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1.(2021八上·富陽期中)有學者在提及中國近代某一不平等條約時指出:這些條款(包括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現在有五口通商,外國人可以橫行天下,防不勝防。這一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便于外國資本主義商品涌入,進一步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A項《南京條約》和題干材料相符,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2.(2021八上·富陽期中)19世紀60年代初,法國巴特勒上尉寫信給雨果說:“這次遠征行動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英法所謂的“榮耀”是( )A.南京大屠殺 B.旅順大屠殺 C.鎮壓義和團 D.火燒圓明園【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劫走了所有能搬動的貴重文物和圖書典籍,十二生肖獸首丟失,為了掩人耳目,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19世紀60年代初,法國巴特勒上尉寫信給雨果說:“這次遠征行動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英法聯軍所謂的“榮耀”指的是火燒圓明園。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火燒圓明園是英法所謂的“榮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3.(2021八上·富陽期中)太平天國運動中產生了兩個綱領性文件:一個深得民心,但卻難以實現;另一個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卻難以深入民心。前者是(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四洲志》 D.《海國圖志》【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據學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明確提出了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否定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權,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比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綱領。但是,《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實行。A項《天朝田畝制度》屬于前者,符合題意;B項《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教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但未能反映出農民的土地要求,不符合題意;CD兩項不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產生的綱領性文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朝田畝制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天朝田畝制度》的相關史實。4.(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列是一組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圖片,下列口號與與這組圖片內容相吻合的主題是(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 輪船招商局A.變法圖強 B.自強求富 C.三民主義 D.民主科學【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為了維護清朝統治,地主階級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主要活動有:創辦軍事工業,如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興辦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興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培養人才;籌建海軍。A項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目的,不符合題意;B項自強求富題干圖片內容相吻合,符合題意;C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洋務運動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洋務運動的有關內容。5.(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面的時間軸上是1842年至1901年間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個條約,以此為線索歸納出的歷史主題應該是( )A.開始卷入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過程B.民族工業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C.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發展的歷程【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中國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圖示顯示的材料,表現得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ABD三項和題干時間軸上的條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應該是以題干時間軸上的三個條約為線索歸納出的歷史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要求學生具備分析概括能力。6.(2021八上·富陽期中)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填的是( )A.戚繼光抗倭 B.雅克薩之戰C.黃海海戰 D.《馬關條約》【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894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相遇,因此爆發了甲午戰爭期間雙方海軍之間的決戰。A項戚繼光抗倭發生在明代,與甲午戰爭不對應,不符合題意;B項雅克薩之戰發生在清朝前期,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是清朝晚期,不符合題意;C項黃海海戰是題干示意圖中①處應填的事件,符合題意;D項《馬關條約》是甲午戰敗清政府和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不是中國人民的抗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2021八上·富陽期中)揭開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A.組織強學會 B.“公車上書”C.成立保國會 D.創辦《萬國公報》【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這次上書沒有達到目的,但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公車上書”揭開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序幕。8.(2021八上·富陽期中)“19世紀末外國勢力的強行干涉以及越來越多的傳教活動,引發了人們強烈的不滿,一個神秘組織在中國北方發起了一次著名的運動。”這場運動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19世紀末外國勢力的強行干涉以及越來越多的傳教活動,引發了人們強烈的不滿,一個神秘組織在中國北方發起了一次著名的運動。”結合所學,19世紀末,由于外國勢力的侵略,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直隸興起,可知,題干反映的是義和團運動。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義和團運動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認識到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9.(2021八上·富陽期中)《中華民國史》寫道:“他建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力從事反清革命。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成。”這個“大團體”是指( )A.中國同盟會 B.強學會 C.國民黨 D.興中會【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據“他提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力從事反清革命。 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成。”及所學知識可知,“大團體”是指中國同盟會。A項中國同盟會是這個“大團體”所指的組織,符合題意;B項強學會是維新派成立的團體,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黨的前身是同盟會,不符合題意;D項興中會屬于革命團體,而非統一的革命政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及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10.(2021八上·富陽期中)時空觀念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核心素養,指出下列歷史事件先后順序正確的一項( )A.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護法運動B.宋教仁遇刺→護國戰爭→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護法運動C.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護法運動D.護國戰爭→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護法運動→宋教仁遇刺【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殺。4月,袁世凱又非法簽定善后大借款,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二次革命即稱討袁之役,結果失敗。袁世凱稱帝是在1915年12月;護國戰爭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絕望而死。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AB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護法運動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為依托,考查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11.(2021八上·富陽期中)“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在當時( )A.提出三民主義B.推翻封建制度C.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政治方向的是建立民國和頒布法律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2.(2021八上·富陽期中)“我們拋棄了之乎也者,學作白話文。我們也把紅樓水滸當作圣經寶典來研究,又竭力閱讀西洋名著。”這種狀況始于( )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 D.新文化運動【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通過題干分析,“學做白話文”“我們也把紅樓水滸做圣經寶典來研究,又竭力閱讀西洋名著”,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以胡適為首倡導白話文,可知此題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時期。ABC三項和題干狀況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新文化運動后出現題干現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3.(2021八上·富陽期中)1919年在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政治問題"分別指( )A.五四運動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B.上海學生運動和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D.上海學生運動和中共成立【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19年”“罷學風潮”“北洋軍閥”等信息可看出,這反映的是五四運動及其爆發的原因。結合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山東權益,但此合理要求被西方列強拒絕,列強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發起游行示威,要求拒簽和約并懲辦親日派官員,北洋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鎮壓,此次運動史稱“五四運動”。因此,“罷學風潮”指的是五四運動,“政治問題”指的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A項五四運動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是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政治問題"分別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4.(2021八上·富陽期中)1924年1月孫中山寫道:“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為此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是( )A.創建了同盟會 B.領導辛亥革命C.進行國共合作 D.進行二次革命【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材料中,孫中山回顧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狀,指出雖然中國較早進行革命,但并未如俄國十月革命般成功,因此孫中山向蘇俄學習,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措施,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進行國共合作是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孫中山的話語為依托,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15.(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的是( )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戰爭的勝利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B項①②④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共20分。)16.(2021八上·富陽期中)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滅盡滿洲民族……在腐敗的封建專制制度下,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孫中山材料四: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歸屬于全體民眾。革命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兩個半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革命傳統的夢想,而且還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訴求……。但是,革命并不徹底,而且產生了許多不幸的后果。——改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1)請給材料一中的圖片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 。(2)指出材料二中中國同盟會的性質?材料二中這一綱領被孫中山概括為怎樣的思想?比較材料二、三,分析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3)材料四中為什么說“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又產生了怎樣“不幸的后果”?【答案】(1)③②①(2)性質: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思想: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由反對滿族、排滿到反對封建專制,主張民族平等。(3)“劃時代的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①大總統誓詞應該是出現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時,②武昌起義軍胸章出現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③《民報》是1905年由同盟會所創的大型政論實事機關刊物,故順序應是③②①。(2)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闡述為: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根據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可知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反對滿族、排滿;根據材料三“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知,孫中山認為中華民族內部是平等的。(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因此“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故答案為:(1)③②①。(2)性質: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思想: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由反對滿族、排滿到反對封建專制,主張民族平等。(3)“劃時代的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17.(2021八上·富陽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材料二:材料三:6 月5日,上海日商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緊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材料四: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利用暑假,組織了一次紅色旅游活動“重訪紀念地”,走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發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1)材料一中的“兩位先生"是哪場運動的口號?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宣傳陣地在哪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說出這場運動發生的時間。這次運動中最能體現運動性質的口號是什么?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劃時代意義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思考,這場運動在6月5日以后發生了什么變化?(4)在革命洪流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何歷史意義?【答案】(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1919年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在陳獨秀的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兩面大旗,向封建思想發起猛烈沖擊。陳獨秀所謂的“兩位先生”指的就是民主和科學,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宣傳陣地在《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青年學生首先走上街頭舉行罷課游行示威,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五四運動爆發。其中“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6月5日以后,五四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上海,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1919年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1.(2021八上·富陽期中)有學者在提及中國近代某一不平等條約時指出:這些條款(包括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現在有五口通商,外國人可以橫行天下,防不勝防。這一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2.(2021八上·富陽期中)19世紀60年代初,法國巴特勒上尉寫信給雨果說:“這次遠征行動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英法所謂的“榮耀”是( )A.南京大屠殺 B.旅順大屠殺 C.鎮壓義和團 D.火燒圓明園3.(2021八上·富陽期中)太平天國運動中產生了兩個綱領性文件:一個深得民心,但卻難以實現;另一個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卻難以深入民心。前者是( )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四洲志》 D.《海國圖志》4.(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列是一組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圖片,下列口號與與這組圖片內容相吻合的主題是(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 輪船招商局A.變法圖強 B.自強求富 C.三民主義 D.民主科學5.(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面的時間軸上是1842年至1901年間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個條約,以此為線索歸納出的歷史主題應該是( )A.開始卷入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過程B.民族工業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C.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D.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發展的歷程6.(2021八上·富陽期中)以下示意圖中①處應填的是( )A.戚繼光抗倭 B.雅克薩之戰C.黃海海戰 D.《馬關條約》7.(2021八上·富陽期中)揭開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A.組織強學會 B.“公車上書”C.成立保國會 D.創辦《萬國公報》8.(2021八上·富陽期中)“19世紀末外國勢力的強行干涉以及越來越多的傳教活動,引發了人們強烈的不滿,一個神秘組織在中國北方發起了一次著名的運動。”這場運動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9.(2021八上·富陽期中)《中華民國史》寫道:“他建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力從事反清革命。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成。”這個“大團體”是指( )A.中國同盟會 B.強學會 C.國民黨 D.興中會10.(2021八上·富陽期中)時空觀念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核心素養,指出下列歷史事件先后順序正確的一項( )A.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護法運動B.宋教仁遇刺→護國戰爭→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護法運動C.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護法運動D.護國戰爭→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護法運動→宋教仁遇刺11.(2021八上·富陽期中)“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主要體現在當時( )A.提出三民主義B.推翻封建制度C.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12.(2021八上·富陽期中)“我們拋棄了之乎也者,學作白話文。我們也把紅樓水滸當作圣經寶典來研究,又竭力閱讀西洋名著。”這種狀況始于( )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 D.新文化運動13.(2021八上·富陽期中)1919年在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政治問題"分別指( )A.五四運動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B.上海學生運動和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D.上海學生運動和中共成立14.(2021八上·富陽期中)1924年1月孫中山寫道:“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為此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是( )A.創建了同盟會 B.領導辛亥革命C.進行國共合作 D.進行二次革命15.(2021八上·富陽期中)下列選項中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的是( )①十月革命的影響 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 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共20分。)16.(2021八上·富陽期中)辛亥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民族主義,并非是遇著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滅盡滿洲民族……在腐敗的封建專制制度下,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孫中山材料四: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歸屬于全體民眾。革命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兩個半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革命傳統的夢想,而且還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訴求……。但是,革命并不徹底,而且產生了許多不幸的后果。——改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1)請給材料一中的圖片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 。(2)指出材料二中中國同盟會的性質?材料二中這一綱領被孫中山概括為怎樣的思想?比較材料二、三,分析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3)材料四中為什么說“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又產生了怎樣“不幸的后果”?17.(2021八上·富陽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材料二:材料三:6 月5日,上海日商廠的中國工人首先罷工……緊接著,機器紡紗、印刷、公共交通、碼頭、船塢等行業的工人相繼罷工。材料四: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利用暑假,組織了一次紅色旅游活動“重訪紀念地”,走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發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1)材料一中的“兩位先生"是哪場運動的口號?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宣傳陣地在哪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說出這場運動發生的時間。這次運動中最能體現運動性質的口號是什么?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劃時代意義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思考,這場運動在6月5日以后發生了什么變化?(4)在革命洪流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何歷史意義?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便于外國資本主義商品涌入,進一步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A項《南京條約》和題干材料相符,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南京條約》的內容。2.【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1856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劫走了所有能搬動的貴重文物和圖書典籍,十二生肖獸首丟失,為了掩人耳目,英法聯軍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19世紀60年代初,法國巴特勒上尉寫信給雨果說:“這次遠征行動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英法聯軍所謂的“榮耀”指的是火燒圓明園。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火燒圓明園是英法所謂的“榮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準確掌握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3.【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據學可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國想通過這個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明確提出了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否定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權,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比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綱領。但是,《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實行。A項《天朝田畝制度》屬于前者,符合題意;B項《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教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但未能反映出農民的土地要求,不符合題意;CD兩項不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產生的綱領性文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天朝田畝制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天朝田畝制度》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為了維護清朝統治,地主階級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主要活動有:創辦軍事工業,如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興辦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興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培養人才;籌建海軍。A項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目的,不符合題意;B項自強求富題干圖片內容相吻合,符合題意;C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洋務運動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洋務運動的有關內容。5.【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中國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圖示顯示的材料,表現得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ABD三項和題干時間軸上的條約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應該是以題干時間軸上的三個條約為線索歸納出的歷史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要求學生具備分析概括能力。6.【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894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相遇,因此爆發了甲午戰爭期間雙方海軍之間的決戰。A項戚繼光抗倭發生在明代,與甲午戰爭不對應,不符合題意;B項雅克薩之戰發生在清朝前期,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是清朝晚期,不符合題意;C項黃海海戰是題干示意圖中①處應填的事件,符合題意;D項《馬關條約》是甲午戰敗清政府和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不是中國人民的抗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895年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聯合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這次上書沒有達到目的,但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公車上書”揭開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序幕。8.【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19世紀末外國勢力的強行干涉以及越來越多的傳教活動,引發了人們強烈的不滿,一個神秘組織在中國北方發起了一次著名的運動。”結合所學,19世紀末,由于外國勢力的侵略,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直隸興起,可知,題干反映的是義和團運動。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義和團運動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認識到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9.【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據“他提議將分散的革命組織(合)成一個大團體,協力從事反清革命。 這個建議獲得一致贊成。”及所學知識可知,“大團體”是指中國同盟會。A項中國同盟會是這個“大團體”所指的組織,符合題意;B項強學會是維新派成立的團體,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黨的前身是同盟會,不符合題意;D項興中會屬于革命團體,而非統一的革命政黨,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及學生的理解能力。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10.【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殺。4月,袁世凱又非法簽定善后大借款,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二次革命即稱討袁之役,結果失敗。袁世凱稱帝是在1915年12月;護國戰爭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絕望而死。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ABD三項排列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稱帝→護國戰爭→護法運動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為依托,考查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時期的相關知識。11.【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確立了中國“民主共和”政治方向的是建立民國和頒布法律文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建立民國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義,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2.【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通過題干分析,“學做白話文”“我們也把紅樓水滸做圣經寶典來研究,又竭力閱讀西洋名著”,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以胡適為首倡導白話文,可知此題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時期。ABC三項和題干狀況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新文化運動后出現題干現象,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3.【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919年”“罷學風潮”“北洋軍閥”等信息可看出,這反映的是五四運動及其爆發的原因。結合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山東權益,但此合理要求被西方列強拒絕,列強還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發起游行示威,要求拒簽和約并懲辦親日派官員,北洋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鎮壓,此次運動史稱“五四運動”。因此,“罷學風潮”指的是五四運動,“政治問題”指的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A項五四運動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是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政治問題"分別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4.【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材料中,孫中山回顧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狀,指出雖然中國較早進行革命,但并未如俄國十月革命般成功,因此孫中山向蘇俄學習,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措施,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進行國共合作是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孫中山的話語為依托,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15.【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年到1927年,因此③北伐戰爭的勝利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①②④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B項①②④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16.【答案】(1)③②①(2)性質: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思想: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由反對滿族、排滿到反對封建專制,主張民族平等。(3)“劃時代的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①大總統誓詞應該是出現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時,②武昌起義軍胸章出現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③《民報》是1905年由同盟會所創的大型政論實事機關刊物,故順序應是③②①。(2)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闡述為: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根據材料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可知孫中山把矛頭明確指向清朝專制統治,反對滿族、排滿;根據材料三“不僅滿人為君主的清朝要反對,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知,孫中山認為中華民族內部是平等的。(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因此“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故答案為:(1)③②①。(2)性質: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思想: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由反對滿族、排滿到反對封建專制,主張民族平等。(3)“劃時代的意義”是指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不幸的后果”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時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17.【答案】(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1919年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在陳獨秀的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兩面大旗,向封建思想發起猛烈沖擊。陳獨秀所謂的“兩位先生”指的就是民主和科學,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宣傳陣地在《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青年學生首先走上街頭舉行罷課游行示威,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五四運動爆發。其中“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6月5日以后,五四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上海,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2)1919年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工人取代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