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秋果韻水果皇后——山竹教案一、教學背景秋天,是生命的沉淀,是思緒的靜美。山竹的寓意是最好的寶物,象征著愛人的真心,這種植物本名叫做莽吉柿,是藤黃科藤黃屬的植物,俗稱才是山竹,原產地在馬魯古,現大多分布于熱帶地區,是一種著名水果,能夠制作染料,其壽命長達70年以上。二、教學目標了解山竹,學習山竹的形態特征、主要品種、生長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式、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挑選方法、植物文化和儲藏與選購等等方面知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們都能愛護大自然,與周圍的生物和諧共處。三、教學重點認真學習山竹的相關知識,欣賞大自然的神奇。培養愛護環境,欣賞大自然的意識。讓同學們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熱愛大自然一切生命。深刻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四、教學過程老師引入:山竹的寓意是最好的寶物,它是熱帶水果中最為珍稀、味道最好和價格最為昂貴一批,屬于熱帶水果中的貴族,且果肉白嫩美觀,因此在作為禮物贈送的時候,象征著愛人的真心喜歡,將寶物贈送代表著心中無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了解一下吧:莽吉柿(學名:Garcinia mangostana L.),俗稱山竹,或山竺、山竹子、倒捻子。小喬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對生,小枝具明顯的縱稜條。葉片厚革質,具光澤,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頂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雄花2-9簇生枝條頂端,花梗短;雌花單生或成對,著生于枝條頂端,比雄花稍大;子房5-8室,幾無花柱,柱頭5-6深裂。果成熟時紫紅色,間有黃褐色斑塊,光滑,有種子4-5,假種皮瓢狀多汁,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原產馬魯古,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和云南也有引種或試種。為著名的熱帶水果,可生食或制果脯。 外果皮中的紅色素可用來制染料。形態特征小喬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對生,小枝具明顯的縱稜條。葉片厚革質,具光澤,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14-2 5厘米,寬5-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中脈兩面隆起,側脈密集,多達40 50對,在邊緣內聯結;葉柄粗壯,長約2厘米,干時具密的橫皺紋。雄花2-9簇生枝條頂端,花梗短,雄蕊合生成4束,退化雌蕊圓錐形;雌花單生或成對,著生于枝條頂端,比雄花稍大,直徑4.5-5厘米,花梗長1.2厘米;子房5 8室,幾無花柱,柱頭5-6深裂。果成熟時紫紅色,間有黃褐色斑塊,光滑,有種子4-5,假種皮瓢狀多汁,白色。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主要品種山竹分為油竹果、花竹果和沙竹果。油竹果身黑色。花竹果把帶紅色、果面帶紅帶黑。沙竹果就是表面不光滑,果面呈淡黑色。生長習性莽吉柿對土壤的適應性廣,相對粘土,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pH值在5-6.5的砂壤。排水條件要求好,莽吉柿快速生長時對水分的需求較大,熱帶地區年降雨量在1300-2500mm就能滿足其旺盛生長;年內降雨量分布的均勻程度也會影響山竹的生長速率,一般均勻分布的降雨量更有利于莽吉柿的快速生長。莽吉柿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型果樹,在25-35℃、相對濕度80%的環境下可以生長旺盛,20-25℃的溫度范圍也能滿足山竹生長的基本要求。但是,當溫度降到20℃以下時,山竹生長會受到明顯的抑制;當溫度長期低于5℃或高于40℃時,會引起山竹植株的死亡。莽吉柿早期生長需要弱光環境,蔭蔽度40%-75%最適宜山竹的生長。直接光照下,山竹的葉片,特別是新抽生的葉片,容易受強光照射而灼傷。莽吉柿壽命長達70年之久,但生長緩慢,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果實成熟期為10-12月,以11-12月產量較高。地理分布原產馬魯古,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和云南也有引種或試種。 那里大面種植山竹,每年出產大量鮮山竹,供全國市場。產地山竹的品質非常好,口感甜潤。繁殖方式綜述莽吉柿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為無性繁殖。主要方法有扦插法、嫁接法、壓條法、分株法。在春夏秋冬都可以進行移栽。扦插剪取花卉的、莖、葉插入苗床中,使其生長為一棵完整的植株,這種方式叫扦插。用作扦插的材料(根、莖、葉),叫做插穗。嫁接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兩部分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接上的芽或枝葉叫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壓條利用母株枝條壓入土內,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生根,從而得到新的植株的方法叫壓條。如貼梗海棠、夾竹桃、母株枝條多而長,壓入土中又有生根,因此,多采用壓條繁殖。壓條法操作方便,壓后不需要特殊的管理,成活率高,因此,它是木本花卉常用的一種繁殖方法。分株分株繁殖是把花卉植株的蘗芽、球莖、根莖、匍匐莖等,從母株上分割下來,另行栽植而成獨立新株的方法。分株法分為全分法和半分法兩種。栽培技術選園莽吉柿是多年生經濟樹種,與其他果樹一樣,定植后需經數年才能開始受益,且一旦定植,園地的自然環境將影響果樹的生長與產量數十年。所以園地的選擇一定要謹慎,需綜合考慮適宜山竹生長的地形地貌、土壤環境狀況及氣候條件等因素。地形條件莽吉柿園地應選擇在天然屏障較好,坡度小于20°的半山坡、緩坡地及平地種植,并且園地應集中連片,以方便管理。園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結構良好,pH值5-6之間,地下水位0.5米以下。園地應排灌方便,最好具有滿足灌溉的穩定水源。土壤條件莽吉柿適宜在多種類型的土壤上生長,但不能適應石灰質土壤、沙質沖積土及腐殖質低的沙土。熱帶地區,透氣、深厚、排水好、微酸、富含有機質的黏壤土和壤土最適合山竹的生長。園內設施建設包括道路、漚肥池、抽水房和管理房等規劃設置。道路包括主路和作業路。主路一般寬3米,主路上可行駛汽車或大型拖拉機,在適當位置加寬至10米以便會車;為了方便小區日常作業,設置從主路通向各個小區的支路(作業路寬1.2米)。在園區內的主路和作業路要形成道路網。主路修成厚20cm的水泥澆筑路,作業路修成鵝卵石水泥路面。糞池和漚肥坑應設在各區路邊,以便運送肥料。一般0.7-1hm 山竹園應設置1口糞池或漚肥坑,可積蓄25-30噸的肥料,供山竹一次施肥用量。管理房包括倉庫、包裝場和農具間等,應遵循便于管理的原則設置。排灌灌溉系統為了保證山竹生長所需的水分,要因地制宜的利用河溝山泉、自打水井、山塘水庫蓄水引水等灌溉配套工程,并在果園高處自建蓄水池用于旱季蓄水或果園自壓噴灌。蓄水池的大小應根據每株果樹需水量來建設。排水系統南部地區年降雨量較大,夏秋季節臺風頻繁,強對流雨頻發,降雨強度大。因此,果園規劃要提前做好排水保土系統的設置。阻洪溝果園上方山地,暴雨時積集大量雨水向下流,易引起沖刷。宜在園地外圍上方設置環山阻洪溝,切斷山頂徑流,防止山洪沖人果園,也可以兼作環山蓄水灌溉渠。環山溝的大小與深淺視上方集水面積而定,一般深寬各6era。環山溝應與山塘連接,將多余的水收集用于灌溉水源。排水溝果園應有縱向排水溝和橫向水溝,排除園地積水。盡量利用天然低地作為縱向排水溝,或在田間道路旁邊設縱向排水溝,排水溝深、寬約20-30厘米。橫向排水溝設在梯田內側溝,且每一梯級環山間隔2株做一土埂,消除梯級內多余積水和積蓄雨水,防止沖刷延長果園濕潤時間。設防風林帶為了減少臺風危害,降低常風風速,提高園地濕度,應在園區營造防護林帶。防護林的類型一般選擇透風結構林帶。定植開穴與施基肥定植穴需提前1個月挖好,定植穴的大小一般為60厘米×60厘米×60厘米。穴土表層土與底層土分別放置。每個定植穴施15kg腐熟的有機肥和0.5千克鈣鎂磷肥。施基肥時先將表土填入穴中,再將有機肥、鈣鎂磷肥與底層穴土攪拌均勻混合成肥土備用。定植時間一般在5-11月,在陰天的下午較好,以避免山竹小苗受到太陽光灼傷。小苗定植選擇實生苗,或者嫁接苗定植都可以。栽苗前去掉病蟲枝葉及殘葉,再剪去一些過多的葉片,避免蒸發量大,失水過多。種植時,先將混勻的肥土填入穴中至40厘米,然后去掉種苗營養袋,放入穴中,種苗的支撐棍不必拔出來,帶棍一起栽苗,發揮防風的作用。接著回填肥土,用腳踩實后淋足定根水。山竹定植的株行距規格一般為4米×6米,種植密度為每畝28株左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園地密度可減少至22株/畝。遮蔭山竹苗生長需要弱光照條件,否則易曬傷枝葉,因此要對苗進行有效的遮蔭。在山竹四周打樁,用木棍、竹竿或PVC管作為支架材料,再用透光率(遮蔭度)為90%的遮陽網固定在方形支架上,搭成方形遮陽棚遮擋陽光。根區覆蓋山竹苗定植后對其根區覆蓋,可以提高成活率。可以利用園區內生長的鐵芒箕覆蓋根區,既能有效保持根區土壤濕潤,還能增加根區土壤有機質,以及抑制雜草生長。一般從樹干向外直到樹冠滴水線內的30cm范圍內保持覆蓋。根區覆蓋對保證山竹健壯生長實用有效。肥水管理定植后第一年的肥水管理第一年的幼齡樹成活時還在旱季,需要施1次尿素水肥,可結合淋水進行。每株施用量100毫升,濃度2%,促進山竹小苗生長。雨季初期,施1次有機肥加鈣鎂磷肥。每棵樹用10千克左右有機肥,混合0.25kg的鈣鎂磷肥。在植株兩側開穴,撒施。回土時先將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層,底土與有機肥混勻后壓在中、表層。雨季期間,施肥2-4次。用氮磷鉀比例為15:15:15的三元復合肥,在幼樹兩側開溝撒施,東西和南北兩側依次輪換施肥。每棵幼樹復合肥用量共為0.2千克,施肥完后及時覆土。定植后第二年的施肥管理第二年施肥的規律和肥料的種類與第一年一樣。不同的是施肥量發生了變化。旱季,用尿素溶成2%的水肥,共施用2次,每次每棵樹100毫升。雨季初期,有機肥的用量為10千克,鈣鎂磷肥的用量為0.25千克,氮磷鉀復合肥的用量增加到0.25千克。定植后第三年的施肥管理第三年,旱季,用速效氮肥溶成水肥時,氮肥的用量增加到每棵樹施用2%的尿素2次,每次150毫升,共300毫升。雨季初期,有機肥的用量15千克,鈣鎂磷肥的用量0.4千克。雨季期問,氮磷鉀復合肥的用量增加到0.3千克。定植后4-6年的施肥管理4-6齡的山竹,以施用有機肥與挪威三元復合肥為主,充足合理的肥料供給,將有利于山竹盡早進入結果期。雨季初期,結合擴穴改土,每棵樹施有機肥15千克,再加入0.2千克鈣鎂磷肥。雨季分別在5-9月期間,開淺溝撒施。施用氮磷鉀比例為15:15:15的三元復合肥3次。每棵幼樹每次施肥量為0.1千克。雨季結束前后,在11-12月再用溝施法,施用1次三元復合肥,株施0.2千克左右。病蟲防治病害很少發生嚴重的病蟲害。偶爾會有輕微危害山竹幼嫩的葉片、枝梢、幼果,但危害都不大,基本不用噴藥防治。蟲害蚜蟲、粉疥1-3、5-7、8-11月,山竹抽生新梢時,部分山竹植株上偶見蚜蟲在嫩葉背面吸取汁液,引起卷葉。防治方法:蟲口數量一般不大,如嚴重侵襲,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葉面噴施,施藥間隔7-10天,施藥次數為2-3次,葉片老化后較少見危害。薊馬、椿刺3-6月時偶爾有薊馬、荔枝椿刺吸山竹幼果、嫩葉,形成褐色斑點,也會誘發病菌入侵。防治方法:在果皮或葉片表皮上形成病斑,嚴重時會引起果實內部流膠,果肉變硬喪失食用價值。可于3-4月,噴施90%敵百蟲800倍或40%樂果1000倍液,噴藥次數2-3次,每次間隔7-10天。主要價值食用果脯莽吉柿可生食或制果脯。山竹可生吃、榨汁、做沙拉、制作罐頭等。山竹果皮味苦澀,剝皮時需防止將果皮汁液染在肉瓣上,以免影響口感。泡茶干燥的莽吉柿葉可用來泡茶。營養營養成分莽吉柿果肉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糖類、維生素及鎂、鈣、磷、鉀等礦物元素。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病后、營養不良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營養功效莽吉柿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這使山竹能克榴蓮之燥熱。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適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體弱、病后的人更適合。組成成分莽吉柿因為其氣味的化學組分量約是芳香水果氣味的1/400。山竹的清香氣味主要由揮發性成分組成的,包括乙酸己酯、葉醇(順-3-己烯醇)以及僅一古巴烯(Copaene)組成。食用禁忌肥胖者及腎病、心臟病患者少吃;糖尿病患者忌食。體質虛寒者只能少吃,不宜多吃。每天最多吃3個山竹,過多會引起便秘。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姜茶調和一下。莽吉柿忌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等寒涼食物同吃。吃山竹時,最好不要將紫色汁液染在肉瓣上,這會影響到口感。女子月經期間或有寒性痛經者勿食。莽吉柿營養豐富,抗氧化作用強,而且有保健功效。不過食用要適量,因為雖然正在研究中的氧雜蒽酮被指出可能有抗病效果,但過量攝入此物質會增加酸中毒的可能性。氧雜蒽酮的一種-α-倒捻子素有顯著的抗氧化性,已廣泛用于藥品中,但過量服用會對線粒體功能有毒害作用,損害呼吸作用,造成乳酸酸中毒。工業莽吉柿外果皮中的紅色素可用來制黃色染料。近年來,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天然色素被大量運用于各行各業中,特別在食品和日化業中應用最為廣泛。因而,天然色素的開發和生產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果殼紅色素的溶解性莽吉柿果殼紅色素可溶于乙醇、甲醇等溶劑。在pH值為2-6范圍內,山竹果殼紅色素呈鮮艷紅色,隨著pH值的升高,顏色變暗。直至變為綠色。提取劑中鹽酸含量的選擇比較各提取液外觀和在520nm時測量其吸光度值時發現36%鹽酸酸體積比為0.3%時,提取液外觀顏色最深,且其吸光度值最大。所以用鹽酸體積比為0.108%的95%乙醇作提取劑,提取效果較好。提取劑用量的選擇提取山竹果殼色素時,提取溶劑的用量是制約生產工藝快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在實驗中采用了原料與提取劑的比例分別為1:6,1:8,1:10,1:12,試驗結果表明最佳配比為原料:提取劑=1:8。提取劑用量(質量:體積)在相同的條件下,原料與提取劑用量為1:8時色素的提取效率較高。隨著提取劑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漸下降。這是因為一定質量的原料所含的色素基本一致,隨著提取劑用量的增加,提取液濃度降低。提取時間的選擇莽吉柿果殼紅色素在常溫下浸提,浸提時間以10h為宜,浸提時間過長反而會導致吸光度值下降。色素在飲品的穩定性可樂屬于酸性飲料,pH值為3-4左右。在此條件下,山竹果殼紅色素呈現出鮮艷的紅色,由此可見,山竹果殼紅色素在酸性飲料中作天然色素使用是可行的。白酒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添加色素后顏色為鮮艷的紅色。但是加入水后,出現渾濁,加入堿液以后溶液有紅色變為綠色,并有沉淀析出。色素添加到可樂和白酒中室內放置,30天內色素保持率仍達86.3%和82.9%,外觀幾乎無變化,說明色素在這兩種飲品中是比較穩定的,可廣泛用于液體飲料等著色。莽吉柿果殼紅色素提取的最適宜條件是:采用0.108%HCl-95%乙醇作為提取劑,按1:8(質量:體積)的投料比,在常溫下浸提10h,山竹果殼紅色素有較高提取率。色素在可樂和白酒中等飲品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山竹果殼紅色素對熱、光和酸度有優異的穩定性,可應用于碳酸飲料著色,是一種較好的天然色素資源。藥用中醫認為有清熱降火、美容肌膚的功效。對平時愛吃辛辣食物,肝火旺盛、皮膚不太好的人,常吃山竹可以清熱解毒,改善皮膚。體質本身虛寒者則不宜多吃。作為一種未充分利用的水果,莽吉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已經開始獲得人們的青睞。在東南亞,山竹果皮一直作為泰國傳統醫藥,用于腹痛、腹瀉、痢疾、感染性創傷、化膿、慢性潰瘍、淋病等疾病的治療。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都促使研究人員去闡明山竹固有的藥用特性和尋找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在印尼和中國,切片烘干后的莽吉柿果殼被碾成粉末后有助于治療痢疾,制成膏后可以用于濕疹等其他皮膚病的治療。果殼的煎汁被用于減輕腹瀉、膀胱炎、淋病和慢性尿道炎。菲律賓人使用山竹葉子和樹皮煎汁作為退熱藥來治療鵝口瘡、腹瀉、痢疾和泌尿系統疾病。與未成熟的香焦和一些安息香膠混合后形成一種傳統止痛或療傷的香油,并且其根的煎汁被用于治療月經不調。其樹皮提煉物(amibiasine)已經被用于治療阿米巴痢疾。其用途歸納見下表。山竹果實和樹木不同部位的藥用價值樹皮:治療小潰瘍或鵝口瘡的收斂劑樹葉:治療小潰瘍或鵝口瘡的收斂劑、退熱藥、傷口治療的靜脈滴注種皮:治療腹瀉和痢疾果皮:治療慢性腸粘膜炎、治療痢疾、呼吸紊亂的治疔、皮膚感染的治療、收斂劑、倒捻子素(作為抗菌藥)、倒捻子素(作為抗炎藥)、倒捻子素衍生物(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劑)、減輕腹瀉作用根:月經不調的藥物、挑選方法看果蒂顏色挑選莽吉柿時,一定要注意果蒂下面葉瓣的顏色,山竹葉瓣的顏色越綠說明越新鮮,如果顏色變褐色或者變黑,說明這個山竹放置時間長了,不新鮮。捏一捏果殼用大拇指輕輕按一下,果殼有彈性,如果按下去的地方能馬上恢復,就說明是新鮮的。如果果殼硬得按不下去,那就果斷地把這個山竹放回原處吧。數底部蒂瓣通常莽吉柿底部的蒂瓣有4到8片,這個蒂瓣的片數是和果肉的片數一樣的,蒂瓣越多,就說明果肉片數越多;果肉的片數越多,果核就越小,有的果核甚至可以直接吃。因此,要果斷地挑選蒂瓣多的山竹。莽吉柿極易變質,若想放得長一些,就一定要保證低溫少氧。一般情況下,熱帶水果是不能放在冰箱里貯存的,可山竹卻不一樣。因為低溫可以減少山竹水分的喪失,降低果膠酶的活性,延緩老化,所以山竹應該放在冰箱里冷藏。植物文化早在明朝,中國人就對山竹有了記載。三寶太監下西洋,帶回來的不僅是假裝麒麟的長頸鹿、大象和獅子,還有各色聞所未聞的植物,浩浩蕩蕩的遠航,讓萬歷朝的博物學大爆發。鄭和船上一個叫馬歡的大副,寫了一本名叫《瀛涯勝覽》的書,里面寫道:“爪哇國有芭蕉子、莽吉柿、西瓜、郎級之類。其莽吉柿如石榴樣,皮內如橘囊樣,有白肉四塊,味甜酸,甚可食。”文辭淺顯,不用解釋就能想到莽吉柿是什么東西。其實,這是馬來語mangis音譯,至今仍是山竹的正式中文名,我認為譯得極好,即描述了此物產自毒蟲叢生的荒莽之地,又說清了山竹果實和柿子在口味上的相似之處。緊跟著莽吉柿,馬歡還寫道:“郎級如枇杷樣,略大,內有白肉三塊,味亦甜酸……至蘇門答剌國,又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焉……”郎級在今天的中文名應該叫龍功果,這是一種肉質口味像龍眼,卻又有橘子般瓣片的水果,和山竹算是遠親;至于賭爾焉,這就是山竹的老公了。關于榴蓮是水果之王,山竹是水果皇后的美譽可謂家喻戶曉。但事實上,這卻是個經不起推敲的說法。它的理論基石,是中醫里的“寒熱論”——榴蓮性熱,吃過后要再進山竹以圖“中和”。但在山竹原產地東南亞,中醫卻并非顯學,只是流傳在華人之間而已。更多東南亞土著們信奉的醫學理論,來自于印度的阿育吠陀學和泰國、越南等地的佛教養生理論。他們并不把榴蓮和山竹以寒熱對等起來。稍早之前,山竹的價值其實不高,在水果資源豐富的東南亞,肉質肥厚、甜度高的如香蕉、芒果唾手可得,很少有人會關注皮厚、核大、果肉少的山竹。即便是信奉中醫的南洋華人,很多也只是拿山竹果連殼煮水,以其苦味“清火”。相反,因為種植簡單、結果慢,山竹更多是被當作開荒植物。山竹屬于藤黃科。藤黃這個名字,雅擅丹青者一定不會陌生,它是國畫中常用的黃色顏料,來自藤黃屬植物分泌的樹脂。買山竹的時候,偶爾會發現果實表面擦傷的地方有黃色粘液滲出,沾在衣服上很難洗掉,這就是藤黃了。大量產出的藤黃果殼被作為染料使用。一位廣西朋友告訴我,直到他小時候,家里長輩的褲子穿舊了,還是喜歡用山竹殼煮一大鍋紫紅色的水,把褲子放進去泡染,很快就能得到一條深紫色的新褲子。隨著大量華僑下南洋,東南亞人口激增,對水果的需求也變大了。開荒外加收獲染料的時候,人們發現某些藤黃能結出具硬殼的漿果,這些植株枝條有明顯的節和縱棱,看上去有些像竹竿,因此就被華人命名為“山竹”,殊不知,它和幾百年前鄭和發現的莽吉柿就是一物。真正把山竹當寶的還是西歐人。16世紀,大明封關禁海后200年,歐洲人來到了東南亞初識山竹。它的口味無疑對嗜甜如命的白人來說是致命的——要知道,十字軍東征那會兒,歐洲屌絲們從阿拉伯人手里搶來甘蔗種子時,就對蔗糖單調的甜味不可自拔,甚至不遠萬里跑去巴西種植,更何況酸甜適口的山竹呢?1753年,林奈發表《植物種志》,用馬來語mangis為山竹正式命名,它后來的英文名mangosteen正是由此而來。這個詞前半截跟芒果mango一樣,不知道是不是歐洲人對這類酸甜口味的東南亞水果的愛稱。但山竹對氣候濕度的苛刻要求,卻又坑了歐洲人兩百多年,期間山竹只能在原產地吃到——山竹的種子很別扭,干燥了就會死,但如果用濕沙在適當溫度下儲存則能存活大概兩年時間。直到19世紀中期,山竹才在英國的溫室里成活,隨后擴散到熱帶美洲和非洲。再后來,隨著冷鏈的成熟,山竹被運回除了廣西、云南等少數可種植區域之外的中國大部分地區。當人們贊嘆水果皇后的風姿時,大概早已經忘記了,中國人早西方幾百年,就已嘗到了莽吉柿的滋味。山竹很好吃,這是大部分對酸味不過敏的我們的共識。剝開厚厚的用于防御榴蓮家暴的果皮,就露出了蒜瓣狀的白色果肉。這“果肉”實際上是由內層果皮發育而成的假種皮,形態和起源都和柑橘類似。網上流傳一個判斷山竹瓣數的方法是看臍部凸起裂成幾塊,這是真的。山竹臍部的凸起是宿存的雌蕊柱頭,柱頭的裂片數量等于子房的心皮數,也就是果肉的瓣數。不過以此判斷山竹好壞其實并沒有什么意義,瓣數多了的話,果核也相應增多了,二者比例沒變啊!山竹的果瓣大小不一,通常有一兩瓣特別大的,里面有發育良好的種子;另有三四瓣小的,種子壓根沒發育——我就愛吃這種,不用吐核啊!當然,真正愛吃的是不會嫌麻煩的,酸甜的味道,和沙拉醬、酸奶天生就很搭,加上蘋果片、生菜,最適合在初秋的臺風夜里,窩在房間里一勺勺邊吃邊聽窗外狂風大作了。歷史由來山竹因其種植10年方開始結果,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貴族”水果。山竹不僅口感好,而且具有清涼解燥的作用。在東南亞國家,因為天氣潮熱,人們就經常用山竹降燥去火。山竹是水果皇后,榴蓮是水果之王。泰國人習慣吃榴蓮后,再吃上一兩個山竹,就是為了用山竹降榴蓮的火氣。山竹偏寒,可以潤膚降火,對于防治痤瘡有一定功效,年輕姑娘可以常吃山竹美容。此外,那些體質偏弱、病后初愈的人,也不妨吃點山竹。山竹要選蒂綠、果軟的,否則可能是已經“老死”的。用手輕壓果殼,如果不能使表皮凹陷,說明已經熟過頭,就不要買了。山竹是榴蓮的老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榴蓮是水果之王,山竹是水果皇后。他們是一家人,所以他們都好貴。山竹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平日里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多食用。與榴蓮齊名,號稱“果中皇后”,榴蓮和山竹被稱為夫妻果。儲藏與選購山竹的挑選主要看它新不新鮮 , 只有新鮮的山竹 , 才會好吃 , 營養才能夠保證 。那該如何挑選新鮮的山竹呢?可從下面幾點入手:1、看果蒂:果蒂其實就是山竹果實連接山竹枝的那里 , 顏色越綠說明越新鮮 。如果蒂葉顏色暗沉 , 表示此山竹已太老 , 不適宜吃了 。如果果蒂顏色變褐色或者變黑 , 說明這個山竹放置時間太長了 , 有可能腐爛變質了 。2、看顏色:色澤鮮艷、有光澤的山竹則說明是新鮮的 。3、捏果殼:用手輕輕捏一下山竹的果殼 , 可以捏的動、有彈性的則說明是新鮮的 。如果太硬 ,捏不動 ,則是太老或風干了 ,這個山竹就不新鮮了。如果太軟 , 則山竹可能被泡了或者腐爛了 。4、掂分量看大小:大小合適均勻、分量比較重的山竹 , 一般水分比較多 , 夠新鮮 , 也好吃 。重量太輕的山竹 , 則可能是被風干了 , 已經不新鮮了 。5、挑選山竹要總體觀察 , 果實表面不應該有黃色汁液 。外皮應當完整沒有凹陷 , 沒有破損 , 沒有硬塊在縫隙處要注意有沒有螞蟻等昆蟲殘留 。山竹可以放到冰箱中進行保存,冰箱中的溫度比較低可以抑制山竹表面細菌等的滋生可以延長山竹的保存時間,我們把買回來的山竹用保鮮膜先給包起來,然后放到冰箱中的進行保存,冰箱的溫度比較低可以保存山竹一個星期左右。如果有的小伙伴家里面沒有冰箱的話,我們可以先把山竹放到保鮮膜中然后放到陰涼通風的地方進行保存,這樣也可以延長山竹的保存時間,一般可以保存3天。五、教學總結這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山竹的形態特征、主要品種、生長習性、地理分布、繁殖方式、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挑選方法、植物文化和儲藏與選購等等方面知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們都能愛護大自然,與周圍的生物和諧共處。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