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八 新文化運動1.下面示意圖中★所代表的歷史事件( )A.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B.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C.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D.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 )A.《中外紀聞》 B.《新青年》 C.《民報》 D.《每周評論》3.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陣地是( )A.《民報》和清華大學 B.《新青年》和清華大學C.《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D.《新民叢報》和南開大學4.“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彼鲎孕熘灸τ?0世紀20年代寫的《再別康橋》。這種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寫作的現象,與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開( )A.陳獨秀的《敬告青年》 B.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C.嚴復的《天演論》 D.李大釗的《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5.在學習《新文化運動》一課時,如果你想了解當時更多的情況,下列刊物中你該首選查閱的是( )A.《萬國公報》 B.《中外紀聞》 C.《民報》 D.《新青年》6.從“自強求富”到“變法維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與“賽先生”,這展現了中國社會對近代科學文化的理解和選擇。在這一過程中,一以賞之的主題是( )A.否定儒家正統思想 B.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C.弘揚科學與民主精神 D.探索國家獨立與富強7.“1936年某學者提出將五四運動定性為啟蒙運動,并號召一切愛國分子發動一場新啟蒙運動,以喚醒民眾的抗戰與民主意識?!睂W術界把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合二為一,稱之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根據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 )A.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內容是相同的B.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有相同的社會背景C.五四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D.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做了思想準備8.保守派、維新派和激進派都有機會爭一日之短長。背后拖著長辮、心里眷戀帝制的老先生與思想激進的新人物并坐討論,同席笑謔。這一場景最可能出現于( )A.洋務運動時期 B.百日維新時期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運動時期9.民國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場論戰。一方認為,用“粗俗”的白話文代替優雅文言文是一種倒退;另一方則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白話文更有活力。這場“論戰”發生在( )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C.義和團運動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10.構建時空坐標是提升學生時空觀念的有效途徑之一。下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一單元的時空坐標。其中①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護國戰爭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11.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 )A.民主和科學 B.民主和自由 C.科學和法治 D.科學和自由12.下列屬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相同點的是( )A.領導人都有陳獨秀、李大釗B.都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C.都具有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性質D.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13.19世紀中期起,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開始了救亡亡圖存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吳永《庚子西狩叢談》(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企業、民用企業各一例。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隨后,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有: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允許官民上書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終年59歲、世人聞此垂耗,紛紛書寫挽聯紀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聯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你認為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歷史功績是什么?他還有哪些“未竟之功”?材料四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超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陳獨秀《敬告青年》(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陳獨秀認為哪兩種方法可以救治中國?14.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取決于人心的改變,一個民族的振興最終取決于思想文化上的振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軍登陸后,大多數時間內中國民眾主動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糧食,英軍艦隊在珠江中和清軍作戰時,當地民眾只是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賽龍舟時興高采烈地在遠處觀戰?!庇④娭笓]官百思不得其解,問中國翻譯,翻譯答曰:“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br/>——梁發芾《晚清百姓為什么不那么愛國》材料二:大家以為學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國。這些學生入了同文館以后,許多人就同他的家人斷絕親戚關系,斷絕來往…社會的思想,對于這件事情看得很嚴重,大家子弟不但不愿入,而且不敢入,因而招生更難了。——《齊如山回憶錄》材料三: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現代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厭惡了封建的舊禮教、舊習俗。不少留學生脫下了長袍穿西服,參加了各種體育運動,有些同學甚至剪下發辮……幼童赴美后的種種“西化”表現更給保守派攻擊和發難的借口。——成林萍《中國第一次官派留學運動》材料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其對民主與科學的張揚,對封建禮教的批判,通過新的表達方式普及到社會和民間,使國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啟蒙了他們的民主精神,增進了他們的科學意識,推動了他們的思想解放。(1)依據材料一,概括在這場戰爭中當地民眾的態度,這說明了什么問題?(2)結合材料二,看同文館處境如何?結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是否存在真實性,為什么?(3)“民智才能國強”,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闡釋新文化運動是如何開啟民智的(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解放思想的認識。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2.答案:B解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故選B。3.答案:C解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學,C符合題意。故選:C。4.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結合所學知識,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改良、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B符合題意?!毒锤媲嗄辍纷鳛椤缎虑嗄辍返牡谝黄恼?,是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A不符合題意?!短煅菡摗肥菄缽头g的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的前半部分。為近代較早的一本直接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理論著作的書。C不符合題意。李大釗的《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1918年11月載于《新青年》。文章熱烈歡呼十月革命的勝利,認為這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布爾什維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故選B。5.答案:D解析:題干給出了《新文化運動》的課時即標題即事件名稱,考查相關刊物,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的空前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故選D。6.答案:D解析:A不符合題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否定儒家正統思想的是“德先生”與“賽先生”新文化運動;B不符合題意,“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與“變法維新”都沒有進行反封建斗爭;C不符合題意,弘揚科學與民主精神的只有新文化運動;D符合題意,不管是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還是新文化運動,目的都是想通過自己的方式使得國家獨立和富強。故選:D。7.答案:A解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1919年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受到了戰敗國的待遇,這個消息傳到國內后,引發了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他們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北洋軍閥政府卻對此進行鎮壓;其中“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既涉及反對帝國主義,又涉及反對國內封建軍閥,最能體現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這個性質。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領導學生斗爭,全國各地學生也紛紛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各地工人也參加罷工。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選項BCD說法合理,選項A說法不合理。故選:A。8.答案:D9.答案:D解析:根據“用‘粗俗’的白話文代替優雅文言文是一種倒退:另一方則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白話文更有活力”可知,這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提倡白話文運動,D項正確;結合所學,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ABC項都在這之前,排除ABC項。故選:D。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分析圖片可以看出,①代表的歷史事件從1915年延續至20世紀20年代,根據“民主科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歷史事件為1915年開始,宣傳西方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因此,選B項。11.答案:A解析: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1915年,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領導的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資產階級思想大解放運動。故選:A。12.答案:A解析: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具有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性質;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BCD不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相同點。陳獨秀、李大釗既領導了新文化運動,又領導了五四運動,A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相同點。故選:A。13.答案:(1)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或開平煤礦)。(2)資產階級。(3)發動和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4)科學、民主。解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是江南制造總局、民用企業是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只能“勉強涂飾,虛有其表”的原因是由于洋務運動沒有觸及封建制度,所以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詔令內容反映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變法訴求。變法期間開辦的最著名的“新式學堂”是京師大學堂,即今天的北京大學。(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歷史功績是發動和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孫中山先生的“未竟之功”有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認為可以救治中國的方法是民主、科學。在新文化運動中他的貢獻還有創辦了《青年雜志》,正式吹響新文化運動的號角;發表《文學革命論》,倡導文學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做了思想準備。14、答案:(1)民眾的態度:漠然,盲目、麻木:說明:中國百姓民族意識淡薄。(2)處境:招生困難,學生不多;遭遇社會的歧視,發展的道路曲折。分析:存在真實性:從材料三的史料分析,當時社會風氣未開,傳統觀念對新事物的抵制;頑固守舊勢力的阻撓,導致了同文館處境的困難。這些都印證了齊如山回憶的真實性。(3)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封建禮教;提倡文學革命,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白話文逐漸普及;啟蒙了民主精神;增進了科學意識:推動了思想解放。(4)認識: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人類文明要在不斷借鑒、傳承、創新中得到發展。解析:(1)依據材料一“英軍登陸后,大多數時間內中國民眾主動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糧食,英軍艦隊在珠江中和清軍作戰時,當地民眾只是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賽龍舟時興高采烈地在遠處觀戰?!笨芍?,在這場戰爭中,當地民眾的態度是漠然,盲目、麻木。這說明了中國百姓民族意識淡薄。(2)據材料二“大家以為學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國。這些學生入了同文館以后,許多人就同他的家人斷絕親戚關系,斷絕來往……社會的思想,對于這件事情看得很嚴重,大家子弟不但不愿入,而且不敢入,因而招生更難了?!笨芍酿^招生困難,學生不多;遭遇社會的歧視,發展的道路曲折。據材料三“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現代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厭惡了封建的舊禮教、舊習俗。不少留學生脫下了長袍穿西服,參加了各種體育運動,有些同學甚至剪下發辮。幼童赴美后的種種西化表現更給保守派攻擊和發難的借 ?!笨芍?,材料二存在真實性。當時社會風氣未開,傳統觀念對新事物的抵制;頑固守舊勢力的阻撓,導致了同文館處境的困難。這些都印證了齊如山回憶的真實性。(3)根據材料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其對民主與科學的張揚,對封建禮教的批判,通過新的表達方式普及到社會和民間,使國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啟蒙了他們的民主精神,增進了他們的科學意識,推動了他們的思想解放?!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封建禮教;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學革命,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白話文逐漸普及;新文化運動啟蒙了民主精神,增進了科學意識,推動了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開啟了民智。(4)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人類文明要在不斷借鑒、傳承、創新中得到發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