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6課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工業化的含義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 石化 汽車1760年代1900年代1950年代相關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鐵路 紡織蒸汽機電動機、內燃機工業化是指工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化首先從英國開始,逐漸向歐洲其他地區和美國拓展,進而發展到世界其他地區。知識卡片工業化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什么變化呢?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逐步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1. 何為工業化?2. 工業化的表現1.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漸超過農業,占據主要地位;2.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和化肥農藥,推動農業的發展;3.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人日益增多;4.興起了許多工業城市,如曼徹斯特、紐約等。工業化一般理解為產業化,即各個產業不斷從傳統經濟中產生、發展和壯大的過程視頻: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增長工業革命的發展使社會具備了提倡個人的自由發展和獨立生存權利的經濟基礎,人口增長出現了明顯變化。在工業革命時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長,幾乎增長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來形容19世紀英國人口的增長。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饑荒、地方性戰爭有所減少,人口增長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結果。 ——摘編自舒小昀著《歐洲的歷史與文明》思考:工業革命促進人口增長的因素有哪些?生產方式發生變化;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人口的快速增長英國:19世紀前50年,英國人口從900萬増加到1800萬。美國: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增長更為驚人,19世紀20年代人口約為1000萬,到1914年人口已超過1億工人數量大大增加,工人數量逐漸超過農民。工業超過了農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其他行業三大產業注意:手工業歸屬于農業,因為它是手工勞動,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之一:人口增長依據下面圖表并結合課本內容分析人口快速增長會產生有什么影響?勞動力結構變化,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為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之二:推廣大眾教育原因:19世紀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表現:19世紀初,德國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1870年以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影響:提高歐美各國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城市化的發展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城市成為工業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們把這種變化過程稱為城市化1. 城市化的含義2. 城市化的表現1.農業機械化使勞動力出現富余,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工廠,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上升;2.城市生活方式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主要形式;3.城市成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城市化的發展工業革命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什么變化?農業人口減少;從事工業和商業的人數增加;婦女成為工業勞動者.(為地位提高創造條件)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紐約 6.4 69.1 191.2 343.7倫敦 95.9 268.1 476.7 658.1東京 80 105 160悉尼 0.8 2 22.5 48.219世紀中后期,城市人口增長加快。現象: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發展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雇傭勞動力,勞動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鎮和城市。因此工業化必然會促進城市化,城市化又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巴黎景象雄雞的報曉深長悠遠,刺穿了清晨的煙霾,高樓沐浴在霧海,人們在工作間里忍受著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氣息……——查爾斯·波德萊爾曼納哈塔(即曼哈頓)人行道上擠滿了車輛,寬廣的大道上,充斥著婦女和商店及展覽,一百萬人口,自由和極好的禮儀,嘹亮的聲音,熱情好客,最勤勞和友好的年輕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业某鞘?——沃爾特·惠特曼19世紀中期,詩作為各自的城市發出了吟唱:表達了詩人對城市工業化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城市化的不滿19世紀中期以后,城市環境開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設施建設起來,街頭照明日益完善,還出現了馬拉的軌道公共客車和有軌電車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環境污染材料一:19世紀40年代一份調查報告這樣描述英國城鎮的衛生狀況:“在城鎮的最熱鬧地區,也正是在商業中心區,堆滿了從肉鋪、廁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來的垃圾和爛肉爛魚等.”美國大城市處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馬車將各個家庭的排泄物運出城外。城市人口增長太快,住房也就變得擁擠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更差。1850年巴黎街道狹窄而幽暗,許多居民區都是名副其實的貧民窟,很容易引發流行病。材料二:食品加工車間里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腐爛壞了的豬肉,被搓上蘇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洗過手的水被配制成調料;工人們在肉上走來走去,隨地吐痰,播下成億的肺核細菌……——厄普頓·辛克萊《屠場》環境污染材料三:印度首都新德里,大約每年有30萬涌進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其總人口僅600萬,21世紀進一步增至1400萬,而成為世界上最擁擠的城市之一。目前城市有650個貧民窟,全市現有480人生活在不衛生的環境里。材料四:20世紀四五十年代,倫敦城市環境問題十分突出。大氣污染嚴重,號稱“霧都”。倫敦太晤士河水生生物絕跡,發黑發臭,被稱為“死河”。 經過處理后,據稱現在是歐洲最干凈的城市河流。倫敦下水道由磚砌成,大部分追溯到1840年代,2004年8月3日,由于下水道難以承受突降的暴雨,60萬噸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了泰晤士河,導致泰晤士河中幾萬條魚的死亡。思考:材料中體現了哪些社會問題?化工業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脹、環境惡化等開始時,城市通常缺乏統一的規劃。城市的衛生、居住等狀況很差。環境污染隨著工業化的展開,英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城市化的發展趨勢,而由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引發的一系列“城市病”便在英國發作起來。英國的“城市病”最突出的病癥表現在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上。倫敦之霧,曾是英國工業革命以來空氣污染的縮影。 1813 年 12 月,倫敦出現濃重的煙霧。這場煙霧持續了幾天,當時人們說站在街邊看不到街對面。1873 年 12 月倫敦也有一場大霧,這場大霧使倫敦的死亡率比平時上升了40%。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以后,英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 80年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污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經60多年治理….今天的倫敦,已經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式城市”.——《倫敦霧霾是如何治理的?》閱讀材料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認為“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一方面,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工業化國家的人口快速增長,大眾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后,西方國家加快了殖民掠奪的步伐,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去了災難。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英]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材料研讀工業化國家出現的社會問題:環境污染工業化國家出現的社會問題:貧富分化加劇觀察左邊兩幅圖片,說明其反映工業化過程中出現什么問題?你認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現象:貧富分化成因:資本家通過對資源的控制和市場壟斷,攫取了大部分社會財富。1867年英國不同階層家庭在總人口和國民收入中的占比圖這一現象加劇會帶來什么后果?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工人的反抗斗爭日益激烈資料1:1835年,托克維爾這樣描述曼徹斯特:“從這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這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獲得了最為充分的發展,也達到了最為野蠻的狀態;文明在這里創造了奇跡,而文明人在這里卻幾乎變成了野蠻人。”資料2: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這樣刻畫當時的社會狀況:金錢對法律、政治、風俗的控制“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錢成為“現代人的上帝”。資料3:《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br/>結合資料1、2、3及所學內容說明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壞處:化工業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脹、環境惡化等。好處:雖讓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更加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新知講解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利弊利:1.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提高,物質產品日益豐富。2.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人類文明得到發展。 ......弊:1.人口過于集中,居住條件惡化。2.污染嚴重,交通擁擠。3.失業人口增加。4.犯罪率高。 ……應該如何面對工業化和城市化?工業化和城市化有一定的弊端,會帶來污染與交通堵塞、人口膨脹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也要注意美化我們的城市,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應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與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美化我們的城市,改善我們的生活。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過這樣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br/>解釋狄更斯描述的那個時代,并對照現實生活的感受,辨析人們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狄更斯的話富有哲理地告訴我們工業革命的雙重影響,它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其發展速度超過以前幾個世紀生產力發展的總和,人類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產生活用品。對許多人來說,工業文明提供了許多機會,使他們充滿希望。但是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兩極分化,對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來說,他們做牛做馬,辛勤勞動,卻所得甚微,甚至一無所有,對他們來說這個春天是“令人絕望的”。人們追求的文明生活應是物質生活豐富,生活環境優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工業革命課堂小結:構建思維導圖社會問題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人口增長勞動力結構變化婦女地位提高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促進大眾教育推廣城市化提高歐美各國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導致環境污染貧富分化加劇積極消極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負面效應能否避免?嘗試提出一些消除這些弊端的方略。能;提高技術水平;工人聯合起來與資本家進行斗爭;加強國家干預,用法律手段保障工人權益;注重環保與發展經濟相協調;合理規劃城市等。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社會生活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人類文明快速前進,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人們開始過上了現代意義上的文明生活。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需要我們去解決。蒸汽和汗水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歷史的齒輪永不停歇。讓我們重溫發展之路,感悟工業時代的變遷,理性面對工業文明的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城市化.wmv 城市化的發展.wmv 第6課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