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高中政治學業水平考試四冊全集 復習資料(老教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高中政治學業水平考試四冊全集 復習資料(老教材)

資源簡介

認真準備,一次通過!
2022高中政治學考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經濟生活》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
1、商品的含義及兩個基本屬性。(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基本屬性為使用價值和價值)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匯匯率升高和外匯匯率跌落?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
利弊: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進口;有利于引進外資,不利于海外投資;有利于外國人到中國旅游、留學和購物,不利于中國人到國外旅游、留學和購物。
5、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6、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反映價值;二者在一般情況下成正比。
7、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8、價格變動會產生哪些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還會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產量 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9、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當前可支配收入、對未來收入預期、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10、消費類型:按交易方式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按消費目的分: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生存資料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比重上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和改善。
11、恩格爾系數的含義?變化的意義?
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消費心理主要有: 從眾、求異、攀比、求實心理
【消費心理】人們的消費行為受消費心理的影響,盲目從眾不可取,過分求異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實心理是理智的。
13、怎樣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消費觀)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
【社會再生產】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要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1、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②消費調節生產。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④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2、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的基本經濟制度是: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4、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共同富裕原則。
5、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形式、地位和作用
主要形式: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6、公司的法定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7、公司(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公司如何經營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8、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1)黨和政府的就業政策: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2)勞動者:每個勞動者都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①樹立自主擇業觀 ②樹立競爭就業觀 ③樹立職業平等觀 ④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9、理解股票投資高風險、高收益同在
股票投資的收入包括兩部分:一是股息和紅利收入,來源于公司的利潤;二是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差價,
10、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才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
(1)存款儲蓄: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
(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
(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投資理財的原則
兼顧收益與風險;兼顧多元與重點;兼顧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兼顧自己的經濟實際與理財特長。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1、我國初級階段的個人消費品分配制度: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國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 按勞分配(公有制) 2) 按生產要素分配 (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管理、技術、信息、土地等。)
2、評述建立和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意義
確立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3、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縮小收入差距)?
措施:堅持我國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體制改革,實行合理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鼓勵勤勞守法致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要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4、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系是什么?
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含義:效率是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關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處理: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分配懸殊。
5、財政收入的來源?影響因素有哪些?
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的)和分配政策。
6、財政支出的渠道和財政作用
財政支出:經濟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保支出、債務支出。
1) 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平穩運行
7、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稅——對企業的增值額征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個稅特點: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違反稅法的行為有哪些?(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計劃和市場
2、如何規范市場秩序?
(1)實施嚴格的市場規則(準入、競爭、交易)
(2)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都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有哪些?(為什么市場經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2)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會導致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兩極分化。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基本標志。
(2)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3)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1)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
6、我國的宏觀調控
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國家運用經濟手段【經濟計劃+經濟政策(財政、貨幣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新時代發展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9、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10、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措施:1)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11、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實質?載體?
(1)主要表現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國家為主導的。
(3)載體:跨國公司
12、評析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消極影響):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13、世界貿易組織原則
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
14、說明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必須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15、我國自對外開放過程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主動防范風險,自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國國體及本質: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它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2、我國人民民主的特點:廣泛性、真實性
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和民主權利的廣泛性。
真實性表現在:有制度、法律、物質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實現上。
3、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
1)公民的政治權利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
2)公民的政治性義務有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遵守憲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4、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③堅持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5、公民的政治參與:民主選舉, 民主決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監督
1) 民主選舉
2)民主決策
①民主決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②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A、有助于決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避免決策的片面性
B、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
3)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農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4)民主監督
方式: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新形式(監督聽證會、網上評議政府、民主評議會等)
原則:①敢于同惡勢力作斗爭;②采取合法的方式;③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6、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的區別?
(1)是否遵循法律、法規(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
第二單元 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宗旨: 為人民服務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對人民負責。(如何做到對人民負責——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了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國政府的職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④
4、我國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們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5、我國政府部門為公民的求助或投訴提供服務的途徑:①開設熱線電話②設立信訪部門、③發展電子政務④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
6、政府的權利行使三個環節:決策、執行、監督
決策環節: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執行環節:履行職能+依法行政
監督環節:外部監督和自覺接受監督
7、怎樣監督政府的權力?
1)加強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這個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5個)和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4個)。
行政系統外部的監督有: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
行政系統內部的監督有:上級政府的監督,監察、審計、法制等部門的監督。
3)實施政務公開
8、加強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必要性+意義)
必要性:權利是把雙刃劍。政府權力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濫用,就可能滋生腐敗,貽害無窮。意義:
(1)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2)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3)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
(4)才能更好地適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的決策;
(5)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于民,從而建立起一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11、政府權威
政府能否具有權威從根本上講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
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的政府的根本標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地認可和服從。
第三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一)人民代表大會
1、(1)我國的國家制度包括國體和政體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性質和職能
性質:是國家權力機關
地位:全國人大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并受它監督。
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全國人大——最高)
國家權力機關的完整體系。全國人大 和地方各級人大
3、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等。
義務: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5、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是一種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中國共產黨及我國的政黨制度
1、中國共產黨:地位、性質、宗旨、執政方式
地位: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如何堅持黨對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1)強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認識;
(2)遵循科學規律,堅持穩中求進;
(3)堅持開放包容,回應民眾關切;
(4)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政水平。
性質: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黨基本的執政方式,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以憲執政。
指導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1)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政黨制度的內容:
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 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
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民政協性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協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注意,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或政府職能。
意義: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進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有利于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確保人民當家做主,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維護社會團結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原則之間的關系:
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2、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
(四)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容包括:①宗教信仰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第四單元 走進國際社會
1、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是構成主權國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2、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
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等義務
3、聯合國的宗旨、原則、作用?
宗旨:簡單說,就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作用:
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4、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支持聯合國的改革,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發揮重要作用。
5、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間沖突的根源。
6、為何以及怎么堅決維護我國的利益?
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當性和正義性。
態度: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正當的國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7、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
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怎樣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
(1)必須堅決地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2)改變舊的國際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為基礎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8、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9、我國的外交政策
1)是什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制定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國外交政策的: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4)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1)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與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2)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3)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必修3《文化生活》
1、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表現: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4、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潛移默化 深遠持久
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5、優秀文化對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優秀文化能豐富精神世界(2)優秀文化能增強精神力量(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6、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7、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態度和原則)
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原則是各國文化一律平等。
8、文化傳播的形式: 商業貿易 ,人口遷移,教育,文化娛樂活動等。
9、傳統文化的特點: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歷史繼承性。
10、傳統文化繼承的方式和途徑 (1)傳統習俗的繼承(2)傳統建筑的繼承(3)傳統文藝的繼承(4)傳統思想的繼承
11、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1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會制度的更替 (2)科學技術的進步 (3)思想運動 (4)教育
13、怎樣進行文化創新 (途徑)
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重要途徑: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14、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15、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和史書典籍
2)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哪些方面?
(1)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表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
(2)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①包容性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16、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17、新時期,我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什么?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20、如何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發揮 "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4)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5)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6)人人都應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21、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指什么?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24、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引領文化前進的方向的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5、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26、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7、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28、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9、面對生活中的道德沖突,你如何判斷和選擇?
一個重要的途徑是,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國家,要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來加強宏觀調控。
30、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聯系是怎樣的?(為何要堅持二者的統一?)
(1)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
(2)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
31、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1)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不斷提高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
(3)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32、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如何發展先進文化)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3)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
一、【哲學基礎知識】(第一單元)
1、哲學的理解
①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②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③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2、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思維和存在何為本原
的問題,(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3、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4、哲學與時代的關系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哲學對社會的作用(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①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學還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
指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同時能夠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生產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⑴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
⑵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三大發現即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
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⑴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⑵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⑶實現了在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性的,就在于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辯證唯物論(第四課、第五課)(原理+方法論)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也是物質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如強調“自然的客觀”可用: ①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②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錯誤傾向】反對不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
2.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
⑴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我們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⑵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可分為二個哲理:
【原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具計劃性、目的性、預見性和主動創造性;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即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重點掌握】
【原理】:①意識對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這哲理常用)
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3.規律具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規律具客觀性和普遍性。(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4.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重點掌握】
【原理】尊重客觀規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方法論】這要求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即: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5、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②要求我們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③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即反對從主觀出發,又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的思想。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六課)
1、實踐和認識(理論)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實踐決定認識,(即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阻礙作用。
方法論:①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鍛煉成才。
②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想,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2、為什么追求真理需要一個過程
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真理是具體有條件的。
四、唯物辯證法(第七、八、九、十課)
一)聯系的觀點
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方法論:聯系的普遍性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形而上學的孤立觀點看問題
2、聯系是客觀性原理。
原理;
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方法論: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
原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方法論: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原理
原理:區別:①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
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②整體和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聯系: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①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②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方法論: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
①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②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5、系統和要素的關系
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系統優化的思想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二)發展的觀點
1、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方法論: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具有創新
2、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原理(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
原理: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就是在量變和質變的兩種狀態中不斷發展的。(即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①我們要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
3、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原理
原理: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
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方法論:①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
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
(三)矛盾的觀點
1、矛盾的觀點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簡言之,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求我們用對立統一觀點看問題(即用全面觀點看問題)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
盾。
方法論:①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于承認和揭露矛盾;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即一分為二觀點看問題),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補充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也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4、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原理
原理: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系,
對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統一:二者相互聯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二者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①學會正確認識事物的秩序(特殊——普遍——特殊)
②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
(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補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5、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
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賴、
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①要善于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
理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6、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
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不忽視支流;堅持兩點
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7、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原理
方法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
8、矛盾觀(6個原理)
矛盾分析方法: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或者加上
堅持全面觀點看問題)
9、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基本觀和根本分歧點、
唯物辯證法兩大總特征: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形而上學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矛盾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10、辯證的否定觀
原理內容:①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進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③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④辯證的否定的實質是 “揚棄”,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
方法論:①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創新與發展。)1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破舊立新)
12、創新對社會的作用(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五、社會歷史觀(第十一課)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最突出表現在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
2、兩對矛盾和兩個規律
兩對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決定和反作用)
兩個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3、社會發展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因此: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六)價值觀(第十二課)
1、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
內容:
①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②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③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正確的價值觀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進作用,錯誤的世界觀則起阻礙作用所以要求我們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1)標準:客觀依據:必須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主觀依據: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地位、需要、認識角度、立場、階級性等
3、人生價值觀
(1)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社會價值(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奉獻,即人是價值的創造者)和自我價值(即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索取,即人是價值的享受者)
(2)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即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看他為社會、為人民奉獻了什么。
(3)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①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②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客觀條件)(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③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主觀條件)(一是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二是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三是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PAGE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连云港市| 隆尧县| 克什克腾旗| 磐石市| 天水市| 库伦旗| 扎赉特旗| 涟源市| 怀集县| 高雄县| 丰原市| 河北省| 七台河市| 堆龙德庆县| 磐石市| 柞水县| 济阳县| 五家渠市| 宁强县| 桐柏县| 梓潼县| 夏河县| 广河县| 甘德县| 赤峰市| 博爱县| 祁阳县| 荥阳市| 瑞金市| 黑山县| 高邮市| 卫辉市| 瑞昌市| 读书| 高安市| 南川市| 斗六市| 北京市| 清苑县|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