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關鍵能力: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分析文化現象及其文化實質,探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理解、支持并積極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堅定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科學精神: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分析文化現象及其文化實質,探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公共參與: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兩條具體措施。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教學難點: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雙重屬性;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視頻《2022年9月11日女子美國街頭穿古裝扮嫦娥,“很多人都知道嫦娥,有中秋節”》,提出問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二)新課講授:總議題: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議題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探究一:展示視頻:《中秋節的形成》思考:結合視頻和教材相關知識談談中秋節及習俗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一、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1.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探究二:展示材料:中秋節普及于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吃月餅。月餅的做法,是受到邊疆和域外文化的影響。中國新疆和中亞、西亞地區都是比較干旱的地區,干旱地區民族常以烤制食品為主,古代新疆交通不便,路途遙遠,烤制食品具有抗干燥,易保存,好攜帶的特點,適應當時當地的需要。思考:中秋節及習俗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一、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1.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中華文化。3.中華文化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探究三:展示視頻:《燦爛的文明!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講述敦煌文化的“和善美文”》思考:結合視頻中的講解談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1.核心思想理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華傳統美德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3.中華人文精神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探究四:展示材料: 中秋月圓人團聚,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佳節,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飲酒的習俗。而飲酒并不僅僅是為了過把嘴癮,背后還蘊藏著中國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國人愛喝酒,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中秋佳節也得喝酒,中秋節飲酒的歷史可追溯至漢代,漢朝的皇帝在八月里要飲用釀制工藝極其復雜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臺觀月、飲酒對月的活動,五代王仁裕的《天寶遺事》就記載了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酒宴,熄滅燈燭在夜色之下進行“月飲”的場景。宋朝時,中秋節成為了全民性的節日。時至今日,中秋節已演變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意味著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和飲酒都是必不可少的。思考:結合材料,談談敦煌文化具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意義: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①源遠流長 ②博大精深探究五:展示材料: 中秋節普及于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吃月餅。月餅的做法,是受到邊疆和域外文化的影響。中國新疆和中亞、西亞地區都是比較干旱的地區,干旱地區民族常以烤制食品為主,古代新疆交通不便,路途遙遠,烤制食品具有抗干燥,易保存,好攜帶的特點,適應當時當地的需要。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哪些特點?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意義: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①源遠流長 ②博大精深③民族性 ④包容性探究六:展示材料: 中秋節不單單是中國人的節日,更是世界的節日。日本賞月習俗來源于中國,作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節在韓語中稱“秋夕”,有著玩傳統蹺蹺板游戲、欣賞羌羌水舞、品嘗韓國的“月餅”——松糕等習俗。在越南的中秋節,家長們會給孩子送上五顏六色的花燈、玩具以及各種零食。中秋節海外走俏,中國味全球飄香。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日漸提高,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節。在吃月餅的同時,越來越多世界人民知道了嫦娥的故事,還有桂花樹、砍樹的吳剛,甚至知道廣寒宮。不僅僅是中秋節走向世界,當前中國影視、文學等文化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異軍突起。在美英等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思考:結合材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什么意義?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意義: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1)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周邊國家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探究七:展示材料:四民制度貫穿于封建社會始終。所謂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國的四種公民,即士、農、工、商,也是一種尊卑排序。士要在最前面,以體現士人階級的特權和地位,農則緊隨其后,體現出統治者對于農業的高度重視。工匠在古代并不受重視,排在農后面。而商賈在奉行重農抑商的古代,自然只能排在末位,被歸為“四民”當中的“賤籍”。思考:這說明應該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我們要全盤繼承嗎?學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四、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中華傳統文化存在糟粕:原因:主要產生于封建社會,是對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不可避免有陳舊過時的東西。(如封建特權思想、等級意識)2.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繼承)(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發展)(3)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議題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究一:展示材料:“錦繡百年”文化創意產品項目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宣布啟動,“錦繡百年”系列產品以掛屏、插屏和團扇等實物貴金屬產品作為載體,傳承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項目主創人、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張磊介紹了項目研發的內容和經歷,表示再接再厲帶領團隊將“錦繡百年”項目繼續扎實推進,在文化創新、數字再造的專業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績。本次活動由中國農業銀行與中國數字文化集團舉辦。“錦繡百年”文化創意產品項目的發布是文化攜手金融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良好開端,具有廣闊前景。情景探究:為什么要開展“錦繡百年”文化創意產品項目活動 中華優化傳統文化有何當代價值 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探究二:展示材料: 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情感,月亮也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題,在中華文化里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代表著美麗、團圓、思念等,是人們寄托情感的載體。提起月亮,我們總會聯想到許多與月亮有關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等。情景探究: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些詩句為什么總能凝聚起世界各地中華兒女的情感?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2.對中華民族的意義: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能夠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究三:展示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引經據典、以古論今,縱論天下大事,折射出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韜略。曾引用《管子》“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并據此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地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情景探究:材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解決今天遇到的現實問題有何價值?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3.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能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探究四:展示材料: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和合共生,主張和而不同。“和合”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也是新時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基礎與價值支撐。情景探究:材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有何世界意義?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4.世界意義: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際關系,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