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節 天氣與氣候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和聯系1、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變化狀況,如風雨、陰晴、冷熱等。2、氣候:指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3、比較: 天氣 氣候概念 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變化狀況 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天氣狀況區別 ①短時間 ②多變的 ①長時間 ②穩定的聯系 都是指大氣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天氣狀況。二、天氣預報1、衛星云圖在衛星云圖上,綠色或棕色部分表示陸地,藍色部分表示海洋,白色的部分表示云團。云團越白,表示云層越厚,是陰雨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長受到熱帶氣旋(即臺風)的侵襲。2、天氣符號3、風向與風力(1)風向:指風的來向。(2)風力:指風的強弱。4、空氣質量(1)空氣質量以空氣污染指數來判斷。(2)空氣質量受人類活動和風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人類活動影響途徑:①工廠、企業排放的廢氣,②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尾氣,③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燒產生的廢氣。(3)措施: ①控制污染物的排放,②擴大城鄉綠化, ③增加水域面積,④實施生態修復。三、中國的氣候特征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1)類型A、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C、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D、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寒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全年干旱少雨。E、高原高山氣候:冬冷夏涼,降水較少,夏季略多。(2)成因:①緯度位置:我國南北跨緯度約50度,緯度位置差異較大,形成了多種溫度帶;②海陸位置: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距離海洋越近降水量越大;③地形:我國地形復雜多樣,而且有的地方垂直分布顯著。(3)作用:復雜多樣的氣候,為我國農業生產及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2、季風氣候顯著(1)季風:一年中隨著季節變化而有規律改變的風。(2) 風向: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冬季風是來自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亞和蒙古的西北季風。(3)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4)劃分: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咯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①季風區:指夏季風常年到達的區域;②非季風區:由于距海遙遠、山脈阻擋,夏季風難以到達。(5)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同。(6)利弊①利:雨熱同期,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了有了的自然條件。②弊:夏季風不穩定,常常帶來旱澇等自然災害;冬季風活動異常帶來大風、霜凍、寒潮等惡劣天氣。課堂練習:1、讀圖,回答:(1)根據雨帶在I、III地區的時間,可以推論,在一般年份,雨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A.4~6月 B.6~8月C.6~7月 D.5~8月(2)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C.南北皆澇 D.南澇北旱(3)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II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的災害狀況是( )A. 南旱北澇 B. 南北皆旱 C. 南澇北旱 D. 南北皆澇(4)我國的伏旱天氣發生在( )A.東南地區 B.西南地區 C.華北地區 D.長江中下游地區2、讀我國“冬、夏季節風向示意圖”,分析回答問題。(1)受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冬、夏季節盛行風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把這種風向隨季節而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________氣候。(2)據圖可知,我國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節),其水汽來源于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如果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容易導致的氣象災害是________、________。(3)冬季,我國盛行________風和________風;如果冬季風活動強烈,容易形成________(災害性天氣);四川盆地受冬季風影響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4)季風的影響是導致我國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A.受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季節。B.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從__________向__________遞減。C.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容易導致_________災害。3、穿衣指數是根據天氣的陰晴、冷熱、風力等情況,來提醒人們適當著裝.下圖為我國某日穿衣指數分布圖,回答. (1)該圖所示的日期,最不可能是( )A.4月20日 B.5月1日 C.7月20 日 D.10月31日(2)造成全國穿衣指數如圖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差異 B.地勢高低 C.海陸位置 D.風俗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