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 選必1 第二單元 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 選必1 第二單元 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對近現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教材分析和史料解讀能夠解釋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的原因和特點,敘述變革的歷程。
2.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的相關史實能夠結合時代背景敘述近代公務員制度的沿革,認識其發展趨勢和特點。
3.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認識到近現代公務員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既是對傳統考試選官優勢的繼承,也是對現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鑒,是中國在世界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對國家治理方式的一種調整。所以建立現代化的、符合國情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對提高國家治理水平,促進國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包括三個子目,分別是“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三個子目都是圍繞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展開,按時序呈現。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了解近現代中國的公務員制度。近現代中國的公務員制度是在近代中國錯綜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借鑒傳統科舉制的優勢,參考西方文官制度,歷經曲折建立起來的。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
四、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就學生的基礎而言,晚清選官制度變革在初中和《中外歷史綱要上》均有所涉及,但是主要是從創辦新式教育的角度,而不是從選官制度的角度進行闡述。近現代中國公務員制度在初中歷史中沒有涉及,學生缺乏知識儲備。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史料教學法。
六、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近現代中國的公務員制度。
2.教學難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
七、教學設計思路
國家的制度實施與社會治理都離不開官員,官員的道德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制度和社會治理的效果。不同的時代、國家、政治制度對官員的要求也不同,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方式也不同。本教學設計緊扣時代變遷與官員選拔與管理之間的邏輯關系展開設計,通過了解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以及近現代中國公務員制度建立和發展的過程,認識其發展趨勢和特點,探究其演變的原因,理解建立近代化、符合國情的官員選拔和管理制度對提升國家治理水平,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通過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進一步認識中國國情和國家治理特色。
八、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學部官報》書影
1905年,清政府設立學部,統一管理全國教育。……在廢除科舉制度的大背景下,官員選拔只能依賴近代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從學堂畢業生和留學畢業生中選官為大勢所趨。學部的設立,標志著中國的選官制度進入一個新階段。
——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設疑導入:晚清選官制度為何變革、又是如何變革?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
環節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
1.變革的背景
(1)西學的傳播。
(2)洋務運動的開展。
(3)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儒家經典為主要考試內容的科舉制度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2.變革的表現
(1)科舉制的變革與廢除
①加設經濟特科,選拔經時濟變之才。
②廢八股,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
③廢除科舉制。
材料一 科舉夙為外人詬病(批判),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主要)。一旦毅然決然舍其舊而新是謀,則風聲所樹,觀聽一傾,群且刮目相看,推誠相與;而中國士子之留學外洋者,亦知進身之路,歸重學堂一途,益將勵志潛修,不為邪說浮言所惑,顯收有用之才俊,隱戢不虞之詭謀,所關甚宏,收效甚巨。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
——袁世凱等《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1905年)
思考:閱讀材料一,概括廢除科舉制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①推廣新式學校;②換取列強信任;③可使留學生為求功名而潛修所學,不受蠱惑;④設立學堂可以培養人才,開啟民智,促進教育發展;⑤維護清王朝統治。
(2)學堂選官制
初步設立:1901年,清政府通令改設各級學堂,頒布學堂選官章程。
正式設立: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
自高等小學以上,畢業考試結果分最優、優、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獲得相應的獎勵出身,并被授以官職或得以升學。
——《奏定學堂章程》
思考:根據《奏定學堂章程》規定,概括學堂選官的特點?
特點:采用考試;將學堂教育與官員任用相結合,育人、取才合于學校。
▲1907年繪制的《兩江師范學堂全圖》
兩江師范學堂是清末新式學堂的代表,由張之洞創建,初名三江師范學堂,1906年易名為兩江師范學堂。
(3)留學畢業生選官制
規定每年舉行一次歸國留學生考試,考試結果分最優、優、中三等,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分配相應官職。
(4)官制改革
裁減冗署冗官,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陸續設農工商部、巡警部、學部等部門,瓦解傳統的六部建制。
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
表現 科舉制的變革與廢除 設經濟特科;廢八股,改試策論。
廢除科舉制。
新式選官制度的建立 學堂選官制;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官制改革,設學部等,瓦解六部建制。
特點 ①學習西方,順應時代潮流;②培養經世致用的新式人才;③采用考試,將育人與取才相結合;④不徹底、保留了封建殘余。
環節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
概況
依據 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考試權獨立)
內容 ①在官員選拔方面,以考試制度為主,建立考試院,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②完善國家政治制度,逐步建立文官的培養、任用、監察等運行機制。
意義 進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
局限 制定官員選拔的法規草案,沒有來得及實施。
材料二 將來中華民國憲法,必要設獨立機關,專掌考選權。大小官吏必須考試,定了他的資格,無論那官吏是由選舉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須合格之人,方得有效。
——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1906年)
思考:根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的主張?
主張:考試權獨立;實行考試制度,非經考試合格不能做官。
材料三 這法可以除卻盲從濫舉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國向來銓選,最重資格,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專制國中,黜陟(chù zhì,罷免升遷)人才悉憑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雖講資格,也是虛文。至于社會共和的政體,這資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國民的公仆,必須十分稱職,方可任用。但是這考選權如果屬于行政部,那權限未免太廣,流弊反多,所以必須成了獨立機關才得妥當。
——孫中山:《在東京〈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的演說》(1906年)
思考: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主張考試權獨立的原因?
原因:防止盲從濫舉及任用私人弊端的需要;吸取中西方考試權不獨立導致流弊滋生教訓。
2.北洋政府時期
方式 概況
考試 確立 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
內容 報考條件:民國男子年滿21歲者,得應文官考試,即女子不得參加。負責機構:政事堂銓敘局。考試類型:文官高等考試、文官普通考試、司法官考試、知事試驗、留學畢業生甄拔考試等。
甄別 含義 對已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通過檢驗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查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
意義 是舊人事制度向現代文官制度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概況
背景 制度基礎:以北洋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為基礎,繼承、吸收中國傳統考試監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華。思想基礎: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
公務員制度建立 ①1929年,國民政府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②1933年頒布《公務員任用法》。
實施 考試機關:考試院——最高的考試機關。考試法規:1929年,第一部《考試法》以及一系列法規,實現了孫中山文官考試的思想主張,允許女子參加考試。甄別審查:對一般在職人員,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別審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資格。
局限 因其政權性質和社會環境的制約,這項制度并未完全發揮選官任賢的作用。
▲ 國民政府考試院舊址
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時期 南京臨時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
概況 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①方式:考試②法律:系列法規草案③機構:考試院 文官制度的建立①方式:考試、甄別②法律:《文官考試法草案》③機構:政事堂銓敘局 公務員制度的確立①方式:考試、甄別②法律:《公務員任用條例》《公務員任用法》《考試法》③機構:考試院
特點 ①以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為依據;②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考試監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華;③以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是官員選拔的主體;④設置專門的機構,負責官員的選拔;⑤頒布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
環節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
1.干部制度
(1)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國家干部人事管理體制、原則、機構,以及干部選拔、任用、考核、監督、交流、培訓等內容。
(2)發展歷程
2.公務員制度
(1)公務員概念
公務員是指在各級政府機關中,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除行政機關外,中國共產黨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均納入公務員隊伍。他們依法履行公職,屬于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
播放視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解讀
(2)發展歷程
(三)課堂小結
近現代公務員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既是對傳統考試選官優勢的繼承,也是對現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鑒,是中國在世界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的情況下對國家治理方式的一種調整。所以建立現代化的、符合國情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對提高國家治理水平,促進國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時間跨度大,貫穿近現代,但是主線清晰即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的沿革,體現了時代變遷對制度沿革、繼承與借鑒對歷史發展的作用。這一課的教學讓我更清晰地明確了課、單元主題以及教材主題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意識到把握每課的敘述邏輯,必須深入研讀教材,聯系、分析三者的關系,才有可能把握教材的編寫邏輯,運用好教材中豐富的史料資源。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民县| 确山县| 普格县| 湟中县| 湛江市| 龙里县| 茂名市| 团风县| 徐汇区| 金川县| 固镇县| 延长县| 栾川县| 犍为县| 措美县| 革吉县| 达孜县| 屏东市| 曲阳县| 迁西县| 白河县| 道真| 滦南县| 德江县| 景德镇市| 临湘市| 连江县| 申扎县| 乐安县| 唐海县| 屯昌县| 博乐市| 松原市| 廉江市| 佛坪县| 乐都县| 清丰县| 介休市| 通渭县|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