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四):主題:走進秋天課型:總結交流課一、設計思路秋天是五彩斑斕的,是豐收成熟的,是明凈高遠的,也是多愁善感的,透過一系列走進秋天的綜合實踐活動,多角度地感受秋天。讓學生學會關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線。二、活動目的1.加強語文和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與協調發展。2.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用語文實踐活動課程激發學習興趣,在尋找秋天的過程中立體化地感受秋天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3.閱讀課外讀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潛力、想象潛力和寫作潛力。4.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學會問卷調查、上網查找資料、采訪、宣傳等幾種常見的科研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潛力。5.培養嚴謹的科研態度、精神、方法。6.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為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創造條件。三、活動準備1.明確任務,組織學生觀察。以“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為題,組織學生觀察野外秋天的景象,把全班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確定小組活動的主題后,分別定點到圖書室、電腦室、農學院、植物園、岳麓山、遠郊外的田園,比一比,看哪個組觀察得細膩全面,感受新穎深刻。并要求帶來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東西,為成果展示課做準備。明確觀察任務和要求后,學生利用雙休日自主到野外觀察秋景。(觀察過程略)2.學生帶來的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有描述秋天的詞匯和描述“秋”的詩文。設計、創作《秋天小報》。秋天的樹葉。秋天的各種農作物以及各種水果和花卉。上網查找有關秋的各種資料。實地采訪調查的DV和圖片。四、活動過程師:秋天剛到的時候,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尋找秋天的實踐活動任務,在尋找秋天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收集的資料,自由組成五個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研討主題。此刻請各組代表匯報小組的活動主題。第一組:秋詞薈萃;第二組:秋意如詩;第三組:秋花芬芳;第四組:秋色如畫:第五組:秋的奉獻。這一節課我們把活動的成果進行交流和匯報,首先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精心制作的走進秋天的小報。(一)展示小報,走進秋天(邊展示邊放秋日私語的音樂)師:這一個月以來同學們從書本、電腦……從大自然中尋找秋天的腳步,蕩漾在迷人的秋色里。看!這些精美的小報,有絢麗的色彩,有逼真的畫面,有詩一樣的語言,真好!就讓我們一齊走進秋天吧。下面請每個組上來匯報。(二)匯報交流。感悟秋天第一組秋詞薈萃1.生(組長):大家明白秋季的劃分嗎日歷上的秋天,是從八月的立秋開始,直到十一月立冬的前一天。九月以后,晴朗的日子雖然依舊持續,早、晚的天氣卻已漸冷。秋天是稻子的收割季節,農民都為采收而忙碌。此時蟋蟀及金鐘兒開鳴叫,山野樹木的葉子轉紅,葉片掉落后,冬天的腳步也近了。秋風送爽,我們迎來了一個瓜果飄香的季節,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季節里,我們小組透過上網收集以及節假日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等各種方式,收集了描述秋天的詞語共五十個,把他們分為了四類,下面就請聽我們的詞語分類。第一類:絢麗燦爛的秋生:秋葉勝花絢麗多彩丹桂飄香楓林盡染五彩斑斕漫江碧透紅葉繽紛黃花似金秋陽明媚流光溢彩秋蘭飄香野菊盛開遍地似金輝映藍天在我眼中,秋天是絢麗的、燦爛的季節。第二類:豐收成熟的秋生:碩果累累瓜果飄香秋收繁忙春華秋實谷穗彎腰五谷豐登桃李滿園在我眼中,秋天是豐收的,成熟的季節。第三類:凄涼、蕭條的秋生:冷霜蓋地秋風蕭瑟寒蟬凄切萬物蕭索山川寂寥秋旱無雨黃葉紛飛草木盡凋萬花凋謝雁叫風涼冷霧寒霜凋零自落秋陽慘淡秋風冷日在我眼中,秋天是凄涼的蕭條的季節。第四類:恬靜宜人的秋生:秋風送爽沁人心脾潔凈清爽秋色連波秋色宜人秋空遼闊天高氣爽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金風玉露淡雅清新在我眼中,秋天是恬靜的、宜人的季節。2.生展示秋詞的專題小報。3.生(組長)提問: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怎樣的呢你能使用其中一個詞語來說說你對秋天的感受呢(略)4生(組長):經過我們這次收集秋天的詞語,使秋天變得不再單薄,使秋天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絢麗多彩,我們小組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上網查找資料,并能用我們自己收集的秋天的詞語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第二組秋意如詩生(組長):從古到今,我國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描述秋天的名詞佳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是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流傳千古的名句,我們這一組透過上網查到了許多描述秋天的詩句,同學們你們是否聽到過呢1.生詩詞接龍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唐劉得仁《池上宿》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清王士禎《江上》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龍、王西樵、程穆情諸君登慧光閣飲于竹圃分韻》2.生朗誦自作秋詩擂臺賽(略)3.生(組長):經過我們這次收集秋天的詩詞,我們小組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合作探究,并能用自己的詩句表達對秋天的感受。老師總結:許多詩詞寄托著詩人濃濃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和莫名的惆悵。好一個多愁善感的秋天。但同學們留給大家的秋天更多的是美麗、燦爛和豐收。第三組秋花芬芳1.展示帶來的秋花生(組長):我們小組去了花卉世界、農學院、苗圃等處尋找秋花,并向花農和家人了解秋花的知識,大家所看見的是我們從附近的農田水利局和一些同學的家中帶來的,大家看,它們分別是龍爪菊、串串紅、海棠、金絲菊、五星花、紫色紫菊花。2.介紹秋花的知識生(組長):我們不光找到了秋花,欣賞到了它的美麗,還找到了有關秋花的科普知識,下面請收集到了的同學來向我們介紹一下吧!那么!在長沙,同學們明白最常見的花是什么嗎學生:菊花生(組長):那么就先說說菊花吧!生: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學(Dendranthemamorifolium英文名(FloristsChrysanthemum)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菊花屬菊科類。菊花有30剩余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花喜涼爽、較耐寒,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每一天14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一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于花芽發育。菊花株高20―200cm,莖色嫩綠或褐色,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舌狀花為雌花,簡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下、匙、管、畸四類。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問色等色系。生:萬壽菊(臭芙蓉、蜂窩菊)菊科學名:TageteserectaL類型:草本植物類生長特性:不耐寒,一年生草花。株高60~90厘米,羽狀復葉,小葉披針形,花梗自葉腋抽出,花似菊。產地:原產墨西哥。花形花期:花徑5―10厘米,半重瓣或重瓣,色由橙黃至淡黃。花期7―9月。生態習性:喜溫暖,好陽光,抗干旱,耐旱霜,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生長迅速,栽培容易。備注品種:皺瓣、寬瓣、高型、大花等。生:矢車菊(藍芙蓉、翠蘭、荔枝菊)菊科學名:CentaureacyanusL.類型:草本植物類生長特性:為耐寒性一、二年生草花。株高20―140厘米,分枝多,莖葉有柔毛,葉細長而尖,基部葉羽狀裂。產地:原產歐洲東南部。花形花期:頭狀花序頂生,花心管狀,邊緣花漏斗狀,致使全花呈放射狀。花有紅、粉、白、紫等色,以藍色最為普遍而典型。花期4―5月。生態習性:生性強健。耐寒力強,喜陽光,土壤以肥沃、保水、排水優良的為好。生(組長):桂花生:學名:OsmanthusfragransLour.英文名:SweetOsmanther科名:木犀科Oleaceae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葉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上半部有細鋸齒,側脈每邊6―10條,表面下凹,背面微凸,壓干后葉面凹凸不平;葉柄長0.5―1.5厘米。花簇生葉腋;花柄纖細,長4―8毫米,基部苞片長3―4毫米;花萼長約1毫米、裂片4,邊緣嚙蝕狀;花冠淡黃色、芳香,長3―4.5毫米,近基部4裂。核果橢圓形,長l―1.5厘米,紫黑色。花期9―10月。生(組長):百合花生:百合花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先出生于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藥用。及至南北朝時期,梁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云:“接葉多重,花無異色,含露低垂,從風偃柳。”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至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生(組長):木芙蓉生:學名:HibiscusmutabilisL.別名:芙蓉花、拒霜花、鐵箍散科屬與形態: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m多。枝密生星狀毛。葉互生,闊卵圓形或圓卵形,掌狀3―5淺裂,先端尖或漸尖,兩面有星狀絨毛。花朵大,單生于枝端葉腋,有紅、粉紅、白等色,花期8―10月。蒴果扁球形、l0―11月成熟。原產及分布:產于我國南部。長江流域以南廣為栽培,以成都一帶為盛。國內外多栽培觀賞。習性:喜光,略耐陰。喜溫暖,不太耐寒,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繁殖與栽培:播種、扦插和壓條繁殖。春季平床條播。取落葉后枝條沙藏越冬,翌春4月上旬扦插,秋季掘起假植越冬,第二年栽植即可開花。插時切忌損傷插穗皮,以確保成活率。長江以北栽培最重要的是注意防寒越冬。用途:秋季開花,朵大美麗,是很好的觀花樹種。適宜庭院、坡地、路邊、水旁種植。花、葉、根、皮可入藥。3.朗誦秋花的古詩詞生(組長):我們還找到了許多有關秋花的古詩詞,下面有請我們組的同學來朗誦一下吧!生:又見西風換年華,數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一天涯。重陽將又至,野菊應時開。秋花爭日麗,候鳥逐枝飛。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王安石《詠菊》)生: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風雨助凄涼。(《紅樓夢《秋窗風雨》黛玉》)秋花入眼風云淡,夜雨敲心世事涼。紅花偏似雪,楓葉不禁霜。(皇莆曾《玉山嶺上作》)滿庭紅葉,幽艷如錦。(《源氏物語》)生:秋花之香,莫能如桂,樹乃月中之樹,香亦天上之香。秋花應正開,時已秋林薄。固惜秋花暫,尤傷夏夢窮。別來風氣不堪論,寥落秋花對酒樽。(《廣州歌》明代孫賁)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秦州雜詩》杜甫)生:仙猿止步因仙樂,黃鶴依依戀秋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陶淵明)寒蟬寒樹聲聲亂,秋蝶秋花片片飛。秋花不比春花落,付與詩人仔細吟。秋花爭日麗,候鳥逐枝飛。4.生(組長):經過我們這次尋找秋天的花的活動的開展,我們小組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調查法和訪談法,還增長了我們很多的知識。師:花是秋天的使者,秋天的驕傲,好一個秋花芬芳的季節!第四組秋色如畫1.說說自己這一小組收集到了什么以及收集的方法。生(組長):以前一到秋天我總能看見樹葉變黃,稻穗變黃,好像一到秋天什么東西都變黃。這次我們走出戶外去了很多公園、圖書館和上網查找了有關秋葉的資料,還去了岳麓山采摘了很多楓葉。2.展示從畫冊中收集到的楓葉圖片。生(組長):我們發現原先秋天并不是單一的色彩,它是七彩的。這是我們從網上找到的楓葉圖,請大家看第一幅:這是一個楓葉林,不同顏色的楓葉落滿山坡,顯得五彩繽紛。生:這一幅是在林院甬道中,明艷的色彩映襯光滑的石板,展示了秋的活力。生:這一幅是在一個山澗拍的楓葉圖,清澈的流水,紅色的楓葉,加上旁邊常綠的綠樹叢,顯得別具一格。生:在秋日雨后的楓葉上,雨水的痕跡尚未褪去,我們能夠看到粉紅色的楓葉沾著些許雨水,顯得多么秋意盎然啊!生:這是在一個林間小道上的楓葉,紅色的楓葉撲滿一地,旁邊黃色的梧桐樹,周圍籠罩著一片黃色的氣息,很浪漫。3.展示貼葉畫“秋”。生:這次我們把收集到的秋葉拼成了三個不同的“秋”字。(展示“秋”字圖)這是用楓葉拼成的一個秋字,大家都明白楓葉是秋天最具有代表性的葉子,這個秋字象征著秋天已經來臨。生:這是用常青的葉子所拼成的秋字,所要表達給我們的啟示是:秋天并不僅僅僅是凄涼的,正是這些常青葉證明著秋的生機與活力。生:這是用不同種的葉子所拼成的秋字,大家能夠看到這顏色是多彩的,是的,秋天的顏色是絢爛的,并不是單一的。生:在我們尋找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今年的楓葉沒有往年的那樣紅,同學們明白是為什么嗎生:不明白。生:我們上網查資料,同時還請教了湖南師大的吳教授,原先是因為今年秋天沒有打霜。所以才沒有往年的那樣紅。(邊說邊播放采訪DV)4.出示下載的秋葉圖(邊展示邊根據圖片的資料解說,同時一個同學用吉它配樂)。生:下面是我們在網上查找到的關于秋葉的圖片。生: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幅畫,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夢。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生:秋天的色彩,真的好絢爛!紫薇樹的葉子,紅、黃、綠,鮮艷奪目!生:逆光下的楓葉,雖未變紅,但也楚楚動人!生:一葉知秋!一片紅葉落在黃綠相間的草叢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視線!生:秋天的狗尾巴草到處都是,但是你見過紫色狗尾巴草嗎生:最迷人的莫過于秋林映著落日,天邊酡紅如醉,襯托著漸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說不出的凄楚之美!生:沐浴在這片銀白的月輝之中,讓你如醉如癡!如果你的身心任她觸摸,她會浸潤、滲進你心底每一寸荒蕪,讓你在不覺中變得生動而浪漫起來。生:“萬美之中秋為最”。當漫天旋轉的枯黃劃出季節更替的軌跡,秋林愈發顯出她的秀頎與挺拔,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東西來裝飾的灑脫和孤傲。生:秋天是含蓄蘊藉的。她飽經了春的繁盛、夏的熱情,不再追逐浮華與贊譽,而是靜靜地、悄悄地融人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生:秋天是多彩的,那黃葉綠樹紅花,還有那曠野,那長煙,那黃昏的牧童,那暮色里的笛聲,那溶溶月色中的陣陣馨香,那陣陣馨香中的美麗背影……生:愿生命也是這樣,沒有太多爛漫的春花,沒有太多喧鬧的浮躁,只有一片安靜純凈的秋色,只有生命的成熟和深沉,只有像一片紅楓那樣熱切真摯的秋之夢。生:秋天,的確是七彩的,但這種七彩,很“秋天”!5.朗誦詩歌――秋色因為楓葉是紅色,所以有人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為稻穗是黃色的,所以有人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為松葉是綠色的,所以有人說:秋天是綠色的;因為小麥是金色的,所以有人說:秋天是金色。當風兒來到秋天,飛過山崗,飛過農田,它看到了紅色的楓葉、黃色的稻穗、綠色的松葉、金色的小麥。因此風兒說:秋天是五彩繽紛的。同學們看到了這么多美麗的秋色后,有怎樣的感受呢(略)6.生(組長):經過我們這次尋找秋天的樹葉活動的開展,我們小組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調查法、訪談法和實地考察驗證法。感悟到了秋色的美,增長了很多知識。師:好一派迷人的秋色!恰似人間天堂,充滿詩情畫意,猶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第五組秋的奉獻生(組長):春華秋實,丹桂飄香,孕育著成熟與收獲。在鼓脹的豆莢地里,在火紅的高梁叢中,在紫色的葡萄架下,在種滿歡笑和牧笛的山岡上,含目凝盼之際,只要你一低頭,一叉腰,秋天就婀娜多姿地飄揚而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秋天是回報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生活在秋天的人最有資格唱歌,最有資格跳舞。1.展示果實、農作物找尋地點:我們組的同學在尋找的過程中,去了果園,去了農場和菜市場。在農場,我們看到了沉甸甸的稻穗;在果園,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果實,我們還把這些果實帶來了。瞧,有紅紅的蘋果、有黃黃的柚子,還有橘子、稻子和許許多多秋天的蔬菜。我們還透過網絡、圖書館的信息資料,了解到了許許多多果實和蔬菜的用途。請我們組的同學把我們的成果拿上來吧!(搬上來一些水果、蔬菜和農作物,展示給大家看)2.介紹蘋果成熟的過程生(組長):在尋找的過程中,一位果農向我們介紹了蘋果成熟的過程。兩位學生用自畫的圖解說。在冬天的時候,人們會將蘋果樹上過密的枝椏剪去,讓果樹受到良好的日照。到了春天,蘋果樹便會開出淡粉色的花朵。然后,為了讓秋天的果實更加的飽滿、豐盛,果農們會用筆狀物實施人工授粉。這樣,經過果農們的細心照料,果實成熟了。一個蘋果成熟的過程都如此的艱辛,何況一片片金色的麥田、飄香的果園呢。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幾個同學談感受)3.介紹水果的用途生(組長):同學們,你們明白這些漂亮的水果,除了能夠吃以外,還有些什么樣的用途嗎生:我在電腦上查到了蘋果的用途:蘋果是大眾化的水果,此刻發現,它還有珍貴的醫療用途,蘋果含的營養成分很多,如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E、蘋果酸、檸檬酸等物質,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生:媽媽告訴我:香蕉具有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癥的作用,一天吃兩支香蕉就能有效改善體質了。生:除了電腦上網外,我還在圖書館查到了胡蘿卜的功效:胡蘿卜不僅僅營養全面,也有很好的醫療作用。胡蘿卜素有維護上皮細胞的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及參與視紫紅質合成等重要功效。長期吸煙的人,每日如能飲半杯胡蘿卜汁,對肺部也有很好的作用。生(組長):同學們講得都很好,是啊,秋天收獲的這些不都是春天的播種,夏天的耕耘嗎當我們走在那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田邊時,我們感受著豐收喜悅的時候,看著這一片期望的田野,我們想大聲唱出我們心中的感情。秋天,瓜果飄香,它是人們期盼的季節,它更是期望的季節,讓我們沉浸在這喜悅的情緒中來演唱《在期望的田野上》吧!4.生(組長):演唱《在期望的田野上》師:是啊,只有春天的播種,才有秋天的豐收。在學習上也一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在知識的園地里辛勤地耕耘,才能有優異的成績。(三)活動總結師生評議后頒發“合作星”“匯報星”“智慧星”“資料星”……五、活動反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與探索不同于真正好處上的科學研究,不能完全由學生來獨立完成,同時,探究過程更不是試誤的過程,畢竟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等現實條件都不允許學生僅透過試誤來獲得知識。而如何讓學生較快地投入到學習探究過程中,自主、用心地開始學習呢無疑教師在設計準備階段,根據狀況進行探究方法的指導是極其重要的。但教師要如何有效、到位地指導設計準備階段這沒必須的教學模式,確實深深地困惑著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老師們。為此,本堂成果展示課前期的三個星期著眼于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準備階段中學生的茫然及教師的無緒這兩大難點,注重突出學生主體,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體現探究方法的“扶”,這堂實在而生動的成果展示綜合實踐課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認為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在于:(一)啟發學生進入科學研究的大門,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課堂內外既放手讓學生探究,自己找路走,又恰當指導,讓學生生動形象地學會了問卷調查、上網查資料、采訪、宣傳等探究方法。教會學生科學地認識程序和尋求知識規律的思考途徑,從而簡單、有效地掌握了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宣傳法等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保證了自主探究階段的順利、有序地開展。讓學生真正學會關注“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二)突破綜合實踐課難上的關口。教學模式容易操作,可借鑒性強。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仍處于主導地位,只但是,這種主導地位由原先的顯性變為了此刻的隱性,由原先的包辦代替變成了此刻的民主平等。主角的轉變不僅僅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導作用變得更加重要,加大了教師指導的難度。課堂上,我做為活動的組織者、幫忙者、參與者及學習的促進者,注重教師對學生活動方法的“扶”,把自己對探究方法的知識經驗篩選、加工、整理,然后以學生能夠理解、理解、便于掌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豐富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此堂課中,如果能再度引領學生提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他們探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感受大自然對人類的心靈滋潤與人格塑造,那必將會把課堂帶入更和諧愉悅的師生互動的境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