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書法教案(第6課)教學版塊(課題) 顏真卿《爭座位帖》(二) 課時 40分鐘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涵的書法作品,掌握書法審美價值和審美特征,激發學生熱愛藝術之感情和奮發向上的信心。語言應用:了解書法大家顏真卿,以及歷代名作《爭座位帖》賞析和臨寫。讓學生體驗毛筆書法用筆的動態美,感受書法表現和生動傳神的美感。思維能力:學生進一步了解《爭座位帖》用筆的方法。在賞析、觀摩和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創造:不同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感受書法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教學內容 了解書法大家顏真卿,《爭座位帖》賞析和臨寫。教學重難點 了解書法大家顏真卿,《爭座位帖》賞析和臨寫。學具準備 筆、墨、紙、硯、書法作品教學過程 利用點名冊點名,將未到的學生及時作記錄。一、引入課題同學們,本節課繼續賞析和臨寫《爭座位帖》。課程新授1.《爭座位帖》作品講解 三、課堂練習(抑又聞之,端揆者,百寮之師長。諸侯王者,人臣之極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業,)注意單字之間的大小、粗細、正斜、疏密的對比搭配。(學生用毛筆和硬筆分別臨寫,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知識拓展:《祭伯父文稿》 《祭伯父文稿》又稱《告伯父文稿》,全稱《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書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書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A1%8C%E8%8D%89%E4%B9%A6 / 3522442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8A%E4%BC%AF%E7%88%B6%E6%96%87%E7%A8%BF / _blank ),文稿一篇。凡36行,計410字。原刻早佚,見宋《甲秀堂帖》本。此即為祭文稿本,或行或草,剛勁圓熟,與前之《祭侄文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5%AD%E4%BE%84%E6%96%87%E7%A8%BF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8A%E4%BC%AF%E7%88%B6%E6%96%87%E7%A8%BF / _blank )》及后之《爭座位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A%89%E5%BA%A7%E4%BD%8D%E5%B8%96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8A%E4%BC%AF%E7%88%B6%E6%96%87%E7%A8%BF / _blank )》為顏氏著名“三稿”。此稿在用筆上中鋒運轉,以沉著凜然為崇尚,不取側鋒之妍,故溢盈篆箱氣息。且一任縱筆,無意于工拙,不計其布置。然每字活潑圓動,行氣貫串,全篇風神灑脫。王世貞曾以此帖與《祭侄季明文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5%AD%E4%BE%84%E5%AD%A3%E6%98%8E%E6%96%87%E7%A8%BF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8A%E4%BC%AF%E7%88%B6%E6%96%87%E7%A8%BF / _blank )》比較,云:“此帖與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頓挫郁勃似少遜之,然風神奕奕,則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看來“三稿”為同一類型風格,而因內容與撰寫時的心境不同,又各有特色。 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璽、天水園印及歷代鑒賞收藏印鑒數十方,還有鮮于樞、張晏、周密等人題跋。宋《宣和書譜》有著錄,清乾隆時入內府,原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B0%E5%8C%97%E6%95%85%E5%AE%AB%E5%8D%9A%E7%89%A9%E9%99%A2 / 1164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8A%E4%BC%AF%E7%88%B6%E6%96%87%E7%A8%BF / _blank )。 四、歸整文房四寶作 業 完成課后毛筆和硬筆臨寫,要求漂亮、工整。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