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 《美國內戰》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美國內戰,初步理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美國內戰》是部編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文制度的擴展》的第3課,分為“南北矛盾的加劇”、“內戰爆發”和“北方的勝利”三個子目,分別概括了美國南北戰爭的起因、介紹了戰爭的過程,闡述了美國內戰的歷史影響。本課上承,即美國的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下啟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美國在資本主義道路上突飛猛進與解決資本主義危機進而成為世界強國的歷史,因此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1、了解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背景,能夠利用年代尺,梳理內戰的發展歷程、結果,理解北方獲勝的原因。2、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和《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文件的內容,認識這兩部法律在內戰中的作用。3、通過戰爭中林肯和人民群眾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人心向背是戰爭勝利與否的關鍵,同時個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4、理解美國內戰對美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通過對美國南北戰爭的學習,認識到統一對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積極維護祖國統一,培養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歷史意義;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出的歷史貢獻。【教學難點】美國內戰前南北兩種經濟類型之間的矛盾。【教學過程】【導入新課】PPT展示:美國有線電視C-SPAN分別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對一個由美國歷史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三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林肯在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曾表示,他可以做得非常有總統的樣子。“開玩笑地說,我可以比美國歷史上的任何一位總統都像總統,除了林肯。”特朗普說,“因為,你沒法超越林肯!”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國,學習“美國內戰”一課。PPT展示:華盛頓建立了美國,而林肯拯救了美國引入第3課——《美國內戰》。(設計意圖)通過新聞調查的數據,及與美國前總統的對比,證實林肯的偉大。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展示學習目錄。知識點呈現 探究過程設計 評價設計與實施【時空觀念】教師提供圖片,學生分析:美國獨立后領土的擴張。 【拓展延伸】教師提供西進運動與印第安人血淚史的圖片對比。 【材料研讀】通過展示幾則材料,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南北方存在的矛盾分歧。 【自主學習】學生自主歸納矛盾具體表現,思考內戰爆發的原因。 【拓展延伸】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學生 了解南北戰爭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知識拓展】PPT出示材料:內戰前美國黑人悲慘命運;《湯姆叔叔的小屋》,學生了解廢奴運動。 】【】【】 【自主學習】教師出示學習任務,學生梳理南北戰爭的過程。 【教學過渡】教師提供史料,學生分析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材料研讀】南北力量對比:提供表格數據對比南北方力量,與北方失利形成強烈反差。 【數字故事】觀看數字故事, 了解內戰初期的戰況,思考北方失利原因。 目標導學一:矛盾重重溯根源 1、美國領土的擴張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在不同時期,美國的國旗有什么變化? 提示:美國領土擴張的過程:美國獨立后,領土不斷擴張,到19世紀中期就成為一個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的國家。 【結論】19世紀前期,美國通過購買、武裝顛覆和發動戰爭等手段,實行領土擴張,到19世紀中葉,美國的領土已經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 【拓展延伸】 教師講述:美國領土擴展的過程,也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剿滅、其土地被掠奪的過程。到19 世紀末,印第安人從原來的100多萬減到24萬。僅在1802—1822年的20 年內、就有1500 萬英畝土地被掠奪。 【材料研讀】 南北方不同的經濟類型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制憲會議上,紐約州代表古維諾爾·莫里斯說,這種“極壞的制度”是“上天對盛行奴隸制各州的詛咒”,蓄奴州的特征是悲慘和貧困,而自由地區的特點是“富裕和極好的修養”。“利益是國家唯一的治理原則”,南卡羅來納州代表約翰·拉特力奇冷酷的回答。任何干涉這些州奴隸制的企圖都會導致南方拒絕批準憲法。 ——威廉·J本內特《美國通史》 材料三 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于種植園主要的經濟作物,煙草已無利可圖,美國的奴隸制已氣息奄奄,行將就木。然而,十九世紀初沛然興起的植棉業竟然奇跡般的拯救了垂危的奴隸制。首先是棉紡織業在英國,歐洲大陸和美國北部迅速發展,對棉花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其次,發展植棉業所需要的土地和勞動力都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1793年的軋棉機,極大的提高了棉花纖維脫籽效率,使南部奴隸制經濟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迎刃而解。 ——張友倫:《美國通史》 【自主學習】 【設問】依據材料,分析南北雙方對美國奴隸制問題的不同態度及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經歷了什么變化?原因有哪些?你還領會到了什么? 【學生活動】通過抓關鍵詞,找出南北方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 【結論】勞動力、原料、關稅與市場、西部新增土地。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 【拓展延伸】 【設問 】你從上圖獲得什么信息? 【結論】這些矛盾不可調和,只能訴諸武力來解決,最終釀成了戰爭。 【知識拓展】 “黑人亨利逃跑了,他的左眼已被挖掉,左臂和左肋上有幾處匕首刺的傷痕,鞭痕滿身。” “懸賞伍拾美元捉拿黑人杰姆.布萊克,他的兩耳都被割去一塊,左手中指齊第二個關節已被掉。” “逃跑了一個黑人女孩,名叫瑪利。她的眼睛上方有一道小傷痕,不少牙齒被敲掉,臉頰和前額烙有字母A。” ——引自狄更斯的《美國紀行》第228-236頁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女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出版的一部反映黑奴制度的巨著。《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掀起了美國廢奴運動的高潮,對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它在100多年間被譯成多種文字,對世界人民反對種族歧視、爭取自由民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設問 】你從上述材料獲得什么信息? 提示:一些有識之士主張廢除奴隸制,開展廢奴運動,積極幫助黑人奴隸逃往北方。 目標導學二:峰回路轉話進程 【自主學習】學法指導:立足時空觀念,了解南北戰爭的進程,認識南北戰爭的意義。 師生PPT展示自主學習成果: 【教學過渡】引燃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呢? 1、內戰爆發 【設問】為什么林肯當選總統成了戰爭的導火線? 【學生活動】根據林肯當選總統前的一段演講“裂屋演說”,思考林肯的首要目標。(維護國家統一) 【設問】在林肯當選總統不久,南方 7個州宣布退出聯邦,成立“南部同盟”,這實際是什么行為?(分裂國家) 【結論】最后南方軍隊挑起了戰爭,這就是美國內戰,也稱南北戰爭。 【過渡】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火,剛成立的林肯政府是如何平息的呢? 【材料研讀】 2、南北方力量對比 【學生活動】通過表格對比南北方力量,思考戰爭初期哪方更占優勢? 【結論】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無論在人力、物力、還是軍事力量方面,北方都占據優勢。但是實際戰勢又如何呢? (戰爭初期,北方失利) 3、內戰初期戰況【學生活動】觀看數字故事,歸納戰爭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 【結論】南方蓄謀已久,北方準備不足;南方將領云集;林肯最初想限制奴隸制,不想采用激進的方式...... 【過渡】北方軍隊的失利引起人民強烈不滿。那么,林肯政府是如何扭轉戰局的呢? 通過讀圖學史,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學生對美國領土擴張有更深的認識。 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煉關鍵詞的能力,在對比中認識到南北方的矛盾分歧所在。 將教材知識和史料有機整合,步步設問,引導學生將南北方兩種經濟類型的矛盾和內戰爆發聯系起來,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林肯“裂屋演說”和南部同盟 為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美國內戰實際是分裂國家的行為。 通過知識拓展,了解廢奴運動,知道南北戰爭的必然性。 通過自主學習,梳理南北戰爭過程,培養時空觀念。 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得出北方占據優勢的結論,進一步思考北方失利的原因。 通過欣賞數字故事,分析在戰爭中取勝應具備的條件。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合作探究】【史料實證】教師提供《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相關史料,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的主要內容以及對內戰所起到的作用。 4、扭轉時局的關鍵 任務一:閱讀材料,簡述兩部法令在美國內戰中的作用。 《宅地法》規定:“凡年滿21歲,沒有參加過叛亂,而且獲得土地是以墾殖為目的的美國公民,只要繳納10美元登記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不超過160英畝的土地。登記人連續耕種5年后,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 【設問】《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什么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它們分別解決了哪些問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結合史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每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 【結論】《宅地法》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鼓舞了他們的參戰熱情,同時有利于西部的開發,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使叛亂各州的奴隸獲得自由,黑奴紛紛逃離種植園,參加聯邦軍隊,增強了北方軍隊的戰斗力。因此,兩個法令的頒布,深得人心,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成為內戰的轉折點。 5、戰局扭轉 學生認識到《宅地法》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滿足了黑人奴隸對自由的需求,兩項法令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合作探究】立足唯物史觀,學生分析北方獲勝的原因。 【史料實證】教師節選《全球通史》的史料,學生分析內戰后美國突飛猛進的原因 【設問】當北方軍隊注入新鮮血液之后,戰局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自主歸納戰局發生的變化。1865年4月聯邦軍攻占南部聯盟的“首都”里士滿,南方軍隊投降。戰爭中,南北雙方同室操戈,共有超過60萬人血灑疆場,其數量遠遠超過美國歷屆戰爭的總和。這場令美國人撕心裂肺的戰爭,最終換來了聯邦的統一。 【合作探究】 1865年,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提示詞,討論北方獲勝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PPT展示: 【過渡】歷經四年的內戰,南北雙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六十多萬美國人喪生。浴火重生后的美國發展如何呢? 任務二:研讀材料,概述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影響。 材料一:美國南北戰爭粉碎了奴隸主的反動勢力,從而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如果美國分裂成了兩個或者更多的國家,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美國就不可能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強國。 ——摘自《大國崛起》 材料二:在南北戰爭以后的幾十年中,美國經歷了最驚人的經濟發展。1860年,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時卻躍居首位。 ——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學生活動】通過分析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內戰后美國突飛猛進的原因。 【設問】美國內戰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哪些條件? 【結論】維護了實現國家統一,開辟了廣闊的市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瓦解了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勞動力,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學生活動】結合美國內戰的影響,對比美國獨立戰爭,思考美國內戰的性質。【結論】美國內戰是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知識拓展】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北方勝利原因,培養學生唯物史觀。 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學生分析總結出美國內戰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的條件,同時通過對比美國獨立戰爭,思考美國內戰的性質。【評價人物】教師借助馬克思對林肯的評價,引導學生結合與人物相關的事件和影響,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 【過渡】美國民眾之所以齊聚林肯紀念堂,是因為美國民眾永遠記得林肯為美國作出的重大貢獻。他不僅被人民銘記,也是被歷史銘記的總統。 目標導學三、豐功偉績頌英雄 1、林肯遇刺【教師講述】林肯總統廢除了奴隸制,但他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865年,林肯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刺殺,一顆堅定地維護國家統一的巨星就此隕落了。 2、評價林肯 【設問】馬克思為什么如此高度地評價林肯?你心中的林肯又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活動】結合與人物相關的事件和影響,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 【設問】教師:林肯的諸多貢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結論】維護國家統一。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得到美國人民衷心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使學生學會將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熱點鏈接】再次聚焦時事熱點,通過展示馬丁·路德·金及其兒子為爭取黑人平等的權利而斗爭,分析美國內戰的遺留問題——種族歧視。 【家國情懷】教師講述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播放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誕辰 150 目標導學四、未競解放誰完成? 1、美國內戰的遺留問題 【設問】內戰期間廢除了奴隸制度,那么黑人的權利問題是否徹底解決了呢?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聯系史實,舉例說明。 【教師講述】在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后的一百五十多年中,仍有人前赴后繼,為爭取黑人平等的權利而斗爭。57年前,馬丁·路德·金作為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曾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發出了種族平等的呼聲,對美國甚至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57年后的 8月 28日,他的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也在林肯紀念堂發出呼聲,抗議美國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由此可見,今天的美國,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存在,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要徹底解決種族歧視問題,任重而道遠。 【課堂總結】 【課堂延伸】 【教師講述】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捍衛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的中國,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臺灣依然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但我們堅信,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祖國統一大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播放視頻】下面我們觀看一段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誕辰 150周年大會上的視頻,來聆聽他對國家統一的堅定心聲。 分析了弗洛伊德事件的問題根源。了解美國廢除奴隸制不徹底,美國至今存在種族歧視。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堅定祖國統一的信念。【課堂小結】美國獨立后,北方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南方發展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兩種經濟制度之間的矛盾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林肯政府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取得了內戰的勝利。北方的勝利,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又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使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全部政權,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清除了最大障礙。美國內戰成為美國歷史上繼獨立戰爭之后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板書設計】【布置作業】“學史以明智,學古以鑒今。”通過對美國南北戰爭的學習和了解,談談這場戰爭對我們中國帶來什么啟示?【教學反思】本節課由1948年以來歷次“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評選的結果 導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文末聚焦時事熱點,祖國統一大業。通過中外古今聯系,開頭首尾呼應,有助于學生構建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增強思辨能力。這種將時事引入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社會新聞的關注度,同時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本課通過四個部分學習了美國內戰的起因、過程、結果、影響及人物評價,始終圍繞奴隸制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扭轉時局的關鍵是解放了黑人奴隸,內戰的影響是奴隸制的廢除為資本主義發展清除了最大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而林肯最終是被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殺害。奴隸制所涉及的問題是本節課要突破的難點,一是探討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二是美國內戰扭轉時局的關鍵。為了突破這兩個難點,我充分利用了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實時點撥,實踐證明這種自主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節課也有些不足之處,課堂上應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學生,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鼓勵和肯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活動設計的科學性和效果方面還需多加實踐,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面臨國家分裂的危險時,19世紀的美國,不惜以最慘烈的戰爭形式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經濟發展,成為了世界強國。這段為反對“兩個美國”而戰的曲折歷史告訴我們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條件,統一則強,分裂則弱。我們應當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