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巧手工藝坊-定量茶葉盒》教學設計-勞動五年級上冊蘇教版學情分析本課取自勞動課程《定量茶葉盒》。小學勞動從一年級開始開設,所以學生已接觸到剪刀、美工刀、膠水等工具,使用這些工具加工紙質材料還不是很熟練。本課主要由三課時構成:第一課時主要教授定量茶葉盒的內部結構和組裝;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討論、設計修改隔離板的長度和再次設計“變量”隔離板;第三課時主要制作“變量”隔離板和討論、設計修改其他定量。 本課是第二課時。在本課時中,側重點在設計,主要運用小組討論、合作設計并制作、媒體展示交流、提升難度繼續設計等教學方法和策略,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初步體驗完整的設計流程,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循序漸進地養成仔細觀察,多思考、勤動腦的良好習慣。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初步學會根據需求,選擇樣式、尺寸,設計修改方案并制作組裝。2. 能正確并較為熟練地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工具對圖紙進行加工制作。過程與方法:1. 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認識定量部位;通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思考討論,能合作完成作品設計修改方案。2. 通過對定量部位茶葉盒中隔離板的修改制作,較為熟練地運用剪刀等工具進行規范操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形成關心周圍生活環境的積極心態。2. 循序漸進地養成仔細觀察,多思考、勤動腦的良好習慣。3. 初步接觸設計、修改、制作的環節,形成嚴謹的制作習慣和科學的試驗態度。教學重點:根據需求改變隔離板長度。教學難點:設計增減隔離板時要考慮的要素。教學器材:透明教具、隔離板范作、設計單、PPT課件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根據需求 激發思考 1.出示家庭情境錄像:用定量茶葉盒給爺爺奶奶泡茶,爺爺覺的味道淡,奶奶覺的味道濃,引發學生思考:這個定量茶葉盒不能滿足爺爺奶奶的口味,怎么辦?2.利用透明茶葉盒觀察內部結構,讓學生對茶葉量更直觀。 1.學生思考滿足爺爺或者滿足奶奶的辦法。2.讓學生分小組觀察透明茶葉盒,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茶葉怎樣變多、怎樣變少。 1.從生活出發,引發思考,最后服務于生活。2.學生觀察透明教具,思考并討論改變茶葉量的辦法。初步設計 嘗試制作 1.引導學生根據茶葉量的變化修改定量部位的方案。(PPT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板書和內部結構圖:改變隔離板的長度、改變隔離板的寬度、改變斜面板的高度)2.(由于時間關系,只討論如何改變隔離板的長度。)出示隔離板范作,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增加或減少隔離板長度,并交流。(引導學生討論設計增減隔離板時要考慮的要素:樣式、尺寸、組裝。)3.請學生兩兩合作,畫一畫設計圖紙并展示交流設計方案。(教師有意識的巡視觀察篩選,然后手機拍攝已完成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設計方案上傳與電腦同步:1、樣式(畫線);2、尺寸;3、組裝。)4.請學生兩兩合作,制作并展示評價。(制作前復習工具使用注意點;制作時用手機有針對性地拍攝部分學生制作照片和作品照片,請學生評價。)5.教師驗證設計結果:教師取一增加一減少兩種方案的定量茶葉盒成品倒出茶葉進行試驗,并讓學生觀察。1.學生思考、交流修改定量部位的方案。2.小組討論如何增加或減少隔離板長度,并交流。3.學生合作設計圖紙并展示交流。4.學生合作制作,展示并評價。5.學生觀察1.啟發學生思考的全面性和發散性思維。2.把定量范圍縮小到“改變隔離板長度”這個點,深度解剖分析這個點,下節課再引導學生知識遷移,思考其他幾個方面,從而培養學生從點到面的思維能力。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作圖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4.復習鞏固學生的制作能力。5.通過演示驗證,讓學生初步體驗完整的設計過程,以便形成嚴謹的制作習慣和科學的實驗態度。深入思考 繼續設計 1.再次出示透明教具,引導學生思考:剛才的設計制作只能滿足爺爺或奶奶一個人,有沒有辦法設計一個既滿足爺爺又滿足奶奶的隔離板?請學生分小組討論并交流,引導學生考慮樣式、尺寸、組裝。2. 請學生兩兩合作,設計修改隔離板,展示交流并評價。(用手機拍照上傳電腦完成的設計方案。) 1.學生思考同時滿足爺爺和奶奶的設計方案,小組討論并交流。2.學生合作設計并展示交流。 1.提升設計難度,慢慢培養學生形成深入思考的習慣。2.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作圖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拓展總結 引發思考 1.拓展:時間關系,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方案制作出來。同學們也可以想一想,如果改變其他定量條件,可以怎么做?2.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改變了隔離板的長度和設計了一個“變量隔離板”,下節課我們把它做出來之后就可以給爺爺奶奶使用了。孝順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1.學生思考更多方案。2.引導學生敬老愛老。 1.把課堂內容向課外延伸,回歸于生活2.引發學生的感恩心。定量茶葉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