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團一團 變一變教 材: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第23課教學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屬于遼寧省增編教材部分的內容。根據教材上的文字表述,對本節課的要求是學生首先需要掌握皺紋紙揉搓成紙團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利用這些紙團拼出一幅有趣的圖畫,并用它來裝飾我們的生活。《美術課程標準》中針對第二學段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與肌理等造型元素,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制作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豐富的想象,喚起創造的欲望。”在《課標》學習活動建議中同時指出“學習肌理的基本知識,并用于描繪事物,表達情感。” 用彩紙團粘貼畫就是肌理造型元素的嘗試體驗,為了讓學生的創作活動更有指向性,更利用學生情感的表達,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我將中國古詩詞確定為本課創作主題,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重溫那些歷久彌新的經典詩句,感受中國古詩詞的魅力。讓學生為自己最喜愛的經典詩句的配圖,并運用書中的技法完成作品的創作。學生分析:本課的內容與上下冊教材內容是融匯貫通的。在第五冊教材第三課《有趣的拼圖》以拼圖為主線,學生尋找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各種媒材,如彩色紙片、植物籽粒、果殼等,根據媒材的外形和色彩特點,結合了解的點、線、面知識,巧妙創作設計稿,通過拼擺、粘接、創造完成了一幅有趣的拼圖作品。在第七冊美術教材第三課《生活中的冷色》中學生接觸到點彩技法,運用細小的色點作畫,通過色點的組合感受小筆觸點染與用色彩平涂產生的不同畫面效果,發現色彩搭配的技巧。這兩節課與本節課有著直接的知識關聯,學生在粘貼技法和色彩搭配運用上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揉紙團的方法和技巧,運用紙團拼擺出一幅有新意的詩配畫作品。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體驗、發現、感悟的過程中,掌握揉紙團和粘貼的方法技巧,體會理解詩詞的意境,創作一幅紙團粘貼詩配畫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紙團粘貼詩配畫產生的肌理美感,激發學生對美術不同表現手法學習興趣,感受中國古詩詞的魅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受理解古詩詞的意境,進行詩配畫作品的創作。 難點:彩色紙團的揉搓方法和技巧,以及不同色彩的紙球拼擺產生畫面色彩肌理美感。學習材料:各色彩紙、白膠、8開彩卡等。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學生行為 教師行為感知體驗 初步感受紙團粘貼畫的肌理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初步觀察紙團粘貼畫的制作過程 播放微視頻,引發學生觀察1.“同學們能看出這是什么么?(生答:紙團)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發生什么變化啦?”2.出示由一個小紙團逐漸增多組合成一個圖案的過程。理解體驗 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 明確本課學習任務:運用紙團拼擺粘貼的創作一幅有趣的作品。 語言導入:今天我們運用紙團粘貼方法創作一幅有趣的作品。出示課題:《團一團 變一變》自主體驗 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探究,掌握揉紙團的方法和技巧。學習從構圖、粘貼方法和色彩讓畫面效果好的方法。 1.團一團比賽比一比誰在規定的時間內容團出的紙團又多又好。2.請1-2名團得好的學生到前面演示團紙團的方法和技巧。(實物展臺) 1.團一團比賽(白版計時器1分鐘)(1)布置比賽任務“同學們會團紙團么(生答),我們來進行一次團一團比賽,限時1分鐘,比一比誰團出的紙團又多又好。”(2)出示一個紙球作為標準,巡視指導2.請團得好的同學到前面展示方法發現學生不同團法3.教師小結團紙球要點:紙團要團的緊密、不開、圓一些。可以順著一個方向團,還可以從兩邊往中間捏團。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嘗試體驗,根據對《山行》的理解,從老師提供的楓葉圖案中選擇適合的一片為它粘上適當顏色的紙團。請一組同學到前面使用鴻合i學白版軟件中的無限克隆工具進行嘗試體驗。3.請幾位學生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想法。4.通過圖片欣賞感悟詩中的意境,請一位同學朗誦詩句。 1.出示古詩《山行》,布置體驗任務。(1)古詩內容:山行作者: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2)白版課件出示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從老師提供的楓葉中選取大小、形狀合適的一片葉子根據詩意用紙團為它粘貼適當的顏色。2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方法并小結:(1)《山行》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葉子應是紅色,顏色有深淺的變化效果更好。(2)提煉方法:圖案簡單大方; 紙團緊密有序; 色彩深淺變化3出示深秋山林楓林的圖片,讓學生感悟詩句的美,告訴學生可以從一首古詩中選擇印象最為深刻一句進行創作。整合體驗 通過優秀學生作品的賞析與微課的直觀觀看,強化本課的重難點,體會紙團粘貼畫帶給人的不同美感,形成審美內化過程。 1.學生看書54頁說說制作步驟2.觀看微課,直觀了解創作的過程,開拓思路 1.利用白版課件出示教材內容“一幅完成的作品怎樣創作出來?”2.播放微課,引導學生共同復習紙團團的技法和了解紙團變一變的過程:植物——動物——《詠鵝》詩配畫作品。1.欣賞詩配畫優秀學生作品學習其他同學是如何根據詩意進行構思創作的(從一首古詩中選擇印象最為深刻一句進行創作);構圖安排: 簡潔大方的畫面色彩的搭配:深淺明暗的變化 出示優秀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創新體驗 主動表現創作,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再加工,達成能力目標。 1.以兩人為單位,討論創作打算及如何分工,1-2組同學起來說說2.明確創作要求,進行創作。 1.引發學生討論,想創作什么主題,如何分工。2.出示作業要求:以兩人為單位合作,圍繞一首古詩詞中的詩句,創作一幅紙團粘貼的作品。及評價標準.。表達體驗 深化藝術內涵,主動審美,表達作品的藝術意蘊,再次交流、感悟、升華情感。 展開古詩詞大會,看畫猜詩,體味意境。介紹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互相評價。評價標準: 1. 圖案簡單大方; 2.紙團緊密有序; 3.色彩深淺變化 4畫面富有詩意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作品的自評和互評。拓展延伸 了解其他的紙藝作品,感受紙進行藝術表現的張力。 欣賞其他的紙藝表現形式。 引導學生欣賞其他的紙藝作品,拓展學生對紙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