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文綜期中測試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C D B C C B C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A B B D D C C C21 22 23 24 25A A C D A26. (10分)(1)云南;貴州(2分) (2)旱災(2分) (3)不穩定性(2分)(4)云貴高原(1分);地表崎嶇不平,巖溶地貌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觀光。(3分)27.(12分)(1)秦嶺——淮河分南北(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分)(2)漢江是長江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2分)渭河冬季有結冰期,漢江冬季無結冰期;渭河的水量小,漢江的水量大;渭河的含沙量大,漢江的含沙量小。(寫出兩點即可,4分)(3)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保護地下水,預防城市地質災害;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寫出兩點即可,4分)28.(8分)(1)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亞熱帶,南部位于熱帶;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2分)(2)山地;C;C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位于山脈的迎風坡),C處降水豐富。(4分)(3)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其中有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等割讓給日本。影響: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分)29.(10分)(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分)(2)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波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2分)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或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2分)(3)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器物)。(2分)地位: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是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2分)30.(10分)(1)①資產階級維新派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民主科學(4分)(2)“《新青年》等刊物自由、反抗傳統權威、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2分)巴黎和會不顧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2分)(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分)八年級文綜期中測試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C D B C C B C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A B B D D C C C21 22 23 24 25A A C D A26. (10 分)(1)云南;貴州(2 分) (2)旱災(2 分) (3)不穩定性(2 分)(4)云貴高原(1 分);地表崎嶇不平,巖溶地貌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觀光。(3分)27.(12 分)(1)秦嶺——淮河分南北(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2 分)(2)漢江是長江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2 分)渭河冬季有結冰期,漢江冬季無結冰期;渭河的水量小,漢江的水量大;渭河的含沙量大,漢江的含沙量小。(寫出兩點即可,4 分)(3)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保護地下水,預防城市地質災害;促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寫出兩點即可,4 分)28.(8 分)(1)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亞熱帶,南部位于熱帶;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同福建相望。(2 分)(2)山地;C;C 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位于山脈的迎風坡),C 處降水豐富。(4 分)(3)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其中有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等割讓給日本。影響: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 分)29.(10 分)(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 分)(2)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清政府被波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2 分)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上議事日程上來,戊戌變法就是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或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刺激了有識之士變法圖強的決心,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2 分)(3)原因:洋務運動沒有觸動封建制度,只是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器物)。(2 分)地位: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的步伐,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中國近代化從器物層面上升到制度層面,是近代中國制度變革的一次嘗試。(2 分)30.(10 分)(1)①資產階級維新派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民主科學(4 分)(2)“《新青年》等刊物自由、反抗傳統權威、影響了年輕一族”,說明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2 分)巴黎和會不顧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說明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2 分)(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 分)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文綜答題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 24 25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分別為10、12、8、10、10分,共50分)學 校: 班 級: 準考證號: 姓 名: 座位號:裝 訂 線 內 請 勿 答 題26(1)(2分)A______________省;B______________省(2)(2分)______________ (填“旱災”或“澇災”)(3)(2分)(4)(4分)27(1)(2分)(2)(6分)(3)(4分)28(1)(2分)(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___________處(3)(2分)29(1)(2分)(2)(4分)(3)(4分)30(1)(4分)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2)(4分)(3)(2分)-3-2022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文綜答題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25 小題,每題 2 分,共 50 分)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 24 25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5 小題,分別為 10、12、8、10、10 分,共 50 分)26(1)(2 分)A______________省;B______________省(2)(2 分)______________ (填“旱災”或“澇災”)(3)(2 分)(4)(4 分)-1-學 校: 班 級: 準考證號: 姓 名: 座位號:裝 訂 線 內 請 勿 答 題27(1)(2 分)(2)(6 分)(3)(4 分)28(1)(2 分)(2)(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___________處(3)(2 分)-2-29(1)(2 分)(2)(4 分)(3)(4 分)3 0(1)(4 分)① ② ③ ④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4 分)(3)(2 分)-3-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文綜試題卷溫馨提示:1.本科目為開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時,應該在答題卷上寫明校名、姓名和準考證號等信息。3.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考試結束后,上交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中國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1.上圖呈現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為( )A.地形類型多樣,高原山地為主 B.地形類型多樣,平原盆地為主C.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D.山脈縱橫交錯,地勢南高北低2.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務都在于治沙 ②都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③青海和四川是它們共同流經的省份 ④下游都有“黃金水道”之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讀“小天鵝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圖”,完成3-5題。3.小天鵝遷徙路線①的途中能欣賞到的有( )A.椰林風光 B.牦牛成群 C.竹樓村寨 D.草原遼闊4.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經過的地形區有( )①東北平原 ②塔里木盆地 ③云貴高原 ④長江中下游平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 )A.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B.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較濕潤C.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D.地處高原,地勢較平坦、開闊右圖為我國某地區示意圖。完成6-7題。6.M地是我國重要的高余糧區。這里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有( )A.人口非常稠密 B.全年降水豐沛C.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D.四季溫和,機械化水平高7.下列對河流N的干流描述正確的是( )A.流經晉、冀、魯 B.上游流經寧夏平原C.最終注入了黃海 D.下游河段支流眾多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第8題。8.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9.中國成語浩如煙海,“黔驢技窮”“得隴望蜀”中包含的省級行政區域依次是( )A.貴州 甘肅 四川 B.甘肅 重慶 貴州 C.貴州 四川 重慶 D.河北 貴州 四川10.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下列解讀恰當的是( )A.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西北內陸晝夜溫差大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滾滾注入東海C.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黑龍江流域梅雨來襲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青藏高原畜牧業發達11.1842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 “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黃海海戰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2.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1300萬兩。這表明洋務運動( )A.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C.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D.極大提高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13.1895年,日本終于拿到了想要的《馬關條約》,西方政界議論紛紛。下列議論符合史實的是( )①美國:中國,你的一個孩子走了 ②英國:伙計,我們的工廠可以建到中國去了③德國:中國的辛亥革命真是失敗 ④俄國:我們可以在東交民巷設大使館了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下圖是小濱同學關于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課堂筆記。根據筆記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條約》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③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④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15.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下列對如圖所示歷史線索概括的學習主題,最準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外國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C.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的反抗D.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16.某學者回憶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時說:“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類。”而到了19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的現象。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強”“求富”理念的推廣C.革命派廣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 D.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17.“(故宮)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銅缸記錄著中國人在20世紀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縷縷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淚,牢牢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復興之路》這段解說詞中的“國恥“指的是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8.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實際上經歷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個交叉的探索過程。下列事件中,符合“西化”和“反西化”的分別是 ( )A.虎門銷煙和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C.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19.如右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20.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 )A.鴉片戰爭爆發是洋務運動的導火線 B.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掀起了義和團運動21.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右圖是某著作前五卷目錄,其中第三卷卷名最有可能是( )A.早期近代化的嘗試B.民主、科學與實業救國C.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D.從《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23.“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導致這一結果的歷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護法運動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24.民國時期,保守的知識分子驚恐不安,稱新文化運動為“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廉恥喪,科學尊而禮義亡,以放蕩為自由,以攘奪為責任”。下列對這段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導致人民道德敗壞 B.新文化之“自由”實際是放縱私欲C.新文化運動導致社會動亂不息 D.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25.“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黎和會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③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50分)26.(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圖1中字母相對應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A 省;B 省。(2分)(2)從圖2可以推斷出,上述地區該時期內發生了 (填“旱災”或“澇災”)。(2分)(3)我國東部季風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很高,這與季風的哪一特征有關 (2分)(4)圖1中昆明和貴陽均屬于什么地形區?請描述該地形區的特點。(4分)27.(12分)凝望秦嶺山,守護母親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他還指出,建設綠色秦嶺,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寫出“秦嶺和合南北”的含義。(2分)(2)漢江和渭河分別是我國哪兩條河流的重要支流?請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漢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異。(6分)(3)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引漢濟渭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4分)28.(8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 圖2:臺灣島局部等高線地形圖材料二:海峽兩岸分隔已屆70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2019)(1)結合圖1,描述臺灣島的地理位置。(2分)(2)從圖2可以看出,臺灣島地形以 為主。B處與C處相比, 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并根據圖2分析原因。(4分)(3)材料中提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的產生與哪個史實相關,這一史實對中國有何影響。(2分)29.(10分)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互相碰撞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庚子之辱]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 (2分)材料二:[甲午之痛]及甲午敗于日本,各國租港灣之事相逼而來,瓜分支那之說,騰沸于全球。于是國人大嘩,志士奮起,痛論變法之不可緩。帝亦知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2)“甲午敗于日本”與“各國租港灣之事”“變法”之間分別有什么聯系?(4分)材料三:[戊戌之變]康有為批評了慘淡經營三十年的洋務運動……“購船置械”“設郵使,開礦務等,雖有圖強的意愿,然而觸及的僅僅是局部的東西,這種只是“小變”。他認為“日本改定國憲,變之全體也”,乃是鑿破封建政治體制,才是“全變”,“今變行新法,固為治強之計”。——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3)分析康有為認為洋務運動是“小變”的原因,并概括其“全變”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4分)30.(10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表。探索層面 重大事件 時間 階級、派別 主要思想器物 洋務運動 19世紀60-90年代 地主階級洋務派 自強、求富制度 戊戌變法 1898年 ①_________ 變法維新②_________ 1911年 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思想 ③_________ 1915年開始 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 ④_________(1)根據所學知識,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4分)材料二: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上寫道:“巴黎的和會,各國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話。”(2)結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風雷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三:五四運動中,上海六七萬工人為聲援學生舉行罷工,各地工人也相繼罷工,一些工廠停工、鐵路停運,直接威脅了軍閥政府的統治,統治者驚慌失措。五四運動很快席卷全國20多個省,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的表現。(2分)12022 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文綜試題卷溫馨提示:1.本科目為開卷考試。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90 分鐘。2.答題時,應該在答題卷上寫明校名、姓名和準考證號等信息。3.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考試結束后,上交答題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中國沿北緯 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1.上圖呈現出我國的地形地勢特點為( )A.地形類型多樣,高原山地為主 B.地形類型多樣,平原盆地為主C.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D.山脈縱橫交錯,地勢南高北低2.長江與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它們的共同點有( )①河流治理的首要任務都在于治沙 ②都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③青海和四川是它們共同流經的省份 ④下游都有“黃金水道”之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讀“小天鵝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圖”,完成 3-5 題。3.小天鵝遷徙路線①的途中能欣賞到的有( )A.椰林風光 B.牦牛成群 C.竹樓村寨 D.草原遼闊4.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經過的地形區有( )①東北平原 ②塔里木盆地 ③云貴高原 ④長江中下游平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 )A.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B.年降水量在 400mm 左右,較濕潤C.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D.地處高原,地勢較平坦、開闊1右圖為我國某地區示意圖。完成 6-7題。6.M 地是我國重要的高余糧區。這里發展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有( )A.人口非常稠密 B.全年降水豐沛C.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D.四季溫和,機械化水平高7.下列對河流 N 的干流描述正確的是( )NA.流經晉、冀、魯 B.上游流經寧夏平原C.最終注入了黃海 D.下游河段支流眾多閱讀中國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第 8題。8.與上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城市依次為( )A.北京、烏魯木齊、上海、拉薩 B.上海、烏魯木齊、北京、拉薩C.上海、拉薩、北京、烏魯木齊 D.北京、拉薩、烏魯木齊、上海9.中國成語浩如煙海,“黔驢技窮”“得隴望蜀”中包含的省級行政區域依次是( )A.貴州 甘肅 四川 B.甘肅 重慶 貴州 C.貴州 四川 重慶 D.河北 貴州 四川10.中國古詩詞博大精深,下列解讀恰當的是( )A.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西北內陸晝夜溫差大B.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滾滾注入東海C.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黑龍江流域梅雨來襲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青藏高原畜牧業發達11.1842 年,魏源撰寫《圣武記》,歷述清王朝過去武功上的勝利,用意在與當時軍事上的頹勢相對照。這 “頹勢”出現于(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黃海海戰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2.李鴻章創辦的官辦企業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后,在華外國輪船公司就損失了白銀 1300 萬兩。這表明洋務運動( )A.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強經濟侵略C.推動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D.極大提高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13.1895 年,日本終于拿到了想要的《馬關條約》,西方政界議論紛紛。下列議論符合史實的是( )①美國:中國,你的一個孩子走了 ②英國:伙計,我們的工廠可以建到中國去了③德國:中國的辛亥革命真是失敗 ④俄國:我們可以在東交民巷設大使館了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下圖是小濱同學關于近代中國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的課堂筆記。根據筆記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條約》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②條約》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拆毀大沽炮臺《③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④條約》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工廠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215.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下列對如圖所示歷史線索概括的學習主題,最準確的是(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外國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C.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中國人民的反抗D.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16.某學者回憶 19 世紀 80 年代的情形時說:“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類。”而到了 19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的現象。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強”“求富”理念的推廣C.革命派廣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 D.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17.“(故宮)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銅缸記錄著中國人在 20 世紀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縷縷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淚,牢牢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復興之路》這段解說詞中的“國恥“指的是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8.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實際上經歷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個交叉的探索過程。下列事件中,符合“西化”和“反西化”的分別是 ( )A.虎門銷煙和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C.洋務運動和義和團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19.如右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20.面對亡國滅種的危局,中華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國侵略,一面開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下列對這期間歷史事件之間關系的敘述,符合史實的是( )A.鴉片戰爭爆發是洋務運動的導火線 B.第二次鴉片戰爭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C.《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公車上書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后掀起了義和團運動21.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右圖是某著作前五卷目錄,其中第三卷卷名最有可能是( )A.早期近代化的嘗試B.民主、科學與實業救國C.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D.從《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23.“袁氏于 22 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憲年號應即廢止,仍以本年為中華民國五年’。”導致這一結果的歷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護法運動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24.民國時期,保守的知識分子驚恐不安,稱新文化運動為“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廉恥喪,科學尊而禮義亡,以放蕩為自由,以攘奪為責任”。下列對這段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導致人民道德敗壞 B.新文化之“自由”實際是放縱私欲C.新文化運動導致社會動亂不息 D.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325.“外交失敗,皆由少數賣國賊所為。……山東問題,關系我國命脈,魯亡國亡。乞電巴黎專使力爭。寧可退出和會,否則誓死不認。”(5 月 13 日《南京上新河全體國民要求嚴懲國賊拒簽和約電》)這一電文可以佐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黎和會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③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④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5 小題,共 50 分)26.(10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圖 1 中字母相對應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A 省;B 省。(2 分)(2)從圖 2 可以推斷出,上述地區該時期內發生了 (填“旱災”或“澇災”)。(2 分)(3)我國東部季風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很高,這與季風的哪一特征有關 (2 分)(4)圖 1 中昆明和貴陽均屬于什么地形區?請描述該地形區的特點。(4 分)27.(12 分)凝望秦嶺山,守護母親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他還指出,建設綠色秦嶺,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資料卡引漢濟渭工程是陜西省內的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從漢江向渭河調水 15億立方米,惠及總計 2348 萬人的生活及工農業生產用水。此外,可有效回補過度開采的地下水,防止城市地質災害。引漢濟渭工程簡圖(1)寫出“秦嶺和合南北”的含義。(2 分)(2)漢江和渭河分別是我國哪兩條河流的重要支流?請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漢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異。(6 分)(3)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引漢濟渭工程帶來的積極影響。(4 分)428.(8 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 1: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 圖 2:臺灣島局部等高線地形圖材料二:海峽兩岸分隔已屆 70 年。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 年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 40 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2019)(1)結合圖 1,描述臺灣島的地理位置。(2 分)(2)從圖 2 可以看出,臺灣島地形以 為主。B 處與 C 處相比, 處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并根據圖 2 分析原因。(4 分)(3)材料中提到“臺灣更是被外族侵占長達半個世紀”的產生與哪個史實相關,這一史實對中國有何影響。(2 分)29.(10分)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互相碰撞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庚子之辱]1840年 6 月到 1842年 8月……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如何理解“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 (2分)材料二:[甲午之痛]及甲午敗于日本,各國租港灣之事相逼而來,瓜分支那之說,騰沸于全球。于是國人大嘩,志士奮起,痛論變法之不可緩。帝亦知非實行變法,不能立國。——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2)“甲午敗于日本”與“各國租港灣之事”“變法”之間分別有什么聯系?(4分)材料三:[戊戌之變]康有為批評了慘淡經營三十年的洋務運動……“購船置械”“設郵使,開礦務等,雖有圖強的意愿,然而觸及的僅僅是局部的東西,這種只是“小變”。他認為“日本改定國憲,變之全體也”,乃是鑿破封建政治體制,才是“全變”,“今變行新法,固為治強之計”。——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3)分析康有為認為洋務運動是“小變”的原因,并概括其“全變”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4分)530.(10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表。探索層面 重大事件 時間 階級、派別 主要思想器物 洋務運動 19世紀 60-90年代 地主階級洋務派 自強、求富制度 戊戌變法 1898年 ①_________ 變法維新②_________ 1911年 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思想 ③_________ 1915年開始 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 ④_________(1)根據所學知識,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4分)材料二:民國初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 陳獨秀在《每周評論》上寫道:“巴黎的和會,各國文運動的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極 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大地影響了年輕一族。 了一文不值的空話。”(2)結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風雷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三:五四運動中,上海六七萬工人為聲援學生舉行罷工,各地工人也相繼罷工,一些工廠停工、鐵路停運,直接威脅了軍閥政府的統治,統治者驚慌失措。五四運動很快席卷全國 20多個省,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的表現。(2分)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答案.pdf 答題卷.doc 答題卷.pdf 試題卷.docx 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