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屆中考歷史高頻考點專項練習:專題八 考點22:新文化運動(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屆中考歷史高頻考點專項練習:專題八 考點22:新文化運動(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專題八 新文化運動
1.下列關于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其中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
A.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B.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
C.辛亥革命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D.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
2.1923年,梁啟超曾說:“革命成功將近十年……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這句話揭示了( )
A.維新派主張建立共和國 B.國民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C.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必然性 D.辛亥革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3.有人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認為洋務運動只是剪短了其枝葉,辛亥革命是砍斷了樹干,但樹墩還在,還會萌發。為了不讓“樹墩”萌發,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 )
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 )
①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②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
③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
④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魯迅先生也經歷過“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這部作品是( )
A.《文學改良芻議》 B.《文學革命論》
C.《新青年》 D.《狂人日記》
6.李大釗在經,《民彝與政治》一文中疾呼:“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釗主張( )
A.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B.提倡人性,反對神學
C.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7.觀察下圖,從內容上判斷新文化運動是一場( )
A.文學革命 B.軍事革命 C.政治革命 D.經濟革命
8.“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五曰,務去濫調套語……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語。”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胡適 B.梁啟超 C.李大釗 D.陳獨秀
9.陳獨秀被稱為“文化偉人”“政治名人”,對近代中國曾產生過重大影響。作為“文化偉人”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 )
A.領導“百日維新” B.推翻君主專制統治
C.發起新文化運動 D.建立中國同盟會
10.十月革命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部分人開始信仰共產主義思想并身體力行,其中的代表有( )
A. B. C. D.
11.1919年,《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發表在《新青年》雜志上,文章介紹了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和階級斗爭學說,是中國人比較系統地介紹、分析馬克思的學說的開山之作。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胡適 B.李大釗 C.魯迅 D.陳獨秀
12.十月革命的勝利讓我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希望。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并撰寫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的人是( )
A.李大釗 B.陳獨秀 C.胡適 D.魯迅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文化運動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國的民族運動自從五四運動才漸漸變成近代的民族運動——有組織的群眾的反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運動。
——《張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運動提倡新生活成為當時進步青年的主張。當時婦女的面貌(服飾、發型等)變化較大,提倡個性解放,主張男女平等和婦女參政。新式知識分子對傳統家庭進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五四運動研究綜述》
材料三: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
(1)新文化運動前期高舉什么旗幟?
(2)據材料一回答,五四運動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時期哪一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哪種思想直接影響的結果?
(4)結合所學內容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為堅實的基礎”?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由辛亥革命所喚起的中國社會的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巨大是落差產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又了新文化運動。
過去把新文化運動稱作啟蒙運動。……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人們開始由器物和制度層面鍥入到文化心理層面……在器物和制度之后,是西方近代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對立。這種對立,促成了觀念形態的革命,引發了中西文化的激烈論爭。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1)在“文化心理層面”向西方學習的事件是什么?
(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陳獨秀、胡適等領導的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所以為了不讓“樹墩”萌發,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故答案選B。
4.答案:D
解析:從1915年起,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逆流展開激烈進攻。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孔教。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①②③④都正確。故選:D。
5.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對封建禮教的攻擊最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提出了“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會理想。故D符合題意;《文學改良芻議》是胡適的作品,排除A;《文學革命論》是陳獨秀的作品,排除B;《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創辦的刊物,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排除C。故選:D。
6.答案:C
解析:題干給出的“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表明李大釗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故選:C。
7.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中“《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的描述指的是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故A正確,BCD錯誤。
8.答案:A
解析:據材料“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須言之有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的主張,故A項正確;梁啟超不屬于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故B項錯誤;李大釗沒有主張“文學改良”,故C項錯誤;陳獨秀也沒有相關思想主張,故D項錯誤。故選A。
9.答案:C
解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稱《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陳獨秀作為“文化偉人”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發起新文化運動。故選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A
解析:新文化運動后期,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頌揚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群眾,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陳獨秀、胡適和魯迅不是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物,排除BCD。故選:A。
13.答案:(1)民主和科學
(2)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3)社會風俗的變化;反封建、反傳統,反舊道德等
(4)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廣泛參與,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或者:使部分先進分子看到改造中國的新途徑;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廣泛傳播;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間,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人民工人運動的結合)
解析:(1)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掀起了新文化運動。(2)據材料一“新文化運動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國的民族運動自從五四運動才漸漸變成近代的民族運動——有組織的群眾的反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運動”可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3)據材料二“五四運動提倡新生活成為當時進步青年的主張。當時婦女的面貌(服飾、發型等)變化較大,提倡個性解放,主張男女平等和婦女參政。新式知識分子對傳統家庭進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時期社會風俗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反封建、反傳統、反舊道德等思想直接影響的結果。
(4)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五四新文化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廣泛參與,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使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看到改造中國的新途徑;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廣泛傳播;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間,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14.答案:(1)新文化運動。
(2)觀點:新文化運動是思想啟蒙運動;論述:新文化運動促使了民眾的覺醒,猛烈地沖擊了千百年來束縛中國人心智的道德、倫理觀念及建構其上的政治意識,運動本身反映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在認識中西文化差距問題上,已從器物、制度的層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層面,其對傳統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對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觀念和開放意識的青年,對于民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總之,新文化運動使人民受到民主科學的洗禮,啟迪了人們的思想。
解析:(1)根據材料“過去把新文化運動稱作啟蒙運動,……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人們開始由器物和制度層面鍥入到文化心理層面”,可知在“文化心理層面”向西方學習的事件指的是新文化運動。(2)本題是開放性的題目,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做這樣的題目首先要注意觀點明確;其次,要圍繞主題,認真組織材料,論證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論證要充分,史論結合要注意思維的邏輯性。根據材料“過去把新文化運動稱作啟蒙運動,……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人們開始由器物和制度層面鍥入到文化心理層面……在器物和制度之后,是西方近代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對立。這種對立,促成了觀念形態的革命,引發了中西文化的激烈論爭”,可以概況其為觀點是:新文化運動引發了中國思想觀念的革命。再結合新文化運動的作用進行闡述,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抨擊,引發中國向西方尋求真理深入到文化心理層——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也從形式與內容上進行了文學革命。總之,新文化運動使民主與科學逐漸深入人心,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他角度言之有理,論證充分即可。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樟树市| 亚东县| 瑞金市| 海兴县| 天峨县| 区。| 醴陵市| 普洱| 潞西市| 仙游县| 双江| 随州市| 建德市| 疏勒县| 曲麻莱县| 正阳县| 曲阳县| 个旧市| 平阴县| 隆安县| 札达县| 阿坝县| 犍为县| 中超| 呼玛县| 文安县| 新竹县| 白水县| 河南省| 合肥市| 区。| 松滋市| 无极县| 金阳县| 馆陶县| 余江县| 达拉特旗| 曲靖市| 会东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