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繡在服裝上的故事》 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本課是根據人美版小學六年級下冊17課《繡在服裝上的故事》而進行的地方特色拓展課-蒙古族服飾。 一、教學目標:1、了解蒙古族服飾文化的內涵及蒙古族服飾上的圖案特點和寓意。能利用丙烯畫顏料在木板上繪制自己喜歡的蒙古族服飾圖案。2、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觀念和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蒙族形式多樣、制作精美、色彩瑰麗、具有民族風格和鄉土氣息的圖案紋樣的服飾,了解有關蒙古族的歷史、文化、習俗,感受蒙古族服飾圖案的深刻內涵和美感。增強對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 教學難點:圖案形象的特點和對比色的運用。 教學準備: 各種蒙族服飾、錄像、圖片、丙烯畫顏料、小木板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n前準備: 1.了解有關蒙族的歷史、文化、習俗。 2.了解有關蒙族族服飾特點。 3.搜集蒙族服裝、服飾圖案的實物或圖片。(二)引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苗族服飾的深刻寓意,一件服裝,傳承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苗繡的精美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一個民族繡在服裝上的故事,同學們猜到了嗎?(出示課題)(老師身著蒙古服,是經過改良的家居服,但是布料卻是傳統方式織就。同學們可以摸一摸、看一看)板書:蒙古族服飾(三)觀察分析: 1、觀察欣賞師:我們生在內蒙古,對于我們家鄉的服飾更應該了解?,F在讓我們走進蒙古,了解我們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服飾。首先看一段小視頻(播放)2、閱讀資料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一些蒙古族服飾的資料,老師這里也有些資料,結合觀看的視頻,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資料,回答幾個問題。3. 分析研究,師:(1)蒙古族服飾外形有哪些特點、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特點:長袍、束腰、男子寬松,女子隨身,既體現人體曲線美,又有牧人寬厚大度、粗狂坦蕩性格。作用:防寒、便于騎乘。(2)蒙古族服飾的色彩有哪幾種、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喜用顏色:紅、粉、藍、白、綠等。特點:鮮艷、光亮,色調明朗、身心歡愉。寓意:藍天白云、綠草紅衣。?。?)蒙古袍圖案紋樣可以分為哪幾類?(學生分析)可以分為花卉植物類、幾何圖形類、人物場景類、山水風景類等。(4)圖案紋樣重點集中在蒙古袍的哪些部位?(學生分析)前胸、袖口、腰部、裙擺等。4.講一講繡在蒙古袍上的故事。(四)教師示范:省略人身,重點在圖案的繪制上。 四、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1分析蒙古族服飾中的圖案變化及規律。2利用丙烯畫顏料在木板上繪制一件蒙古袍五、作業展示;評價、小結、組織交流。教后反思:本課是在人美版小學六年級下冊17課《繡在服裝上的故事》苗族服飾課后,根據生在內蒙古地區,而更應該了解本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行的地方特色拓展課-蒙古族服飾。通過觀察和分析,了解蒙族服飾的特點,感受蒙古族明朗美觀的服飾。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以及圖片,服裝實物等,讓學生觸摸、觀察、了解蒙族服飾外形特點、圖案特色、寓意等,進行分析歸納總結,隨后讓學生利用丙烯畫在木板上繪制的方式進行創作,并在老師的示范下邊學邊畫。木板丙烯畫是我在高年級開展的特色畫法,能讓學生的每幅作品都有收藏的價值。由于一節課時有限,所以大部分學生只繪制完成草稿,來不及上色,因此簡單的評析了下學生的鉛筆稿,沒有完整的去分析評價,這是本課遺憾之處。另外本課在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需要加強。這堂課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學生非常熱愛繪畫,下課后還對自己的畫依依不舍,不愿離開教室。通過這次的學習,發現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們對傳統知識非常渴望,這種文化的傳承本身就十分有魅力。 從學生的作業來看,不僅僅局限于老師讓學生欣賞的一些圖案,不少同學根據蒙古族元素特點,加以了自己的理解表現,獨創出新穎獨特的花紋圖案,并且改良蒙古袍,表現出不一般的創作能力,這是值得欣慰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