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教 學 設 計
教學目標
1.知道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的史實;
2.了解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狀況;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
3.了解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的表現;
4.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影響;
5.探討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北洋時期的社會概況與階段基本特征;
難點: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前期課前準備,教師有目的性地準備課程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通過課前導讀部分引入新課。
中華民國建立后,未能在較短的時間里重建社會秩序,很快便陷入種種混亂中。對于這段歷史,魯迅曾深有感觸地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
【新課講授】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袁世凱復辟帝制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到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過程。
材料一:1915年春,袁世凱在英、日帝國主義支持下,積極準備改行帝制。8月由總統府美國顧問出面發表文章宣稱共和憲政不符合中國國情,鼓吹君主制。之后由袁世凱的黨羽作請愿團要求改變國體,10月組成袁記國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國體。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并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五年(1916)為宏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材料二:1915年10月6日,參政院以“尊重民意”為詞,召開“國民代表大會”。各省遂匆促選舉國民代表,舉行“國體投票”﹐一律“贊成”君主立憲,并推定參政院為國民大會總代表。隨后,參政院以總代表名義,上書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袁接受帝位后,隨即封官晉爵,改總統府為新華宮,并發行一種以他的頭像和龍作圖案的紀念金幣和銀幣,準備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過程:
對內獨裁統治: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隨后展開獨攬大權的活動;
1913年11月,解散中國國民黨;
1914年5月公布的《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1914年底頒布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又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發布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體現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遭到破壞。)
對外出賣國家:
接受日本把中國的部分領土以及政治、軍事、財政等置于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
1915年5月25日被迫簽訂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條約”。
倒行逆施稱帝:
1915年 10月6日,參政院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表示一律“贊成”君主立憲。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
【教師活動】知識拓展:二十一條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機,企圖獨占中國,于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凱秘密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二十一條”分為五號,主要內容有: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中國政府須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等。袁世凱為換取日本的支持,于5月9日接受了除第五號“中國政府須聘用日本人為顧問”外的全部要求。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結合課本和史料,請同學們思考: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原因?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沒有摧毀封建制度和封建勢力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因此在斗爭過程中具有軟弱性。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但君主專制的影響根深蒂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及與之相適應的官僚體制沒有大的變化,這是袁世凱復辟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材料二:辛亥革命雖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只是在一些城市中。在農村和許多城市,中國盛行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仍舊沒有變化,加之袁世凱在思想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成為其復辟的思想基礎。
材料三:袁世凱為復辟帝制,也不惜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列強在政治、外交、財政、輿論等方面的支持,如與日本簽訂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在列強的支持下,袁世凱更是有恃無恐了。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原因:
革命派反封建不徹底及其自身的軟弱性與妥協性;
長期的專制統治,帝制觀念根深蒂固,民國初年的國民熟悉帝制而對共和比較陌生;
國家的現實狀況亟須一個統一且強大的中央政權;
帝國主義為了自身利益而支持袁世凱稱帝;
半封建社會下占主導地位的小農經濟的大量存在是其經濟基礎。
2.護國戰爭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結合課本和史料,請同學們思考:護國運動的時間、人物、經過和結果。
材料一:1915年12月25日,以蔡鍔、唐繼堯等人為首的云南督軍,宣布起義,建立云南都督府,稱“護國軍”。并通電全國,聲明起義的目的是反對袁世凱的復辟和擁護共和體制。27日,唐繼堯通過會議的決定,宣布云南獨立。并由唐繼堯任云南都督。
材料二:1916年1月16日,蔡鍔所部和率先進入四川的北洋政府的討伐軍發生激烈的戰斗。27日,貴州督軍劉顯世宣布在貴州起義,策應蔡鍔在四川等地的作戰行動。
材料三:1916年2月20日,由李烈鈞率領的護國軍,在滇桂邊境,和北洋政府的龍覲光所部激戰。3月底,護國軍取得全線勝利。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時間:1915年 12月25日。
主要人物:唐繼堯、蔡鍔、李烈鈞。
經過:在云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不少省份積極響應,宣告獨立。
結果:袁世凱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和課本思考,袁世凱復辟帝制迅速失敗的原因?
材料一:袁世凱上任以后的各種賣國,有志之士們有目共睹,只是不敢挑戰袁世凱,而袁世凱稱帝正好給了他們機會,所以在袁世凱稱帝后所有人都團結起來反對。
材料二:帝國主義的勾心斗角,袁世凱在二十一條上得到了日本的支持,可英國以前一直是他背后的靠山,帝國主義之間也有利益紛爭,可袁世凱對列強都討好,以至于日本對袁世凱左右逢源非常不爽,所以在他稱帝以后,沒有給之前答應的支持。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失敗的原因: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號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動反對復辟帝制;
復辟帝制違背民意,激起各階級人民的強烈反對,形成大規模的反袁護國運動;
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袁世凱眾叛親離。
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出軍閥割據的原因及表現。
1.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
材料一:北洋軍閥是民國軍閥的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世凱死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
材料二:資本主義國家入侵中國社會之后,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與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以及帝國主義劃分勢力范圍爭奪殖民地的政策之間顯得格格不入,這成為中國近代軍閥戰爭的根源。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原因: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中再也找不出一個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
割據的表現:
派系 代表人物 支持力量 占據地區
直系 馮國璋 美、英 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閩、魯、陜各省
奉系 張作霖 日本 東北三省
混戰:直皖戰爭和直奉戰爭。
2.府院之爭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理解“府院之爭”的相關內容。
材料:“府院之爭”是一場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和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之間的權利斗爭。斗爭第一回合圍繞總統府與國務院的權限展開,黎元洪獲得小勝。第二回合圍繞內務總長孫洪伊與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之間交鋒,斗爭結果,雙方妥協,孫洪伊免職,徐樹錚辭職。第三回合圍繞對德宣戰。段祺瑞離京后,策劃武力倒黎。在段祺瑞指使下,北洋派各省督軍相繼宣布獨立,使北京政府陷于癱瘓狀態。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內容:
袁世凱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實權的國務總理。為了使權利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開被袁世凱解散的國會,但這次會議的進展并不順利。1917年5月,繼任總統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造成所謂的“府院之爭”。
3.張勛復辟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出張勛復辟的相關內容。
材料:1917年7月1日凌晨,張勛穿上清朝朝服朝冠,率領康有為等群黨,擁戴12歲的溥儀“重登大寶”。張勛自任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軍政大權。段祺瑞利用張勛趕走黎元洪和解散國會的目的已達到,便以反對復辟的旗號,組織“討逆軍”討伐張勛,張勛兵敗。12日,張勛只身逃入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布退位,逃往英國使館。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內容:
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
4.護法運動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出護法運動的相關內容。
材料一:1917年張勛復辟失敗,段祺瑞重掌權,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并企圖武力統一中國。孫中山號召維護《臨時約法》,在廣州召集“非常國會”,并聯合西南軍閥,成立護法軍政府。次年桂系軍閥排擠孫中山,護法軍政府成為南方軍閥的政權,醞釀同北洋軍閥議和。護法運動歸于失敗。
材料二:1917年10月6日,北洋軍和湘南護法軍在湘潭西倪鋪接戰,護法戰爭正式爆發。南北兩軍在湘南激戰了一個多月。1917年11月14日,直系軍閥不愿為皖系賣命,徑直通電議和,撤離衡山前線。20日護法軍輕取長沙。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背景:
張勛復辟帝制失敗后,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國務總理,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
開始: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護法運動開始。
失敗:
爭權奪勢的西南軍閥,千方百計排擠孫中山,孫中山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運動失敗。
5.參加一戰
【教師活動】PPT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歐洲的華工”圖片,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出參加一戰的目的和概況。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目的:
為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
概況:
中國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十幾萬中國勞工前往歐洲前線,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做出了貢獻。
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1.民國初年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出民國初年出現新變化的原因、表現和影響。
材料一: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
——《中國年鑒第一回》商務印書館1924年版
材料二:在實業家的倡導影響之下,這一時期全國不少地區建立起大批新式工業部門,如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等地,建立了許多近代化工廠,股份制公司也快速的增加,帶動了一批近代化城市的出現和發展。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原因:
內因:中華民國建立,為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定條件;南京臨時政府鼓勵民間興辦實業;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群眾運動。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歐戰,放松了對于中國的經濟侵略。
表現:
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發展速度和規模,甚至超過以往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績;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的面粉廠、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影響:
隨著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教師活動】知識拓展:“實業救國”的內涵
中國近代以發展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手段的經濟思想;19世紀末提出,以張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實業泛指農、工、商、交通等業,他們宣揚此論的同時,卻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變落后生產關系的必要性。
2.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總結民國期間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材料一:民族工業迅速發展,從而帶動經濟和生活的發展,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興辦實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并且隨著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材料二:南京臨時政府希望借助政治的力量推動整個社會變革。禁纏足、禁鴉片、禁賭博、改稱謂、廢跪拜、禁止販賣人口、倡女權、易服飾、倡導自由婚姻等,成為一股時代性的社會新潮流。人民頭上的辮子減去了,心中辮子的陰影慢慢褪去;跪拜之禮被廢除,傳統的尊卑長幼受到很大的沖擊;民權的口號成為時代強音,完成了人民對皇權的祛魅。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社會新氣象:
改用陽歷;頒布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的陳規陋習不符合時代潮流,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
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教師活動】PPT展示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找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開始的標志、主要陣地和代表人物。
材料一:共和立憲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偽立憲地,政治之裝飾品也,與歐美各國之共和立憲絕非一物。
——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載《青年雜志》為第一卷第六號
這腐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對共和的倫理文學等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凈凈不可。否則不但共和政治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招牌,也是掛不住的。
——陳獨秀:《舊思想與國體問題》,載《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
材料二:中國革命是以種族思想爭來的,不是以共和思想爭來的;所以皇帝雖退位,而人人腦中的皇帝尚未退位。
——高一涵:《非君師主義》,載《新青年》第五卷第六
材料三: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這次運動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從而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原因:
政治方面: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
歷史原因: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
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縛著。
開始標志:
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
主要陣地:
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志。
代表人物: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
【教師活動】PPT展示相關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總結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材料一: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陳獨秀:《本志罪案答辯書》,載《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
材料二: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載《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
材料三:“白話”有三個意思:一是戲臺上說白的“白”,就是說得出,聽得懂的話;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飾的話;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曉暢的話。
——胡適:《白話文學史》,《胡適文集》第8 卷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主要主張:
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
【教師活動】PPT展示相關史料,請同學們結合史料和課本,總結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材料一:從 1918 年起,《新青年》所載文章全部改用白話文。1920年,教育部決定,全國中小學使用白話文的語文教材。白話文漸漸成為中國語文的主導表達方式。
材料二: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蕩,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準備。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影響:
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猛烈地沖著中國千百年來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及政治意識,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得到傳播,成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統思想的過程中,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
課后總結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我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出現了新變化。袁世凱獨裁專制、復辟帝制。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混戰割據,政治上分崩離析。資產階級進行了一系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1911-1918年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較快發展,社會生活也出現了新氣象。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新文化運動,它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推動了思想解放。
板書設計
第20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
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
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乌拉特前旗| 元江| 东乌珠穆沁旗| 平定县| 射阳县| 普兰县| 顺平县| 曲沃县| 高台县| 德保县| 禹城市| 吉林省| 读书| 连州市| 晋中市| 汉川市| 宁陕县| 诏安县| 东兰县| 北辰区| 金昌市| 积石山| 霸州市| 中阳县| 屏东县| 赤水市| 新蔡县| 寿宁县| 屯留县| 盐边县| 紫阳县| 蓬莱市| 商南县| 南昌县| 宜城市| 枣庄市| 巫溪县| 从江县| 丹棱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