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花鳥畫(一)》 教案一、教材分析花鳥畫是我國傳統繪畫(中國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聞名于界。根據其技法主要分為兩大類:工筆和寫意。然而從本課的選材來看,并未涉及到工筆畫的內容,因此在本課教學的安排上,均是圍繞寫意花鳥來展開的,工筆畫的內容可作為課后延伸讓學生知曉一下即可。本課教學將通過欣賞、交流、體驗、示范、創作等互動的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花鳥畫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和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點,了解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并進行寫意花鳥小品的創作,體驗筆墨之美,感受花鳥畫的獨特內涵及創作的樂趣。寫意花鳥畫追求氣韻生動的筆墨效果、“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這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難達到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畫不好,因為他們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中國寫意畫的筆墨基礎,并且對中國畫獨特的作畫工具和技法充滿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些有利的條件完全可以幫助他們學好本課并較好地完成作品的創作。二、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寫意花鳥畫的相關知識,感受體會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和畫家緣物寄情的特點。學習菊花的畫法,運用中鋒、側鋒、干筆、濕筆等筆墨技巧創作一幅簡單的花鳥畫作品。2、過程與方法:學習寫意花鳥畫的用筆、用墨和用色技法,在欣賞、交流、臨摹、體驗、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體會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的人格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畫獨有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和民族藝術的情感。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了解寫意花鳥畫的基本特點,學習繪畫技巧,感受筆墨情趣。2、難點:掌握基本的用筆、用墨和用色方法,并恰當處理好畫面的主次、虛實關系。四、教學過程【導入】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請學生玩個小游戲:課件出示一些繪畫作品圖片,第一步先指名學生上臺操作,將圖片拖入相應的框內進行歸類(油畫、版畫、水彩畫、中國畫)。確認無誤后再進行第二步,將歸入中國畫一類的作品圖片再分別拖入相應的框內歸類(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2、揭示課題,并明確什么是花鳥畫。出示一些花鳥畫作品,讓學生邊欣賞邊了解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描繪對象的中國畫。表現題材非常廣泛,除花卉、鳥類之外,家禽、魚蟲、蔬果、走獸等都是花鳥畫所描繪的內容。【設計意圖】教學一開始就以小游戲來吸引學生目光,能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題——花鳥畫。游戲的設計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既可以實現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利于學生掌握新知,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而形象直觀的圖片欣賞則可以很快地讓學生明確了解什么是花鳥畫。二、欣賞感受,討論交流:欣賞一組歷代名家的花鳥畫作品。(1)提出問題:作品描繪了什么題材內容?作者想通過作品表達什么思想?(2)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交流意見。(3)教師小結:在眾多的花鳥畫題材中,梅蘭竹菊被認為是代表高潔品質的“四君子”。作者通過作品表現自然、歌頌生命,并借作品內容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志向。不畏嚴寒、鐵骨錚錚的“梅”,高雅幽香、淡泊空靈的“蘭”,剛正挺拔、虛心勁節的“竹”以及傲霜凌風、冷艷清貞的“菊”是都畫家們喜歡表現的題材。【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與交流讓學生認識“四君子”,了解花鳥畫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藝術特點,使學生對中國花鳥畫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在感悟中得到良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三、教師示范,學習技法:1、學習用筆用墨基本技法。(1)結合圖片,教師講解中鋒、側鋒的用筆方法及濃、淡、干、濕的用墨方法,并以菊花的花、葉為例進行演示。(2)學生觀察后進行嘗試練筆,體驗筆墨技法。2、學畫菊花。教師示范作畫,學生觀察體會用筆、用墨、用色方法。(1)用中鋒蘸淡墨勾花瓣,勾出正面、側面互相遮擋且有造型、大小等變化的花朵,墨色略有深淺變化,筆要稍干些,再用濃墨點花蕊。(2)筆鋒加濃墨,用側鋒畫出富有濃淡變化的葉子,注意葉子的疏密關系。(3)穿插枝干,并用更濃的墨色勾畫出葉筋。(4)調出深淺不同的黃色(可在藤黃中加少許朱砂或赭石),按花瓣的長勢給菊花上色,注意色彩要富于變化,不要平涂。【設計意圖】采用講解與演示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從基本的筆墨技法到菊花的畫法,層層深入,并結合嘗試練筆,讓學生在觀察與實踐體驗中領會寫意花鳥畫最基本的用筆、用墨、用色方法,為后面進行作品創作打下基礎。3、學習題款。簡要認識“題款”,初步了解中國畫詩、書、印入畫的特點。【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動畫演示讓學生認識了解“題款”也是中國畫重要的組成部分,初步體會中國畫詩書畫印相融合的特點,感悟中國畫所蘊含的文化。評論(0)活動4【練習】四、布置作業,創作實踐:1、提出作業要求:運用中國畫筆墨技法,畫一幅菊花小品。可以臨摹,也可以對原作的造型、構圖、布局加以改變,而成為自己的創作。注意落款的位置,使畫面構圖完美。2、欣賞一組同齡學生畫的菊花作品,啟發學生創作。3、學生參照課本內容、自己課前收集的作品圖片及老師提供的資料進行臨摹練習或繪畫創作。【設計意圖】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既可以臨摹,也可以根據原作再創造而創作出新的作品,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其創作也并不是完全憑空相象,而是根據原作,在有參照的前提下進行創作,就不至于會“走樣”,有利于學生取得較好的作業效果。五、展示評價,拓展延伸:1、組織學生展示交流,既可以介紹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評價他人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見。2、教師進行點評。3、出示兩幅菊花作品,一幅寫意畫一幅工筆畫,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感受體會其不同的藝術特色。寫意花鳥畫筆墨奔放,造型簡約,以意傳神;工筆花鳥畫則造型工整,描繪細膩,精致典雅。4、課堂小結,并向學生提供學習中國畫的相關網址,鼓勵學生進一步研究學習。【設計意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習他人的優點,也找出自己的不足,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與評價能力。作為拓展延伸內容的工筆畫的展示則是通過與寫意畫的對比,讓學生感知其不同的藝術特色,因為這部分內容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略知一二即可。最后向學生提供兩個學習中國畫(菊花)的網址,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進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學習,提高繪畫技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