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地圖一、地圖的用途1、外出旅游、行軍打仗、工程建設、航空、航海等都離不開地圖;2、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二、地圖的要素1、方向(1)一般地圖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方向;(2)有指向標的地圖,箭頭指向北方;(3)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向南北,緯線指向東西。2、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2)注意:a、單位要統一到厘米,1千米等于1后面5個0厘米;b、分子為1(3)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4)形式:a、線段式,b、數字式,c、文字式。(5)關系: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3、圖例圖例是對地圖上各種符號、數字和文字的說明。三、地圖的種類1、地圖按其內容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大類。①普通地圖。是一種通用地圖,圖上比較全面地描繪一個地區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征的地圖。可進一步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②專題地圖。又稱“專門地圖”或“主題地圖”,是以普通地圖為底圖,著重表示某種或幾種要素的地圖,適用于某一專業部門的專門需要。2、地圖按其用途分為: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游圖等。3、地圖按其制圖區域范圍分為: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4、地圖按其使用形式分為: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等。5、地圖按其表現形式還可分為: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四、地圖的利用首先,確定并獲取你所需要的地圖;其次,認真看地圖的圖例;最后,具體查找你需要的信息。五、地形圖1、海拔和相對高度(1)海拔指地面上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又叫做絕對高度;(2)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2、陸地地形(1)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叫做地形。(2)地形的基本類型: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3、地形特征(1)山地:①具有聳立的山頂、陡峭的山坡和低緩的山麓,②高度和起伏變化都大,③海拔500米以上,④大多呈脈狀分布。(2)丘陵:①海拔500米以下,②地勢起伏不大、坡度和緩,③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3)高原:①海拔500米以上,②范圍寬廣、面積較大,③外圍較陡、內部和緩。(4)平原:①面積寬廣,②地勢平坦、起伏較小,③海拔200米以下。(5)盆地:①周圍高、中間低,②周圍是山地或高原,③中間是平原或丘陵。4、等高線地形圖(1)名詞a、等高線:就是把一個區域海拔相同的各點相連的線;b、等高線地形圖:將多條等高線按一定比例縮小后投影到平面上,繪制出的地形圖。(2)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征a、同線等高;b、同圖等距;c、等高線呈閉合狀;d、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3)等高線地形圖部位判讀①山頂:中間高,四周低;②盆地:中間低,四周高;③山谷:等高線向高凸起(易形成河流);④山脊:等高線向低凸起(分水嶺);⑤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⑥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易形成瀑布)。4、分層設色地形圖(1)定義:在等高線地形圖的不同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這種以一定次序的顏色、色調的變化來顯示地勢起伏狀況的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2)做法:用綠色→黃色→褐色的顏色漸變表示陸地上地勢由低到高的變化,綠色表示平原,黃、褐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淺藍到深藍的變化表示海水由淺到深的變化。5、地形剖面圖(1)定義:按照一定的比例沿著地表某一方向所做的垂直斷面圖。(2)做法:①按一定比例會出某地形區的等高線地形圖,②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按特定方向畫一條剖面線,③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交點一一投射到間距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④把這些交點用平滑曲線依次連接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