛產茶葉。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4.【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大洲是亞洲,它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乙大洲是北美洲,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在南美洲。丙大洲是南美洲,但黑色人種的故鄉是非洲。丁大洲的南極洲,氣候類型單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跨南北半球,形狀略呈S形,位于非洲以西的大洋是大西洋;完全在南半球,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他們之間有的相連,有的海峽分割,亞洲與非洲之間原來是以陸地相連,后來開鑿了人工運河蘇伊士運河;北冰洋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大陸之間,完全在北半球。5.【答案】A【知識點】美國華盛頓【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美國,其他國家不符合。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美國主要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美國的領土由本土和兩個海外州組成,本土位于北溫帶,阿拉斯加州北部位于五帶中的北寒帶,夏威夷州位于熱帶;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領土第四大國家,位于西半球,絕大部分是位于北溫帶,缺少熱帶;是世界上工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6.【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可判斷,當時這里生活的人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們制造陶器,飼養家畜,從事農業,定居生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①②符合題意。從圖片材料中不能看出當時人們不再進行狩獵和采集,故③錯誤;④從事農業,過逐水草而居生活不符合史實。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7.【答案】C【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漢武帝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專賣。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經濟方面,將地方的鑄幣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實現經濟上的大一統,也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財力支持。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實施鹽鐵官營專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的相關史實。8.【答案】D【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解析】【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是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不包括國家統一,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大多數時間處于分裂狀態。D項①②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包括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9.【答案】D【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分析】張仲景是東漢時期河南杰出的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他在書中提出“治未病”理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A項發明“麻沸散”,創編“五禽戲”的華佗,不符合題意;B項總結望、聞、問、切診斷疾病方法的是扁鵲,不符合題意;C項編寫藥物學巨典《本草綱目》的是李時珍,不符合題意;D項著《傷寒雜病論》,提出“治未病”理論是張仲景的主要成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仲景的主要成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重點掌握張仲景的醫學成就。10.【答案】B【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故新疆地區使用中原絲織品,最早可能是漢朝絲綢之路開辟。ACD三項和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絲綢之路開通最有可能與之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新疆地區使用中原絲織品,最早可能是漢朝。11.【答案】(1)中緯度;北溫帶(2)(60 °N,150°W)(3)A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因為A地位北回歸線下面為熱帶,A地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兩季。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因為A地維度為60°,為溫帶,冬冷夏熱,全年降水少,所以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知識點】經緯網;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乙地的緯度在北緯30度--60度之間,乙地位于中緯度。根據五帶劃分的界線可知,乙地位于北溫帶(2)、根據給出的經緯度可知,甲地的地理坐標是(60 °N,150°W)(3)、依據圖7和表2,A地為熱帶季風氣候,因為A地位北回歸線下面為熱帶,A地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兩季。B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因為該地緯度為60°,為溫帶,冬冷夏熱,全年降水少,所以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12.【答案】(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出現,為當時農業生產提供便利和發展。(2)道家實行“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法家實行“依法治國”,墨家實行“兼愛”、“非攻”,儒家實行“有教無類”、“以德治國”。(3)材料二與材料三春秋與戰國時期王室衰弱,諸侯稱霸,寫出了春秋戰國時一個割據征戰時期,也是我國第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百家爭鳴。【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解析】【分析】(1)材料一圖中所示的鐵農具和牛耕,反映當時農業生產領域出現的新現象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導致了社會上地主和農民,這兩個新興階級的出現。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使用范圍擴大;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2)根據所學可知,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法則,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莊子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體現了人文關懷。孔子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民本”思想體現了人文關懷。墨家在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況下,主張“兼愛非攻”,在選拔人才方面提出“尚賢”,這些思想體現了人文關懷。等。(3)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社會急劇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故答案為:(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出現,為當時農業生產提供便利和發展。(2)道家實行“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法家實行“依法治國”,墨家實行“兼愛”、“非攻”,儒家實行“有教無類”、“以德治國”。(3)材料二與材料三春秋與戰國時期王室衰弱,諸侯稱霸,寫出了春秋戰國時一個割據征戰時期,也是我國第一次歷史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百家爭鳴。【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13.【答案】(1)異:秦朝定都咸陽,西漢定都長安且西漢建立了西域都護,證明西域正是歸屬中央政權。同:秦朝和西漢都是南到南海,東到東海,北至長城一帶,西到隴西。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2)公元200年袁軍與曹軍發生了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最終曹軍大勝,為以后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和曹軍發生了一次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為三國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到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國,公元229年孫權建立武功,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實力。【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分析】(1)對比秦朝與西漢形勢圖,依據圖片信息可以歸納出秦朝與西漢的相同點是:國家都處于統一狀態;周邊少數民族都有匈奴。秦朝與西漢的不同點是:西漢疆域比秦朝更遼闊;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地區,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2)依據圖1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曹操以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208年的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后,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建漢,定都成都。229年,孫權建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3)根據材料“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他改革的重大意義:促進了民族融合,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故答案為:(1)異:秦朝定都咸陽,西漢定都長安且西漢建立了西域都護,證明西域正是歸屬中央政權。同:秦朝和西漢都是南到南海,東到東海,北至長城一帶,西到隴西。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2)公元200年袁軍與曹軍發生了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最終曹軍大勝,為以后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和曹軍發生了一次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為三國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到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國,公元229年孫權建立武功,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實力。【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形勢圖與西漢形勢圖的異同點,三國鼎立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理解并識記秦漢的歷史,三國鼎立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