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家鄉的古建筑》活動一 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古建筑的大致范圍、常見類型、一般特征和有關歷史典故。2.掌握線畫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表現建筑物的黑白灰體積感。3.增強對祖國對家鄉建筑遺產的情感聯系和對家鄉的熱愛。教學重點:掌握線畫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教訓難點:表現建筑物的黑白灰體積感。教學流程:1.組織教學,安定學生。2.出示課題,講授新課。家鄉的古建筑(活動一 畫亭子)。3.向學生介紹中國古建筑的主要樣式和基本特點。類型很多,主要有官殿、廟壇、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筑等,(逐一出示圖片或視頻)。基本特點:(1)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木結構體系。(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3)富有裝飾性的屋頂和色彩的運用。(逐一出示圖片或視頻)4.具體介紹:古建筑亭子(形制、材質、作用),屋脊,翹檐,斗拱,梁柱等。(結合教材內容)1.由欣賞了解轉人畫古建筑小亭子2.設問。什么是透視現象 學生自由回答后教師小結:(1)我們的眼睛看景物時,由于景物與人的距離、方向有所不同而產生的近大遠小和視平線高低不同的視覺現象就是透視。(2)在繪畫寫生時既要畫出景物的空間立體感(必須遵循視覺上的這種透視變化規律),又要把面對的景物進行概括性提煉、取舍,還要講究畫面構圖。(3)今天,畫小亭子的某些局部,就要畫出透視立體感,對它們進行有取舍的描畫。3.出示優秀學生作業,簡要分析欣賞,教師指出其共同的特點:(1)大都只畫出了古建筑的一個部分,一墻、一角,一門、一窗,主體非常突出,舍去了那些不美的部分細節(雜亂破敗的);(2)局部的結構明確,透視現象明顯,具有較強的立體感;(3)對重要特征形態 (門窗、檐、頂、斗拱等)刻畫細致;(4)畫面構圖較飽滿合適。4.布置同學對小亭子或自選就近的古建筑局部進行線描練習。1.教師寫生示范。(可帶小黑板在室外寫生時進行)(1)首先觀察琢磨。舊城房屋,黑瓦院墻,鱗次帶比的磚木結構,疏密得當.彎扭有致,富有變化與情趣,很好入畫。(2)然后取景構圖。寫生畫亭子不要平行對著房屋,要從成角的方向畫,像我們選定的這個位置較好。可用方框或手框取景。(示范)(3)大體構圖。從大的結體轉折著手,大膽落筆。(示范)根據自己的視覺感受描畫,無所顧忌。亭子的屋頂像頭戴的禮帽。(4)瞄準細節,仔細刻畫,注意透視。(教師完成示范)2.鼓勵有困難的同學樹立信心去描畫。1.鼓勵學生大膽落筆,提出作業的一般要求。(1) 相信自己的眼睛,整體比較,大膽下筆。(2) 線條連貫,具有個性,富有美感。(3)大的構圖好,細節部分經得看。繪畫時耐心、細心。2.畫到一定時候,及時表揚畫得好的作業并展示給大家看1.將完成了的學生作業擺在一個便于觀看的指定地方。學生相互觀摩評議待大部分完成后,教師評議。2.進行寫生過程的總結。(紀律、態度、效果 )3.學生有組織地回學校(或教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