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實踐活動案例之潯酒釀制一、活動背景:1.在初三科學教學中,曾經利用食堂的米飯,讓學生制作了甜酒釀,且有成功的體驗。2.有幸參觀過釀酒作坊對此做過了解,對他的可行性得到了老師傅的肯定。3.我們學習了很多課本知識,但實踐卻很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不能與生活脫節,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中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理解是要依靠學生自行探索的,從探索中發現才是真正的學習。想不想讓“潯酒”在自己手里釀制成功?暑假綜合實踐活動的報名工作很快完成了。二、活動目標: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跳出了課本,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周圍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把它變成有研究價值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通過檢索,收集相關資料,開展社會調查,訪問有關部門,做實驗,做統計等多種手段。在分析、比較、研究、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或設計出作品。使學生的能力在親身體驗中發生發展,知道到哪里去獲得知識,了解生活的社區和世界,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培養責任感,這些也是21世紀學生必備的素質和能力。重難點:1.讓孩子們了解潯酒釀制的流程,以及所需的原料、設備。2.分析討論成功的關鍵,并找到解決相應問題的辦法。3.在理論應用于實踐時,解決各項操作中的困難,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自信心自豪感。四、活動的形式:1.組織形式:小組活動。2.實踐形式:(1)訪問釀酒師(2)小組合作交流(3)規劃與表達(4)實踐操作(5)反思與總結五、活動準備。各種與釀酒有關的資料、課件,購買所需的原料設備。活動安排及實驗過程(本活動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活動準備。小組成員利用網絡查找與釀酒有關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初步確定方案,決定訪問釀酒師后,進一步明確流程和所需采購的物品。第二階段街頭訪問。“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接著,學生們在項目組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前往古鎮釀酒點參觀、采訪。到達米酒釀制點后,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釀制米酒怎么去掉釀制過程中產生的甲醇?釀制米酒需要幾個步驟?釀制米酒的原材料是什么?……在孩子們好學的目光下,老板細心講解,孩子們用心傾聽、記錄、提問,將心中的疑問逐一解決,對操作的流程和成功的關鍵點有了進一步了解。(圖一)第三階段確定流程及列出采購清單。首先學生將收集到的網絡資料,采訪到的技術要領,進行匯報匯總。其次老師整理資料,形成教學課件,授課后,請學生做適當補充,并梳理流程。最后列出所需采購的清單,聯系學校后勤和食堂,爭取獲得學校的大力支持。第四階段實施潯酒的制作。2021年7月8日是個讓我們心情激動的日子,我們的潯酒釀制非常成功,這次體驗歷時半個月,我們親自體驗了米酒釀制的全流程,從一無所知到產品在手,我們也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由網上了解釀酒的流程開始,又去師傅處采訪,到做到心中有流程,最后將流程展現在制作的工藝中。這讓我們對釀酒有了深入的思考,更獲得了全新的體驗,開心又好玩。我們的活動需要食堂師傅的支持,6月30日,我們開始的第一道工序是浸泡糯米,之后是蒸飯,這要感謝食堂的鄧師傅。同時我們活動小組將酒缸洗凈,開水浸泡。等待中飯熟了,打開蒸箱的是噴香的糯米飯,需要冷卻至40攝氏度以下,沒有電扇六月末的溫度很難冷卻,自來水的成分有恐影響實驗,而糯米的大粘性也成了完成這一工序的最大障礙。于是將工作的地點轉移到了有電扇空調的配菜間,這大大加快了冷卻的速度。40斤糯米的飯,有六個蒸箱,要等它的溫度降到40攝氏度左右(圖二),我們用了約一個半小時,按著九曲包裝的比例,與飯混和時發現粉末狀的酒曲與粘性十足的糯米飯太難攪拌了,沒法混合均勻(圖三)。那么將酒曲與溫開水調勻后混合吧,果然操作方便了許多。由于狀況良多歷時三個多小時,終于成功地完成了,從米到飯,到飯與酒曲混合物的過程。放入兩個酒缸中上蓋,每位成員也準備了一份用打包盒裝的小樣,此時我們的手臂已經很酸了。那么把酒缸放到哪里呢?師傅說,夏天溫度過高會讓酒發酸,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那份盼望成功的心,讓我們很難選擇一個合適的房間。因為溫度低了時間會拉長,溫度太高,怕實驗失敗。最終商量決定存放在行政樓那里,便于觀察。最重要的是,溫度比較合適,可以說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所在。接下來便是糖化過程,約需要兩天的時間。為了便于觀察,我們每人帶回了一份,用保鮮盒包裝的樣品(圖四),帶著興奮,帶著忐忑,開開心心的結束了最重要的一個流程。到家,我們得尋找一個合適的溫度點,以便于觀察實驗的進程,也想比一比,誰選擇的溫度點是最合適的。下一個約定的日子是7月2日,一走近酒缸便聞到了酒香,完全沒有雜菌感染。似乎比家中的小樣效果好很多。開蓋品嘗,口感很甜,似乎可與超市的甜酒釀媲美,真是跨出了成功的一大步。當然,有一個很明顯的不足是部分飯粒發硬,感覺是生米飯。回想我們的六蒸箱飯,其中有一箱出蒸時感覺飯很硬、發白,似乎沒有熟透。鄧師傅說是米水比例過大,可見結不同的果定有不同的因。下一步是放水發酵,米水比例為1:1.5,40斤米就需要60斤水即30升。動手倒入后將其攪拌均勻,包上保鮮膜讓菌種完成第二個階段的工作發酵,酵母菌開始無氧呼吸,便可讓葡萄糖轉化為酒精。我們要做的只有一個字“等”,那么相約六天后再見吧。其他的就由施老師進行日常的觀察,并把信息傳遞給大家,第二天施老師說密封的保鮮膜,幾乎被漲破了,這是怎么回事?當然是內部產生了氣體,這是我們的疏忽了。那么怎么解決?一根牙簽可以搞定。再一次相聚是7月8日,這天迎來的是成功的喜悅。那撲鼻而來的酒香,甘甜味醇中有一絲苦,但不帶一點酸味的口感,得到了好幾位喜酒人士的好評,表明這是品質不錯的米酒哦,這鼓勵是對我們這次體驗最大的獎勵。我們的產品總量進有五十多斤,可以分裝成許多小瓶,盛放容器有的精美有的樸素,有的大有的小,每人可以得到一瓶,這是我們的作品,也是我們的獎品(圖五圖六)。小心翼翼地抱著她就像抱著一個出生的嬰孩,這種成功的喜悅妙不可言。第五個階段活動是成果展示和總結。1.指導學生對制作活動用隨筆記錄,寫出感想、活動反思,對活動進行總結。2.整理各階段的照片,制作活動相關的每篇展示。3.可將瓶裝的潯酒贈送老師或親友,分享喜悅。七、活動的體會與反思。我們此次活動離開了教室,帶著學生走向了生產制造,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主動學習,想方設法解決實際問題。在這次活動中各種能力得到了鍛煉,也體驗了全新的領域,深受學生的喜歡,感覺受益頗多。米酒的釀制在民間其實并不鮮見,孩子們能利用這次實踐活動的所學,也可在家中獨立完成米酒釀制,佳作可期。作為一名科學老師可以將此次活動的素材與初中科學結合,進一步的開發:如發酵時用到了酵母菌,酵母菌的細胞結構,酵母菌在不同氧氣濃度下的呼吸作用;發酵時生成氣體收集和檢驗的方法;與混合物的分離操作中過濾、蒸餾方法結合等。當然,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也可以將此次活動所需的物品進行價格的核算,計算出生產的米酒進行成本,分析如何提高產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何節約成本等方面進行深度開發,發展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圖一圖二 圖三 圖四圖五 圖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