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廢物新用》活動二 教案教學目標:1.主動尋求和開發利用廢棄物品。2.運用豐富多樣的媒材技術進行美術創作,表達對生活、社會的關注。3.增強環保意識以及對自然的關愛、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學重點:主動尋求和開發利用廢棄物品。教學難點:運用豐富多樣的媒材技術進行美術創作,表達對生活、社會的關注。教學流程:一、欣賞感受,形成認識教師出示課前利用衛生紙圓筒制作的藝術品。1.學生欣賞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樣利用這一廢棄物來進行藝術創作的 小結:巧妙運用了廢棄物的紙質材質、狹小的圓筒形空間以及灰色的色彩這些材料的屬性特征進行加工創作,從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呈現了濃濃的生活氣息,既有趣味性又有藝術性。2.欣賞法國藝術家埃利亞斯的多幅作品。3.藝術家把生活周圍的有形材料,如廢棄的機械零件、布料、塑料瓶等,進行加工處理后,將非藝術物質與材料變成藝術品,憑借這樣的藝術表現,表達他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與觀念,這種形式的藝術被稱為廢品藝術。4.提出本課的學習內容:自己動手利用廢棄物等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5.欣賞運用綜合材料制作的藝術品。二、自主探究,獲得方法1.學習單種廢棄物材料制作藝術品的方法。材料是藝術造型的語言,廢棄物怎樣能巧妙地成為藝術作品的“新語言”呢 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衛生紙圓筒為例,組織學生探究:①認識廢棄物原有的材料屬性,如材質、形狀、色彩等。②轉換不同的角度觀察,根據其材質聯想其新的使用方式。廢品藝術的創作重視媒介材料潛在的藝術表現力,重視其對藝術表現的可能與原有的生活意象之間的觀念。教師將一個衛生紙圓筒轉換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觀察并聯想有關的物品或事件。2.學習綜合材料制作藝術品的方法。①材料的選擇、收集。觀察、體驗生活中的各種廢棄物材料的形狀、質地、色彩等,思考廢棄物作為材料的新用途。②確定制作主題、內容。引導學生結合校園的環境以及結合他們對生活、社會的關注,選擇某一特定的社會、資源、環境等問題來確定主題。③根據收集的廢棄物等綜合材料及制作的主題進行構思、設計草圖,運用剪挖、黏結等方法對選擇、收集的材料加工、處理。運用一定的構成方式將綜合材料制作成立體造型作品。制作過程中可根據制作中的靈感隨機調整作品的造型。④作品的展示、交流。作品完成后在教室或校園公共場所展示,師生集體交流、評價。三、小組合作,實踐創作1.作業要求:分小組合作,策劃并制作一件綜合材料作品,并用文字描述作品要表達的主題。2.學生分組制作。四、作品展示,交流評價作品完成后在教室或學校公共場所放置,師生集體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