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蝸牛慢慢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能運用畫、卷、折、粘合的方法制作一只小蝸牛。 2、 在制作中感受創造活動的樂趣,養成淺顯的設計意識。 3、 認識蝸牛,體會卷折紙條與“螺旋形”之間的聯想與創造,激發對自然探索與研究精神。 教學重點:用添畫花邊的方法裝飾蝸牛的外殼。 教學難點:掌握小蝸牛的制作方法,特別是紙條卷折成螺旋形作為蝸牛的外殼。 教學準備:范作、課件、蝸牛、卡紙、畫筆、雙面膠、剪刀。 設計理念:本課以孩子們喜愛的小蝸牛為切入點,開放學生美術活動的空間,通過分組拆分蝸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教師根據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情況做適當引導示范,將課堂充分交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小小小伙伴,是誰?(出示玻璃杯中的蝸牛。) 2、學生回答。(蝸牛。) 3、相信細心的同學已經猜出來今天的課程與什么有關?學生回答:蝸牛。 4、出示課件,板書課題。二、嘗試探究 1、你們都認識蝸牛,但你們了解么?他們是什么動物?是昆蟲么?吃什么?2、看來大家都不太了解,請跟著老師來熟悉這個小家伙!(出示課件2、3頁。 ) 3、老師讓你們課下時間去找一找蝸牛,找到了么?把他們請出來吧。請大家仔 細觀察觀察,蝸牛長什么樣?學生反饋。4、讓我們看看教科書是如何定義蝸牛身體構造。出示課件第4頁。5、師生總結蝸牛外型特征。外殼:螺旋狀,左旋右旋; 身體:軟軟的,唾涎,觸角,眼睛。三、欣賞交流 1、只要抓住這些特征,就能把蝸牛畫得惟妙惟肖。請欣賞蝸牛的卡通形象。(出示課件第五頁) 2、你們覺得這些卡通蝸牛像么?可愛么? 學生反饋。像是因為作品抓住了蝸牛的外型特征,可愛是因為進行了藝術加工,作了夸張處理。你們能試著畫一畫么?學生畫畫,師巡視指導。展示畫作。自主探究,學生制作。繪畫作品再精美只能在二維的紙上欣賞,日過想把他們變成立體的怎么辦?那就動手做一做!(展示課件第6頁。)讓我們學習如何做一只可愛的蝸牛!學習步驟,出示課件第7、8、9、10、11頁。讓我們來欣賞其他學校的同學做的小蝸牛。學生交流評論。下面就請你們動手做一做!5,學生制作,老師巡視指導。四、展示評價 1、請學生將作品送到“大自然。” 2、學生分組上臺來欣賞,請學生代表評價,說說你最喜歡哪只蝸牛,為什么? 3、教師評價。 五、課堂延伸 1、你們瞧,在草地上,在花叢中、在石縫里,隨處都可以看到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它們為了自己的夢想,腳踏實地,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2、大家一定都知道蝸牛與黃鸝鳥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蝸牛嗎?為什么?讓我們走進《蝸牛與黃鸝鳥》的故事,親自體驗蝸牛那種腳踏實地,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高尚品質。師生齊做動作,感受蝸牛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