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設計增城市高級中學 劉秀姿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表現標準】3.9 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表現標準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 識 能 力認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體會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認同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領會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9.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①中華文化內容豐富 回憶中華文化內容豐富②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 結合實例,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的原因;解釋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③中華文化的民族特性 列舉某些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解釋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3.9.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解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教科書相關內容】《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 第六課第二框。【教學目標描述、預設達成及其評析】本框內容是對第一框內容的承接,通過對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來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而得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以下是目標的描述和預設達成:目標1:學生通過具體實例回憶中華文化豐富內容,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的作用/意義、特點、地位。目標2:學生通過典型具體例子的對比,理解中華文化的區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目標3:學生通過講解具體實例,能夠理解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及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難點)目標4:理解包容性的含義和意義,再現包容性的相關知識并運用到材料中。(重點)評析以上四個教學目標在分類表中的位置:知識維度 認 知 過 程 維 度1.記憶 2.理解 3.運用 4.分析 5.評價 6.創造A.事實性知識 目標l 目標2、3 目標2、3B.概念性知識 目標4 目標4 目標4 目標2、3、4C.程序性知識 目標4 目標4D.反省認知知識二、教學任務分析1、學生能力及學習動機分析:高二的文科生已經具備了較為基礎的文科思維和對問題的質疑能力,同時也具備學習本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知識準備。在相關課程方面歷史的必修3也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不少與中華文化相關史實資料。但是,歷史展現出了多彩的現象,需要通過學習來感受和獲得本質的理論,因此學生對本框的內容會有較強的學習動機。通過本框學習能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領會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本課表現標準類型及其學習條件分析:1)本課屬于理解、運用、分析性知識類別學習。2)其學習條件是:高中的文科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有夠通過事例現象分析內在的本質的能力。采用情景式體驗教學程序:情景體驗——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學生自主交流、展示討論成果——學生質疑與答疑——教師點撥——對應練習——學生的思維導圖建構(課后)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安排:1課時。三、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描述及其評析】環節與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達成 目標【自主課】自主學習及小組交流談論 1、課本的閱讀、自主完成探究及對應練習2、小組的學習任務分配及小組的交流討論、小組內自主解疑。 按要求完成學案的相關內容 預習課文內容、自主學習新知識、主動交流學習任務【展示課】導入:承上啟下法導入新課 源遠流長是中華文華的基本特征之一,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到古代繼續探尋她的另一特征——博大精深。 回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為本框的重點內容:包容性做鋪墊探究一: 【探究活動點撥及總結】探究情景:作為外交大臣的你,要接待來自日本的使者木村夫婦,他們對中華文化非常感興趣。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到古代,一起去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第一站:你將帶他們去領略“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中華文化。(建議從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道德等方面介紹,并結合課本分析其作用/意義、特點、地位)知識小結:中華文化的獨特性1、文學藝術:作用: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特點:悠久歷史、豐富內涵、獨特風格。地位:在世界文學藝術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學技術: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我國科技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特點:實用性和整體性意義: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第二站:請你帶他們去感受“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中華各地文化。并結合課本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知識小結:中華文化的區域性1、原因:受經濟、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性。2、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系: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第三站:請你帶他們去欣賞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并分析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貢獻。知識小結:中華文化的民族性1、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擁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對應練習點撥及評價】過關練習:①②③ 學生展示第一站問題答案,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和質疑 學生展示第二站問題答案,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和質疑學生展示第三站問答案,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和質疑學生展示對應練習答案,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和質疑 通過創設一個大的情景背景,設置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有更加寬廣的空間去探討文,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增強學生舉例和分析能力,提升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目標1目標2目標3探究二: 【探究活動點撥及總結】探究情景:完成了接待木村夫婦任務之后,你回到了2013年的今天。回想穿越的那些日子你對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有了深刻的體會:追溯歷史文化亦是追尋中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那是雍容華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的外表下博大的胸襟。海浪之所以能夠激起美麗巨大的浪花首先基于她的納百川,她令每一顆融入這大海的水滴都能和諧相處,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煥發出無窮的魅力。請你結合材料,分析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及這一原因意義是什么。得出結論: 1、原因:包容性(包容性含義的理解)2、意義: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對應練習點撥及評價】主觀題講評 學生展示探究二的答案,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和質疑學生展示對應練習答案,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和質疑 目標4【板書設計】附:學案增城市高級中學 高二政治 自主探究學案 (文科班)內容:第六課第二框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課時:1 年級:高二 編號:12 日期:2013.10 主編:劉秀姿班別:_____ 姓名:_______ 小組:_______一 、自主學習,完成以下任務(★為本課重點)探究一:作為外交大臣的你,要接待來自日本的使者木村夫婦,他們對中華文化非常感興趣。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到古代,一起去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第一站:你將帶他們去領略“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的中華文化。(建議從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道德等方面介紹,并結合課本分析其作用/意義、特點、地位)第二站:請你帶他們去感受“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中華各地文化。并結合課本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第三站:請你帶他們去欣賞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并分析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及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探究二:完成了接待木村夫婦任務之后,你回到了2013年的今天。回想穿越的那些日子你對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有了深刻的體會:追溯歷史文化亦是追尋中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那是雍容華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的外表下博大的胸襟。海浪之所以能夠激起美麗巨大的浪花首先基于她的納百川,她令每一顆融入這大海的水滴都能和諧相處,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煥發出無窮的魅力。請你結合材料,分析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及這一原因意義是什么。二、過關練習1. 12年2月10日,第五屆“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比賽英國賽區決賽在大英博物館舉行。“漢語橋”中學生中文比賽為全球漢語學習者們搭起了交流經驗、促進友誼的橋梁,也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弘揚創造了嶄新平臺,展示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效推動了全球漢語熱。下列能說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 ①我國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中獨樹一幟 ②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都是用漢字記錄的 ③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處于世界的先進行列 ④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一把剪刀繪生活,剪紙是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陜西、山東的風格豪放粗獷、渾厚純樸;廣東、福建的風格纖細秀麗、玲瓏剔透;江蘇、浙江的風格疏密流暢、精巧明快。這些千姿百態的剪紙造型,洋溢著濃郁醇厚的鄉土氣息。材料說明A.中華文化具有民族性 B.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 C.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D.中華文化博大精深3.《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群眾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近千年來,它主要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隨著許多民間說唱藝人步入高齡,這部英雄史詩瀕臨失傳。為使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黨和政府專門組織人力,撥出專款,搶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薩爾王傳》。上述材料說明(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③中華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 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 .中華世紀壇序寫道:朗朗乾坤,堂堂中華。高齡五千歲,繁衍百億人。鐵肩挑五岳,巨手開三峽。腰環萬里長城,腳跨九曲黃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紀風云。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選項中對于中華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確的是( )①既求同存異又兼收并蓄 ②能吸收借鑒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各種文化 ③能與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處 ④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12年8月18日,以“藝術創意,點亮生活”為主題的第15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開幕。博覽會注重藝術推廣和學術交流并重,熱烈歡迎世界各國來北京,你的參與是我們不懈的動力!這體現了中華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中華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積極意義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華文化始終處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統率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華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6、(主觀題)位于西安市藍田縣的水陸庵以雕塑精美而聞名,水陸庵始建于六朝時期,之間明、清兩代曾多次進行過重修,現存的3700多尊泥塑,布滿庵內的所有墻壁。大的比真人還高,小的細如巴掌,這些泥塑看起來讓人眼花繚亂,但實際布局嚴謹,層次分明。“五百羅漢過海”、“九龍天浴”、“千人聽經圖”,每一組都是一個佛教經典故事,釋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繹得活靈活現,堪稱一部“立體的連環畫”。在所有的泥塑中,觀音菩薩的男性相貌造型,釋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現象,在我國的其他古寺中也極為罕見。請從文化生活角度,結合材料分析水陸庵展現了中華文化怎樣的魅力 三、重點難點默寫1、包容性的含義 2、包容性的意義中華文化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獨特性: 1、文學藝術2、科學技術區域性: 1、原因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2、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原 因)包容性含義: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意義:交流、認同、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