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相繼興衰的中古歐亞國家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從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世紀,是西歐的封建社會時期,史稱“中世紀”。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標志著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中古基督教會的勢力膨脹,并控制了人民的思想。封建莊園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是封建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2、5世紀末期,日爾曼人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眾多國家,法蘭克王國由日爾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建立,在查理統治時候,法蘭克王國的版圖迅速擴大。800年,在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加冕儀式,標志著查理曼帝國誕生,查理成為帝國的第一位皇帝。3、教皇為查理加冕,這一事件意味著什么?上帝對查理稱帝的認可,意味著查理負有傳播和捍衛基督教的義務,標志著教權與王權之間相互利用的關系及其聯盟的建立。4、封建制度的形成:土地層層分封。封君與封臣之間通過一系列儀式結成主從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臣服禮。歐洲中世紀有句諺語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反映了當時的什么情況?反映了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等級制度。由于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君,而對自己封君的封君卻沒有臣屬(主從)關系。所以,中世紀的西歐出現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現象。這種復雜的關系,在封建主之間“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使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5、843年,在凡爾登簽訂條約,三分查理曼帝國,這三個國家分別發展為法蘭西,德意志,意大利。日爾曼中的一支盎格魯人·撒克遜建立了英吉利王國。6、基督教宣揚的“君權神授”得到了法蘭克王國的支持,8世紀中葉,“丕平獻土”為教皇國的產生奠定了基礎。7、時間:1世紀;地點:在羅馬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創始人:耶穌;信仰耶穌的宗教被稱為基督教,基督教的經典《圣經》。8、為什么在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產生了基督教?猶太人民不滿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在屢次反抗斗爭失敗后,才將希望轉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9、最初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還是窮人?在基督教產生之初,它是下層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爭的手段。后來富人加入教會,對基督教產生哪些影響?上流社會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會的領導權,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漸消失,日益成為羅馬帝國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工具。10、法蘭克國王與教會為什么會建立起合作的關系? 教會宣傳的“君權神授”觀念可以論證國王地位的合法性;而國王可以通過物質、軍事等力量來維護教會的權威。它們之間相互利用,借助對方的力量鞏固自己的地位。什一稅作用: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教會還可以憑借經濟實力,干涉、控制各國事物。11、教會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1:教會嚴厲打擊反對基督教神學的作為。2:壟斷了教育和文化。3:向人們閱讀《圣經》,宣傳教義。12、莊園的布局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莊園內有公共牧場,耕地,壕溝,磨坊,教堂,封建主城堡和農奴住宅。莊園的布局體現生產、生活設施齊備;體現出森嚴的等級界限的特點。莊園的布局基本滿足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說是一個封閉自守的小天地。13、莊園內的農奴對份地只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屬于領主。為取得份地的使用權,他們必須承受地租(主要是勞役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稅雜役,領主侵吞了他們絕大部分勞動產品。根據法律,農奴的人身屬于主人,并且世代相傳,處于依附領主的地位。14、比較農奴與領主的生活,說說農奴的社會地位 ?答:農奴生活的世界以莊園為中心,他們終年辛勞依然得不到溫飽,低矮的茅舍內潮濕擁擠,許多人因饑餓和營養不良過早死去。農奴是社會的主要生產者,但他們地位最低,受壓迫最重。15、莊園是“世外桃源”嗎?為什么?答:總之,莊園是當時西歐生產力水平極低的產物,莊園絕不是世外桃源。因此,隨著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莊園的衰落和城市的興起就成為了必然。16、在新興城市中,巴黎和倫敦不僅成為政治中心,也是經濟和對外貿易中心。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對外貿易繁榮。佛羅倫薩是著名的手工業中心。17、西歐的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領地上,國王和封建主可以對城市居民任意盤剝。許多城市通過贖買、起義等方式,最終贏得了自治權。所以說“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18、行會是西歐城市手工業者按行業建立的同業團體組織。11~12世紀產生,其目的是反抗封建領主的搶劫和剝削,防止同行競爭,捍衛手工業者的共同利益。。19、行會的代表要加入市政會的原因:市政會是城市的管理機構,行會代表進入市政會有利于保護手工業者的利益,促進手工業者的團結互助。20、中世紀西歐的手工業行會都有自己的章程和組織機構,而且每個行會都有自己的徽章。行會徽章象征性強,特點突出。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伊斯蘭教創建背景: 為了爭奪水源和牧場,社會矛盾激烈;社會動蕩,各階層渴望統一國家。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教徒稱為穆斯林,意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成為伊斯蘭教教歷紀年的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帥軍搗毀麥家城古廟內所有的部落神像,將承認黑隕石為伊斯蘭教的圣物。穆斯林做禮拜時,面向“克爾白”的方向。阿拉伯半島的基本統一,標志著伊斯蘭教的最終勝利。2、8世紀中葉,阿拉伯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伊斯蘭教成為與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從8世紀開始,巴格達就是阿拉伯帝國的都城,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10世紀后,阿拉伯帝國趨于衰弱。穆罕默德曾經說過: 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學之 你認為這句話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四個方面:1,在當時世界上,中國的學術文化站在了世界的巔峰,是世界文化之都,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榮譽。2,中國和阿拉伯等中亞西亞國家交流日益密切,二個地區之間的了解達到了很深的層次。3、中亞西亞很多國家文化還處于比較落后狀態,正處于大規模向中國學習的階段。4、反映了阿拉伯人求知和傳播文化知識的強烈精神。正是這些原因使得當時中國的很多優秀文化知識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 對穆罕默德“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你是如何理解的: 說明阿拉伯人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反映了穆斯林對吸收外來文化、創造新文化的胸懷。也說明了中國文化成就高超。4、伊斯蘭教在阿拉伯統一中的作用:一神教取代了阿拉伯人原始的多神宗教,適應了統一的需要。《古蘭經》對國家建立后的伊斯蘭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規范等產生重要影響。斯蘭教的創立和傳播過程就是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過程。5、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主要成就:文化創新方面、1、清真寺建筑;2、數學、化學、天文、 醫學等。文化傳播方面、1、傳播阿拉伯數字;2、翻譯并傳播東西方著作。6、阿拉伯人在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溝通和加強作用,把印度、中國等文化傳到西方,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天文、醫學知識,也帶來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7、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圣寺。《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中古時期阿拉伯文學中規模宏偉的民間故事集。它曾被人們譽為是世界文學史上“ 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來到中國唐朝長安。8、恩格斯指出:“阿拉伯留傳下十進位制、代數學的發端,現代數字和煉金術;基督教的中世紀什么也沒有留下。”說明了什么 ?(1、帝國的阿拉伯人與其他民族在科學文化上持寬容與兼收并蓄的態度,從而大大推動了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和發展。(2、當歐洲籠罩于基督教的黑暗之時,阿拉伯文明光芒璀璨。縱向來看,它在人類歷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希臘、羅馬)啟后(文藝復興)的作用;橫向來看,東、西方文明在此碰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3、古代印度、希臘、波斯正是通過廣大穆斯林科學家與學者的創造性勞動,古代印度、希臘、波斯與羅馬的科學巨著得以矯正并保存。第三課 日本的大化改新1、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早期國家。本洲中部的大和國家最為強大。他們不斷征服擴張,5世紀初統一了日本本土。大和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后來改稱天皇。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尖銳。世襲大貴族經濟實力強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者;政治上,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利,豪強貴族權傾朝野,導致皇權旁落。2、大約2200年前,中國徐富登陸日本。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國派使者到中國,18世紀,日本出土過一枚“漢倭奴國王”五字金印。公元1世紀后,中日之間的交流有了更大發展。中國的大唐時期,中日交流達到高峰。3、645年,皇室和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一舉鏟除蘇我氏勢力,強化了中央政權。隨后,孝德天皇繼位,建年號為“大化”。646年,孝德天皇頒布詔書,進行國制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改革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原來被貴族控制的農民轉為公民。改革后,日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繁榮,手工業發達,商業活躍。701年,日本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定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為制國基礎。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成為依靠律令實行同志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4、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國。日本效仿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國學。改革后不久,日本歷史進入奈良時代,710年,日本仿照中國長安式樣,建立了新都平城京。5、大化改新時推行的由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壞,很多豪強貴族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莊園。莊園主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武士,使武士階層形成,在此后的日本歷史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綜合探究二 從宗教景觀看文化的多樣性1、通常把人類在地表上活動的產物叫做文化景觀。宗教是一種文化,各種與宗教有關的寺廟、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墻、壁 畫等都屬于宗教文化景觀。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佛教建筑叫寺廟(類似皇宮建筑表現地位),基督教建筑叫天主教堂(高聳入云顯示上帝的威嚴),伊斯蘭教建筑叫清真寺(穹頂建筑是為了召喚信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