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四框《全民守法》議題式教學設計【議題解析】一、課程標準必修課程 模塊3:政治與法治3.依法治國3.2 搜集材料,闡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二、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一)政治認同通過實施議題“如何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對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的認同。(二)科學精神通過分析職業打假的“未來”,能夠辯證地看待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三)法治意識通過分析職業打假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明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堅持權利義務相統一。通過探究推進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增強法治意識,形成法治思維,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四)公共參與通過擬寫普法活動的發言提綱,激發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全民守法的含義和原則。(二)教學難點推進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四、教法學法(一)教法議題式教學法、案例分析法。(二)學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五、教材分析(一)主要內容《全民守法》主要講述全民守法的含義和原則、推動全民守法的目標及基本要求,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層面展開論述。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內涵”,主要闡述全民守法的含義,闡釋推動全民守法的目標,介紹全民守法的原則,即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第二目“推進全民守法”,主要闡述推動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二)地位第九課圍繞怎樣建設法治中國的問題,側重從微觀上說明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闡述必須堅持厲行法治,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方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第四框“全民守法”,闡述了全民守法的含義和原則,系統闡釋了推進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與前三框一起闡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闡述了全面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黨和國家統籌和謀劃。(三)核心觀點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四)內在聯系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建設法治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六、學情分析(一)知識儲備授課對象為高一年級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特別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權利與義務”、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的學習,學生對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維護權利守程序已有基本認知,知道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持厲行法治,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學習本框之前,學生已經知道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理解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相關內容,了解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但對全民守法缺乏深層次的認識。(二)學習能力高一學生已具備基本的描述與分類、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等能力,但面對復雜真實情境的分析能力還需進一步引導、提升。【議題實施】一、實施原則依托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突出立德樹人要求,體現課程理念,圍繞真實議題開展活動型課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二、議題引入(用時3分鐘)【教師活動】講述:同學們,在炎熱的海口街頭,能喝上一杯“益禾堂”冷飲實屬幸福,但名稱眾多的“益禾堂”讓我們心生疑惑、難以辨別。下面圖片所展示的品牌Logo中,大家知道哪些是“正品”嗎?如果買到“山寨”益禾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課件展示圖片:名稱眾多的“益禾堂”【學生活動】結合自身生活經驗作答。【教師活動】講述:同學們,當我們買到“山寨貨”時,難免會產生生氣、憤怒等情緒,但有這么一些人,他們為保護群眾的正當權益,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主動打擊市場流通的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消費環境起到凈化作用,他們就是職業打假人。為什么職業打假走到今天會備受爭議?“職業打假”該何去何從?為什么打假應該成為“全民的職業”?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思考,圍繞“如何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一總議題展開《全民守法》學習。【設計意圖】展示學生身邊可見的“山寨貨”商品,引入職業打假這一現象,與學生的日常經驗形成強烈反差,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議題分析和論證(用時12分鐘)總議題:如何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議題一:析職業打假 明全民守法【議學情境】學生角色扮演:《陳某“開啟”職業打假》。事件主要內容如下:尚未成年的陳某,在了解了一名消費者因被騙買到假貨而維權的案件后,便將目光放到了職業打假上。剛成年的陳某特地在某超市購買了已過期半年的臘肉,并以此謀利,開啟了職業打假的“第一步”。陳某憑借所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知識,到當地法院起訴了該超市,要求1000元賠償,而超市老板則表示,自己只能拿出300元進行和解。經調解,最后雙方協商賠償金額為500元,超市老板當場支付了賠償金,陳某也當場撤訴。【議學活動】你是否支持陳某的“職業打假行為”?請運用“全民守法”的有關知識,書寫你的觀點。【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分享觀點,從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出要點并板書關鍵詞。提示:在學生參與議學活動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和闡述觀點。(1)對于持“支持”態度的學生:①打擊商家售假行為、依法維護正當權益。②打擊侵權行為、維護群眾生命健康權。③維護正義。(2)對于持“不支持”態度的學生:①民法基本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②“知假買假”的謀利行為。③不正當競爭行為、擾亂市場秩序、浪費資源。④道德。(3)對于學生沒能想到或想不全面的要點可適時點撥,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師生結合分享要點,共同歸納總結:1.全民守法的原則(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者其他違法手段。2.全民守法的含義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3.推動全民守法的目標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設計意圖】首先,通過書寫、分享觀點,學生能夠調動所學知識去描述現象、分析本質、論證觀點,增強材料處理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接著,歸納全民守法的三條原則,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全民守法的理解。最后,聯系“建設法治中國”的相關內容,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推進全民守法,闡釋推動全民守法的目標。四、議題解決和措施(用時16分鐘)分議題二:辨明職業打假 推進全民守法【議學情境】案例分析:職業打假的“未來”2021年,被陳某起訴的800多位商家中,愿意到陳某所在縣開庭的僅有30位左右。該縣人民法院在了解相關情況后,意識到陳某或許正在從事“惡意打假”,進而開啟了對這位“打假少年”的調查。最后,因涉嫌敲詐勒索,陳某被警方正式立案調查。雖然陳某的案件尚未定性,但陳某表示:可能以后都不會進行“職業打假”了。在父母的勸說下,陳某已經在復習功課準備參加高考,打算考上大學后學習法律專業,可能會考取律師資格證并成為一名律師。【議學活動】結合材料,運用你的經驗,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職業打假”該何去何從?【教師活動】結合學生的回答,歸納總結如下:“職業打假”本應維護群眾的正當權益,起到凈化市場環境的作用,但“惡意職業打假”不但占用司法、社會資源,還逐漸讓“打假”偏離了應有的意義軌道。隨著電商法規的健全、商家法律意識的增強,迫使“職業打假人”向著正道發展。隨著法治中國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的持續推進,我們每個人都要依法辦事、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職業打假人”,成為打假的主力軍,打假應該成為“全民的職業”。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推進全民守法呢?【設計意圖】通過分析“職業打假的未來”的案例,引導學生探究:職業打假該何去何從,接著引出:打假應成為“全民的職業”,進而引發思考:如何推進全民守法。【議學情境】探究與分享:“推進全民守法 建設法治海口”。為推進全民守法,作為海口市市民,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議學活動】運用你的經驗,完成問題,并在小組內討論:如何推進全民守法。提示: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可從對不同主體的要求的角度,引導學生反思日常經驗、聯系時政熱點,或補充相關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全民守法”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積極作用,認識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如:①經營者和消費者等不同主體共同維護邊角料零食安全。②海口交通違規亂象:醉酒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不帶安全頭盔等。③學校普法活動:疫情期間,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維護社會秩序。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群眾由信“訪”不信“法”到遇事找法。【教師活動】從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出要點并板書關鍵詞,引導學生歸納推進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推進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設計意圖】學生在思考如何推進全民守法的過程中,能理論聯系實際,進而激發學生的公共參與熱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社會責任感。五、議題小結與升華(用時3分鐘)【學生活動】結合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分享自己對“全民守法”的新的理解。【教師活動】小結:法治建設的目標是為了人,法治建設必須靠人。當法律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同、普遍尊重和信仰,全民守法、遇事找法、辦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變為現實,法治中國才會形神兼具,行穩致遠。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略(根據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議題實施與評價,結合課堂實際,側重進行課中反思,將從“可取之處、不足之處、再教設計、遺留問題、經驗積累”五個方面撰寫教學反思)【議題評價】(用時6分鐘)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我省“八五”普法規劃及其決議,更好增進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理解,現將開展“喜迎二十大 普法在行動”的宣講活動,旨在提升全民法治素養,構建社會大普法格局。請同學們為開展普法宣講活動擬寫發言提綱。要求:運用政治專業術語,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設計意圖】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引導學生自覺遵循全民守法的原則,調動學生積極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為建設法治海口、法治海南、法治中國作貢獻,最終增強社會責任感。所以,讓學生為開展普法活動擬寫發言提綱,去評價自己是否已經達成學習目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