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2022版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背景與過程,理解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
《列寧與十月革命》是部編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的第2課。本課主要講了列寧領導發動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本課包括“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十月革命”和“開辟新時代”三部分內容。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俄國為什么會發生十月革命,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意義。
學習要點:列寧的革命活動;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學習提示:理解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歷史意義。
學習延伸:了解革命領袖在歷史轉折關頭的重大作用。
【學習目標】
1.了解十月革命的歷史背景,掌握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及結果。
2.理解十月革命對俄國及世界的影響。
3.通過對列寧與十月革命勝利之間關系的剖析,明白杰出人物對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的推動作用。
4.感受革命者的堅定信仰和執著追求,正確評價十月革命的歷史事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十月革命發生的原因和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的措施。
【教學難點】
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和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PPT展示圖片:
教師講述: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普京總統邀請習主席同游涅瓦河,并且登上了停靠在涅瓦河畔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普京總統為何邀請習主席登上這艘退役多年的巡洋艦?這艘巡洋艦對于俄羅斯來說究竟有什么意義?今天讓我們走進那段歷史來一探究竟吧!
引入第9課——《列寧與十月革命》。
(設計意圖:用歷史文物導入,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將歷史直觀化,更具有視覺沖擊力,有助于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展示2022版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
【講授新課】
PPT展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展示學習目錄,做到有的放矢。
目標導學一、二月革命倒沙皇(十月革命前的俄國)
(教師講述二月革命發生的經過)
師:1917年的世界并不太平,世界正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也參加了一戰,為盡快扭轉戰局,贏得戰爭勝利,這位戰爭狂人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3月5日尼古拉二世離開冬宮到前線督戰——3月8日-3月10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總罷工——3月10日-3月12日,首都士兵突然嘩變,轉而支持示威者——一時之間,這場游行演化成一場勢不可擋的革命向全國蔓延開來。——僅僅八天沙皇政權就像雪崩一樣轟然坍塌了。1917年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無奈簽下退位宣言,成為俄國最后一任沙皇,這場革命標志著羅曼諾夫王朝崩潰!俄國沙皇體制終結!這場革命被稱為“二月革命”(俄歷二月)
師:統治俄國370年的沙皇政權何以如此脆弱在8天之內就“轟然坍塌”呢?
過渡:正如恩格斯所說“任何地方發生革命動蕩,其背后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對二月革命爆發過程的講述,讓學生身臨其境,突出沙皇政權的“轟然倒塌”,然而歷史大廈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傾倒,為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沙皇專制統治覆滅的原因提供思維條件。)
下面我們通過七則史料一起來探究一下。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PPT展示:
材料一:俄國1861年改革后工業增長情況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 1913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石油產量只及美國的27.1%;俄國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國的1/7,英國的1/5。
——王斯德主編的《世界現代史》
一戰前夕,各主要國家工業總產值所占比例
提問: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
提示:俄國不是絕對的落后,而是相對的落后。正如列寧所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
過渡:俄國的“薄弱”不僅體現在資本主義發展水平的落后,在沙皇專制統治下的俄國,更面臨著諸多的社會問題。
材料二:1861年農奴獲得解放后,繁重的捐稅,高額的地租和頻繁的饑荒,使農民的生活條件更加惡化。1907年各種形式的農民反抗達179次,1914年發生1046次。在工業領域,工人每天工作甚至達l6—18小時。但工資很少。l914年經濟罷工達到1370次,政治罷工達1034次。
——《人類文明圖鑒·戰亂中的世界》
材料三:沙皇政府對待占人口57%的非俄羅斯民族的政策,一是壓制少數民族的發展,二是挑動民族糾紛,防止各民族在反抗沙俄統治中團結起來,俄國成了眾所周知的“各民族的監獄”。
——吳恩遠《十月革命》
材料四: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綽號“血腥的尼古拉”。他胸襟狹窄,頑固不化,又極端殘忍。在他的授意下,大文豪列夫 托爾斯泰被革除東正教教籍,列寧等一大批革命家相繼被捕和流放。
材料二、三、四分別反映了俄國社會的哪些問題?
(階級矛盾(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民族矛盾、沙皇殘暴統治)
教師點撥:所以,我們看到沙皇的專制統治換來不是人民的敬畏與屈服,而更多的是人民的反抗與斗爭。沙皇專制統治成為各種矛盾的焦點。
過渡:而最終促使俄國從這個鏈條上斷裂的是什么事兒呢?我們來看材料四。
材料五:1916年底,前線俄軍尚有29多萬士兵連步槍都沒有,只能幾個人合用一支。1917年春,全國男性勞動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強征入伍,使得農田荒蕪,交通不暢,造成糧食供應緊張……沙皇政府在戰場上頻吃敗仗,國內危機四伏。 ——《大國崛起》
材料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1500萬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萬匹馬被征軍用,但是,俄軍在前線卻接連失利,傷亡數百萬人;由于農業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勞動力,大量農田荒蕪,糧食產量劇減;戰爭也讓俄國大量企業倒閉,國家債臺高筑,經濟瀕于崩潰;物質匱乏,糧食奇缺,民眾饑寒交迫。
材料七 :一戰期間俄國工人罷工情況
提問:一戰給俄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革命的到來)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當時的俄國農民、士兵或者是工人,你會對當時的社會提出怎樣的控訴?
過渡:俄國人民終于喊出了埋藏在內心最迫切的訴求:打到沙皇!打倒戰爭!和平!土地!面包!說白了,人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生存!就是活著!人民渴望推翻專制,贏得和平與良好的待遇。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互動的思維碰撞,進一步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和讀圖能力。)
教師點撥:一戰猶如催化劑一樣,讓本就矛盾重重的俄國雪上加霜,終于,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
(二)、二月革命
【合作探究】閱讀教材,歸納二月革命發生的時間、地點、目的、革命主力、領導階級、革命結果、性質。
師生完成下列表格:
但二月革命后人民的訴求是否全部得到滿足了呢?
(沒有,只推翻了沙皇統治)
師:那俄國人民對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希望該寄托于誰呢?讓我們繼續回到二月革命后的俄國。
(展示PPT)
教師點撥:當時的政治形勢比較特殊,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就是說有兩個政府同時存在,一個是主要的、真正掌握全部政權機關的資產階級政府;另一個是輔助的依靠武裝的工人和士兵的無產階級政府。
蘇維埃:俄語“代表會議”或會議的意思,是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
師:其實蘇維埃這個詞不是第一次見了,還記得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嗎?(提示:1931年 江西瑞金 )
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回答不上來,提醒學生課下翻八上課本鞏固)
師:那你再想想,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叫什么?
生:中國共產黨
師:按這個思路猜猜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叫什么名字?
生:俄國共產黨
師:很好,但是它的前身叫“布爾什維克黨”,我們看課本39頁后面,是列寧創建的無產階級政黨。那為什么擁有武裝力量的蘇維埃沒有掌握政權呢?看一下課本40頁的人物掃描,二月革命爆發的時候,列寧在國內嗎?什么時候回來的?所以導致無產階級的領導力量相對薄弱,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有限,再加上部分領導人的妥協思想,政權實際掌握在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手里。所以俄國人民很自然把希望寄托在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手里。
(設置沖突與懸念)
然而僅僅8個月后,在1917年11月7日,革命形勢持續高漲,俄國人民在列寧的領導下,僅僅一個晚上,就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而代之的是工兵代表蘇維埃。這就是偉大的“十月革命”。
(設計意圖:通過與中國近代史聯系解讀歷史概念,不僅幫助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記憶,更培養了學生橫向聯系歷史的時空觀念。)
過渡:我們不禁要問,這兩個政權在3月11月之間到底做了什么?這個被人們寄以厚望的新生臨時政府,何以會在一夜之間匆匆而去呢?那個并沒有太大影響的布爾什維克黨,何以又在一夜之間匆匆而來呢?
(設計意圖:二月革命后僅僅八個月即爆發了十月革命,兩次革命發生的時間如此接近,目的就是為學生造成了一種認知沖突和制造學習的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然后通過提供史料,引導學生思考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的原因。)
(三)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
下面我們結合史料來探究一下。
材料一:1917年4月2日,臨時政府頒布法令,宣布廢除宗教、民族等各種社會歧視,人民擁有私有財產和參加工商業的平等權利;也有參政權以及教育和受教育的權利……
—姚海《俄國革命》
4月21日臨時政府宣布“如果地方居民不等立憲會議的決定就擅自立即改變土地制度,將會使祖國蒙受巨大不幸”。……臨時政府外交部長照會各國政府,“要恪守我國同其他大國結成同盟的義務”,“將竭盡全力去贏得戰爭的最后勝利”。
—《全球通史》
材料二:退出帝國主義戰爭;沒收一切地主土地,國內一切土地收歸國有;俄國革命必須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使政權和平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
――列寧《四月提綱》
提問:臨時政府和布爾什維克黨對人民“和平、面包、土地”的愿望做出了怎樣不同的回應?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是否毫無作為呢?據材料闡述理由。
教師點撥: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給人民了什么?(自由平等)其實臨時政府是一個非常民主的政府,符合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但是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是這些嗎?并不是。布爾什維克黨就很務實,不僅實現了人民對于和平、土地、面包的基本要求,同時還給人民了什么?要讓人民當家做主。布爾什維克黨不僅讓你活著,更讓你有尊嚴的活著!所以列寧認為革命必須要繼續,要把政權從誰手里奪過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通過什么方式?和平過渡。列寧在《四月提綱》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政治智慧與高瞻遠矚的革命策略!但列寧的政策并沒有迅速得到認可,甚至有人說這是精神病人的胡話!
(設計意圖:教材并未全面再現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措施,只是強調了繼續參加一戰的政策,但實際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是一個民主的政府,在執政過程中對于俄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從政治文明的角度來解讀其歷史地位和意義,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二月革命”,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公民素養及看待歷史事件的辯證思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和價值觀念。
通過教師講述,讓學生感悟革命的路途并非一帆風順,但列寧對于革命的方向和信心是無比堅定的,正體現了偉大人物對歷史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過渡:但時間證明列寧是正確的,我們一起來看課本40頁第二自然段,1917年7月俄國面臨的情況。前線戰事順利嗎?國內經濟恢復了嗎?
【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17日,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彼得格勒50多萬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眾高呼"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彼得格勒軍區司令以"維護市內秩序"為名下令部隊向示威群眾開槍,造成400余人傷亡。并通緝列寧。迫害布爾什維克黨人。
如果你是老百姓,你對臨時政府的態度會是怎么樣?(不滿、失望)
七月流血事件后,人們徹底拋棄了對臨時政府的幻想。
(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和教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感悟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含義,體會歷史的必然與偶然的統一。)
而布爾什維克黨也拋棄了“和平奪權”的幻想。通過什么手段奪權?武裝奪取政權(看課本40頁第三自然段)
教師講述:列寧分析了革命形勢,堅持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指出“武裝起義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業已成熟”。列寧為俄國革命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布爾什維克黨必須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
教師:列寧為何能獲得民眾的支持?
材料:”結束戰爭,土地歸農民,權力歸蘇維埃,工作歸失業工人。
——1897年列寧《四月提綱》
提示:
①因為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態度;
②提出的綱領和口號充分考慮人民要求;
③要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困農民手中,符合俄國人民的利益,因此得到人民擁護。
教師:歸納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原因。
提示:
1)、“一戰”激化國內尖銳的社會矛盾
2、)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措施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
3)、俄國人民受盡壓迫,忍無可忍,加入無產階級革命隊伍
目標導學二、十月革命現曙光(十月革命)
(PPT展示):(一)、十月革命的爆發
教師講述: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指揮起義。11月7日,彼得格勒起義勝利。這次革命因為在俄歷10月,被稱為“十月革命”。
教師補充資料: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1917年11月7日,投入革命陣營的官兵按照列寧的起義計劃,用炮聲發出進攻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的信號,為十月革命的勝利立下功勛。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作為革命紀念物,現停在涅瓦河畔。
教師:閱讀教材,結合下列材料,歸納十月革命的相關信息。
師生共同完成下面表格:
(二)、十月革命的經過
下面我們通過一段影視資料來切身感受一下十月革命的經過。里面提高一個人物克倫斯基,他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總理。看的過程中抓關鍵時間和地點。
(PPT展示):
武裝起義進展順利,幾乎沒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整個起義過程中,一共死 6 人,傷 50人。
——沈志華《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
這里沒有戰斗,因為11月時的克倫斯基如同3月時的尼古拉一樣,幾乎沒有什么虔誠的支持者。
——《全球通史》
教師點撥:十月革命的“暴力性”是有限的。從側面體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不得民心,它的失敗是人民的選擇。
(設計意圖:培養觀察、概括能力)
過渡:十月革命其實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勝利!
(三).合作探究:俄國為什么爆發十月革命?
目標導學三、建立政權震寰宇(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1.建立政權
教師提問:代表工人階級的布爾什維克黨是怎樣建立政權的呢?
學生回答:
(1)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式開幕。
(2)大會宣告全部地方政權一律轉歸當地的蘇維埃,蘇維埃政權隨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
(3)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建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交戰國立即和談,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
(4)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新政府由布爾什維克黨組建,列寧任人民委員會主席。
2. 采取措施
教師提問: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掌權的蘇維埃政府,為了滿足人民對于“和平、土地、面包”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這些措施分別對應哪個領域,滿足了人民的哪一個訴求呢?
學生回答:
(1)廢除了舊的國家機器,創建了新的政權機關。
(2)廢除了舊的常備軍,組建了紅軍。
(3)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滿足人民面包的愿望)
(4)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滿足人民土地要求)
(5)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6)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滿足人民和平愿望)
3. 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教師: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但被打倒的反動階級不甘心失敗,國際帝國主義也極端仇視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他們勾結起來,企圖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中。在國內外敵人的包圍下,新政權出現了嚴重的困難。面對這種局面,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結果又如何呢?
學生:(1)一切為了戰爭——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2)抗擊外國干涉,打擊國內反革命叛亂活動。
教師:閱讀教材,立足史料實證,梳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史實,完成填空。
教師:從1918年到1920年,經過三年艱苦的斗爭,蘇俄人民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終于取得了反對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基本勝利。蘇維埃政權得到了鞏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巍然屹立。
歸納總結: 布爾什維克黨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的措施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區別
【知識拓展】閱讀教材,根據表格,歸納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有哪些區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多思多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教師點撥:舊的國家機器指的是什么?新的政權機關指的是什么?生產資料所有制有什么變化?
過渡:蘇維埃政府正如毛澤東所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影響到世界各國內部的變化,同樣地而且還特別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內部的變化”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具體有什么深遠的影響呢?
5、革命斗士澤寰宇,認識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圖文材料,說說十月革命的影響。
教師:漫畫“列寧同志清掃地球”有何涵義?
學生: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掃除了以沙皇為主的封建勢力以及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等反動勢力,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
【圖解意義】
2)依據下列材料和所學,分析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產生的性質和意義?
材料1: 1937年,蘇聯工業產量超過德、英、法,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僅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業化過程,開辟出一條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
——摘自《學海導航》
材料2:十月革命借助戰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
——斯塔夫里阿斯諾《全球通史》
材料3:十月革命前的世界:19世紀早期,提出空想社會主義;1848年,提出科學社會主義;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918年1月,芬蘭建立蘇維埃政權;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蘇維埃政權。
——節選自趙曜《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
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學生:
(1)對人類社會: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把社會主義理想變成了現實,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2)對世界: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和支持了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斗爭,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一條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使人類進入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時期。
(3)對俄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為俄國的社會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論從史出、以史導論”的能力,在探究和解讀史料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歷史分析能力,把握歷史發展規律。)
目標導學四、革命精神放光芒
材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毛澤東
設問:結合毛澤東的言論,說說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提示:此話形象地說明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了解并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這也說明十月革命為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提供了斗爭經驗和政權范例。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共的成立等重大歷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動。
歸納總結: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知識拓展】:俄國歷史上有關土地政策的演變
國家 時間 事件 土地政策(農業政策)
俄國 1861年 農奴制改革 農奴成為自由人,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們必須出高價贖買這份土地
蘇俄 1917年 十月革命 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蘇俄 三年國內 戰爭時期 戰時共產 主義政策 實行余糧征集制:農業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數額上交余糧和其他農產品,國家征收糧食時給農民一定的補償
認識 提升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它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其實質是對農民的一場大掠奪;蘇維埃政府實行的土地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體現了蘇俄是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政權
【知識拓展】試比較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走的道路有何不同?有何啟示?
學生回答好PPT展示:
【家國情懷】
列寧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無產階級革命導師。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充分說明,中國人民正走在正確的路上。所以我們對待不同的觀點時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
(設計意圖:落實2022版課程標準,以史為鑒,中外聯系,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思維導學】
【課堂小結】
列寧說:“戰爭引發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接連失利,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反對戰爭和要求社會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引發革命。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完成了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十月革命的勝利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的傳播,并向各國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板書設計】
【布置作業】
【評價人物】課下查閱資料,了解列寧在十月革命關鍵時刻發揮的重要作用,以“你眼中的列寧”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200字左右的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從史出。
參考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能通過圖片和資料把學生調動到歷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動腦思考,學會運用各種歷史資料自己探究、歸納、質疑歷史,從而自己歸納歷史問題答案,體驗歷史學習過程。在教學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時,可以采用材料加工、啟發引導、師生討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組織協調與合作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家國情懷】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市| 原阳县| 青浦区| 贡山| 泌阳县| 大兴区| 东宁县| 鄂托克前旗| 霍林郭勒市| 新民市| 台湾省| 库车县| 馆陶县| 玉溪市| 永定县| 嘉义县| 襄樊市| 朝阳区| 鱼台县| 社会| 赤壁市| 枣强县| 尼木县| 葫芦岛市| 泰来县| 工布江达县| 于都县| 苍南县| 南投市| 彰化市| 天津市| 政和县| 辉南县| 宁晋县| 开江县| 佛教| 扬中市| 夏邑县| 云浮市| 崇州市|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