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
1.(2020七上·富陽期中)某同學畫了一幅北京人日常生活想象圖(如圖), 并配了文字說明,其文字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
B.北京人會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C.北京人會人工取火促進了身體發展
D.北京人生活環境惡劣過著群居生活
2.(2020七上·富陽期中)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到一個饅頭,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類最早可能享受到米飯的是(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2020七上·富陽期中)所有的中華兒女都自稱是“炎黃子孫”。其主要原因是(  )
A.中華民族主體由炎黃部落融合發展而來
B.炎黃生活地區是中華文明唯一發源地
C.全體中國人都是炎帝和黃帝繁衍的后代
D.炎黃時期中華大地出現了最早的農耕文明
4.(2020七上·富陽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這句話里的“天下為家”是指(  )
A.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B.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C.確立了分封制 D.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
5.(2020七上·富陽期中)為響應黨中央厲行節約的號召,許多單位加入到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的“光盤行動”之中。早在戰國時期,提出“兼愛”“非攻”“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主張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孫武 D.韓非子
6.(2020七上·富陽期中)如圖是戰國七雄位置示意圖,其中①②④⑥所示位置分別是(  )
A.齊、楚、秦、燕 B.齊、秦、楚、韓
C.燕、齊、秦、魏 D.齊、楚、趙、韓
7.(2020七上·富陽期中)李清照曾這樣贊美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下列事件跟項羽有關的是(  )
①約法三章 ②巨鹿之戰 ③垓下之圍 ④建立張楚政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2020七上·富陽期中)文獻記載:“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這里的“此渠”是指(  )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白渠
9.(2020七上·富陽期中)廉政和反腐敗是政權維護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我國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專門設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監察官職是(  )
A.丞相 B.剌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
10.(2020七上·富陽期中)《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  )
A.郡縣制 B.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C.推恩令 D.鹽鐵官營,統一鑄幣
11.(2020七上·富陽期中)下圖為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成都西漢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漢武帝把這樣的辦學經驗推向全國。據此可知,漢武帝時(  )
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
C.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
12.(2020七上·富陽期中)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
A.官僚機構腑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外戚勢力膨脹 D.豪強地主橫行
13.(2020七上·富陽期中)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存在一定因果關系。下列各項沒有因果關系的是(  )
A.光武中興——黃巾起義 B.漢初休養生息——文景之治
C.楚漢之爭——西漢建立 D.秦末暴政——大澤鄉起義
14.(2020七上·富陽期中)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貢獻(  )
A.張仲景 B.王禎 C.華佗 D.蔡倫
15.(2020七上·富陽期中)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傳統的中醫學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是(  )
A.華佗 B.扁鵲 C.張仲景 D.李時珍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9分,17題11分,共20分。)
16.(2020七上·富陽期中)政治制度創新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黃河南北的大平原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大掃除,使封建領主制留下來的殘余一掃而光,然后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
——翦伯贊《中國史十五講》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
材料三: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他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
請回答:
(1)材料一“封建領主制”是指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打掃除”指什么?
(2)材料二所示制度的首創者是誰?秦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
(3)材料三中主父偃的建議是什么,結果如何?
(4)以上三則材料的政治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17.(2020七上·富陽期中)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鏈接亞洲、歐洲、非洲的古代商業貿易線路。學完絲綢之路后,701班歷史小組開展主題為“絲綢之路的古與今”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探討。
材料一
材料二 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誠信)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漢書·_①_傳》
材料三 踏看串串悠長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駝看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駝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駝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來了,駝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
——《二十五史詳解》
材料四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把沿線國家和大洲通過無數的節點聯結起來,這些節點促成了一個松散的經濟和安全共同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再次吹響了共同體意識的號角,通過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國家間交流,建立起經濟和安全的共同體,它將從根本上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摘編自狄伯杰《從根本上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
(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中的A、E兩處填寫完整。
(2)請寫出①處應填寫的人名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之間有何聯系?
(3)根據材料三,概括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
(4)鑒古知今,說說古代絲綢之路開辟、暢通和今天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我們對外交往有何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由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開始使用天然火,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還不會人工取火。
ABD三項說明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北京人會人工取火促進了身體發展說明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2.【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所以他們最有可能享受米飯。
AB兩項北京人、山頂洞人不會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半坡居民種植的是粟,不符合題意;
D項河姆渡居民最早可能享受到米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河姆渡人的生活。識記河姆渡人的生活是解題的關鍵。
3.【答案】A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中國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等。中華民族之所以常自豪的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炎黃、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
A項中華民族主體由炎黃部落融合發展而來是所有的中華兒女都自稱“炎黃子孫”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黃子孫的由來,要求具備理解和分析能力。
4.【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后,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天下為家”是指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世襲制。
AB兩項與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符合題意;,故排除AB。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天下為家”是指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
5.【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
ACD三項和題干思想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主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墨子的思想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百家爭鳴各家代表人物和主張。
6.【答案】C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可知①位于北方,代表燕國;②位于東方,代表齊國;④位于西方,代表秦國;⑥位于中間,代表魏國。
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燕、齊、秦、魏分別和①②④⑥所示位置對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國七雄的位置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結合課本基礎知識便可做出正確判斷。
7.【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垓下之戰是公元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中,項羽和劉邦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跟項羽有關的是歷史事件有巨鹿之戰、垓下之戰,②③符合題意。①約法三章的是劉邦,④建立張楚政權的是陳勝、吳廣。
C項②③與項羽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項羽有關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史實。
8.【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 “蜀守”“穿二江成都之中”等信息,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都江堰是題干里的“此渠”所指的水利工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都江堰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戰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知道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
9.【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專門設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監察官職”指的是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御史大夫。秦統一六國后,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A項丞相分管行政,不符合題意;
B項剌史出現于西漢,不符合題意;
C項御史大夫是我國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專門設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監察官職,符合題意;
D項太尉分管軍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0.【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據“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可知,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建立后,社會十分貧困,漢高祖通過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故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休養生息。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是針對題干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期的富民政策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知識。
11.【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推行蜀郡文翁的辦學經驗。巴郡辦有郡學,有的縣有縣學,培養了大批人才,不僅改變了巴郡文化落后的狀況,而且為地方政權的建設輸送了一批人才。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重視儒學人才培養;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重視儒學人才培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12.【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據題干可知,題干反映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膨脹。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
A項官僚機構腑腫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
B項宦官把持朝政沒有體現,題干說的是外戚,不符合題意;
C項外戚勢力膨脹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D項豪強地主橫行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要求運用所學解分析讀題干信息。
13.【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A項光武中興——黃巾起義沒有因果關系,黃巾起義出現在光武中興之后,符合題意;
B項漢初休養生息——文景之治有因果關系,漢初實行休養生息,促成了文景之治,不符合題意;
C項楚漢之爭——西漢建立有因果關系,楚漢之爭的結果是劉邦戰勝項羽,建立西漢,不符合題意;
D項秦末暴政——大澤鄉起義有因果關系,秦末暴政,引發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識選項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正確解讀因果關系。
14.【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使得造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從而使紙逐漸普遍使用,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這主要得益于蔡倫的重大貢獻。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蔡倫改進造紙術,使題干現象得到了改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相關史實。
15.【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依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下藥;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是中國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
A項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另一位名醫,他發明“麻沸散”,還模仿動物,創編出“五禽戲”,不符合題意;
B項扁鵲是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創編望、聞、問、切四診法,不符合題意;
C項張仲景是中國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符合題意;
D項李時珍是明朝時期杰出的醫學家,編寫稱《本草綱目》,是藥物學著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仲景,要求識記基礎知識。
16.【答案】(1)分封制 秦始皇統一全國
(2)嬴政(秦始皇) 郡縣制 (人名寫錯別字不給分)
(3)頒行推恩令。解決了封國問題(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故材料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指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故材料中的“打掃除”指秦始皇統一全國。
(2)秦始皇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3)為消除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鞏固國家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使西漢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4)三則材料的政治措施都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故答案為:(1)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
(2)嬴政(秦始皇) ;郡縣制(人名寫錯別字不給分)。
(3)頒行推恩令。解決了封國問題(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秦朝建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及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理解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分封制,秦朝建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的相關史實。
17.【答案】(1)A 長安(西安) E大秦(古羅馬)
(2)張騫,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3)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4)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發揚友好交往、開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贏,互通有無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經西域,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古羅馬帝國),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圖中絲綢之路路線中的A、E兩處分別為長安、大秦(古羅馬)。
(2)根據材料二中的“然騫鑿空……”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使漢朝與西域有了第一次交往,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因此材料中把張騫通西域稱為鑿空。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3)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發揚友好交往、開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贏,互通有無等。
故答案為:(1)A長安(西安);E大秦(古羅馬)。
(2)張騫,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3)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4)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發揚友好交往、開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贏,互通有無等(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城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
1.(2020七上·富陽期中)某同學畫了一幅北京人日常生活想象圖(如圖), 并配了文字說明,其文字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
B.北京人會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C.北京人會人工取火促進了身體發展
D.北京人生活環境惡劣過著群居生活
【答案】C
【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解析】【分析】由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開始使用天然火,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還不會人工取火。
ABD三項說明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C項北京人會人工取火促進了身體發展說明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
2.(2020七上·富陽期中)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到一個饅頭,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類最早可能享受到米飯的是(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D
【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
【解析】【分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所以他們最有可能享受米飯。
AB兩項北京人、山頂洞人不會種植,不符合題意;
C項半坡居民種植的是粟,不符合題意;
D項河姆渡居民最早可能享受到米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河姆渡人的生活。識記河姆渡人的生活是解題的關鍵。
3.(2020七上·富陽期中)所有的中華兒女都自稱是“炎黃子孫”。其主要原因是(  )
A.中華民族主體由炎黃部落融合發展而來
B.炎黃生活地區是中華文明唯一發源地
C.全體中國人都是炎帝和黃帝繁衍的后代
D.炎黃時期中華大地出現了最早的農耕文明
【答案】A
【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解析】【分析】中國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等。中華民族之所以常自豪的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炎黃、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
A項中華民族主體由炎黃部落融合發展而來是所有的中華兒女都自稱“炎黃子孫”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黃子孫的由來,要求具備理解和分析能力。
4.(2020七上·富陽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這句話里的“天下為家”是指(  )
A.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B.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C.確立了分封制 D.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
【答案】D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后,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天下為家”是指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世襲制。
AB兩項與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符合題意;,故排除AB。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天下為家”是指王位按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
5.(2020七上·富陽期中)為響應黨中央厲行節約的號召,許多單位加入到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的“光盤行動”之中。早在戰國時期,提出“兼愛”“非攻”“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主張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孫武 D.韓非子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
ACD三項和題干思想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主張,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墨子的思想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百家爭鳴各家代表人物和主張。
6.(2020七上·富陽期中)如圖是戰國七雄位置示意圖,其中①②④⑥所示位置分別是(  )
A.齊、楚、秦、燕 B.齊、秦、楚、韓
C.燕、齊、秦、魏 D.齊、楚、趙、韓
【答案】C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可知①位于北方,代表燕國;②位于東方,代表齊國;④位于西方,代表秦國;⑥位于中間,代表魏國。
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燕、齊、秦、魏分別和①②④⑥所示位置對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國七雄的位置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結合課本基礎知識便可做出正確判斷。
7.(2020七上·富陽期中)李清照曾這樣贊美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下列事件跟項羽有關的是(  )
①約法三章 ②巨鹿之戰 ③垓下之圍 ④建立張楚政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垓下之戰是公元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中,項羽和劉邦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跟項羽有關的是歷史事件有巨鹿之戰、垓下之戰,②③符合題意。①約法三章的是劉邦,④建立張楚政權的是陳勝、吳廣。
C項②③與項羽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項羽有關的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秦的暴政和秦末農民起義的相關史實。
8.(2020七上·富陽期中)文獻記載:“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這里的“此渠”是指(  )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白渠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 “蜀守”“穿二江成都之中”等信息,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A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都江堰是題干里的“此渠”所指的水利工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都江堰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戰國時期修建的都江堰,知道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
9.(2020七上·富陽期中)廉政和反腐敗是政權維護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我國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專門設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監察官職是(  )
A.丞相 B.剌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
【答案】C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專門設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監察官職”指的是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御史大夫。秦統一六國后,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A項丞相分管行政,不符合題意;
B項剌史出現于西漢,不符合題意;
C項御史大夫是我國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專門設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監察官職,符合題意;
D項太尉分管軍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0.(2020七上·富陽期中)《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  )
A.郡縣制 B.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C.推恩令 D.鹽鐵官營,統一鑄幣
【答案】B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據“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可知,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建立后,社會十分貧困,漢高祖通過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故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休養生息。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是針對題干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的政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初期的富民政策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知識。
11.(2020七上·富陽期中)下圖為四川成都出土的漢代畫像磚《成都西漢文翁石室授經講學圖》,漢武帝把這樣的辦學經驗推向全國。據此可知,漢武帝時(  )
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
C.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
【答案】D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漢武帝推行蜀郡文翁的辦學經驗。巴郡辦有郡學,有的縣有縣學,培養了大批人才,不僅改變了巴郡文化落后的狀況,而且為地方政權的建設輸送了一批人才。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重視儒學人才培養;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重視儒學人才培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漢武帝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
12.(2020七上·富陽期中)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
A.官僚機構腑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外戚勢力膨脹 D.豪強地主橫行
【答案】C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據題干可知,題干反映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膨脹。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
A項官僚機構腑腫不符合題干主旨,不符合題意;
B項宦官把持朝政沒有體現,題干說的是外戚,不符合題意;
C項外戚勢力膨脹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D項豪強地主橫行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要求運用所學解分析讀題干信息。
13.(2020七上·富陽期中)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存在一定因果關系。下列各項沒有因果關系的是(  )
A.光武中興——黃巾起義 B.漢初休養生息——文景之治
C.楚漢之爭——西漢建立 D.秦末暴政——大澤鄉起義
【答案】A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A項光武中興——黃巾起義沒有因果關系,黃巾起義出現在光武中興之后,符合題意;
B項漢初休養生息——文景之治有因果關系,漢初實行休養生息,促成了文景之治,不符合題意;
C項楚漢之爭——西漢建立有因果關系,楚漢之爭的結果是劉邦戰勝項羽,建立西漢,不符合題意;
D項秦末暴政——大澤鄉起義有因果關系,秦末暴政,引發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認識選項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正確解讀因果關系。
14.(2020七上·富陽期中)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貢獻(  )
A.張仲景 B.王禎 C.華佗 D.蔡倫
【答案】D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造紙,改進了造紙術,使得造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從而使紙逐漸普遍使用,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漢武帝批閱奏折時,有時一個奏折所用的竹簡需要兩人抬進宮。東漢時期,這種不方便現象得到了改善,這主要得益于蔡倫的重大貢獻。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蔡倫改進造紙術,使題干現象得到了改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相關史實。
15.(2020七上·富陽期中) 2020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傳統的中醫學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是(  )
A.華佗 B.扁鵲 C.張仲景 D.李時珍
【答案】C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依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下藥;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是中國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
A項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另一位名醫,他發明“麻沸散”,還模仿動物,創編出“五禽戲”,不符合題意;
B項扁鵲是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創編望、聞、問、切四診法,不符合題意;
C項張仲景是中國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符合題意;
D項李時珍是明朝時期杰出的醫學家,編寫稱《本草綱目》,是藥物學著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張仲景,要求識記基礎知識。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9分,17題11分,共20分。)
16.(2020七上·富陽期中)政治制度創新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黃河南北的大平原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大掃除,使封建領主制留下來的殘余一掃而光,然后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興地主階級專政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
——翦伯贊《中國史十五講》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
材料三: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他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
請回答:
(1)材料一“封建領主制”是指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打掃除”指什么?
(2)材料二所示制度的首創者是誰?秦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
(3)材料三中主父偃的建議是什么,結果如何?
(4)以上三則材料的政治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答案】(1)分封制 秦始皇統一全國
(2)嬴政(秦始皇) 郡縣制 (人名寫錯別字不給分)
(3)頒行推恩令。解決了封國問題(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故材料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指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故材料中的“打掃除”指秦始皇統一全國。
(2)秦始皇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3)為消除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鞏固國家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越弱,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逐漸消除,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使西漢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4)三則材料的政治措施都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故答案為:(1)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
(2)嬴政(秦始皇) ;郡縣制(人名寫錯別字不給分)。
(3)頒行推恩令。解決了封國問題(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秦朝建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及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理解能力。需要準確掌握分封制,秦朝建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的相關史實。
17.(2020七上·富陽期中)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鏈接亞洲、歐洲、非洲的古代商業貿易線路。學完絲綢之路后,701班歷史小組開展主題為“絲綢之路的古與今”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探討。
材料一
材料二 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誠信)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漢書·_①_傳》
材料三 踏看串串悠長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駝看中原絲織品、服飾、銅鏡、瓷器、茶葉去了,駝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駝著皮毛、琥珀、苜蓿、石榴來了,駝著佛經、樂器、雜技藝術來了。這條絲綢之路,穿過歲月的風塵,永遠鐫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
——《二十五史詳解》
材料四 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把沿線國家和大洲通過無數的節點聯結起來,這些節點促成了一個松散的經濟和安全共同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再次吹響了共同體意識的號角,通過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國家間交流,建立起經濟和安全的共同體,它將從根本上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摘編自狄伯杰《從根本上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
(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中的A、E兩處填寫完整。
(2)請寫出①處應填寫的人名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之間有何聯系?
(3)根據材料三,概括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
(4)鑒古知今,說說古代絲綢之路開辟、暢通和今天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我們對外交往有何啟示?
【答案】(1)A 長安(西安) E大秦(古羅馬)
(2)張騫,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3)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4)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發揚友好交往、開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贏,互通有無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經西域,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古羅馬帝國),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圖中絲綢之路路線中的A、E兩處分別為長安、大秦(古羅馬)。
(2)根據材料二中的“然騫鑿空……”等信息,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使漢朝與西域有了第一次交往,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因此材料中把張騫通西域稱為鑿空。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與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3)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發揚友好交往、開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贏,互通有無等。
故答案為:(1)A長安(西安);E大秦(古羅馬)。
(2)張騫,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漢與西域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3)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4)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發揚友好交往、開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贏,互通有無等(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林| 祁连县| 彭山县| 中江县| 柳河县| 什邡市| 德昌县| 仙桃市| 寿光市| 磴口县| 深水埗区| 赫章县| 桐乡市| 长顺县| 绥中县| 清新县| 嘉义市| 鄄城县| 福泉市| 白朗县| 苗栗市| 磴口县| 谷城县| 永嘉县| 龙口市| 朝阳市| 周口市| 昌乐县| 五寨县| 六枝特区| 扶沟县| 通州区| 望城县| 裕民县| 寿宁县| 揭东县| 玉林市| 开封县| 诸城市| 沛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