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版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課是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中的第七課,主要講述以牛頓、達爾文為代表的科學家、以巴爾扎克、列夫 托爾斯泰為代表的文學巨匠以及以梵高和貝多芬為代表的音樂美術大師作品及成就,使學生對西歐近代科學文化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習目標】1、了解牛頓、達爾文的科學成就;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了解貝多芬音樂作品的特點;感悟梵高作品《向日葵》的藝術特色。2、理解近代社會時期科學和文化上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學會從唯物史觀角度探尋科學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3、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學和文化上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樹立學生勤于探索、謙虛謹慎、敢于捍衛真理的精神品質;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貝多芬等人在科學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教學難點】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梵高藝術畫派特點。【教學過程】【導入新課】PPT展示:播放視頻:科學家牛頓一個古怪的自大狂,麻煩不斷,神秘兮兮,霸道自我,愛爭上風,睚眥必報,詭計多端,但與此同時,他也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天才。——弗洛里安·弗雷斯特《牛頓:重新創造宇宙的混蛋》PPT展示:歷史從未走遠,精神依舊閃耀教師講述: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牛頓第2位、達爾文第16位、貝多芬第45位……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梵高,這些大師的成就你知道嗎?這節課讓我們走近這些大師,來了解他們的成就,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引入第7課——《近代科學與文化》。(設計意圖)本課以《影響人類進程的100位名人》中牛頓和達爾文以及貝多芬的排名說起,以高排名為學生設立疑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更加順利的進入新課的學習。教師也可以使用體系化資源中“【課程引入】近代科學與文化情境導入”情境視頻導入,讓學生了解近代科學與文化的概況后再講解新課。展示2022版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PPT展示學習目標:(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展示學習目錄。目標導學一:科學巨匠創造輝煌PPT展示:材料1: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強有力的政權,勞動力被大量解放出來;蒸汽機造就大量財富,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場均來自遙遠的地區;蒸汽機激發了人的需求,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摘自王思德《世界近代史》材料2:材料3:他們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設問:根據圖文資料,結合所學,概括近代政治、經濟、思想的基本特征?提示:政治: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建立與擴展;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產生與發展;思想:人文主義思想產生并廣泛傳播,啟蒙運動掀起。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主學習】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史料,完成填空。引導學生了解牛頓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領域的杰出成就,認識萬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學上的重要貢獻。學法指導:立足史料實證,掌握牛頓的國籍、地位、成就、著作、影響等。PPT出示史料:材料1:1687年,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總結了運動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的第一次大飛躍。英國天文學家哈雷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計算并成功預言了彗星的回歸時間,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材料2:今天的物理學家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還為牛頓的基本概念所左右。如果沒有牛頓的清晰的體系,我們將不可能取得迄今為止如此眾多的成就。--愛因斯坦設問:牛頓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學理論?對“哈雷彗星”的預言說明了什么?提示: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總結了運動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預言是證明牛頓力學和萬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設問:牛頓為什么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提示:牛頓建立的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因此,被人們稱為“現代科學之父”。教師講述:牛頓的主要成就:英國科學家,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過渡:科學總是在進步,人們所思考的問題越來越深入,對于封建神學所推崇的“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有一位科學家勇敢的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就是達爾文。【自主學習】2.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和史料,完成填空。引導學生認識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及其理論貢獻。學法指導:立足史料實證,掌握達爾文的國籍、成就、影響、評價等。PPT出示:史料1:【播放視頻】達爾文設問:圖一漫畫英國神學主教為什么要譏諷達爾文?圖二自然和社會法則是怎樣的?提示:(1)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不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它向“上帝造人說”發起了挑戰。(2)達爾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史料實證】達爾文曾受“小獵犬號”船長的邀請,隨船進行了長達5年的環球航行。船長本希望他能夠找到科學證據來驗證《圣經》的記載,沒想到達爾文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達爾文環球考察圖教師總結:《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一場偉大的革命。【家國情懷】達爾文進化論與中國1894年,甲午戰爭的慘敗,再次將中華民族推到了生死危亡的關頭。1897年,嚴復翻譯出版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是為《天演論》,書中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向國人發出了與天爭勝、救亡圖存、保國保種的吶喊,指出再不變法將循優勝劣汰之公例而亡國亡種!!!把進化論思想介紹到中國,提出“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觀點,主張“變法圖強”。【知識拓展】【知識拓展】居里夫人與鐳的發現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后在法國求學,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9世紀末,科學家發現有一種鈾鹽能放射出射線。這一發現引起居里夫婦的極大興趣。經過研究,居里夫婦認為在瀝青中存在著某種未知的、放射性很強的元素。經過不懈努力,1898年,居里夫婦發現了釙和鐳兩種新元素。 1903年,居里夫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0年,居里夫人提煉出金屬態的純鐳。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合作探究】近代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設計意圖)近代科學家的講解主要通過圖文資料的分析展開,培養學生的運用史料解釋歷史的能力。牛頓介紹從哈羅彗星開始,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最后再以一個問題使學生思考科技迅速發展的原因所在,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把握。過渡:牛頓和達爾文在各自研究領域的理論與發現是世界科學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二人雖相差兩百多歲,但在死后都葬于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科學家用理性改造世界,文學家用人文關懷世界。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近代,同樣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文學家。巴爾扎克和列夫·托爾斯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目標導學二:文學巨匠永放光芒【自主學習】1.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完成填空。引導學生了解巴爾扎克文學作品,賞析其作品的思想內涵。學法指導:立足史料實證,掌握巴爾扎克的國籍、著作、地位、作品內涵的特點等。PPT展示材料1:《歐也妮·葛朗臺》是《人間喜劇》中的經典篇目。葛朗臺是個被金錢異化了的吝嗇鬼,靠投機鉆營發了財。為了金錢,他甚至把女兒當誘餌,誘惑求婚者,從中漁利。葛朗臺彌留之際還想把神甫的鍍金十字架搶到手,因用力過猛而一命嗚呼。葛朗臺給女兒留下了巨額財富,可女兒已失去了青春、愛情和幸福。材料2:展示圖片:材料3:……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非常充實……他進入了墳墓,但也進入了榮譽境界,他將繼續在飄浮于我們頭頂的云層上面,在我們祖國的眾星中間閃耀光芒……——維克多·雨果為巴爾扎克獻上悼詞設問:《人間喜劇》是怎樣一部作品?《歐也妮·葛朗臺》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怎樣的社會問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在文學上的地位?提示:《人間喜劇》是一部小說集,內容可歸納為貴族衰亡、資產者發跡和金錢罪惡三大主題。《歐也妮·葛朗臺》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丑惡現象。過渡:比巴爾扎克稍晚一些,世界文壇又出現了一位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自主學習】2.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完成填空。引導學生讀教材和漫畫,說說托爾斯泰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學法指導:立足史料實證,掌握托爾斯泰的國籍、代表著作、作品價值、地位等。PPT展示:《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用七年時間寫成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這部作品以四大家族的相互關系為情節線索,描繪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抗擊拿破侖侵略斗爭精神。描繪俄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歌頌俄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英勇抗擊拿破侖侵略者斗爭精神。設問:《戰爭與和平》是誰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提示:《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者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史料實證】《安娜·卡列尼娜》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尸車站的下場。莊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史料實證】《復活》該書取材于一件真實事件,借聶赫留道夫的經歷和見聞,展示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陰暗面,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設計意圖)通過閱讀作品片段和作家的人物圖片,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近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認識到資本家的貪婪,幫助學生全面、客觀的理解文學家們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廣闊社會。教師此處可帶領學生觀看“【知識解析】托爾斯泰與他的三部世界巨著”視頻,直觀了解托爾斯泰與他的三部世界巨著的知識點。【播放視頻】托爾斯泰思考:為什么托爾斯泰的作品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托爾斯泰通過描繪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國專制主義和地主的殘酷壓榨,另一方面又否定了暴力革命,宣揚道德上的博愛。深刻抨擊了俄國的沙皇專制和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榨,無情地揭露和鞭笞了俄國社會轉型時期農奴制的罪惡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病,反映了俄國農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狀態。過渡:一個個激昂的文字能夠表達文學家們的喜悅與憤怒、明了與困惑。在音樂美術領域,也涌現出了一批偉大的藝術家。下邊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樂圣——貝多芬吧!目標導學三:藝術大師造詣非凡1.閱讀教材,說一說貝多芬的國籍、地位、成就、著作、影響等,制作名人卡片信息。PPT出示材料貝多芬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后到維也納學習音樂,逐漸名聲大噪。貝多芬28歲就患有耳疾,后來兩耳完全失聰。為克服失聰帶來的困難,他曾將一根小木棒的一端插在鋼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辨音。這個特別的辨音器,至今還保存在德國波恩的貝多芬博物館內。18世紀,德國誕生了一位了天才的作曲家——貝多芬。他創作的音樂充滿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英雄交響曲》是他的代表作,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英雄交響曲》氣勢磅礴,表達出貝多芬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在中國,貝多芬被尊稱為“樂圣”。“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教師:PPT出示小結教師: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響曲》獻給誰的?反映了哪一個重大的社會題材?當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來時,為什么貝多芬把《英雄交響曲》的扉頁撕碎?作品如其人,該作品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理念?學生:獻給拿破侖的。這首交響曲以法國大革命為題材,表現出貝多芬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敬仰和對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應法國大使的邀請,1804年,貝多芬為拿破侖譜寫了《英雄交響曲》。因為拿破侖稱帝,實行專政獨裁,他已經由革命者演變為獨裁者,違背民主精神,所以貝多芬把扉頁撕碎,表達了他崇尚民主,反對專制;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維護人權的民主思想。過渡:伴隨著恢弘的音樂,繪畫藝術也在蓬勃發展。荷蘭畫家梵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閱讀教材,結合下列材料,說一說梵高的國籍、地位、作品及作品的特點等,制作名人卡片信息。PPT出示史料:1853年3月30日出生,1890年7月29日終日精神疾病的困擾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他的一生中創作出許多流傳后世的經典作品。生前窮困潦倒,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死后,他的作品曾經拍出了世界藝術品的最高價格的荷蘭畫家。PPT出示圖片學生: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梵高是荷蘭人,主要活躍于法國,是近代杰出畫家的代表。他是后印象主義畫家,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藝術。【名篇欣賞】《向日葵》1987年3990萬美元價格,創下了當時世界油畫價格之最。教師:《向日葵》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學生:《向日葵》畫面艷麗而又和諧、優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燒的火焰,花瓣葉則像跳躍的火苗。畫家運用有力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對比來表達他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學補充】教師:梵高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被譽為“用生命作畫的人”。梵高生前,他的作品不受人重視,很少能夠賣出去,靠弟弟的接濟才得以勉強度日,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要永不言棄,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PPT出示材料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實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是鉆研,而不要投機取巧,嘩眾取寵。--------凡高教師:此名言表達了藝術家怎樣的品行?學生:不愛慕虛榮,扎實務實地探求藝術。目標導學四:學史明鑒,啟迪未來【合作探究】這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們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學生分組討論回答略。PPT展示名人名言:牛頓:把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復雜,可以發現新領域;把復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定律。達爾文:我在科學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績,都只是由于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巴爾扎克:我惟一能信賴的,是我的獅子般的勇氣和不可戰勝的從事勞動的精力。托爾斯泰:一個人就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是分子,他的自我評價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的價值就越小。貝多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梵高: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PPT展示:(設計意圖)根據本學段學生特征,他們對生動、具體的歷史現象更為關注,通過對梵高與貝多芬作品的解讀,讓學生能夠更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通過對貝多芬的描述,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精神。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合作探究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也鍛煉了其分工合作的能力。利用小獎品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引導學生在競爭中成長。【課堂小結】一定的科學和文化藝術發展都根植于時代的變遷,都與當時政治經濟生活狀況緊密相聯。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創作出經典作品,對當時社會狀況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撻。貝多芬和梵高創作出杰出的音樂美術作品,給人以思想啟迪和藝術熏陶。正是這些科學巨匠在物理學、生物學、藝術等領域的杰出貢獻,將人類從中世紀的“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我們應該牢記他們,學習他們不斷探索、刻苦鉆研的精神。【板書設計】【布置作業】采取你最擅長的小視頻或手抄報或演講等形式,舉辦“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或文學家”主題故事會。【教學反思】本節課為檢驗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情況,我主要采用了課內評價以及課外評價兩種方式進行評價設計。課內主要是課堂上通過師生探究問題來完成。例如:觀看視頻、課文、圖片、材料等總結歸納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成就。通過完成時間軸,閱讀相關材料,理解近代科學、文藝成就取得的時代背景及時代特征。達成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進一步閱讀相關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感悟人與時代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課外評價方式:舉辦“我最崇拜的科學家”主題故事會,可用小視頻、手抄報等形式進行,樹立為科學獻身的理想和抱負。【家國情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