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0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標準教學設計廣州市《基于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課題組 李飛虹【課程標準和學業質量評價標準】3.10 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教學目標】學評目標 教學建議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 識 能 力理解并擁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10.2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記憶 回憶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結合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成就,說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并歸納總結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3.10.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記憶 回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 理解 解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 理解 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機關及其自治權。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理解 總結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實基礎。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 理解 說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任務分析】1、起點能力高一學生在日常生活已經感受到許多政治現象。對政治現象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能力。2、本課學習目標類型及其學習條件分析①本課屬于記憶與理解的概念性知識學習。②其學習條件是: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政治現象進行判斷、評價和分析。3、由上述兩項分析決定教學程序復習原有相關知識(民族關系和民族原則)一一問題情景體驗一一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生成知識一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運用知識4、課的類型:新授課5.教學時間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回顧上節課知識:新型的民族關系和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導入新課:一、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展示中國地圖,要求學生找出我國的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1.問:自治區設置在哪些地方?答: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2.問:自治地方和國家的關系?答:國家統一領導。3.問:自治機關是什么機關,它的職權與一般的地方國家機關有何不同?答:它的職權具有兩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享有和行使自治權。其中,自治權是核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二)問:你了解自治法賦予自治機關的自治權都有哪些么?相關鏈接:自治機關的自治權涵義: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1.立法自治權據統計,自1965年以來,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規和單性條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西藏自治區環境管理條例》《西藏自治區對外國人來藏登山管理條例》《西藏自治區信訪條例》《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決定》《關于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分裂活動的決議》《關于嚴厲打擊“賠命金”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定》等。2.變通執行權例1.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西藏自治區還將“藏歷新年”、“雪頓節”等藏民族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例2.根據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區將職工的周工作時間規定為35小時,比全國法定工作時間少5小時。例3.1981年,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從西藏少數民族歷史婚俗等實際情況出發,通過了《西藏自治區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條例》,將《婚姻法》規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別降低兩歲,并規定對執行變通條例之前已經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婚姻關系,凡不主動提出解除婚姻關系者,準以維持。3.經濟自治權例1.1984年后,在西藏農牧區實行“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政策.極大調動了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西藏農牧區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得到持續發展和提高。例2.在稅收方面,全國只有西藏一直執行比全國低3個百分點的稅收優惠政策,而且對農牧民一直免收各種稅費;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實行比全國低兩個百分點的優惠貸款利率和低保險費率政策。4.文化管理權對農牧民實行免費醫療,農牧民子女上學實行免費吃住等政策.據統計,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的近40年間,西藏財政支出共計875.86億元,其中的94.9%來自中央補貼。近十年來,共計援藏干部2000多人,援助資金及物資101.66億元(不含中央同期的117個援建項目的資金)。結論: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討論:為什么我國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由歷史情況所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2.由現實情況所決定的:“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民族關系3.實踐證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圖片展示:圖表展示:2003年與1953年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對比及建國以來民族地方的工農業發展情況結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小結:四、課堂練習1.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民族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國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其原因是 ( D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B.我國不存在妨礙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因素C.我國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D.我國實行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民族政策下列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確的是 ( D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②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區域自治③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④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我國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我國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包括 ( A )①立法自治權 ②變通執行權 ③經濟自治權④文化管理自治權 ⑤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我國的民族自治機關包括 ( C )A.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和法院 B.自治地方的政府、法院和檢察院C.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 D.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5.1989年以來,西藏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完善。至1999年三月,西藏自治區人大已制定了150多個具有鮮明的民族區域自治特點的法規和單行條例,這一事實表明 ( B )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規是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的重要表現 ③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表現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權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五、快樂探究:1.民族自治機關自治權和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的異同,你知道多少呢?2.有人說,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就采用的是聯邦制的國家形式,現在美國、德國、俄羅斯、印度等都采用聯邦制,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應該采用聯邦制的形式。你認為呢?【理念分析】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本教學設計,充分貫徹了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普遍參與度高,得益于情景教學較充分,圖文并茂。通過教學,學生對我國的民族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系實踐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學生必須課后再次搜集資料加以體會。【簡評】本節課有3個教學目標。第一個具體目標,行為動詞是“理解”和“擁護”,名詞短語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屬于記憶概念性知識類別,“擁護”屬于反省認知知識類別,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指標。第二個目標是“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機關及其自治權。” 行為動詞是 “理解”,屬于理解概念性知識類別。第三個目標有3個行為動詞:即“說明”、“歸納”和“總結”,屬于分析事實性性知識類別。所以本節課既有知識的目標,也有能力的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任務分析以記憶事實性知識和理解概念性學習的理論為依據,確定了本框的教學程序:復習原有相關知識(民族關系和民族原則)一一問題情景體驗一一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生成知識一一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運用知識。既注意知識教學,又注意知識的應用教學。本節課最后設計的知識檢測題與教學目標對應。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原理。表:基于陳述的目標按分類表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學案例的分析知識維度 認 知 過 程 維 度1.記憶 2.理解 3.運用 4.分析 5.評價 6.創造A.事實性知識 目標3B.概念性知識 目標l 目標2C.程序性知識D.反省認知知識 目標l目標l:解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理解并擁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目標2: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機關及其自治權。目標3:結合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成就,說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并歸納總結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克拉瑪依油田青藏鐵路2003年和1952年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對比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工農業發展情況中央統一領導和民族區域自治有機結合“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鄧小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