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秋果韻希望之果——芒果教案一、教學背景秋天,是生命的沉淀,是思緒的靜美。芒果寓意著希望。因為芒果又被稱之為望果,望指的是希望,是希望的果實,所有寓意就是希望。適合將它送給自己的朋友,同事,親人,代表的是希望對方能心想事成,也能增進彼此的關系,友誼會更長久,深厚。二、教學目標了解芒果,學習芒果的植物學史、形態特征、主要品種、生長環境、分布范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現狀、儲藏與選購和植物文化等等方面知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們都能愛護大自然,與周圍的生物和諧共處。三、教學重點認真學習芒果的相關知識,欣賞大自然的神奇。培養愛護環境,欣賞大自然的意識。讓同學們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熱愛大自然一切生命。深刻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四、教學過程老師引入:芒果寓意著財富。因為芒果成熟之后是黃色的,黃色在古代代表著權利,只有皇權貴族才會穿戴的顏色。且黃色也是黃金的顏色,所以還有升官發財的意思。適合將芒果送給做生意的朋友,或者送給領導,上司也行,寓意是希望對方能發財,生意興隆。總之芒果的寓意是比較美好的,適合送人,且食用價值也比較高。讓我們了解一下吧:杧果(學名:Mangifera indica L.)是漆樹科、杧果屬植物,俗稱芒果。常綠大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褐色,無毛。葉薄革質,常集生枝頂,葉形和大小變化較大,通常為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長20-35厘米,多花密集,被灰黃色微柔毛。核果大,腎形(栽培品種其形狀和大小變化極大),壓扁,成熟時黃色,中果皮肉質,肥厚,鮮黃色,味甜,果核堅硬。分布于中國、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在中國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四川、福建、臺灣、海南等地。生長于海拔200-1350米的山坡,河谷或曠野的林中 。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要求在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質地疏松的壤土和沙質土壤中生長。 杧果為熱帶水果,汁多味美,還可制罐頭和果醬或鹽漬供調味,亦可釀酒。果皮入藥,為利尿峻下劑,“凡渡海者食之不嘔浪”;果核疏風止咳。葉和樹皮可作黃色染料。木材堅硬,耐海水,宜作舟車或家具等。樹冠球形,常綠,郁閉度大,為熱帶良好的庭園和行道樹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21年 ver 3.1)——數據缺乏(DD)。植物學史杧果的名字來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樂語。野杧果樹的果實不能食用,印度人最先發現這種樹,并栽培成可吃的杧果,還用它來遮蔽熱帶的驕陽,已有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據一些統計數據來看,印度的確是世界上最大的杧果種植地,其杧果年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杧果總產量的一半。全世界1000多個杧果品種,在印度可以找到絕大部分。因此,印度人在談論起杧果時,臉上總是有一種自豪感。 形態特征常綠大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褐色,無毛。葉薄革質,常集生枝頂,葉形和大小變化較大,通常為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30厘米,寬3.5-6.5厘米,先端漸尖、長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皺波狀,無毛,葉面略具光澤,側脈20-25對,斜升,兩面突起,網脈不顯,葉柄長2-6厘米,上面具槽,基部膨大。圓錐花序長20-35厘米,多花密集,被灰黃色微柔毛,分枝開展,最基部分枝長6-15厘米;苞片披針形,長約1.5毫米,被微柔毛;花小,雜性,黃色或淡黃色;花梗長1.5-3毫米,具節;萼片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寬約1.5毫米,漸尖,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睫毛;花瓣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5-4毫米,寬約1.5毫米,無毛,里面具3-5條棕褐色突起的脈紋,開花時外卷;花盤膨大,肉質,5淺裂;雄蕊僅1個發育,長約2.5毫米,花藥卵圓形,不育雄蕊3-4,具極短的花絲和疣狀花藥原基或缺;子房斜卵形,徑約1.5毫米,無毛,花柱近頂生,長約2.5毫米。核果大,腎形(栽培品種其形狀和大小變化極大),壓扁,長5-10厘米,寬3-4.5厘米,成熟時黃色,中果皮肉質,肥厚,鮮黃色,味甜,果核堅硬。主要品種杧果品種、品系很多,全世界約有1000多個品種,而中國各地優良品種約有70余個。 [根據花中有無花盤將杧果分成兩部分,即印度組系和印支組系,共有41種,其中可食用的有15種,幾乎所有食用杧果品種都屬于印度次大陸的杧果(Mangifera indica L.)這個種。此外,中國野生類型有幾個種,如桃葉杧果、冬杧果等。杧果栽培歷史悠久,所形成品種、品系很多,在眾多的杧果品種中,從果皮色澤看,有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紫紅色的;從果實形態看,有圓果型、長果型等;從果實成熟期看,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種;從胚性特點看,有單胚和多胚兩種;按生態分類,可分為印度品種群、印度支那品種群、印度尼西亞品種群和菲律賓品種群。 [2] 由于杧果的國家間及地區間頻繁引種,各地的品種處于不斷的交流交換過程中,主栽品種也逐漸在調整和變化。如中國在20世紀60-70年代各地主栽泰國柱(又名青皮杧)、蜜杧、金錢杧、鷹嘴杧(Golek,引自印度尼西亞),到20世紀90年代便主要栽種象牙杧、紅皮杧、紫花杧等。各地通過廣泛的引種和試種,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品種,滿足市場的需要。世界主要品種阿方索(Alphonso)尼龍(Neelum)緬甸杧 鷹嘴杧斯里蘭卡811 肯辛頓(Kensinton)海頓(Haden) 愛文(Irwin)凱特(Keitt) 肯特(Kent)吉爾(Zill) 里本斯(Lippens)湯米·阿特瓊斯(Tommy At kins)等等。中國栽培主要品種尼龍:原產于印度南部馬德拉斯邦。中國杧產區都有種植。達謝哈里:又稱雞蛋杧或椰香杧。原產印度。中國海南、廣東、臺灣等省均有種植。呂宋杧:原產于菲律賓。中國引種較早。1938年由香港引入湛江。在中國又叫蜜杧、金錢杧。青皮杧:又叫泰國白花杧。原產于泰國。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區)均有少量種植,其中以海南種植較多。白象牙杧:原產于泰國和馬來半島,20世紀30年代引入海南,現已成為海南省主栽品種之一。白玉杧:20世紀30年代從馬來西亞引入中國海南文昌,故又叫文昌白玉杧,是海南主栽品種之一。留香杧:原產于斯里蘭卡。20世紀60年代,先后從新加坡和斯里蘭卡引入海南。果實成熟期5-6月,果皮黃綠色至淺黃色。果肉橙黃色,味甜芳香,多汁,纖維少,鮮食品質較好。產量中等,是海南省主栽品種之一。馬切蘇:原產緬甸。1961年引入云南熱帶作物研究所。愛文杧:美國佛羅里達州1945年從印度第三代里本斯實生樹中選出的品種。吉爾:吉爾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于1937年從海頓實生后代中選出的品種。1984年,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澳大利亞引進,根據試驗編號命名為紅杧6號。粵西1號杧:該品種是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呂宋杧實生群體中選出的品種,是廣東省主栽品種之一。海南、云南、廣西、四川等省(自治區)也有少量種植。紫花杧:紫花杧是由原廣西農學院從泰國豐亡的實生后代中選出,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自治區)。桂香杧:桂香杧是原廣西農學院以秋杧和鷹嘴杧雜交選育出的品種。桂熱杧10號:桂熱杧10號是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黃象牙實生變異單株選出的品系,為廣西主栽品種之一。臺農1號:臺農1號是臺灣省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選出的品種,主要分布在臺灣省。海南、廣東近年已引種。三年杧:又稱金杧。原產于云南省。德宏、西雙版納栽培較多,是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種之一。攀西紅杧:攀西紅杧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從呂宋杧實生群體中選出的品種。金煌杧:金煌杧是臺灣省黃金煌先生選出的品種。生長環境生長于海拔200-1350米的山坡,河谷或曠野的林中。 杧果是熱帶和南亞熱帶常見的水果之一,適生于年平均氣溫22℃以上的地區,不耐低溫。年降水量約800-1600毫米,分布較集中。喜光樹種,要求有充分的光照。抗風力較弱,對土壤要求亦較嚴格,適生于土層深厚而排水良好的疏松砂壤土或壤土。溫度杧果樹起源于熱帶,有喜溫畏寒的特性,一般年平均溫度21℃以上,最冷月平均溫度不低于15℃,終年無霜的地方較適宜栽培杧果。水分杧果是一種根深的果樹,比較耐旱,特別是花芽分化期更需要適當干旱,但是,杧果開花,果實生長發育及營養生長則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光照杧果是喜溫好光果樹,在光照充足的地區或年份,花芽分化期早,有利于授粉受精和果實生長發育。土壤杧果對土壤要求不嚴,砂質土、黏質土都可種植杧果,但漬水、瘦薄及堿性土、石礫土不宜種植。而圖層深厚2-2.5米、pH5.5-7.5、地下水位在2-3米以下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至砂壤土,排水良好、滲透性和供水力強,最適宜種植杧果。 風力杧果樹適宜微風常吹、空氣流通、空氣濕度較低的開闊地帶生長。分布范圍原產于喜馬拉雅山、印度、孟加拉、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中國最早是從印度引入,已有1300余年,海南、云南南部、福建、廣東、臺灣、四川、廣西南部及西南部等地有栽培。全世界大約87個國家有杧果栽培。從地理位置上看,北自中國四川南部,南至美洲南部,橫跨南北緯30°以內的地區都有杧果栽培,其中以亞洲杧果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約占全世界產量的80%,主產國有印度、泰國、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其次為美洲,產量約占全世界的15.2%。非洲約占6.3%。中國海南全省都有杧果種植,其中以東方、昌江、樂東、瓊中等地栽培最多;廣東省除粵北山區外,其余各地都有杧果種植,而主產區集中在湛江、茂名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廣西杧果主要產區集中在百色、欽州、南寧、玉林及柳州的南部等地區;云南省杧果主要分布在紅河、思茅、玉溪、西雙版納等地;福建省杧果主要產區集中在安溪、莆田、福州等地;四川省杧果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市及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會東、會理、寧南縣等地;臺灣省杧果主要分布在臺灣的東南部地區和臺南一帶的大內、左營、新化、玉井等地。繁殖方法杧果苗木的繁殖可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投產遲,植株變異大,只在選種中應用。生產上都用嫁接苗種植,用實生苗作砧木,用階段發育成熟的優良品種枝條作接穗。嫁接繁殖包括培育砧木苗,嫁接等環節。播種采種:在中國海南一般2月前后開花,5月前后果實成熟,但在廣東湛江等地區,果期常延至7月,當果實由綠色轉為淡綠色時即可采收,需要實生繁殖的要到充分成熟時采收,采下后選果實整齊、肥大、無病蟲害、皮光滑并具光澤、果肉味香甜和纖維少的果實。一般出種率13-15%,種子干粒重13026-14756克。 種子處理:種子不耐貯藏,應于剝離果肉后即行播種,成活率較高。播種前應進行處理,用竹刀刮凈種皮上所附著的果肉,置水中洗凈甜味,放通風處陰干后播種。為了加速種子萌發,還可用干凈的細河沙進行層積催芽,并經常注意保濕和通風。或將種子剝去種皮后播種,則發芽快且整齊,但要注意排水和土壤消毒,以免種子霉爛。播種方法:圃地宜選向南、肥沃、排灌便利的砂壤土或壤土,采用條播法播種,條溝距10厘米,深4-5厘米,將剝去種皮的種子按4厘米的等距排列后,覆土1-2厘米,床面用遮光網搭蔭棚遮光,以保持床面濕潤,早晚淋水,7天左右開始發芽,發芽時間延續10天左右,發芽整齊后及時揭去蔭棚進行煉苗,當幼苗長出2對真葉,真葉轉青后就可移入營養杯中培育,經過2-3個月的精心管理,苗高30-50厘米時就可出圃定植。作為嫁接砧木用的則要移入口徑15厘米,高25-30厘米的大營養杯中培育,翌年春季末期當苗高80-100厘米。基莖粗1-1.2厘米以上就可進行嫁接。壓條一般在3-4月間,即新梢萌芽最盛,并易于剝皮時,取2年生直徑1-2厘米的枝條,行環狀剝皮,然后以腐殖土包埋,約60日即發根,成活率達95-100%。嫁接主要采用芽接法。芽接期以5-6月最好,秋季亦可進行。接穗用當年生枝條,砧木用1年生幼苗,接后約40-50天即可成活,一般由實生苗至芽接成活后的苗木定植,需經過1年的時間。栽培技術選地杧果可種在坡地,也可種在平地。坡地果園坡度要小于25°,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水源充足;平地果園要選擇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勢較開闊的地方建園。選種品種選擇是杧果生產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品種的特性及市場銷路等確定主栽品種。一個果園可主栽1-3個品種。如在粵西地區臺風出現比較頻繁,應種早熟品種為主,避過臺風的影響,又能提高市場競爭力。 種植多在春秋兩季進行。營養袋育的苗,傷根少,一般來說可隨時種植,但是仍以春秋兩季種植較好。種植密度視品種、地勢、土壤狀況而定。樹冠大的品種應疏植,樹冠矮小的品種可適當密植。一般以每畝種42-56株。定植方法是挖穴深寬80厘米左右,要求在定植前半年挖好。經暴曬風化后施有機肥15-25千克、過磷酸鈣0.5千克,與表土充分混合后回穴。種植前,先將植穴土墩挖開一個30-40厘米的穴,將袋苗輕放入穴內,除去塑料袋,分層蓋回表土,輕輕壓實。苗的根莖交界處高出地面2厘米為準,再蓋上一層松土,并將土堆成內低外高,形成窩狀以便淋水。然后,用草覆蓋樹盤,淋足定根水。幼樹管理幼年杧果園的管理以促梢、擴大樹冠,促進幼年樹快長,早開花、早結果為主。肥水管理:對幼年樹的肥水管理要做到勤施、薄施,每次施肥量宜少,次數宜多。干旱季節適當灌溉,使幼樹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早抽梢,多抽梢,迅速形成樹冠,為早結、豐產打下良好基礎。杧果種植成活恢復生長后,可用0.5%的尿素水溶液淋施1次,以后每1-2個月施肥1次。也可根據抽梢情況施肥,一般每抽一次梢施1次肥。每株每次可施尿素或復合肥50-75克,可對水施,也可散施。天旱時最好施水肥,或施肥后適當灌水。整形修枝:杧果從定植當年開始必須進行整形,定植后,植株生長60-70厘米高時,剪頂定主干,留3條主枝,在其上各著生2條側枝,第一側枝距主干30厘米左右,并在其上各再培育著生2條側枝,如此反復進行。杧果側枝第一年結果母枝,收果后經修剪萌發出新枝成為第二年的結果母枝,這時全樹一般只保留30-40條。5-6齡樹宜保留40-60條,以后輪換更替,保留在80-120條。謄亡果樹定植后,次年可掛果,若留果會影響以后的生長,故最好能第三年投產。結果管理施肥根據杧果樹生長發育的特點,在采果后樹勢恢復與新梢培養期、花芽分化期、開花坐果期及果實迅速膨大期對肥料需求量較大。因此,對結果樹施肥要掌握如下幾次:采果前后施肥:這一次非常重要,也是全年施肥的重點,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80%,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速效肥。在每株樹的滴水下對稱挖兩條長約120厘米,寬和深分別為40厘米和30厘米的施肥溝,施下優質禽畜肥20-30千克、復合肥0.5-1克,以及速效肥尿素0.8-1千克、過磷酸鈣0.5-1千克。催花肥:杧果花芽分化期不同地區約在11-12月之間。因此,應在10-11月每株施氮鉀混合肥0.5-1千克,以促進花芽分化。壯花肥:一般1-3月每株施復合肥200-400千克。壯果肥:4-5月是果實迅速生長期,每株可施300-500克速效氮、鉀混合肥。控梢促花疏梢、控梢:杧果樹采果后經修剪抽出大量秋梢,要培養健壯的結果母枝,必須對秋梢進行修剪。在新梢抽出5-10厘米時抹除多余的新梢,每枝條只留2-3條即可。 促花:生產上普遍采用植物生長延緩劑多效唑(PP333)來促進開花。多效唑在杧果樹上應用有土施和噴布葉面兩種:對幼齡樹土施是沿著樹冠滴水線向內側移入20厘米,挖一條環形小溝,深度10厘米,將事先用水稀釋的藥液均勻地施在溝里,然后覆土。保果護果杧果果實發育期間,除了要經過兩次生理落果期外,在果實迅速膨大期,因樹體在大量開花時消耗養分,如果掛果較多或抽發夏梢,易造成養分的競爭而引起落果,或在果實發育時因受病蟲危害,干旱等也會引起落果。因此,在果實生長發育期,要采取如下措施保果:摘除夏梢:5-6月是杧果果實膨大期,果實生長需要大量養分,而此期又是夏梢大量抽發期,需消耗大量的養分,為了減少樹體抽梢與果實生長競爭養分的矛盾,應及時摘除抽出的新梢或新芽,使養分能集中供給果實生長,減少落果。增施肥料:結果多的樹應施復合肥0.2-0.3千克、鉀肥0.2千克補充養分,但此時施肥要淺施,以免傷根。疏果:疏果可以提高果實品質,促進果實肥大。因此,疏果時,每穗的果實以保留2-4個為宜。主要疏去受病蟲為害果、畸形果,宜在第二次生理落果以后進行。吊果與套袋:樹體掛果后,枝條易下垂,需用竹竿撐起或用繩拉起,使果實離開地面,避免雜草擦傷果實和因濕度過大感染病害;果實套袋是保護果實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第二次生理落果之后進行。套袋前先噴一次殺菌劑,以預防炭疽病及黑斑病。套袋材料可用牛皮紙,舊報紙,最好先用殺蟲、殺菌劑處理后再使用,套袋時將一個果實或整個果穗套上,扎緊袋1:1。對紅皮杧果套袋,要在采前20天左右把袋除開,以利于果皮著色。修剪合理修剪可使果樹通透性良好,減少病蟲為害,還能使結果部位均勻,形成立體化結果,提高產量。幼年結果樹修剪:一般情況下,杧果定植后第三年就可結果。結果的頭3年樹冠較小,一般只疏除部分過密和細弱的枝條,短截掛果枝條。成年結果樹修剪:隨著樹齡增大,修剪主要是疏除結果能力差的弱枝,疏刪或控制直立性強而結果差的徒長枝和強壯枝,創造一個通風透光良好的樹冠,為來年豐產打好基礎。結果樹一般在收果以后即進行修剪。樹冠更新及品種改良衰老樹更新:隨著植株年齡的增長與分枝級數的增加,樹冠內和樹冠之間越來越郁閉,樹冠內部小枝枯死,冠內空虛,葉片集中于樹冠表面,外圍枝結果后逐漸枯死或衰老。此時必須對骨干枝進行回縮更新,以恢復樹勢,延長結果期,這就是老樹更新。杧果樹再生力極強,多年生大枝無論在任何部位回縮都會有大量潛伏芽或不定芽發出,一、二年就可形成完好的樹冠,恢復結果能力。間伐:間伐是改造密植奉亡果園的有效辦法。間伐后的果園株行距增大,提高了果園的通風透光性,產量及品質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逐年輪換更新:為了保證果園當年有一定的產量,保證在間伐期間有資金投入。對密閉的果園,采取逐年回縮更新的辦法,第一年按順序隔行回縮一半植株,第二年再把留下的一半植株回縮更新。高接換冠,改良品種:對低產、品質不良的品種,可以通過換接優良品種的方法加以改良。改造主要技術是,杧果采收后,7月份左右在干高1.5米處截干,保留原有骨干枝,當年9月份或翌年4月份左右,在骨干枝長出新枝10-15厘米處進行多頭枝接,接穗選擇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嫁接采用切接法。高接品種成活后,要及時抹除砧木芽。高接品種萌發的新梢應及時引綁,防止風吹斷。病蟲防治病害杧果病害主要以白粉病、炭疽病和流膠病為主。杧果病害的防治中,需要堅持預防為主以及綜合治理的原則,提倡采用農業、生物以及物理結合化學方法進行防治,保證杧果能夠健康的生長。農業防治農業防治主要是加強對果園的管理,創造出杧果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冬季加強對果園的清理工作,把一些枯枝以及病蟲害影響的樹枝進行集中燒毀,徹底切斷病源,保證來年的杧果能夠健康生長。生物防治在保護果園方面,生物防治能夠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是選擇礦物源、植物源的農藥進行噴灑;第二是利用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對害蟲、病菌、雜草、線蟲、鼠類等有害生物進行防治,或者是通過仿生合成具有特異作用的農藥制劑進行防治;第三是在杧果生長的季節中,不能大量使用昆蟲劑進行防治,從而使得杧果能夠在天然的環境下進行生長,不僅能夠有效地保證杧果的外形美觀,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應對病蟲害。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在保護果園方面也至關重要,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及時套袋護果,防止病害侵染果實。注意袋口折疊要利于導流,捆扎緊密,防止雨水進入袋內。及時鋸除枯死大枝,并用波爾多漿涂封鋸口,避免病害傳播。使用誘蟲燈誘殺夜間活動的害蟲等,避免害蟲危害傷口或蜜露為病害創造條件。 化學防治(1)白粉病杧果白粉病以菌絲體在侵染的較老葉片及枝條組織內越冬。第二年春天環境條件適宜時,越冬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進行侵染。發生白粉病時,要從開花初期開始噴藥,每隔15-20天噴1次。有效藥劑有20%粉銹靈乳油3000倍液、15%粉銹靈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40%多硫膠懸浮劑350-500倍液、250-300篩目硫磺粉等。(2)炭疽病杧果炭疽病發生時在葉片、花序、果實和枝梢上均有發生。防治杧果炭疽病一般在開花期自三分之二的花開放起,噴布甲基托布津800倍和氧氯化銅800倍的混合液6-8次,每次間隔10-14天,效果較好,可兼防細菌角斑病。杧果采后用52-55℃的苯萊特或多菌靈500毫克/千克熱液處理15分鐘,也能較好地防治貯運期的炭疽病。 (3)流膠病杧果流膠病多發生在莖干、枝條、果實和葉片上。可用刀削開病部,涂10%波爾多液進行防治。還要加強成年杧果樹的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清除病殘物并燒毀,減少菌源;清溝排漬以降濕;增施磷鉀,避免氮磷鉀比例失調;加強天牛等害蟲的防治,減少蟲害傷口。加強苗圃管理,選擇抗病品種作嫁接材料,從健壯母株選取芽條;嫁接工具要消毒,改善苗圃通透性,嫁接成活后定期噴藥保護。對大枝或莖干患部可割除病部用藥涂敷傷口,可選擇30%氧氯化銅原液。蟲害杧果蟲害以薊馬、小食蠅、葉象甲雌蟲為主。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學防治與物理防治為主,加強果園管理,收果后及時修剪,使果園內果樹抽梢一致,利于防治或在杧果抽梢、花穗、幼果期,結合其他蟲害防治,用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杧果小食蠅采前30-35天套袋為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或在果實發育后每隔10天噴90%敵百蟲或800倍液除蟲菌,收獲前15天停止噴施。切葉象甲雌蟲會產卵于嫩葉上,應在葉片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處將葉片剪短處理。天牛、蚜蟲、新梢鉆心蟲等。可用50%馬拉硫磷乳劑,稀釋2000倍噴灑。新梢鉆心蟲為害也很嚴重,應在新梢1-2厘米長時噴90%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主要價值食用價值:杧果有熱帶果王之稱,味香甜,汁多可口,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尤以維生素鉀最豐富,含糖量為11-12%,可溶性固形物為15-20%,果實隃供鮮食外,可做蜜餞、果干罐頭,未熟果可制果醬、果醋、腌漬品、釀酒、制粉等。經濟價值:成熟果可用作緩下劑和利尿劑,種仁可做殺蟲劑及收斂劑,核可供藥用和染料用,花可入藥和食用,亦為主要蜜源植物。木材暗褐色,稍堅重,致密,韌性強,耐海水,加工易,適于舟車、器具、細木工等用。葉和樹皮可提黃色染料;樹皮、果核、干花含單寧,均可提制栲膠。觀賞價值:樹冠球形,常綠,郁閉度大,為熱帶良好的庭園和行道樹種。化學成分:果實含有糖類(蔗糖、葡萄糖、果糖、葡聚糖、阿聚糖、聚半乳糖醛酸)、三萜酸(芒果酮酸、異芒果醇酸、阿波酮酸、阿波醇酸等)、多酚類化合物(如沒食子酸、間雙沒食子酸、沒食子鞣質、槲皮素、異槲皮苷、芒果苷、并沒食子酸等),并含多種類胡蘿卜素,其他尚有胡蝶梅黃素、維生素B1、核黃素、葉酸等。保護現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21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植物文化傳說據傳說,當時有個虔誠的信徒曾將自己的芒果園獻給釋迦牟尼,好讓他在樹蔭下休息。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的寺院里都能見到杧果樹的葉、花和呆的圖案。印度教徒認為杧果花的五瓣代表愛神卡馬德瓦的五支箭,用杧果來供奉女神薩拉斯瓦蒂。1556-1605年期間,莫臥兒帝王阿克巴在德里附近有一個十萬株芒果樹的果園,在當時是世界罕見的。人們一致認為,第一個把杧果介紹到印度國以外的人是中國唐朝高僧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于世”這樣的記載。而后傳入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再傳到了地中海沿岸國家。直到18世紀后才陸續傳到巴西、西印度群島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等地。 文化在印度,無論是普通大眾,還是宗教信仰者,都認為杧果對他們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們把杧果的花朵稱為“春天的靈魂”。在印度的很多寺廟里,都栽種著高大的杧果樹。在杧果成熟的季節,寺廟里的僧侶會挑選品相和品質俱佳的杧果,來供奉神靈。 印度人認為杧果象征著吉祥,所以在他們的婚禮中,喜歡用杧果樹的樹枝和樹葉搭建通往婚禮大棚的通道。如果有人在婚禮上不用杧果樹做裝飾,會被印度人視作不吉利,他們會認為結婚的新人婚姻不夠圓滿,以后的生活也不會幸福。而對于一些虔誠的宗教信徒來說,他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用杧果枝葉接來清水,淋灑在神龕附近。這是為了表示對神的敬意,同時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虔誠。隨著印度人將杧果文化推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上了杧果這種水果。據說,在印度獨立后,他們國家的領導人喜歡杧果外交,也就是同別國政要交往時,喜歡把杧果當作禮物來贈送。也因為如此,印度的“杧果文化”才會蜚聲海外,廣泛流傳。縣樹2022年7月29日,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聽取《華坪縣人民政府關于重新提請命名縣花和縣樹的議案》及說明,會議決定命名:芒果樹為縣樹。購買技巧1、看芒果的大小。我們在挑選芒果時要挑選大小適中的,太小的果肉比較少,而太大的吃起來果肉沒有那么甜。所以在挑選時,盡量挑選大小適中的芒果。2、看芒果的形狀。果型偏長的芒果的果核會比較小,這樣果肉也比較多。而果形短粗的芒果,它的果核會比較大,所以我們在挑選時要挑選這種比較偏長的芒果。3、看芒果的果蒂。看一看芒果的果蒂,最好挑選有小尾巴的,因為有這樣突出來的果蒂它的果肉會比較鮮甜。有些芒果果蒂凹進去的,吃起來口感就沒有那么好。4、看芒果的表皮。挑選芒果時可以摸一摸芒果的表皮,看芒果的表皮是不是光滑的,如果摸起來芒果比較光滑,而且它的表皮無黑點,這樣的芒果就比較好。造成芒果果皮出現小黑點的原因是芒果的果皮中含有多酚氧化酶,當芒果在運輸時受到擠壓或者儲存時經過了冷凍,多酚氧化酶被氧化釋放出來,表皮就會出現黑斑黑點。出現這種情況的芒果就不要購買了。5、捏一捏芒果。買芒果的時候,我們可以稍微捏一捏芒果,看芒果是否太軟了,如果太軟的芒果說明熟透了,口感相對會差一些。我們要挑選帶有硬度比較飽滿的芒果,吃起來口感更好。芒果儲藏方法1、自然保存法所謂的自然保存法就是將買回來的芒果放在室溫環境當中保存就可以,其實芒果在眾多的水果品種當中,算是一種比較容易保存的水果,因此如果室內的溫度不是特別高的情況下,只需要將芒果放到一個陰涼通風避光的地方即可,這種方法可以保存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2、冰箱冷藏保存放在冰箱里面冷藏保存,但是為了讓芒果保存的時間更久一些,我們可以將芒果放入到一個干凈的保鮮袋當中,但是保鮮袋的口袋不需要扎起來,如果將口袋扎起來之后,口袋里面是非常容易有水氣的,這種水系如果附著到芒果的表皮上,會容易讓芒果腐壞。五、教學總結這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芒果的植物學史、形態特征、主要品種、生長環境、分布范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現狀、儲藏與選購和植物文化等等方面知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人們都能愛護大自然,與周圍的生物和諧共處。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